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似「神神叨叨」的《抱樸子》,不僅是「確立道教神仙理論體系」的「神仙之書」,日本動漫《火影忍者》中「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這句「咒語」就出自《抱樸子》。
它被譽為「中國為世界科技史貢獻的璀璨明珠」
「神叨叨」的《抱樸子》背後也有科學
作為「南京傳世名著」50部備選作品之一,看似「神神叨叨」的《抱樸子》,不僅是「確立道教神仙理論體系」的「神仙之書」,也是研究化學史、醫藥學史乃至養生學的重要資料來源,被譽為「中國為世界科技史貢獻的一顆璀璨明珠」呢。
神秘日本忍術口訣,源起中國
看過日本動漫《火影忍者》的人一定對「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這句「咒語」有所印象,片中忍者通過默念這9個字,外加快速變換的手勢,便釋放出驚人力量。其實,這「九字真言」出自我國東晉時期葛洪所著的《抱樸子內篇·登涉》。書中這樣敘述:「祝曰,『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闢。要道不煩,此之謂也。」意思是說,常默念這9個字,就可以闢除一切邪惡。這是道家進入山林時的護身闢邪之術。傳入日本後,這句話被誤抄為「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並發展成了一種忍術口訣。
說到這部《抱樸子》(內篇、外篇各一書),在一些人的概念中,它就是本「神神叨叨的書」。的確,如果你對手拿拂塵的道士、對那些神秘的方術感到好奇的話,這一部堪稱「入門書籍」,可以幫你了解道教。其《內篇》的核心內容就是論述修道成仙之路,可謂魏晉時期神仙方術的集大成者。書中十分接地氣地向人們講述各種「修仙」之法,並大量引用古籍事例和形象的比喻,使這本「高大上」的書十分親民。如今用科學的眼光看來,修道成仙是無稽之談,可在1000多年前,這樣的信仰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精神依託。
作者葛洪本人也頗有些神秘色彩。首先他有個可以瞻仰的叔祖父——葛玄。這位道教祖師級人物,常年隱居在南京江寧方山,傳說晚年身穿道袍,手拿「仙草」,白須垂拂胸前,行蹤飄忽,來去叢林間,當地百姓稱他為「葛仙」。作為從孫,葛洪拜了他的徒弟鄭隱為師,學習煉丹術。後來,葛洪也曾到方山,用葛玄親建的洗藥池、煉丹井等物繼續煉丹修道。
《抱樸子》這部代表作,葛洪是於東晉建武元年(317)在建康(今南京)完稿的。因為書中有許多「神仙家言」,這部書自傳世以來,深受歷代學者的關注,而對其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明人朱健在嘉靖魯藩本《抱樸子》序中寫道:「抱樸子者,內精玄學,外諳時政,漢魏以來,無其倫也。若泥而論之,則千載之下,《抱樸子》含冤多矣。」
這部書名用的是葛洪給自己取的號。「抱樸」二字最早出於《老子》,指內心淳樸,不為外物所誘惑。關於自號「抱樸子」的原因,葛洪是這樣解釋的:「洪期於守常,不隨世變,言則率實,杜絕嘲戲,不得其人,終日默然。故邦人鹹稱之為抱樸之士,是以洪著書,因以自號焉。」
葛洪看重率實淳樸的品格,在寫書時也並不都玩虛的。《抱樸子》一書記載神仙理論、仙道方術和法術的同時,也詳細記載了他與「天命」抗爭的研究成果——長生修煉術和養生術。古人煉丹的過程,發現了一些物質變化的規律,這就催生了古代化學,同時也豐富了古代醫藥學的寶庫。因為集魏晉煉丹術之大成,葛洪的這部書也被視為「中國為世界科技史貢獻的一顆璀璨明珠」。
詳細記載煉丹術, 提供諸多可靠史料
葛洪一生著作宏富,可惜大部分亡佚,幸虧《抱樸子》留存下來了。書中關於古代煉丹實驗及成就,主要集中在《金丹卷》和《黃白卷》中。
據南京文史專家楊永泉介紹,其中《金丹卷》所涉及的藥物有銅青、丹砂、水銀、礬石、牡蠣、雄黃、雌黃、滑石、赤石脂、胡粉、赤鹽、慈石、曾青、石硫黃、太乙、餘糧、珊瑚、雲母、黃銅、鉛丹、丹陽銅、淳苦海等22種。同時,不僅提及了《太清丹經》、《九鼎丹經》、《金液丹經》外,還具體介紹岷山丹法、務成子丹法、羨門子丹法等。
古代道教的煉丹術是現代化學實驗形成的前提和基礎,《抱樸子內篇》對煉丹術提供的可靠史料,有些記載內容是前人從未提及的。如《黃白卷》中「金樓先生所以青林子受作黃金法」的成分、方法及過程就相當詳密,十分難得。
書中還具體描寫了煉製金銀丹藥等過程中的多方面化學知識,也介紹了許多物質性質和物質變化。他發現了汞的氧化還原反應:「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即指加熱紅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黃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變為紅色硫化汞,這個試驗的描述說明古人已發現了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就描述了鐵置換出銅的反應。
「治未病之疾」, 強調預防的重要性
道教的核心是追求長生不死和成仙,故此修煉過程中積累了大量有關醫藥養生、祛病延年、保健強身的知識與方法。作為道教學者,葛洪同時也是東晉時期有名的醫生,是預防醫學的介導者。
在《抱樸子》中,葛洪對東晉以前神仙家養生之法進行了總結。他強調「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之於既逝之後」。這可是十分超前地強調了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呢,為後世中醫學「防重於治,以防為主」的思想雛形。雖然書中不乏誇大成分,但葛洪提倡的一些養生觀念對現今社會仍有深遠影響,為現代人對養生的追求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具體方法。
在《抱樸子》的《極言卷》中:葛洪從細節入手,列出日常生活注意事項,作為起居座右銘:
「養生之方:唾不及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久,臥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極飢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不欲甚勞甚逸。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
四字為句,朗朗上口,所述觀念和現在社會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不謀而合。
在葛洪寫的醫書中,不少方子中都用到了酒,但他對於過量飲酒是非常反感的。在《抱樸子·酒誡》中,他寫道:「夫酒醴之近味,生病之毒物,無毫分之細益,有丘山之巨損。君子以之敗德,小人以之速罪……」這是在勸導世人,少量飲酒有益於身心,但飲酒過量就可能會妨礙大事。
《抱樸子》的《仙藥卷》中還詳細記載了大量中草藥名和單方,包括許多草木藥的形態特徵、生長習性、主要產地,以及入藥分量和醫治作用等,成為中國古代醫藥學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