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正當時 網際網路反壟斷解讀勿一刀切

2020-12-17 大眾生活報

 網際網路經濟正成為近期輿論熱議焦點。

  在近期的中央政治局工作會議上,由網際網路巨頭湧入社區團購而引發的亂象迎來了監管定調。會議明確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新指示。緊接著,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對阿里巴巴、閱文、豐巢出具的三張罰單更是「敲山震虎」,引發輿論對網際網路併購風向收緊的探討。

  一度,網際網路經濟是我國領先全球的競爭力體現,是場景創新、應用創新的沃土,以行動支付等技術的全球領先為代表,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更是帶動了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諸多產業發展,成為我國科技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網際網路經濟為何突然變成了洪水猛獸?

  總局相關負責人的表態值得注意:評估認為上述三起案件均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平臺經濟領域競爭呈現出多邊市場、動態競爭、跨界競爭、網絡效應等一些新的特點,但傳統的反壟斷法律規則仍然適用。

  通俗來說,監管機構既肯定網際網路經濟的競爭性,也明確網際網路企業應對投資申報合規合法。再引申一些,要防止網際網路資本無序擴張、加大對資本投向方向管控力度,但也絕不是一刀切,完全抑制投資。

  反壟斷核心是鼓勵創新

  縱觀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AT&T拆分案和IMB、微軟長達數年的反壟斷訴訟等案例可知,反壟斷的核心是支持創新,反對大公司構成技術壟斷,壓制新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

  昨日國家市場監督總局的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亦明確肯定,近年來,我國線上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線上經濟發展中存在一些競爭風險和隱患。

  在一些行業人士看來,監管不等於否定,更不等於抑制發展,引導網際網路經濟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引導資本向著更大社會價值投資,應是此次監管出手的重要目標。

  上海律協競爭與反壟斷業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徐明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候表示,此次罰款針對的不是壟斷行為,而是程序問題,這些應該申報但沒有去申報的交易,並沒有對競爭造成實際性的影響。

  實際上,站在更大的背景看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惡意補貼、擾亂營商環境的資本戰當然要不得,我國需要健康的網際網路平臺,科技創新更需要網際網路經濟的繼續作為沃土,甚至成為「先鋒隊」。

  網際網路經濟亟待「去虛迎實」

  2020年是不凡之年,在全面一心打贏一季度「抗疫」戰後,今年二季度,我國即實現了GDP當季正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中國有望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這個唯一「正增長」,對於14億人口的大國殊為不易,對世界意義重大,其背後是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

  然而,2021年,無論內外部環境,我們還面臨更大的發展壓力。在內外雙循環發展下,2020年我國外貿超預期復甦,但內需增長需要雙頭齊進,增加內循環的任務更加艱巨。

  今年政治局會議文件上出現「需求」一詞的頻率很較高,如「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注重需求側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不久前,國內知名經濟學家李迅雷曾指出,需求側進行改革,可能發生在縮小收入差距方面,進行稅制改革、社保改革,加大轉移支付和第三次分配的力度等方面。

  而內循環無疑需要拉動更大的有效內需,需要更公平的財富增長,需要更多中小微企業釋放活力。

  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應進一步加強對商品供應鏈的上下遊拉動,行動支付、小程序的發展也可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數位化工具的可獲得性。讓網際網路經濟在服務用戶、提高社會效率的同時,降低使用門檻,提高社會公平性,拉動內需繁榮,網際網路平臺們還任重道遠。

  而對外,川普「實體清單」一役,成為極強的警示,我國社會各界對發展晶片、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等硬科技實力發展的迫切性認知空前一致。

  網際網路經濟無疑是場景創新、組織創新、模式創新的先驅,也創造大量新職業(如社區團購團長、網約車司機、直播博主等)、新價值(提高社會效率、整合供應鏈等)。但是,我國網際網路經濟的領先,亦可以向著更縱深的方向發展,網際網路巨頭們以數位技術助力傳統產業的同時,也可以引領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新興產業,更大範圍加入硬科技技術的原始研發。

  實際上,我國網際網路發展在雲計算領域已經實現彎道超車,縮小國際競爭差距。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數據顯示,阿里雲增速迅猛,全球市場份額將會進一步得到提升,與亞馬遜微軟差距逐漸縮小;騰訊雲超過IBM,增速在Top 5廠商中位列第一。目前在雲市場,亞馬遜在IaaS市場中保持第一的位置,其次是微軟、阿里、谷歌、騰訊。

  同時,以BAT為代表,人工智慧都是網際網路業務和投資探索的重要前沿領域,百度更是提出All in AI戰略,大量投入新技術研發。除了提供低門檻、零成本的小程序等數位化工具助力中小微企業線上發展,騰訊近年來也投資了不少前沿創新企業,蔚來汽車資金鍊最困難時候,恰是二股東騰訊給與及時輸血,聯合合肥政府一起挺了一把蔚來,才有了現在的新能源小巨頭。

  在國際貿易摩擦下,硬科技發展成為未來科技戰的競爭關鍵。目前我國華為、阿里、騰訊等企業已經實現了終端場景全覆蓋,但晶片設計、原材料、高科技製造等更上層、中層的發展也需要快速填補。

  以半導體產業鏈為例,晶片設計、封裝等環節目前已經進入成熟發展階段,國產廠商需要更多的時間積累以及客戶開發,晶片製造和深層要素則需要更多的資本研發投入,才能完成全棧要素創新,形成硬科技發展。

  「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無論是社會還是政府,都希望看到網際網路經濟能走入新一輪創新期,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編輯:徐徐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反壟斷:3張罰單,宣告一個時代終結
    然而現實是,由於當時的《反壟斷法》沒有針對網際網路企業的專門規定,於是阿里、騰訊和豐巢,全都心懷僥倖,直接不申報就實施收購。其壟斷市場之心,可謂是昭然若揭。然而俗話說,正義雖然可能會遲到,但是一定不會缺席。反壟斷也一樣。
  • 網際網路反壟斷:屠龍少年,你休想變成惡龍!
    其實,從2018年開始的貿易摩擦,中興、華為、大疆、海康等眾多科技公司被美國殘酷打壓,硬核科技被別人卡脖子,成為了亟待去彌補的科技短板。然而我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基本在做應用層、模式上的創新,在硬核、底層上的科技創新乏善可陳。對外能打的超級巨頭,只有華為一家,但我國還有不少短板,僅僅依靠華為是顯然不夠的。
  • 反壟斷,讓創新火花更閃耀、讓競爭環境更公平
    從國際經驗來看,每當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時,反壟斷的呼聲就開始變大。美國是世界上首個出臺反壟斷法的國家,以《反託拉斯法》為標誌,對當時的鋼鐵大王、石油大王、菸草大王、鐵路大王、糖業大王等進行「定向爆破」,有效促進了後來的經濟發展。
  • 谷歌被反壟斷訴訟後,美國網際網路會再度繁榮嗎?
    中美兩國當下雖然針鋒相對,但卻幾乎同時在「網際網路反壟斷」問題上保持了一樣的節奏和立場,那就是都在對「網際網路巨頭涉嫌壟斷競爭」進行監管和訴訟。如果回顧2020年的科技網際網路產業,反壟斷一定是要被歷史濃墨重彩記錄的一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在各自領域形成壟斷地位,也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
  • 科技反壟斷簡史:當曾經的勇者成為惡龍
    這種壟斷已經損害了公平競爭,阻礙了創新,損害了消費者利益。由於政府監管的缺失,科技巨頭事實上在各自平臺上(搜尋引擎,數字廣告,社交媒體,電子商務)行使某種自我監督。數據作為一種資本資產或者生產資料具有不可窮盡、可循環使用、可共用,以及開發邊際成本趨近於零這幾大特點。政府應該有所作為,促成科技巨頭開放共享數據,保護競爭與創新,實現人工智慧產業的持久繁榮。
  • 對網際網路「超級平臺」加強反壟斷監管是國際慣例
    事實上,面對網際網路這個「超級平臺」,世界各國和經濟體反壟斷執法機構均採取了強硬的監管態度和制約措施,加強反壟斷監管成為全球趨勢。 禁止限制競爭的捆綁銷售 歐美國家對於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爭議可追溯至上個世紀——1998年美國政府訴微軟案是最為典型的科技行業反壟斷案件。
  • 劍指大型網際網路平臺!平臺經濟領域反壟斷開始徵意
    平臺經濟是指由網際網路平臺協調組織資源配置的一種經濟形態。會議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強化自我約束,共同促進線上經濟健康規範發展。會議明確,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不得濫用優勢地位強迫商家站隊「二選一」,對平臺內經營者的選擇平臺行為實施不合理限制或附加不合理條件;不得利用技術手段實施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
  • 網際網路反壟斷漸起,矽谷光環褪色,科技巨頭的苦日子到了嗎?
    從敬仰到反胃,到苦日子: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苦日子到了嗎? Techlash本來是Backlash(反衝)延伸出來的一個詞,說的是對科技巨頭的反感;而現在又出來一個新詞Techslog(技術苦旅),意思是科技公司將要過一段苦日子(slog)。
  • 反壟斷開啟全球科技產業數十年未有大變局
    由於政府監管的缺失,科技巨頭事實上在各自平臺上 (搜尋引擎,數字廣告,社交媒體,電子商務) 行使某種自我監督。數據作為一種資本資產或者生產資料具有不可窮盡,可循環使用,可共用,以及開發邊際成本趨近於零這幾大特點。政府應該有所作為,促成科技巨頭開放共享數據,保護競爭與創新,實現人工智慧產業的持久繁榮。
  • 重磅解讀!一周內兩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對資本...
    (原標題:重磅解讀!「科技」和「創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建偉分析稱,此次會議全文中「科技」和「創新」分別出現了14次和16次,而2019年底時分別提了6次和10次;「安全」在五中全會就是個高頻詞,也從去年底的1次到今年的10次,包括科技安全、糧食安全、供應鏈安全、能源安全等等。
  • 市場監管總局回應阿里等企業反壟斷被罰 專家解讀:表明監管態度
    原標題:市場監管總局回應阿里等企業反壟斷被罰,專家解讀:表明監管態度日前,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此次對這三起案件公開作出行政處罰,主要有什麼考慮?其中有一些行為對消費者的福利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有一些行為影響了相關經營者的經營活動,影響了上下遊產業技術的創新,我們國家在這個關鍵的時點出臺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是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在世界範圍,我們的《指南》也是領先的,這對規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行為,對我們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技術的進步都有重要的推動和保障作用。
  • 肉雞的覺醒:反壟斷箭在弦上 網際網路巨頭夢醒時分
    中國人對反壟斷並無多少感知,直到家門口買菜的大爺都消失了,才意識到,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已經掌控了我們的生活每一分鐘。我們早上醒來,APP上推送的信息是根據個人偏好,由機器篩選的;我們出門打車,滴滴出行甚至能猜到你的目的地是哪兒;我們購買外賣的習慣被精確分析……曾經我們以為對生活非常便利的企業與創新,突然間變得面目猙獰起來。每個人的行為,都成為訓練算法的肉雞。
  • 反壟斷開啟 全球科技產業數十年未有大變局
    1998年5月,美國聯邦司法部和20個州的總檢察長,對當時地球上最有權勢的科技巨頭 —— 微軟公司(NASDAQ:MSFT)發起了反壟斷訴訟。 ,這也是首次四大公司的CEO同時出席聽證會; 2020年10月上旬 (預計),美國眾議院出臺科技巨頭反壟斷最終調查報告。
  • 中國網際網路這十年:緣起賈伯斯,走向反壟斷
    這年3月,在北京舉辦的一場大會上,馬雲首次公開拋出他的最新觀點: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所謂DT,就是數據技術(Data Technology)。大數據和雲計算到底有多大的價值,當時業內有著不同觀點。馬雲認為DT對IT是顛覆式的改變,也有人認為DT只不過是IT2.0,並沒有真正革命性的突破。
  • 壟斷與反壟斷背後:平臺型網際網路公司內捲化,市場規則將重置
    網際網路從業者喜歡將每次擴張都視為「外延性創新」,但從其商業目的而言,卻恰恰相反,變為一次又一次「內卷」。這是由網際網路模式的內在邏輯所決定的,不以網友的意志為轉移。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國內的平臺型網際網路公司均以模式創新為特徵,而並非技術創新,這種批判似乎伴隨著國內網際網路的發展,也是如今被網友質疑最多的一個槽點。
  • 博士科技:激活產業資源 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是關鍵
    風向變了中央明確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及時剎住了資本盲目擴張的勢頭,明年的經濟工作將圍繞該項要求出臺具體措施。網際網路巨頭憑靠自身的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位技術等優勢,通過收購或吞併的方式盲目擴張,以此來拓展自身生態,把「包裝創新」當做創新的套路是時候休矣。
  • 三聲槍響,網際網路反壟斷的時代開啟了
    網際網路反壟斷的第一聲驚雷眾所周知,網際網路反壟斷第一案是發生在2011年360與騰訊的「3Q大戰」。依靠安全軟體起家的奇虎360從2006年推出「360安全衛士」通過採取永久免費策略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成為國內最大的安全軟體企業,也成為當時繼騰訊QQ之後最大的客戶端軟體。原本一個在即時通訊,一個做安全軟體,二者相安無事,各自安好。
  • Facebook遭反壟斷訴訟,網際網路壟斷行為受多國重視
    美東時間12月9日下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及美國48個州和地區政府對Facebook(NASDAQ:FB)分別提起了兩項反壟斷訴訟。這是美國政府近20年來,第二次對美國科技企業發起大規模的反壟斷訴訟。
  • 中央政治局會議最新解讀:改革需求側,強化反壟斷
    第二,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反壟斷一詞鮮少出現在政治局會議之中。本次會議提及反壟斷可能意在強調金融創新與公平競爭之間的平衡。為了兼顧金融的效率與穩定,建議對「金融技術/設備」與「金融產品/服務」進行區分。第三,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第四,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 阿里、閱文、豐巢被罰,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來了
    雖然平臺經濟領域競爭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但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但是,集中處罰三起網際網路領域未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的案例,加上雙11前一天頒布平臺經濟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確實可以看出市場監管總局已經將網際網路行業作為下一步進行反壟斷執法的重點領域。網際網路行業很可能將迎來反壟斷強監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