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爸小啟: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裡……」對於這首陪伴自己童年的兒歌,想來大家應該是依然耳熟能詳吧。
燕子是著名的夏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鄉村人家屋內或者屋簷下。
燕子是益鳥,所以受到農民的喜愛和保護。燕子在哪家建窩,說明它覺著這家安全、舒適、不會有危險,預示著主人家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興旺。
燕子也為古人所青睞,經常出現在古詩詞裡,或借春傷秋,或者渲染離愁,或者寄託相思,或者感傷時事。
秋風起,燕南飛,且讓果爸帶大家一起穿越時光,去看這些在唐詩宋詞裡穿梭的黑色小精靈。
春遊湖徐俯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船撐出柳蔭來。
徐俯(1075年——1141年)江西派著名詩人,7歲能詩,為其舅父黃庭堅所器重。
自號東湖居士,著有《東湖居士集》6卷,但此首《春遊湖》遊覽的卻是人間天堂——杭州西湖。
漫遊西湖,突然看見燕子雙飛,意識到春天已經到來。桃花盛開,春潮帶雨,風光旖旎,讓人陶醉 。
這首詩以清新的筆意、明快的風格和富有動感的語言,寫出雨後江南水鄉特有的風光,破除千篇一律的手法,讓千百年以來的讀者,仿佛也嘗受到撐出的小船帶來的喜悅。
《全宋詞》、《宋詞三百首》等詩集都不約而同將此詩收錄其中。
燕來唐 韋莊去歲辭巢別近鄰,今來空訝草堂新。花開對語應相問,不是村中舊主人。
韋莊(約836 — 約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曾任前蜀宰相。晚唐時寫詩不寫詞,五代時寫詞不寫詩,花間派代表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
這首《燕來》採用擬人的寫作手法,描寫兩隻燕子在春暖時飛回原住宅,發現房子都修葺一新。它倆驚訝不已,於是在屋外花叢中討論,應該咱們的房子已經換了一個新主人了。
這首詩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除詩的題目說明了燕子以外,全詩寫燕而不顯一個「燕」字,卻只有燕子才能與詩的內容相吻合,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這首小詩寫得生動活潑,讀起來令人耳目一新。
烏衣巷唐代 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有「詩豪」之稱。
公元826年(唐敬宗寶曆二年),劉禹錫從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蹟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烏衣巷》是其中的第二首。
《烏衣巷》劉禹錫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
烏衣巷原是金陵六朝貴族居住的地方,最為繁華,如今有名的朱雀橋邊竟長滿野草,冷冷清清,烏衣巷口再無車馬喧鬧的盛況,只有夕陽斜照在老舊的高牆上。而曾經築巢在王府、謝府的燕子,現在也飛到普通老百姓家裡來了。
這首《烏衣巷》字裡行間感嘆世事滄桑,物是人非,令人唏噓概嘆。
《錢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描寫西湖美景的經典七律,詩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之句,對仗工整,描寫早鶯和新燕都十分生動形象。
香山居士把春天的景色寫得十分傳神,用詞精妙,詩的流傳程度非常高,很受人們喜愛。
讀完這首詩,讓人感覺仿佛置身於三月的西湖美景之中,頗有心曠神怡之感。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 北宋 ] 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宰相詞人」晏殊(991年——1055年),撫州臨川人,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範仲淹、歐陽修都是他的學生,用名師出高徒可謂名副其實。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都是描寫春天的,妙在對仗工整。詩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讓這首傷春惜時之作在文壇上大放異彩。
果爸思詩:
從唐詩宋詞裡飛出來,可愛的小燕子,黑色的小精靈,你是春天的使者,也是人類吉祥喜慶的好朋友。
新婚燕爾、燕燕鶯鶯、柳鶯花燕、燕婉之歡……全部都是喜慶祥和的詞語。哪怕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也說明燕子是非常接地氣的。
如此豐富的意象,讓燕子在唐詩宋詞裡穿梭自如,可喜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