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玩具那麼多,孩子還是一見喜歡就要買?試試「願望清單」吧!

2020-12-12 三個麻麻

前幾天,有一個朋友向我訴苦:我真的拿我們家這孩子沒有辦法,你說,為什麼小朋友對玩具就是只有一分鐘熱度呢?

朋友說,因為幼兒園還沒有開學,我和他朝夕相處了三個月的時間。

我眼看著他每天在家裡各種無聊以及各種纏著我要求我陪他玩:明明家裡玩具那麼多,可是他卻好像不知道應該玩什麼,這裡摸一下,那裡摸一下,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玩得更久一些

更過分的是,最近一次帶他出門,他一眼就看上了玩具櫃檯的一輛挖掘機。

我一看,跟家裡已有的一輛幾乎一模一樣,再一看價格,要100+!最終我沒狠下心來買,誰知道,孩子直接躺在地上,哭著鬧著一定要帶回家。

「你知道那種感覺嗎?」朋友說,「那麼多人看著呢,我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我笑呵呵:我懂啊,我當然懂!你還真別說,誰家沒一個「喜新厭舊」的娃呀!

每天把玩具房弄得一塌糊塗,各種玩具胡亂丟一地,疲於給娃收拾玩具……直到去年聖誕節前偶然一次和小朋友約法三章,困擾許久的問題居然就這樣給破了。

先來了解一下兒子的願望清單

願望清單」源自去年聖誕節前幼兒園老師給孩子布置的作業,老師給小朋友們發了一張小卡片,要求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把最想要的一件禮物畫上去。

於是,在徵求了兒子的意見後,我在卡片上畫了一輛吊車

見笑~請忽略我拙劣的畫技!

本以為這只是一次普通的親子作業,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可是沒想到的是,有心的老師們真的在聖誕節當天,給孩子們準備了禮物。

我清楚地記得兒子拿著「吊車」回家欣喜的樣子:「媽媽,我真的得到了一個禮物吊車,老師把我的願望實現了!

我從中得到靈感:「那你還有什麼想要買的玩具呢,以後每個月你都可以得到一件禮物怎麼樣?

兒子居然想都沒想就同意了我覺得很好!

我繼續跟兒子商量:但是,我們這樣做了以後,平時我們就不可以買玩具了,你每個月可以寫一個願望,每個月買一次玩具

兒子想了一下:那我過生日有沒有禮物呢?

我思考了一下:有!生日、兒童節、聖誕節、過新年,你可以額外多買一個。這樣你一年可以買16件玩具,是不是很多呢?

兒子開心得幾乎要跳起來:太好了!

只有老母親偷偷地露出勝利的微笑:據保守估計,過去一年裡給娃買的大大小小的玩具,不下50件。有的是媽媽禁不起誘惑,一不小心被種草的;有的是爸爸老覺得自己小時候玩具太少了,試圖彌補過去的遺憾而買回來的;還有的則是兒子自己看到了挪不動腳不得不帶回家的……

可以說,我們在玩具這一方面花了太多的錢,也從未想過好好做一個規劃。

最後,這份「願望清單」計劃得到了全家的支持。

在執行了跟兒子的這個約定後,算下來,小朋友今年總共只買過6件玩具,並且每一件都是經過他深思熟慮後買的,自然是他的心頭所愛。

有一次,我帶兒子出門逛街,兒子一眼就相中了一款變形金剛:「媽媽,我想買!

可以,那就作為下個月的願望寫進清單裡吧!再過幾天你就可以得到他!」沒想到孩子就這樣同意了,一點都沒費勁。

當然,大部分時候,孩子的願望很抽象,那就需要大人費一番腦子去幫助孩子選擇一樣玩具。

在給孩子選購玩具的時候,我們應該遵循少而精的原則,不買重複,更不買多餘

為什麼我們不能給孩子買太多的玩具呢?

玩具太多容易讓孩子選擇困難生活中常見的一個場景:當孩子在搭積木的時候,突然想起來小汽車也挺好玩的,於是丟下積木去玩小汽車,等開始玩小汽車了,孩子又想起了積木的好玩,最終就出現東摸一下,西摸一下的情況。

因為選擇太多了,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以至於孩子的快樂也被打了折扣,幸福感反而更低了。

曾經我們小時候,一顆漂亮的玻璃珠也能喜歡很久的快樂,你還記得嗎?

假如孩子只有積木可以選擇,他是不是更能快樂地陶醉其中呢?

玩具太多容易讓孩子受到幹擾玩具太多也會很容易讓孩子無法專注。

心理學家巴裡施瓦茨曾經做過一個關於畫畫的實驗:他將孩子分成兩組,給第一組孩子每人3支畫筆,給第二組孩子每人24支畫筆,讓孩子們分別選擇其中一支來畫畫。結果發現,第二組的孩子們畫的畫要比第一組的孩子差很多。

我們以為,給孩子的物質條件越豐富,孩子們就會越幸福。可是我們卻不知道,太多的選擇讓他們在誘惑面前亂了分寸,變得猶猶豫豫,再也不能專注起來。

同類型玩具

玩具太多容易讓孩子不珍惜有一句話叫「物以稀為貴」,當孩子的玩具更容易得到的時候,自然也就不知道珍惜了:因為壞了一樣還有另一樣,甚至還會有人第一時間給他買一個一模一樣的。

曾經滿心歡喜地認為買玩具不會浪費,淘汰下來還可以送給更小的弟弟妹妹,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最後發現家裡玩剩下的只有一堆缺胳膊斷腿的破破爛爛

在不斷地拆、裝、扔、砸之中,曾經聲稱最喜歡的玩具最終被孩子們變成了一堆垃圾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給孩子選擇玩具呢?

首先,強調多樣性

應該兼顧各種類型的玩具,做到種類多、數量少,每種類型都買一件,每一個玩具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樣才能讓孩子玩出更多的花樣,也才能讓孩子能夠更愛惜玩具。

我做了一個簡單歸納,現階段我認為有必要的玩具主要有十個大類

拼圖類玩具:用於培養孩子的耐心。沙灘類玩具:用於孩子的室外活動。數字算盤類:形狀、數、量的認識,計數學習。也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比如撲克牌、豆豆等去替代。交通工具類:可以玩拖、拉、運輸等遊戲,或進行變形、拆裝等動手能力的培養。積木類:可以組合拼疊,培養空間想像能力。卡通玩偶類:自娛自樂,角色扮演,比如娃娃。益智類:具有學習作用,我們希望孩子越玩越聰明。藝術類:橡皮泥、動力沙、畫筆顏料等可以滿足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音樂類:聆聽聲音,讓孩子可以跟著搖擺,比如故事機。運動類:給娃消耗精力用的,比如平衡車。因此,在玩具的選擇上,我優先會選擇符合孩子年齡段的,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可替代物的,同時又缺少的玩具。

同類型玩具

其次,強調可玩性

在《可怕的兩歲》這本書中,作者建議阿曼達的父母, 按照可玩性把玩具分為1-10級,把8級以下的玩具全部捐掉。接下來重新去買新的玩具,選購新玩具的時候,只需要買幾樣能激發孩子想像力、引起孩子興趣的玩具。

結果就是,改造了「遊戲房」以後,原本不喜歡自己玩的阿曼達,居然就能自己玩了

所以,玩具的可玩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觀察了一些兒子所有的玩具,「使用壽命」最長的是一套磁力玩具,因為兼備了「色彩亮麗、靈活多變」等特徵,從剛會坐一直玩到現在,仍然樂此不疲,並且每個階段都能玩出新鮮的花樣。

兒子玩得最多最久的磁力玩具

1歲左右:當教具使用,認知圖形、顏色,形狀配對,感受磁場的神奇力量。2歲左右:自由探索,仿搭,開始搭建簡單的小蘑菇、小車車。3歲左右:熱衷圓汽車夢,搭建奇思妙想的各種車。這也就是育兒專家們普遍推薦的「開放式玩具(Open-ended)」,即那些不限定特殊場景的玩具。

首選開放式玩具,就可以最大可能地啟發孩子思維,激發創造力,玩出更多可能性

寫在最後

如今的生活條件已經大大好過從前,很多爸爸媽媽在孩子的開銷上從來不會吝惜,會儘量滿足孩子所有,認為別人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必須得有

但是愛不是物質上的不斷給予,花錢事小,快樂成長事大!

多則惑,少則明」,遵循「少兒精」的原則,讓每一樣物品物盡其用,才能孩子帶來更多的快樂和更大的滿足感!

相關焦點

  • 媽媽求助:孩子看見玩具就要買怎麼辦?看看機智媽媽的做法
    媽媽求助:我家寶寶3歲了,我周末逛街時常常會帶著寶寶,可是每次在商場看見玩具,他都會吵著喊著要買,不買就撒潑打滾不走,新玩具買回家沒玩幾天就扔一邊了,家裡的玩具已經多到沒地兒放了,以至於現在我都不怎麼敢帶他逛街了。
  • 孩子哭鬧要買玩具怎麼破?李玫瑾教授的方法不好用怎麼辦?
    大商場裡琳琅滿目,孩子看到玩具商店就頭不回的跑進去東看看西看看,沒過一會孩子就指著一個車說想要這個,家裡沒有這麼漂亮的。閨蜜本來一看價格挺貴,而且六一節剛過才給孩子買完玩具,就決定不買了。她和孩子解釋說,才買過新禮物,今天先算了,過段時間媽媽到網上給你找個同款,買個便宜點一樣的,好不好?
  • 真的沒必要給孩子買那麼多玩具
    所以讓孩子健康成長最終拼的還是是否有耐心和技巧去陪伴,耗時間也耗體力,孩子們絕不是給他們一堆玩具就可以自行長大的。很多玩具不在家長的引導下玩,買回來就直接變成了一堆垃圾。最後最吸引他們的可能還是電視和手機,有耳朵有眼睛就直接可以聽可以看,這種單方向被動接受信息的輸入容易執行,比把一個玩具玩出花樣和激情來容易多了。
  • 孩子哭鬧買玩具?不妨試試「燈式思維」,拒絕孩子又不傷感情
    文丨小兔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鄰居說最近真的不敢帶孩子出門了。原來小傢伙只要一出門就要哭鬧著買玩具,看著家裡被玩具堆滿的房間,鄰居覺得非常的煩惱。「有的玩具明明家裡已經有了,可是孩子在看見的時候還是會哭鬧著想要。」
  • 孩子哭鬧著要玩具怎麼辦?學會這個步驟,教你輕鬆應對
    沒有規則,孩子往往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的做法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每次帶小侄女去超市,看到芭比娃娃就要買,姐姐說:「家裡有好多了,不買!」小侄女振振有詞:「家裡的娃娃沒有這麼多好看的衣服,也沒有這個樣子的。」她的意思是,家裡雖然有很多,但是都不一樣,我是有理由買的。姐姐再次生硬地強調:「不買就是不買!走了!快點!」
  • 不拒絕孩子買玩具的要求,算嬌慣孩子嗎?這3個問題會有一些答案
    一個灌裝機,在孩子心目中有多重要?我想看的就是一份信任,和一份承諾。原想躲掉孩子說的這一筆訂單,結果依然還是要買回來的。天微黑,帶著孩子從橋上走過,還是有點寒冷的,但是外面的玩具店都還沒有關門。走到菜市場,有兩家賣玩具的,看了一看都沒有灌裝機,無論大小都沒有貨。
  • 「媽,你能給我買多貴的玩具?」父母的回答裡藏著孩子的理財能力
    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雙方直接有效的溝通,只有真正了解孩子要玩具的原因,才能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媽媽,你能給我買多貴的玩具?"當孩子說出這句話時,父母絕對不能擅自揣摩孩子的想法,而是要和孩子深入的溝通,以便確定孩子為什麼想要買玩具。孩子是不是因為看中的玩具太貴,擔心媽媽買不起?有的孩子會點頭,回答"是"。這時媽媽就要考慮玩具對孩子的重要意義,是不是非買不可,如果不是,那麼媽媽可以耐心和孩子商量,讓他們打消買玩具的念頭。
  • 家裡有很多玩具。為什麼狗還喜歡拆自己的家?
    我想知道你的孩子有多少玩具?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身邊有個朋友,雖然每天都在吐槽家裡給狗狗買的玩具太多,但每當看到新東西就想買回家試試。有的連狗都不愛玩,他就自己玩。其次,還有一些玩具是針對孩子吃東西難或吃東西不耐煩的情況而創造的,比如食物洩漏器等,這些玩具更多的是"輔助"。因此,在選擇玩具種類時,可以多加判斷,提前思考,避免購買太多重複的種類。鏟屎官可不這麼想,覺得毛孩的玩具差不多,買來能玩就行。
  • 「場景篇之玩具店」孩子提出要買玩具,你是買還是不買?
    孩子十分聽話,只是嘟起嘴角、低頭沮喪地走著,丫媽媽看出了小黃鴨的心思,於是逗他玩:「西瓜不僅可以玩,還可以切開來吃。那麼你喜歡吃嗎?」孩子回答說:「吃。」丫媽媽第一次拒絕了小黃鴨的要求。丫媽媽沒有讓小黃鴨獨立選擇玩具,而是按照自己的主張買了西瓜。
  • 「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會自己收拾玩具?別著急,先把家裡規劃好
    再看「別人家的孩子」,玩完了小玩具,自己乖乖收拾起來,不給爸爸媽媽添一點麻煩,無論是自己擁有一個兒童房,還是在客廳的一部分區域玩耍,都能做到玩具馬上收拾妥當。這樣的好習慣,到底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誤區一:玩具收納區空間越大越好很多家長有個誤區,認為收納玩具的地方一定要越大越好,才能容納孩子的大量玩具,造成的第一個後果是給孩子買玩具沒有節制,一直填不滿的收納區會給孩子和大人帶來錯覺,玩具可以越買越多沒關係,到頭來錢浪費一大堆,玩膩的玩具成了沒用的擺設。
  • 孩子鬧著買玩具怎麼辦?學會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
    現代社會,玩具在孩子的生活和成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面對各種各樣玩具的誘惑,孩子在商場中哭鬧、滾地,讓無數家長頭疼,買吧,家中玩具已經堆成了小山,不買,孩子的哭鬧讓家長心疼和尷尬。待孩子情緒冷靜下來之後,輕輕地抱著孩子,這時候可以先不提玩具,先轉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哇,你看,地上的小螞蟻在搬家了,試著用周圍的事物來讓孩子放下防備,待孩子冷靜下來,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很喜歡這個玩具,但是家裡已經有十幾個類似的玩具了,問問孩子,還有必要買這個玩具嗎?
  • 帶娃出去就要買玩具?100塊錢的嘗試:簡單1招完勝只買1個的約定
    「媽媽,我要買這個,還有這個,我都喜歡,求求你了,媽媽~媽媽~媽媽……」這個哀求聲,哭鬧聲,餘音繞耳,久久迴蕩,關鍵還會引來路人駐足好奇的圍觀,或者不耐煩的側目,怎麼辦?生拉硬拽把娃拖走?任由他撒嬌耍賴,甚至撒潑打滾,哭鬧不停?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買下來結束這尷尬或心煩意亂的處境?不買娃鬧騰,買吧,便宜得還行,貴的不值當的怪肉疼,顯然這都不是最佳解決方案。
  • 孩子玩具斷舍離清單
    4種需要扔掉清理的玩具清單:1.壞了的玩具孩子真正摯愛的可以修好,考慮保留,如若不是,壞了就扔了吧,無論大小、新舊。2.不利於兒童成長發展的玩具那些孩子已經長大,已經不適合孩子玩耍的玩具,該清理就清理吧,比如電視角色的人物,或者某個年齡段的玩具,都有一定的「失效期限」,定期縮減玩具,就像清理舊衣服一樣,不要無限期的在「存」孩子留下來的玩具。
  • 孩子鬧著買玩具,可以拒絕,但要做好這件事
    「帶孩子逛超市,他想要買貨架上的機器人,價格昂貴不說,這種類型的機器人家裡都有好多個了。不同意買,他就耍賴哭鬧,旁邊的人都看著我們呢!太尷尬了。」經常聽到家長群裡有類似的吐槽。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孩子提出的需求,家長要不要滿足?
  • 家裡的玩具堆滿了兩個房間!重新搬家時我丟掉了孩子所有的玩具
    過多的玩具不僅造成浪費,更重要的是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很多孩子還沒有出生家裡的玩具就已經堆滿,一出生睜開眼睛,就是會唱會轉的床鈴;再一轉頭,玩偶、積木、聲光玩具目不暇接。對於很小的孩子來說,不管是小區花園,還是公園,一個帳篷一個底墊,他們就可以玩的很開心,如果這個時候再增加一些輔助玩具,比如小朋友可以帶一些球類、泡泡、小鏟子等,而大一點的小朋友,也有推薦一些比較適合戶外運動的玩具。多帶孩子出出門,感受大自然的饋贈,不要認為家裡玩具多,就算是陪孩子「玩」了。
  • 家裡孩子玩具「堆成山」 共享玩具來了,家長們會租嗎?
    共享玩具來了家長們會租嗎?  記者發現,租一套兒童讀物所需費用比直接買書貴 不少受訪家長表示,最擔心玩具的安全問題和衛生問題  本報訊 「家裡的玩具收納起來都幾大籮筐了,但孩子看到喜歡的車還是要買。」這是不少家長的一塊心病。而對玩具懷有好奇之心是小孩的天性,很多家長在買與不買之間矛盾著。
  • 50元買來的玩具,孩子轉手300元賣出,使用的方法讓人佩服
    前兩個星期,侄子嫌玩具車礙眼就嚷著要把玩具賣出去,換錢買零食吃,嫂子也沒當回事,只是說侄子想怎麼處理都可以。幾天過去後,侄子領著同學還有同學的家長,回家取玩具,告訴嫂子說,玩具賣出去了,賣了300元。嫂子非常震驚,心想這不是說胡話吧,這破玩具怎麼可能還有人花幾百塊錢買?
  • 想給孩子列個玩具必買清單,那這裡面一定少不了就是:拼圖!
    如果要給娃列個玩具必買清單,那這裡面一定少不了就是:拼圖!拼圖這種益智玩具,一直以來就廣受孩子的喜歡,很多明星也都拿它來給孩子做益智。鄧超家的小花妹妹,在一歲的時候就已經痴迷拼圖遊戲了。李湘的女兒王詩齡,從小也酷愛拼圖,幾十塊的迪士尼拼圖早在幾年前就能獨立完成。連大S、陳意涵給孩子的胎教都是在拼圖中度過的。
  • 孩子見到喜歡的東西就要買?父母可用五招教他抵擋物質誘惑
    文/卡卡媽聊育兒,原創內容浩浩媽媽說,現在,她越來越不喜歡帶浩浩一起出門了。因為每次帶他出門,總會買一些額外的東西。因為浩浩見到喜歡的東西,就纏著要買,如果不給他買,他還會哭鬧。以前浩浩年紀小,要求買的多數是一些小玩具、小零食,所以浩浩媽媽一般都會滿足他。
  • 媽媽, 請停止再給孩子買玩具吧! 不信? 請聽專家這麼分析
    有很多家長認為,給孩子多買些玩具,就能更好地開發孩子的智力。  其實玩具貴精不貴多。  有這樣一個科學實驗:科學家分別給孩子提供2個、15個、30個玩具讓他們玩。結果顯示擁有2個玩具的孩子注意力最佳,擁有30個玩具的孩子注意力最差。  醫學專家們認為,給孩子買玩具數量不宜太多。這樣,孩子平時對玩具的注意力就會集中。玩具太多,兒童神經裡的興奮灶就會相互印製,反而影響孩子神經系統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