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影業CEO突然辭職 但王健林想更進一步投資好萊塢電影

2021-01-15 Vlinkage

又到了年底這個人士動蕩的高峰期了。

 

有消息稱,萬達旗下傳奇影業主席兼CEO託馬斯·圖爾近日宣布辭職,這是繼索尼娛樂CEO麥可·林頓卸任後好萊塢電影公司經歷的又一次高層動蕩。

 

消息人士向《好萊塢報導者》透露,託馬斯的辭職並非是自願,而是遭受來自萬達的壓力。萬達對於他的管理水平以及運作《長城》、《環太平洋2》等項目的能力表示不滿。而萬達文化負責國際事務的高級副總裁高群耀,暫時接替了圖爾的職務出任傳奇臨時CEO的位置。

 

王健林 託馬斯-圖爾(Thomas Tull)


根據傳奇的聲明,託馬斯將回到他自己的圖爾投資集團,他此前曾投資過不少科技公司,如 Magic Leap、Oculus Rift、 Pinterest。仍保留榮譽主席與股東身份的圖爾,還將繼續作為部分怪獸電影的製作人,為傳奇影業效力。

 

而另一邊,王健林正在參加冬季達沃斯論壇。在18日的特別對話環節中,王健林以電影為主要話題,直言「我買好萊塢電影公司成功的機率比其他公司更大一些」,並放話願意買好萊塢的六大電影公司,進一步進軍美國娛樂產業方面。

 

傳奇影業連續虧損未好轉,高管「承壓」辭職?

 

2016年1月,傳奇影業被萬達集團以35億美元(約23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這筆交易也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最大一起文化併購,也讓萬達影視控股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電影企業。


傳奇影業成立以來製作的39部影片(來源:和訊網)

 

2016年5月,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達院線」)發布了整合萬達影視(標的中包括傳奇影業)的資產重組方案。

 

根據公告,傳奇影業已經連續2年虧損,其2014年和2015年淨利潤虧損額分別為22.43億元和36.28億。


來源:萬達院線公告


對於萬達影視整合後虧損較大,萬達的解釋是,最近兩年虧損較大主要是因為並表青島影投(100%持股傳奇影業)所致。據了解,青島影投本身並無實際經營業務,是收購傳奇影業成立的持股公司。因此,萬達影視整合後出現的大幅虧損,顯然是被傳奇影業所拖累。


巨額虧損後的傳奇影業能否在2016 年扭虧為盈成為外界的焦點。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曾在接受採訪時稱,萬達收購虧損企業使之扭虧為盈已經有了經驗。萬達院線在收購AMC之前,AMC一年的虧損一個億,萬達收購了之後就做到了盈利,而傳奇影業也是相同道理。

 

一個月後,萬達與傳奇影業力推的新片《魔獸》上映,儘管在國內宣傳得風風火火,萬達以及各相關方幾乎使盡了渾身解數,但最終全球票房4.3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成為了該電影海外市場的大糧倉,錄得票房2.2億美元(人民幣14.7億,按當時匯率計算)。根據《好萊塢報導者》的報導,按照《魔獸》1.6億美元的拍攝成本,至少需要取得4.5億美元以上的票房才能回本,他們預計《魔獸》會虧損3000到4000萬美元。



 

而在這段時間內,證券市場環境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為公眾所知的,是監管層收緊對影視、遊戲、網際網路金融、虛擬實境四類併購標的的重組審核。儘管中國證監會從未正面承認過媒體對上述收緊的報導,但此前暴風集團針對吳奇隆、劉詩詩的稻草熊影業等幾家相關領域公司的重組被否決,已經體現出了監管層的態度。在這樣的環境下,萬達院線於8月發布公告,終止併購傳奇影業。




16年12月,《長城》在國內上映。截至17年1月18日,國內票房為11.39億元。


以已有的票房成績來看,16年的傳奇影業依然面臨著難以盈利的尷尬。而《環太平洋2》也因種種原因從2017年推遲至2018年上映。據之前相關媒體報導計算,《長城》票房或需達到25億人民幣才能收回成本,意味著在中國以外的市場還需要取得約13億人民幣的票房。



而王健林在達沃斯對話環節中表示,「這個片子如果能在全球能夠收到4-5億美金就非常成功了,現在是2億美金左右。」據Box Office Mojo的數據,截至2017年1月15日,《長城》的全球票房為1.95億美元。


那麼張藝謀的海外票房號召力幾何?

紫衣醬查閱了張藝謀以往導演的幾部代表性大片的票房成績。其中《金陵十三衩》的全球票房成績缺失,根據貓眼專業版的數據,國內票房為5.92億人民幣。



目前,《長城》正在歐洲上映,即將登陸美國。要達到王健林的目標,《長城》還需要再收穫至少2億美金的全球票房,這一切,就要看其接下去的號召力了。

 

萬達的文化中,完成目標,必受重賞,甚至有可能被王健林當著全集團的面口頭表揚。王健林也是一個很善於打雞血的大佬,每年的萬達年會就是王健林論功行賞的頒獎典禮。


王健林在剛舉行的16年萬達年會上重點表揚了萬達全球電影產業布局,專門點名表揚了AMC的CEO埃德蒙。但是在該年會那一幫外國面孔中,已經找不到好萊塢傳奇影業創始人兼總裁託馬斯·圖爾的身影。


果不其然,過了兩天,託馬斯·圖爾已經辭職了。根據《好萊塢報導》透露,託馬斯的辭職並非是自願,而是遭受來自萬達的壓力。萬達對於他的管理水平以及運作《長城》、《環太平洋2》等項目的能力表示不滿。


王健林曾說,他海外併購有一個原則,就是併購之後保留管理層,維持管理穩定和原有的企業文化。而在18日舉行的達沃斯論壇上,王健林談到關於萬達對傳奇影業的要求,」他拍什麼內容,製作什麼東西,我並不過問,我只是要求他的利潤。」


19日晚間,萬達發布聲明,否認託馬斯辭職是因為《長城》業績失利,傳奇人事調整,緣於萬達電影更大布局。近期將針對此事發布重磅消息。我們拭目以待。


萬達爸爸不差錢,電影版圖還將繼續擴張


1月18日的瑞士達沃斯論壇上,王健林參加話題討論時明確表示,中國房地產行業很賺錢,但是不可持續,未來萬達將會轉型,往旅遊、體育、娛樂轉型。


王健林在瑞士達沃斯


而一直以來,萬達對電影領域的擴張一直孜孜以求,希望打通電影行業製作、發行、放映各個環節,實現完整的產業鏈條萬達化。在併購的道路上,萬達一直毫不吝嗇,大步走,買買買。


萬達很聰明地選擇先從渠道入手,先後收購了全美第二院線AMC(現在做到第一了)、澳洲第二大院線Hoyts、歐洲第一院線Odeon&UCI。前不久,收購全美第四院線Carmike剛剛獲批。顯然,萬達的目標就是要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院線運營商。未來,具有全球同步發行電影能力的萬達將不再受制於美國幾大全球院線運營商,可以獨立全球發行電影,為實現萬達影視輸出全球打下基礎。


萬達收購AMC


在具備全球發行能力的同時,萬達希望有能力製作具有適合各大市場的好萊塢級大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萬達收購了傳奇影業。傳奇影業在好萊塢算是二線的頭部公司,擁有《魔獸》、《蝙蝠俠》、《盜夢空間》、《哥斯拉》、《環太平洋》等眾多知名電影的IP版權。但是傳奇影業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電影製片公司,而是一家電影投資公司,通過拼盤投資策略與好萊塢大製片公司合作以分擔風險,其自身在電影製作方面並沒有很專業成熟的運作。所以從這方面來看,《魔獸》《長城》等電影項目沒有達到預期並不意外。


許多人難免對萬達「買買買」戰略提出質疑,為啥收購的都是巨虧或者負債纍纍的企業。但是回過頭想一想,稍有投資經驗的投資者都明白,併購這種事情不是一廂情願這麼簡單,保持盈利的健康企業往往更希望獨自發展,不會輕易把自己賣出去,反之有被收購意向的企業往往都是經營不善、負債纍纍,或者管理層矛盾僵化、資金周轉出現問題的。如此一來收購的企業無一不是之前虧損嚴重,如何扭虧為盈成為收購之後的難題。


在行業低谷期買入,剝離砍掉不賺錢的其他業務板塊後,在行業回暖的大趨勢下企業往往能扭轉虧損。


以AMC為例,當時美國電影行業網際網路衝擊下整體黯淡,其業績十分「難看」。2012年王健林收購AMC時,其連續虧損3年,負債高達20億美元,負債率95%。彼時的AMC,作為一家規模龐大,經營成熟的行業巨頭實為英雄氣短。萬達接手後,年年虧損的AMC一年間就扭虧為盈,並成功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在股市驅動和客戶服務水平提高的雙重帶動下,AMC市值翻倍,從收購時不到8億美元的投入換來了目前市值33億。從短期來看,王健林和他的萬達賺了個盆滿缽滿。而長期來看,這次收購又是打入美國市場的好機會,以AMC視作中國文化輸出美國的埠,通過AMC萬達得以一再收購美國本土影視企業,成功在美利堅插旗。


但是在併購後磨合運營的探索中,也許內容製作沒有下遊院線方那麼容易,還要考慮企業文化和跨國文化價值方面的差異和衝突。


傳奇電影1.5億美金拍的大片《長城》,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第一個嘗試,只用了一個美國演員,全部是中國演員,講的是中國的故事,發生在長城的故事,現在全球票房在2億美金左右。「這個片子如果在全球能夠收到4-5億美金,就非常成功了,就說明中國故事和中國拍的電影也有可能在全球拿到好的票房,但是可能跟好萊塢比起來還差得遠,我們剛剛起步在實驗。」王健林稱。


未來,萬達影業肯定還想把傳奇影業重組整合裝進旗下的上市公司,所以對傳奇影業目前的狀況,王健林稱主要考核的是它的利潤。據《好萊塢報導者》消息,傳奇製作部門的負責人瑪麗·帕倫特職位不變,她還將得到萬達提供的一份充足的資金支持——維持高管團隊整體的穩定和信心是激勵他們改變現狀的重要前提,也是萬達成功併購AMC的經驗。


除此之外,萬達對於內容製作能力的渴望依舊強烈。此前,萬達還同意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電視製作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該公司是金球獎以及美國小姐大賽的製作方。18日在達沃斯論壇上王健林表示萬達仍將繼續向美國娛樂產業進行大量的投資,並明確表態還有意購買好萊塢的六大電影公司。


不過,萬達想買,好萊塢還不一定真的願意賣。好萊塢的「大」公司中好多已經和國內其他電影公司建立長期合作了,比如博納和福克斯、獅門和電廣傳媒、華納和華人文化、派拉蒙和上影/華樺、環球和完美世界。剩下可供萬達選擇的不多了,叫的出名號的還有迪士尼和索尼。


未來,萬達在轉型為服務業超級巨頭的道路上,想必會繼續在電影領域開疆拓土,不斷追求行業頭部內容,力求在泛娛樂領域做到領先地位。



公眾號: Vlinkage

合作/投稿請加微信:aiming_2787


相關焦點

  • 傳奇影業CEO「承壓」辭職,連萬達這樣的大佬都抗不過電影市場的拐點期
    時隔一年,又有消息稱:傳奇影業創始人兼CEO託馬斯·圖爾於近日宣布辭職。消息人士向《好萊塢報導者》透露,託馬斯的辭職並非是自願,而是遭受來自萬達的壓力。萬達對於他的管理水平以及運作《長城》、《環太平洋2》等項目的能力表示不滿。
  • 傳奇影業再現高管離職:拐點之下,萬達正在經歷轉型陣痛
    ——王健林文丨於華東5月12日,據好萊塢娛樂新聞網站報導,傳奇東方影業CEO羅異已離開傳奇娛樂。這也是繼今年1月傳奇影業的創始人兼CEO託馬斯·圖爾宣布辭職之後,傳奇娛樂又一位高層管理人員離職。目前,羅異離職的原因尚未公布。
  • 萬達35億美元全資收購傳奇影業,意在聯動旅遊業、進軍上遊電影製作...
    傳奇影業是美國著名影視製作企業,業務包括電影、電視、數字媒體、動漫等。傳奇影業出品過的大片包括《蝙蝠俠》系列、《盜夢空間》、《宿醉》、《侏羅紀世界》、《300勇士:帝國崛起》、《環太平洋》、《超人:鋼鐵之軀》等,已在全球累計獲得超過120億美元的票房,2016年,傳奇影業將在全球推出根據暴雪娛樂獲獎遊戲改編的《魔獸》以及投資最大的中美合拍片《長城》。
  • 萬達收美國傳奇影業,影視帝國已不遠
    2015年,傳奇東方投資的第一部電影《長城》,是與樂視影業合作,投資方中並無華誼的蹤影;更受期待的《魔獸世界》,傳奇是跟騰訊影業合作,華誼同樣無緣。 這一次,萬達來了,直接砸錢,要把傳奇影業買下來! 好萊塢都知道王健林有錢,但這一次,「萬達爸爸」能「馴服」同樣強勢的傳奇老闆Thomas Tull嗎?
  • 你是傳奇,我是傳奇中的傳奇!萬達35億併購美國傳奇影業
    萬達豪擲35億美元併購美國傳奇影業,打入好萊塢。從談判到籤約儀式,王健林等了兩年。
  • 不在安全區的傳奇影業
    萬達電影「安內」尚未落定,對於資本「剝離」的傳奇影業來說,且不說王健林寄託的世界第五「美夢」,「押寶」亞洲文化的傳奇影業如何自救是最現實的問題。但如果仔細去挖掘萬達投資傳奇影業的動機,傳奇影業身上有著託馬斯·圖爾明確的烙印,其對於怪獸片的喜愛百分比兌現成了傳奇影業的特長。2016年,萬達高速擴張的同時好萊塢宇宙大戰進入到了「主戰場」,那麼傳奇影業在好萊塢的「衝擊力」是促使萬達高價投資的原因所在。
  • 別忙著吹捧萬達收購傳奇影業,這230億有可能打水漂的哦!
    一個星期之前就傳得沸沸揚揚的「萬達收購傳奇」案,今日終於塵埃落地。主要原因是,相比好萊塢六大,傳奇影業跟此前破產的相對論傳媒性質類似,本質上是家做私募基金的電影投資公司,通過跟好萊塢大製片廠一起拼盤投資來分擔自己風險,獨立性不夠。而另一方面,由於好萊塢近些年中等票房體量的影片在減少,馬太效應加速,而像傳奇影業這樣的公司,一般難以拿到高概念的頂級大片的投資額度,這又間接增加了傳奇的風險。
  • 好萊塢八大傳奇影業公司
    好萊塢從最初只是一個美國洛杉磯郊外的小村莊,到如今已經成為北美電影的代名詞、全球電影的標杆!今天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在好萊塢乃至全球最負盛名的八大影業公司……第一名、米高梅米高梅電影公司拍攝了電影史上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亂世佳人》;創造出經久不衰的熒幕經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貓和老鼠》,並推出了奧斯卡獎。
  • 大連萬達目光瞄準好萊塢 40億美元收購美知名電影製作公司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任梅子】據美國中文網1月6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一向熱衷於電影投資的中國大連萬達集團正式殺入好萊塢,擬出資30億至40億美元購入美國電影製作公司傳奇影業(Legendary Entertainment)超過50%股權,交易預計最快會在下周公布。這是繼2012年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後,萬達在美國電影業的最大動作。
  • 萬達電影重組新劇情:納新媒誠品 棄傳奇影業
    萬達電影重組新劇情:納「新歡」新媒誠品,棄「舊愛」傳奇影業  「本次重組標的包括新媒誠品,而沒有傳奇影業。」  1月8日,萬達電影證券事務部相關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確認。  萬達電影重組有了最新的劇情。
  • 傳奇影業,與萬達共度的921個夜晚
    900天後,萬達電影重組正式剔除了傳奇影業,但證監會卻邀請公布傳奇影業的財務狀況。這就像一個人感覺犯了錯,想要遮蓋的時候,突然被揪出來曬個乾淨一樣尷尬。如果把萬達電影牽手傳奇影業總結成一個故事,那麼這個故事的名字可以叫做:萬達養鷹。
  • 投資難回本?《沙丘》出品方傳奇影業或訴華納
    1905電影網訊一石激起千層浪,華納宣布2021年大片同步影院上線流媒體的舉措引發的好萊塢電影圈動蕩仍在持續發酵中。據外媒報導,為《沙丘》《哥斯拉大戰金剛》投入巨資的傳奇影業可能會向華納影業提起訴訟。上周,華納突然宣布其2021年北美上映的17不電影將與院線同步登陸流媒體平臺HBO Max,其中就包括《沙丘》和《哥斯拉大戰金剛》。主要投資方傳奇影業擔心此舉將嚴重影響自己的收益。報導稱,《沙丘》和《哥斯拉大戰金剛》的製作成本分別為1.75億和1.6億美元,傳奇的注資佔比約為75%。
  • 傳奇影業正在著手製作《我的英雄學院》真人電影
    傳奇影業在美國時間周三正式宣布正在製作《我的英雄學院》真人電影,這個真人電影企劃已經得到了集英社方面的授權,傳奇影業和集英社方面各自派人參與監督這部真人電影企劃,這部真人電影在日本市場將由傳奇影業之前是被萬代集團併購,傳奇影業即將上映的電影作品有《哥斯拉怪獸之王》與《偵探皮卡丘》,還有《哥斯拉 VS 金剛》預定在 2020 年上映。
  • 深度解析:為什麼萬達院線中止併購傳奇影業?
    由於傳奇影業收購完成時間較短、體量較大,且涉及中美兩地電影製作業務,所以交易各方認為,應該在內部整合基本完成後,再探討整合機會,可以更好發揮整合效應。第二,萬達收購傳奇影業後,預計其 2016 年扭虧為盈,但是由於傳奇影業收購時間較短,客觀上需要獨立運行一段時間,以證明盈利預測的穩定性,再擇機實施重組,更有利於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 【獨家】收購傳奇影業、實現中企海外最大文化併購的萬達,到底要買出怎樣的一個商業帝國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頗為調侃地說。傳奇影業是美國著名影視製作企業,業務包括電影、電視、數字媒體以及動漫等。傳奇影業出品了《蝙蝠俠》系列、《盜夢空間》、《宿醉》、《侏羅紀世界》、《300勇士:帝國崛起》、《環太平洋》、《超人:鋼鐵之軀》等一系列大片。據了解,傳奇影業董事會主席兼CEO託馬斯•圖爾將留任,繼續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
  • 出品方傳奇影業或起訴華納
    一石激起千層浪,華納宣布2021年大片同步影院上線流媒體的舉措引發的好萊塢電影圈動蕩仍在持續發酵中。據外媒報導,為《沙丘》《哥斯拉大戰金剛》投入巨資的傳奇影業可能會向華納影業提起訴訟。  上周,華納突然宣布其2021年北美上映的17不電影將與院線同步登陸流媒體平臺HBO Max,其中就包括《沙丘》和《哥斯拉大戰金剛》。
  • 揭秘:完美環球和好萊塢「六大」環球影業合作,憑的是募資能力
    繼萬達收購傳奇影業之後,中國電影通往好萊塢的道路上又拿下一座重要城池。幾天前,完美環球發布了一份公告稱,與盛景網聯旗下盛景嘉成母基金成立了一隻2.5億美元的基金,用來投資環球影業未來5年製作和發行的電影項目,投資佔比大概在25%左右。在完美之前,國內已經有華誼、博納、萬達等至少5家企業開始選擇牽手好萊塢,但此次合作有明顯兩點不同。
  • 騰訊影業與派拉蒙影業聯合出品電影《大黃蜂》和《壯志凌雲》續集
    (《大黃蜂》國內定檔海報)電影《大黃蜂》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口,中影、華夏公司發行,騰訊影業參與影片的全球投資和中國區聯合營銷工作,並助力市場推廣。《大黃蜂》作為《變形金剛》系列首部衍生動作科幻電影,在延續前作世界觀的同時,也將開啟新的篇章。
  • 傳奇影業宣布改編《機動戰士高達》打造真人電影
    傳奇影業宣布改編《機動戰士高達》打造真人電影2018-07-06 14:11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 《環太平洋》系列的成功讓好萊塢對日本巨型機器人動漫題材改編真人電影有了信心, 今日Anime Expo
  • 前瞻電影產業全球周報第70期:投資難回本?《沙丘》出品方傳奇影業...
    投資難回本?《沙丘》出品方傳奇影業或訴華納華納宣布2021年大片同步影院上線流媒體的舉措引發的好萊塢電影圈動蕩仍在持續發酵中。據外媒報導,為《沙丘》《哥斯拉大戰金剛》投入巨資的傳奇影業可能會向華納影業提起訴訟。報導稱,《沙丘》和《哥斯拉大戰金剛》的製作成本分別為1.75億和1.6億美元,傳奇的注資佔比約為75%。主要投資方傳奇影業擔心此舉將嚴重影響自己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