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本事的人,往往會被人嘲笑,被人看不起,大家都想有一番作為,而變優秀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向比我們優秀的人學習。
稻盛和夫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出生平凡,父母都是小學文化,生在農村的他卻創立了兩家企業,都進入了世界500強,從平凡到非凡,稻盛和夫證明了成功是面向所有人的,普通人也有機會成功。
稻盛和夫在自傳中提到過:「無能的人一般有四種表現,佔一點就要警惕起來了!」
表現一、陷入欲望中無法自拔
稻盛和夫說: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
無能的人最喜歡沉浸在欲望中,而且還會把這種「欲望」奉為追求,人有追求固然是好事,但是沉浸在欲望中,人就很難滿足,因為欲望是無窮無盡的,而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這些人永遠都無法成就大事。在收入5000的時候,他們想買5000的手機;在收入一萬的時候,他們想買兩萬的包包,如果把追求全部放在欲望上,人的幸福感會越來越低。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控制欲望,把欲望拆分成前進的動力,每前進一步,就很幸福,你也不妨試試這種方法,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表現二、自以為是,目光短淺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句話說得好:「當你想要評判別人的時候,記住,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有你這樣優越的條件。」
其實這句話也是一句自嘲的話,我們身上有比別人優秀的地方,當然也有不如別人的地方,即使某一方面有特長,也不要居高自傲,否則就無法進步。
你所有的學識、能力、見識,有一半都是從前人那裡學來的,因此人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的,歷史上那些有偉大成就的人,他們一定都有很多「好老師」,如果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人則很難突破。
表現三、沉浸在不美好之中
沒什麼本事的人,最喜歡把過去的不美好反覆「回味」,整天沉浸在陰鬱之中,哪怕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們過得不算太差,也不算好,但是這些人總要抱怨幾句,哀怨時運不濟,抱怨自己條件不好,羨慕別人的成績,自己卻不願改變。
無能的人才會總沉浸在不美好之中,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說到底這還是一種消極的思維方式,一個整天抱怨的人,和一個心懷希望,積極向上的人,他們的結局可想而知。
以上三種表現,如果我們佔了一點,就要警惕了。
稻盛和夫的處世哲學
今年稻盛和夫88歲了,雖然他已經退休多年,但是他的經營理念和哲學思想依然穩居一線,馬云為了提升自我,三次拜訪稻盛和夫;任正非提及稻盛和夫也長嘆不如。
著名企業家張瑞敏說:「稻盛和夫是我最尊重的企業家。」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這位世界公認的「經營之聖」,建議看一看稻盛和夫的《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
書裡總結了稻盛和夫的思想精華和人生建議,值得每一個職場人和創業者學習借鑑。
此書不得不看,也不要讓人知道你在看,今天悄悄地努力,是為了今後驚人的勝利,助你早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