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至7月31日,「有界之外——卡地亞故宮博物院工藝與修復特展」在故宮午門及東西雁翅展廳舉行。
有界之外這一名稱來源於故宮博物院鐘錶修復團隊在與卡地亞進行合作交流時的感悟。據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展覽計劃讓觀眾「跨越時間和空間」,分享靈感和技巧。(單霽翔在4月初退休前曾參與過這個展覽。)
約830件來自這家法國公司和博物館的藏品,以及其他機構和私人收藏機構借出的物品,將在博物館新裝修的午門(Meridian Gate)近3萬平方英尺的空間裡展出。2009年,卡地亞在同一棟樓舉辦了「卡地亞珍寶」展覽。
然而,卡地亞的形象、風格和遺產總監皮埃爾雷內羅(Pierre Rainero)說,「我們的主要目的不僅是在窗戶上看到這些物品,而且是看到它們被磨損和使用。」
「人的維度非常重要,它展示了這些片段是如何在特定的背景下插入的,以及它們如何在某一時刻被用來表達特定的個性。」
展覽以「精湛技藝」為主線,圍繞靈感、皇室、時間呈現三大主題。
《靈感中國》主要展示那些青睞中國材料(如漆和玉)和符號(如龍或鳳)的作品,從中體現出中國對卡地亞的重要影響。例如,一個帶有粉彩瓷釉的中國瓷盤,將與一個鑲嵌著珠寶的1928年卡地亞梳妝檯(Cartier vanity case)放在一起展出。卡地亞梳妝檯展示的是一個花園中的中國女人。
中國外交官顧惠靈頓(Wellington Koo)的妻子黃惠蘭(Oei Hui-lan)的卡地亞(Cartier)珠寶,將與她1932年的絲綢旗袍一起展出,後者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借出。
《風範見證》將展示為英國、比利時、俄羅斯和印度皇室打造的大約30個卡地亞皇冠,其中包括為埃塞克斯伯爵夫人阿黛爾·卡佩爾(Adele Capell)製作的1902年加蘭德(garland)式捲軸皇冠,以及為溫莎公爵夫人沃利斯·辛普森(Wallis Simpson)打造的1947年鑲有紫水晶和綠松石的鑽石圍兜項鍊。
《時間記憶》將突出近期的一項合作:從2014年到2017年,這家博物館和卡地亞(Cartier)位於瑞士La Chaux de Fonds的鐘表工廠修復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6個18世紀和19世紀的鐘表機芯。這些機芯將與卡地亞(Cartier)的其他手錶和鐘錶以及博物館的一些藏品一起展出,比如一個重力鍾,它通過一個圓筒來測量時間,這個圓筒在傾斜的底座上滾動了8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34年由27顆皇家翡翠珠組成的項鍊,它曾經屬於伍爾沃斯的女繼承人芭芭拉赫頓(Barbara Hutton)。(Imperial指的是翡翠綠翡翠,是寶石中價值最高的一種。)這條項鍊的起源尚不清楚,但應赫頓的要求,卡地亞設計了紅寶石和鑽石扣。
本次的展覽將以交融和重塑的概念來表現東西方文化的對話,力求表現兩者之間文化的共通和感情的共鳴。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婁瑋表示,「故宮和卡地亞是中法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代表,在中法兩國建交55周年之際,我們策劃的這個展覽也是對中法友誼的致敬。」
PS:文中圖片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小編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文章均為時尚中國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撰文:Gels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