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科研望遠鏡如何觀測太陽

2020-12-16 騰訊網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坐落於環境優美的懷柔水庫北岸,距離北京市中心約60公裡,是國際著名的太陽磁場觀測臺站之一。歷經30多年的不懈努力,創始人艾國祥院士和諸多天文學家們一起,將此基地建設成了國際太陽物理觀測研究的前沿機構。

在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安裝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日面太陽磁場望遠鏡和多通道太陽望遠鏡,天文學家們觀測著太陽的一舉一動,實現著人類的「追日」夢想。那麼,這兩個巨大的望遠鏡是如何工作的?觀測太陽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哪些幫助呢?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懷柔太陽觀測基地一探究竟。

在懷柔觀測基地,有兩臺觀測設備,一臺是多通道太陽磁場望遠鏡,一臺是全日面太陽光學和磁場監測望遠鏡。多通道太陽磁場望遠鏡安裝在太陽觀測塔頂部。適合觀測的日子,觀測人員都會開啟望遠鏡的圓頂,對太陽進行觀測。它帶有五個不同功能的子望遠鏡,統一組裝在一個望遠鏡跟蹤系統上,能夠精確的跟蹤太陽運行。

其中,主力望遠鏡是口徑35cm的太陽磁場望遠鏡,它能獲取5324埃的太陽光球,和4861埃的色球的矢量磁場及視線速度場數據。另一臺是口徑60cm的三通道太陽磁場望遠鏡,用於同時觀測5247埃、5250埃和5173埃的太陽單色像和磁場信息。太陽望遠鏡的主體結構用於獲取太陽圖像,而接收端則用於採集圖像信號,通過計算機處理,得到觀測數據,進而得到所需要的太陽圖像。

多通道望遠鏡的觀測視場很小,只能觀測到太陽的局部像,因此,在開啟圓頂後,觀測員首先會分區域將太陽全日面掃描一遍,找到存在活動區的區域,隨後,他們會著重關注這些區域。

與多通道望遠鏡相同,不遠位置的小圓頂,也同樣隨著太陽日出而作。在小圓頂裡,安裝著全日面太陽光學和磁場監測望遠鏡,不同的是,多通道望遠鏡觀測太陽的局部像,它則觀測太陽的全日面像。

這個望遠鏡包括兩個子望遠鏡,一個是口徑10cm的磁場望遠鏡,用於觀測5324埃的全日面矢量磁場。另一個是口徑20cm的色球望遠鏡,它可獲取色球6562.8埃的全日面單色像。

這臺望遠鏡建於2006年,它在全世界第一次發布了全日面的光球矢量磁場觀測數據,也是我國空間環境監測預警系統的骨幹設備。

同樣的,這臺望遠鏡的自動化程度也很高,觀測員在跟蹤到太陽之後,運行設計好的程序,就能拍攝並觀測全日面的光球矢量磁場和色球單色像。

今年的6月21日,我國發生了一次日食,懷柔太陽觀測基地位於偏食帶上,利用全日面太陽活動監測望遠鏡成功觀測了日偏食的整個過程。這次觀測使用的就是20cm色球望遠鏡。

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兼具著科研價值和社會價值。由於太陽劇烈活動是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的源頭,因此太陽物理的觀測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研究太陽不僅對科研有價值,同時,它也指導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相信很多同學都對觀測太陽都有濃厚的興趣,希望有一天你也可以成為我們的一員,一起來到懷柔湖畔「追日」吧。(鄧元勇、王薏、陳潔、汪國萍)

來源:光明網

相關焦點

  • 追日問天|看科研望遠鏡如何觀測太陽
    在懷柔太陽觀測基地,安裝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日面太陽磁場望遠鏡和多通道太陽望遠鏡,天文學家們觀測著太陽的一舉一動,實現著人類的「追日」夢想。那麼,這兩個巨大的望遠鏡是如何工作的?觀測太陽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哪些幫助呢?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懷柔太陽觀測基地一探究竟。   在懷柔觀測基地,有兩臺觀測設備,一臺是多通道太陽磁場望遠鏡,一臺是全日面太陽光學和磁場監測望遠鏡。多通道太陽磁場望遠鏡安裝在太陽觀測塔頂部。適合觀測的日子,觀測人員都會開啟望遠鏡的圓頂,對太陽進行觀測。
  • 沒有望遠鏡怎麼觀測日食?
    沒有望遠鏡怎麼觀測日食?  方法一:墨水觀測法  墨水觀測法是取一盆清水,加入墨汁,通過水麵的反光看太陽。  方法二:針孔投影法  若用針孔投影法,可取一個1至2米長的紙箱,兩端中心各開約10釐米大小的洞,上端用錫紙將洞貼上,再用針在錫紙中心穿一針孔,另一端用白色半透明紙將洞貼上,然後在太陽下試驗能否在半透明紙上產生太陽圓面像(切記:不能用肉眼透過針孔直接觀測太陽)。
  • 我國造出世界最大太陽望遠鏡,可測太陽精細結構,或可解三大謎題
    望遠鏡對我們來說都不陌生,現在可攜式天文望遠鏡也已經很普及,但是說到專門看太陽的望遠鏡,可能很多人都比較陌生,這主要是因為太陽光太亮了,用一般的望遠鏡看太陽的話,除了強光什麼也看不到,而且容易把眼睛灼傷。
  • [動手做]太陽觀測
    [動手做]太陽觀測 2020-08-1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光學,關於太陽,還有許多你不了解的觀測方法!
    如果你喜歡直接看太陽,你必須好好保護你的眼睛和設備(雙筒望遠鏡/望遠鏡/照相機等),不要讓它們直接暴露在太陽面前。再次推薦你去看《天空和望遠鏡》的文章以獲得最權威的專業知識,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將需要特殊的設備來為你觀測太陽保駕護航。
  • 天文學與望遠鏡的不解之緣,如何利用望遠鏡觀測深空天體
    光學望遠鏡一般人認為望遠鏡越長、越大秒能夠看得更遠、更大的圖像,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對於天文望遠鏡的目的,是為了接收更多的光子,而光子的數量決定觀測目標的信息,接收的光子越多,了解的信息就越多。「Cherenkov望遠鏡」就是觀測高能粒子發出「Cherenkov Light」的設備,但是「Cherenkov Light」極其微弱,非常受到環境以及月光等因素的影響,並且不同於光學望遠鏡的長時間曝光,「Cherenkov望遠鏡」需要非常快的曝光速度,一般在10納秒左右才能捕捉到高能粒子,並且單個「Cherenkov望遠鏡」並不能對「Air Shower」
  • 用天文望遠鏡看太陽什麼感覺?老外肉眼親測,沒瞎真是命大
    用天文望遠鏡看太陽什麼感覺?老外肉眼親測,沒瞎真是命大現在人們已經發明了各種觀測太空的設備,但是太空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廣闊,所以有很多的事情都是我們不能夠探索到的,越是探索不明白的事情越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
  • 明天傍晚「雙星伴月」天際等你,可用雙筒望遠鏡觀測
    本文轉自【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雙星伴月」天際等你 雙筒望遠鏡觀測】明天傍晚,金星、水星將同時現身西方低空,並與一彎纖柔的月牙,組成雙星伴月的美麗圖景。北京天文館專家寇文介紹,這次天象觀測較有難度,「 不過,如果天氣條件和周圍環境都非常理想,能夠觀測到的話,相信你會有非常強的滿足感。」資料圖昨天晚上,我們看到了金星合水星的天象,最近時它們之間的角距離還不到1度。到了24日傍晚,水星和金星的距離比前兩天明顯拉大,此時一輪彎彎的月牙出現在它們的左側。
  • 視頻丨全球70臺望遠鏡如何觀測中子星併合的「宇宙焰火」
    在昨天大事件解密之前,我就已經拿到了 LIGO/Virgo 引力波天文臺和他們的天文觀測合作者聯合撰寫的論文,其中詳細列舉了在8月17日引力波事件發生後,全球數十臺望遠鏡是如何「瘋狂追捧」引力波源的。所以所有聽說了這事兒的人,只要有自己的望遠鏡,都拼了老命想要去看一下。而且,基本上大家都看到了。據不完全統計,全球一共有70架以上的各種天文望遠鏡參加了觀測,這些觀測覆蓋了整個電磁波段:光學、紅外、紫外、高能、射電。本文開篇的視頻,展示了全球各地光學望遠鏡跟進觀測的情況。
  • 最強太陽望遠鏡,捕捉最清晰的太陽表面,每一塊都是一個青海省!
    太陽表面結構 那麼,太陽表面的這種特殊結構,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很難想像如此高清的太陽光球影像,並非出自太空望遠鏡之手,而是由地球上的凱伊農奕太陽望遠鏡所拍攝,它位於夏威夷毛伊島上的哈蕾阿卡拉天文臺,這個天文臺曾以大名鼎鼎的「泛星計劃」而聞名於世!凱伊農奕太陽望遠鏡於2011年研發立項,建造時間已接近十年,目前尚未完全竣工。
  • 我國研發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 將獲取更全面的太陽活動監測數據
    在首光觀測中,採用太陽表面米粒結構低對比度擴展目標作為信標並利用GLAO系統成功地實現對地表層大氣波前擾動的實時校正,獲取到太陽大氣光球層G-band(430.5nm)和TiO(705nm)兩個波段以及太陽色球層Ha(656.3nm)的高分辨力成像觀測結果。這是我國首套2米級太陽望遠鏡,也是在美國4米太陽望遠鏡DKIST正式運行之前,國際上已經建成的最大口徑太陽望遠鏡。
  • 全球最大太陽望遠鏡發布最「高清」太陽照片:翻滾的等離子體
    當地時間1月29日,位於夏威夷毛伊島的世界最大太陽望遠鏡DKIST發布了首張照片。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細緻的一張太陽圖像,表面翻滾著等離子,呈現出細胞狀結構,每個結構約為德克薩斯州大小。這些等離子構成的湍流產生於明亮的太陽中心,將太陽內部的熱量傳輸到太陽表面,冷卻後再通過黑暗通道下沉,構成了一種對流。DKIST望遠鏡拍攝的太陽表面細節DKIST位於毛伊島最高峰Haleakala,有意思的是,海拔3028米的Haleakala在當地意為「太陽之家」,目前還在初期測試階段,計劃在今年7月全面投用。
  • 「雙星伴月」今晚上演,雙筒望遠鏡即可觀測!
    據天文學家觀測,這很有可能是今年最後一次雙星伴月,今後的金星逐漸降低地平高度,觀測難度大大增加,錯過不可挽回!此次的雙星伴月觀測難度較大,但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天文奇觀,可以同時欣賞到三顆星球。
  • 新疆啟動建設1.9米光學望遠鏡,位於克州慕士塔格觀測站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梁樂)近日,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慕士塔格1.9米光學望遠鏡合作啟動儀式」在中科院新疆天文臺南山觀測站舉行。據了解,2017年至今,新疆天文臺與國內天文界共同深入探索帕米爾高原地區大型天文望遠鏡臺址資源,選擇了克州阿克陶縣布倫口鄉海拔4500米的址點建設慕士塔格觀測站。經過多年持續監測,該觀測站具有視寧度好、天光背景暗、紅藍端透過率高等優勢,是國內優良的天文臺址,完全可以滿足1.9米望遠鏡等大型光學天文觀測設施的運行需要。
  • 自製望遠鏡仰望星空 民間「追星人」欲建觀測基地
    中新網晉江12月11日電 (吳冠標)每到晴朗無雲、星辰閃爍的夜晚,顏明哲總會走上屋頂,操控著一臺自製望遠鏡仰望星空。6年來,他已經用自製望遠鏡清晰拍攝到了月球虹灣、月坑、太陽黑子、木星雲層和大紅斑,在民間天文愛好者中小有名氣。
  • 2020年「日環食」觀測攻略|這些有趣的觀測方式請收藏好
    ▲來源:中國天氣網各地觀測到的日食將會是「醬嬸兒」的▼▲看到廈門,我酸了~好了,時間、地點都告訴你了,接下來,咱們就來聊聊如何觀測。需要注意的是:佩戴日食眼鏡後除太陽外將看不清周圍事物。同時,日食眼鏡將禁止與其他光學器材,如望遠鏡、相機一同使用。
  • 沒有望遠鏡也能看日環食,攝影師要做好準備,教你拍攝天文奇觀
    普通人又該如何安全的觀測這種天文奇觀呢?攝影師又要準備哪些東西,才能拍攝出好看的日環食呢?帶上這些疑問,一起來看看本文吧。日環食觀測方法:日環食的觀測方法一共分別為:自動尋星望遠鏡觀測法、望遠鏡組合前置濾鏡或巴德膜、肉眼觀測法、和投影法。
  • "觀測"中學天文社團 "看天一族"沒想像中浪漫
    趁著夏天的大太陽,張躍軍老師組織學生觀測日珥和太陽黑子。看太陽,似乎成了天文社的入門童子功,也是大多數天文社成員能真正擺弄望遠鏡的機會。這不僅僅是練習專業技巧,更是對意志力的考驗。  「如果早上觀測,迎著烈日待上三小時那是家常便飯,而晚上觀測就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待個通宵。」張躍軍如此概括他們的野外天文觀測生活。
  • 霧霾天氣有利觀測太陽黑子 專家提醒:有風險
    12月8日上午,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黃莊鎮,重度霧霾天氣下拍攝到的太陽黑子。攝影/北寒(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謝絕盜用。) 12月8日上午,山東省萊蕪市鋼城區黃莊鎮,重度霧霾天氣下拍攝到的太陽黑子。攝影/北寒(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謝絕盜用。)
  • ...太陽|星系|銀河系|愛斯基摩星雲|行星狀星雲|哈勃太空望遠鏡|水星
    柱子已經被雕刻出來,並被照片上方看不見的熾熱巨大新生恆星發出的紫外線所照亮。水星過境:水星圍繞太陽運動,在某些特定時間形成相對可見的(並因此遮蔽的一小部分)所述太陽磁碟。在運動過程中,水星看起來像是一個微小的黑點,在太陽的磁碟上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