八年抗戰,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了各種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三光政策、細菌戰等等,導致我國約有3500萬軍民傷亡,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日寇之仇,不共戴天,但至今日本人仍欠中國人民一聲道歉。讓人意外的是,曾共同抗日的蔣介石,卻被供進了神社,受日本人祭拜,而這是源於他的「善意」。
在日本本土喜提兩顆原子彈後,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全世界受戰爭肆虐的人民無不歡天喜地,他們在迎來新生的同時也都在想著如何清算日本人,以懲罰他們給全世界人民帶來的災難,以儆效尤。此時此刻的蔣介石卻與眾不同,他沒有想著懲罰日本人,爭取戰爭賠款,為人民重建家園,而想著如何爭取更多地盤,爭取日本人向他投降,以準備再次掀起國共內戰。
為了佔到內戰優勢,蔣介石選擇寬恕日本。在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那天,蔣介石發表了全國講話,講話中很明確地表示「中國人要大度,不要報復。」蔣介石的表態讓日本人十分感動,很多日本媒體表示,這是「以德報怨」!除此之外,蔣介石也在行動上做了表態。
一、拒絕瓜分日本
二戰結束之際,戰勝國本可像瓜分德國一樣,分別控制日本的幾個地方,防止軍國分子捲土重來。按照各方商談的方案,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可以駐軍日本的四國島。但忙於挑起內戰的蔣介石對此不以為然,只象徵性地派了一隊憲兵。中國對佔日方案的冷漠態度,導致蘇聯也未能成功駐軍日本,美國獨佔日本。日本避免了被肢解,但也從此成了美國的「走狗」。
二、賠款只要一點
日軍的侵略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創傷,中國因戰爭而損失的財產達萬億。戰火襲過的焦土百廢待興,剛從戰爭中走出來的中國人民急需重建家園,重拾生產,重歸正常生活,而這就需要「錢」!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人數總計高達3500萬人,各種損失折合當時美元計價高達1000億元以上。
日本作為戰爭發起國和戰敗國,戰爭賠償是必然的。當美國人牽頭準備重罰日本的時候,蔣介石卻表示「傳統美德講究點到為止」,拒絕了對日本進行報復性戰爭賠償。這最終使得中國只從日本那裡獲取了區區2250萬美元的實物賠償。要知道小小的菲律賓都賠了8億美元,緬甸也賠了2億美元,這還不到3000萬美元的賠償實在是少之又少了。
三、寬待日本戰犯
天皇是日本的象徵,也是日本的戰爭始作俑者之一,英美曾準備廢除日本的天皇制,將天皇處以絞刑。而蔣介石又顯現出了他的「聖母心」,他提出了「人民自決」這一觀點,建議美國尊重日本人民的選擇,這也保住了天皇。此外,蔣介石對於其他戰犯也極其寬容。戰後,遺留在中國的200多萬日本戰俘受到了蔣介石的「優厚待遇」,他們享受著國軍的待遇,有吃有住有零用錢,體體面面地被送回了故鄉。這和其他國家對日本戰俘的態度相比,實在是太溫和了。
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蔣介石對日軍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的「善意」態度。曾在華北地區大量屠殺平民的甲級戰犯岡村寧次,被蔣介石一句話無罪釋放,並被蔣介石聘為國民黨軍事顧問,讓他在國共內戰時出謀劃策。
站在中國人的角度,蔣介石一系列「善意」的操作讓中國人無法理解並唾棄,但他卻獲得了眾多日本人的讚揚,很多蔣介石的日本粉絲們紛紛表示「沒有蔣介石,就沒有戰後的日本」。於是,傷害了幾千萬中國同胞的日本人,專門為蔣介石修建了「中正神社」,立起了「以德報怨」的功德碑,掛上了「永懷蔣公」的牌匾。
明眼人都知道,蔣介石的寬容可不是什麼「善意」,而是「利益」。他之所以要在抗戰結束後不斷地拉攏、示好日本人,就是為了讓投降的日本人更多地倒向中華民國政府,以此接手日軍佔領的地盤、武器、資源等等。這些無非就是蔣介石為下一場戰爭做足準備,以此實現他統一中國的目的,而剛走出戰爭陰霾的中國平民又得在中華民國政府的拋棄中開始了漂泊逃亡。
看著仍未對中國人做出明確道歉的日本人跪倒在「中正神社」前感謝蔣介石的「善意」,不禁令人唏噓。回憶起抗戰年代,多少人民受戰爭摧殘,多少人民被日本人屠殺殘害,而作為民國總統,蔣介石沒有為民所想,為民爭取該得的利益。這在日本人看來是「善意」,是「慈悲」,但在中國人眼裡卻是「殘酷」、「殘酷」、「殘酷」!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全民的利益,這顯現了蔣介石的的格局,預示著他的失敗,他只配待在日本人廟裡,受所有中國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