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期間,亞洲的獅虎存在同域分布,為何卻能和平相處?

2020-12-22 獅虎豹三兄弟

世界上所有的野生老虎,僅生活在亞洲,而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獅子,都生活在非洲,即便是同時擁有老虎和獅子的印度,它們之間也相互之間沒有任何交集,亞洲獅僅在吉爾森林裡面有,而孟加拉虎則分布在印度大大小小23個保護區裡面。

也正是因為老虎與獅子體型、戰鬥力等各方面都太像了,雙方又沒有見面的機會,所以網上才會出現大量有關於獅虎的討論,但是你知道嗎?大約在11700年前,即全新世期間,亞洲獅與老虎存在同域分布,而且重疊的區域面積不小,幾乎是整個印度次大陸,及中西亞部分地區。

但是根據目前所有的史料記載,我們並沒有發現多少野生虎與野生獅子衝突的記錄,說明它們雖然同域分布,但卻能和平共處,這出乎了我們的意料。

獅子與老虎食性相同,對環境的要求很高,而且領地意識極強,為何在生存資源上存在較大競爭的兩種動物,居然能和平共存呢?

要知道在西伯利亞東北虎與狼共存地帶裡,狼的種群發展是高度受東北虎抑制的,今天我們就來探尋下老虎與獅子和平共處的秘密,並不是我們想的「實力相當」這麼簡單。

非洲獅由北非進入歐亞地區

現代獅子起源於東非和西非,時間節點大約是140萬年前,由於自寒武紀物種大爆發之後,地球上又發生了數次的物種大滅絕,類似於短面熊、美洲擬獅等大型食肉動物相繼退出了歷史舞臺,一些中小型的食肉動物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而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獅子、老虎則收益最大,它們的棲息地迅速擴張,種群高速發展,很快,獅子就充滿了除撒哈拉沙漠之外的幾乎整個非洲地區。

獅子擴散趨勢圖

與老虎一樣,獅子作為一種大型的貓科動物,同樣具有極強的探索性和高度移動性,大約在2萬多年前,它們經由北非,迅速擴散至南歐大部分地區,接著東進,最遠到達印度次大陸

由於長時間的地理隔絕,進入亞洲的獅子在外形、基因層面上逐漸與非洲的獅子產生分歧,成為一個獨立的亞種——亞洲獅。與非洲獅相比,亞洲獅的體型更小,雄獅鬃毛也更短,所以能夠明顯看到雄獅的耳朵。

亞洲獅

東亞的老虎西行和南遷

關於老虎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個版本,而老虎起源於東亞,即華南虎生活的地區,是支持人數較多的一個版本。從1920年發現的中華古虎化石來看,它與現代虎所有亞種裡面,華南虎的形態最為接近,間接證明了老虎起源於東亞的說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終於在2005年找到了更加實質性的證據,通過DNA測序的方式,人們確認了河南一帶是老虎的發源地,而華南虎則是現代虎中最古老的一支,只是可惜的是,作為我國獨有的一種老虎,如今已經野外滅絕了,只能在動物園中看到它們的雄姿。

華南虎

相對於群居的獅子來說,獨居的老虎更具移動性,現代虎自200萬年前出現之後,迅速擴散至亞洲大部分地區,從老虎的擴散方向來看,大致可以分成兩支,分別是:

沿西北方向的河流系統及森林系統進入亞洲的西南部;沿西南方向及南方進入印度次大陸及東南亞一帶,最終因地理隔絕逐漸形成了新的亞種。老虎擅長泅水,所以能夠登上蘇門答臘島、峇里島等,由於東南亞各島嶼之間無論在地形、氣候方面都有很大差異,有著「一島一氣候」的說法,所以即便蘇門答臘虎、峇里虎、爪哇虎等相距很近,但表現在外在形態上也有顯著差異。

動物園中的老虎

獅子老虎的同域分布

從獅子擴散至亞洲的時間節點來看,與老虎擴散至中亞、西亞、印度次大陸的時間節點差不多,且雙方都有往一個方向走,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距今一萬多年前的中亞、西亞,及印度次大陸地區,獅子與老虎在同一片地區下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

我們都知道,獅子與老虎是可以交配並且產生後代的,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有發現野生獅虎獸或者虎獅獸的存在,也沒有發現野生獅虎之間的爭鬥現象,所以有理由推斷,在它們同域分布的期間,獅子與老虎並沒有產生太大的衝突。

這點讓許多人感到意外,畢竟獅子與老虎都有「百獸之王」的稱號,雙方即便是為了確認自己在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地位,也會互相發起挑戰,更何況在獵物、資源等各方面都存在強競爭性。

我們看西伯利亞遠東地區的東北虎與灰狼,在20世紀之前,東北虎數量很多,所以當地的灰狼數量則較少,而當進入20世紀之後,俄國大肆捕殺東北虎,導致老虎數量急劇下降,此時人們觀察到這裡的灰狼數量有所上升,到了20世紀50年代之後,俄國的東北虎數量下降到歷史最低,此時狼的數量達到了頂峰。

50年代過後隨著對野生的保護,老虎數量逐漸攀升,此時人們觀察到狼的數量在下降。長時間裡面,東北虎與狼都表現出此消彼長的趨勢,可見在同域分布下,老虎對狼的種群起到抑制的作用。

東北虎與狼群發展的關係

無獨有偶,在白俄羅斯的納利波基森林裡面,歐亞猞猁也被觀察到抑制狼群發展的現象。歐亞猞猁是猞猁屬裡體型最大的一種,而此地的狼卻是一些小型狼,遠沒有北美灰狼那麼巨大。

成年的猞猁,尤其是雄性大猞猁,無懼任何一頭狼,即便是雄狼,所以在同域分布下,猞猁會定期捕殺狼,以便給幼崽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根據白俄羅斯科學院的調查,在猞猁活動頻繁的區域裡面,狼幼崽的死亡率高達40%-50%,有些地區甚至高達90%,而在這些地區裡面,猞猁幼崽的死亡率僅有20%-25%左右。

歐亞猞猁與狼對峙

猞猁殺的狼,基本上都是狼幼崽、亞成年狼、懷孕的母狼,以及孤狼,所以我們也正確認知,即便是成年的雄性大猞猁,也不會去惹狼群,它們更多的是在每年溫暖的季節裡面,向孤狼,或者一些較為弱小的狼發起攻擊。

無論是在寒冷的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還是在納利波基森林裡面,食性相同的兩種動物都存在強競爭性,且相互之間衝突不少,但為何食性更加相近的獅子與老虎,卻沒有爆發大規模衝突呢?

難道真的是因為勢均力敵,誰也不敢輕舉妄動的緣故?

可能會存在這方面的原因,畢竟在野生動物裡面,趨利避害是天性,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在發起攻擊之前,總是會衡量對手的實力,但其實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獅虎相爭

獅虎和平共存的秘密

我們都知道,老虎被稱為「森林之王」,而獅子則被稱為「草原之王」,從這兩個外號上面,我們便能對它們的習性略知一二。

老虎是獨居動物,它的捕獵方式更多的是靠伏擊,它不太擅長用追逐的方式捕獲獵物,所以老虎必須生活在森林裡面,依靠眾多的遮蔽物輔助捕獵。

而對於獅子來說,它們是群居動物,除了會伏擊之外,更多的是靠團隊合作追擊獵物,由於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以獅子與老虎對地形環境的要求也不一樣。

林中的老虎

無論是群居的亞洲獅,還是群居的狼,我們會發現,它們名義上生活在森林裡面,但實際上是生活在林中的開闊地帶,或者是稀樹平原上,在這種地形裡面,更能發揮團隊狩獵的趨勢。

而對於獨居的老虎來說,到了平原上,缺乏有效的遮蔽物,會感到「生存無力」。所以在食物充足的階段裡面,老虎不會來到林中的開闊地帶或者平原地區,而獅子也不會貿然進入密林

兩者在大環境上看似有著很大的重疊,但是在微生境上彼此分離,在19世紀之前,野生動物種類、數量豐富,獅虎並不缺乏食物,所以它們之間能夠見面的機會自然就渺茫了。

草原上的獅子

獅子之所以經北非擴散至亞洲之後,沒有往更深的內陸發展,並不是有些人所說的是老虎阻止了它們,更多的是環境因素。亞洲內陸多為森林地帶,在這些地形裡面,群居的獅子會表現出「生存無力」

另外,獅子進食之後需要大量飲水,它們對水源的要求很高,而亞洲內陸的雨季很短,乾旱時有發生。再來看看印度次大陸一帶,基本上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降雨量充足,河流網道密布,又是沒有多少大型樹木存在的平原地區,非常適合獅子生存。

所以進入亞洲的獅子,也就沒有往更深的內陸發展了。對於老虎來說亦是如此,它們會對平原地區表現出「不適應」,也就不會大量涉足獅子的領地,雙方自然能夠和平共處。

(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有趣的野生動物知識。)

相關焦點

  • 獅子曾橫跨亞歐非,老虎僅存於亞洲,與非洲獅比,老虎較差嗎?
    獅虎之爭,一直存在,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已經不滿足於機械鬥獸結果的討論了,轉而從生存狀態、歷史分布等方面去比較。不少人認為獅子的分布範圍曾觸及亞歐非三大洲,而老虎始終沒能走出亞洲,從這方面看,老虎比獅子相對要差一些。那麼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呢?
  • 孟加拉虎遍布整個印度,亞洲獅偏安一隅,中間發生了什麼?
    獅子擴散趨勢圖獅虎相遇從老虎和獅子的擴散方向及時間節點來看,它們二者在中亞、西南亞、印度次大陸地區等存在較大範圍的同域分布,即一萬多年以前,全新世早期,在野生環境下,獅子與老虎是能夠見面的。畢竟獅虎可是存在同域分布啊!又比如在純野生狀態下,獅子與老虎會發生爭鬥嗎?結局到底是誰贏?這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話題。
  • 豹子為什麼比獅虎的生存現狀要好?它的壽命很長嗎?
    豹子是現存體型第四大的貓科動物,僅次於老虎、獅子和美洲豹,同時豹子也是分布相對較廣的大貓。一般情況下,野生環境下,豹子的平均壽命在15年左右,最長壽命不超過20年,而在人工飼養下,豹子的壽命最長可達27年。雖然從分布上看,豹子與獅虎等大貓有一定的重合,但是它們的現狀要比獅虎相對樂觀一些。
  • 有的老虎為什麼能暴打獅子?這個問題反過來也成立
    世界上的確存在能夠暴打獅子的老虎,但同樣的,也存在能夠暴打老虎的獅子,因為它們都屬於貓科動物,體態相似,大小相似,不能簡單以機械鬥獸一概論之。另外,多數獅虎鬥視頻的「原產地」是一些馬戲團,受經濟等條件限制,可供選擇的對象很少,往往只有一隻獅子一隻老虎,如果在這對關係中,虎強於獅,那麼以後所有的視頻中幾乎都是老虎能暴打獅子,而這具有代表性嗎?
  • 亞洲虎非洲獅,美洲豹歐洲狼,誰才是陸地之王?
    比如老虎生活在亞洲森林,足跡從未走出亞洲;獅子多在非洲草原,進入亞洲的獅子也沒能進入內陸森林;歐洲平原上既沒有老虎也沒有獅子,這裡是狼群與棕熊的天下;美洲地區,美洲豹與美洲獅算得上是「雙雄」稱霸。很難想像,如果這些猛獸都出現在同一個地方裡,會是什麼樣子的。
  • 物種之間既然有生殖隔離,為何獅虎獸會存在?科學家給出解釋!
    獅虎獸為何存在?地球自誕生生命以來,已經過了46億年的時間,而現在地球上目前被人類已知的物種大約有870多萬個,甚至還有更多,因為人類目前只發現了這些並沒有,還有很多物種沒有被發現。而進行物種劃分主要是因為物種親緣關係較遠,無法進行dna上的交流,這時,物種就會進化成兩個分支。而這些分支可以簡單概括為生殖隔離,而且不同的物種之間都存在著生殖隔離。
  • 史前猛獸的對決:恐貓能不能打過碩鬣狗?
    從現存的大型貓科和鬣狗科動物來看,鬣狗科下的所有動物都打不過獅虎這樣的大型貓科動物,那麼,時間退回到幾百萬年前,鬣狗科動物能不能「逆襲」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兩種動物。恐貓的上犬齒比起其他劍齒虎的犬齒來說已經退化了很多,它的犬齒長度介於劍齒虎與現在的獅虎之間。這種變化使得恐貓在生態位中的地位上升,相對較短的犬齒變得更加粗壯,而且上犬齒的退化使得它的下頜再度與上頜對齊,這樣它的咬合力就比劍齒虎有了質的提升。
  • 美洲虎、斑鬣狗咬力超過獅虎?須知咬力商不等同於咬力
    斑鬣狗之所以能夠將獵物吃得「渣」都不剩,很多人說起它有著強大的咬力,甚至比獅虎都要強,能直接咬碎骨頭,同樣被人們認為咬力極強的動物還有美洲虎等。我們都知道,老虎與獅子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它們的咬力之強能夠輕易咬斷大型獵物的脖子,難道說斑鬣狗、美洲虎之類的動物咬力還在獅虎之上嗎?
  • 說來慚愧,同級別較量中,犬科動物總是輸給了貓科
    我不喜歡拿什麼牙齒長度、爪子長度、揮掌力量、咬合力數據等作理論對比,因為現實中的戰鬥,永遠充滿變數,好在犬科與貓科動物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分布都很廣,且二者的物種存在很多同域分布,這也就給了我們最原始的對比數據,即現實中的一些「貓狗」之爭。事實上即便是同級別的較量中,犬科動物也的確不是貓科的對手。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重建中亞晚全新世水文氣候變化
    (全新世是最年輕的地質年代,從11700年前開始至今)水文氣候變化,並進一步與中亞地區、歐洲北部和南部水文氣候進行對比分析。但由於器測記錄時間較短且空間分布不均,對該地區氣候變化細節的認識不足,尤其是中緯西風環流南—北擺動對該地區氣候的影響尚不明確。  此次研究結果揭示,在百年尺度上,賽裡木湖記錄的水文氣候特徵不僅與中亞地區變化趨勢一致,還與中緯西風環流上遊地區——歐洲南部水文氣候存在一致性,但與歐洲北部呈反相位特徵。
  • 藍蝴蝶和黃金獅虎都是瑞獸嗎?獸王們很有眼光,軒宇:獻祭吧
    到了鬥四,虎王藍蝴蝶和黃金獅虎的出現,讓大家不禁好奇,虎王和黃金獅虎跟當年的三眼金猊一樣,也是瑞獸嗎?在鬥二中,獸神帝天距離下一次天劫的到來也就只有幾萬年的時間了。萬一他度不過這第八次天劫,那麼培養接班人就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一開始,三眼金猊是最好的選擇,但三眼金猊獻祭了。
  • 戰鬥力略勝獅虎 可謂是想吃誰就吃誰 由於太過囂張有礙動物世界和平
    霸王猇戰鬥力略勝獅虎,善於爬樹和短距離伏擊,在陸地上,它們可以將強健有力的羚羊、野牛開膛破肚,在樹上還能將身形矯健神出鬼沒的猿猴斃於掌下,可謂是想吃誰就吃誰。
  • 為什麼不同膚色的人種不存在生殖隔離,人類和猩猩卻有生殖隔離?
    比如馬和驢的後代騾子、獅子和老虎的後代獅虎獸,都是由於後代的不可育,被認為物種間存在生殖隔離。很多人曾發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儘管人類與猩猩都從古猿進化而來,而且它們的基因也遠比其他物種相似,但是人類卻與猩猩存在著生殖隔離。反觀不同的人種之間,黑人、白人和黃種人之間都能互相通婚,並且生出健康的嬰兒。這確實有些令人疑惑。
  • 高解析度石筍揭示的黃土高原西部全新世季風變化及突變事件精細結構
    全新世的氣候變化是研究現代氣候變暖的背景,這期間,地球氣候系統經歷了一系列千年-百年尺度的氣候突變,如2.8 ka、4.2 ka、5.5 ka、8.2 ka、9.3 ka等,這些氣候突變事件的發生速度快、變化幅度大,足以造成災難性後果,甚至危及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