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宏
每種王者般的口味,都有其孤獨的一面,只有這樣的味道才是細膩透亮入心扉的。謝霆鋒曾有一期視頻,叫「今天是個孤獨的美食家」,反戴著棒球帽,一個人獨自吃著擔擔麵,下飯菜只有一份荷塘小炒。
拋開謝霆鋒吃擔擔麵的心情,我們先看看這份擔擔麵的故事。擔擔麵屬於川菜系列,有一百多年歷史,但這只是這個名字冠名後的劃分。其實,各地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擔擔麵,挑擔營業是早些年街頭攤販提供美食的方式。而各地挑擔賣面的歷史都很久遠,你還別不拿麵條不當文化。
在中國漫長的美食歷史長河中,不同地域有著不同的麵條加工方式,其來歷和底蘊都包含了當地生活和文化底蘊。馳名中國的六大麵條更是地方特色的體現,它們分別是山西刀削麵、北京炸醬麵、廣東伊府麵、河南魚焙面、四川擔擔麵,以及眾所周知的蘭州牛肉麵。
這一切都離不開麵條的誕生,最開始的麵條是餅狀,傳說上古時期的炎鞭百草,稷教稼穡,此後便出現華夏第一餅「堯王餅」,此後一直發展形成中華麵條文化,可謂博大精深。
從《齊民要術》中描述的韭葉狀麵條「水引」,到隋唐時期的「冷陶」和「溼面」都一一說明麵條的進步,據文獻記載唐朝的「溼面」可以達到繫鞋帶的程度,說明此時的麵條韌性已經很足。直到宋元時期「掛麵」的出現,才算敲定了擔擔麵的基礎,當然這裡的掛麵,不是咱們現在買到的那種掛麵,是各種新鮮的素麵。元代《飲膳正要》中就記載了「掛麵」「春盤面」「山藥面」「羊皮面」「秀禿麻面」等 20 餘種麵條,可謂麵條爭鳴的時代。
公認的四川擔擔麵產生是在百年前,在四川一帶商販挑著擔擔麵和煤球爐子,上面有鍋有碗筷和調料等食材。邊走邊叫賣「擔擔麵……擔擔麵……」,由此產生一種美食文化。細薄的麵條,搭配肉末、滷汁,口感集合麻、辣、酸、香等多種口味,即便是川味眾多,擔擔麵也還是其中佼佼者。
就像謝霆鋒一樣,當你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來碗擔擔麵獨自品味,這種美味自然孤獨到沒有其它口感媲美。吃麵總歸是要個下飯菜,一來平衡營養,二來讓吃麵變得是一種樂趣。於是,這道荷塘小炒便有了和擔擔麵一起出現的空間。
藕片、黑木耳、四季豆一起清炒,一盤富有詩情畫意的小菜。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爭先恐後佔據盤子的空間,黑、白、綠三色調動食慾大增,擔擔麵在這樣的荷塘小炒麵前也會親密相融。
吃麵講究一氣呵成,沒聽說誰吃一碗麵中場休息一會兒,那樣是對面的不會尊重,也是對味道的褻瀆。只有一鼓作氣,吃完一碗麵,才會發現那種通透和飯後的餘香。看看鋒哥這樣帽子後摔,一口擔擔麵,一口荷塘小炒,怎一個香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