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夜讀」娘的三句話,影響一生

2020-12-12 林州夜讀

每晚22:00,無論你在哪裡,請記得收聽林州夜讀。

作者 | 呂安太(芝蘭園)

日月如梭,不知不覺,娘離開我們已經11個年頭了。娘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時常在我的腦海裡縈繞。在我的記憶中,識字不多的娘時常諺語不離口,一張嘴就迸出一句耐人尋味、哲理頗深的話,以此教育她的子女。至今,有些話還在我的耳邊響起。

娘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

母親是地道的農場婦女,19歲時嫁給父親。父親一直在外當匠人,她一人在家苦苦支撐著門樓。

1966年,生產隊有意收舊屋土當肥上地,可會開後,很少有社員響應。就在這個時候,母親叫來我二舅和小姨商議,決定掀掉我家東房和南房,利用舊門舊窗舊木料蓋五間堂房。那年我11歲,不懂事,就插話問娘:「你瞎折騰啥?每天吃著紅薯、窩頭稀飯,哪有積蓄蓋房啊?」二舅比我大7歲,也提出質疑。可娘卻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世窮。」頓了頓,娘又接著說:「你看,生產隊掀了咱的舊房,要了屋土,另出勞力給咱打坯蓋房。掀房不要錢,蓋房不要錢,一反一正,你們說合算不合算?」娘心中的「小九九」算計好後,就與生產隊聯繫,一個月就蓋起了一座新瓦房,用小錢辦了大事。鄰裡說:「你看人家瑞英,男人不在家,一個婦女帶兩個小孩,在家都能蓋成五間亮堂堂的大瓦房。」後來,我成家立業,精打細算就成了我的基本遵循。可以說,是娘留給我的精神財富。

娘說,「千裡萬裡,鋪蓋上娘縫的被褥就能遮風擋寒」。

1980年3月,我要到晉南工作。臨行前半個月,娘又是織布,又是彈花,熬夜一針一線給我做了一套新被褥。我說:「娘啊,運城離咱家一千多裡,坐汽車,乘火車,轉車三五次才能到達。你讓我背那鋪蓋幹啥啊?到了買一套不就行了!」娘說:「運城夏天乾熱,冬天溼冷,鋪蓋上娘縫的被褥就能遮風擋寒。」我在山西生活工作了40多年,前二十年,一直鋪蓋著娘給我縫的被褥,暖暖的,很貼心。後來,搬了4次家,扔了不少東西,但娘給我縫的被褥,我一直珍藏著,捨不得扔。現在,成了我家的傳家寶,整整齊齊地疊放在立櫃裡,每年春天都要晾曬兩次。

人們常說,「兒行千裡母擔憂」。我要出門工作,娘的擔憂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但對我來說,正是娘的這份牽掛,成了我克服困難、面對現實、勇往直前的力量與財富。

娘說,「婚前睜開兩隻眼,婚後閉上你的目」。

青春萌動,我的年齡到了談情說愛的時候。娘見我心思有動,那年元宵節之夜,娘和我坐在月光下,問我:「安太,你不小了,就沒有看上誰?」我說:「戀愛了一個,但我感覺有些地方不對眼。」娘說:「你要記住,談戀愛,處對象,要睜開雙眼來看,對方的優點和缺點、強勢和弱勢,都須細心甄別;結婚了,要閉緊雙眼,對於種種雞毛蒜皮的小毛病、小枝節,不要看,更不要計較。對於婚前婚後,你不但自己要這樣做,也要告訴對方這樣做。」

然而,話說回來,婚姻實在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的事。勺子和鍋在一起,哪有勺子不碰鍋沿的。何況兩個人從小在兩個家庭長大,生活習慣肯定不盡相同,被婚姻繩子捆在一起以後,便得在有限的空間裡彼此生活在一起,拌嘴生氣在所難免。

生活中,我與妻子因為一些瑣事也會產生摩擦,但二人並不認為這是大事,反而認為是夫妻生活中的小情趣。主要因素是有娘的話在做著基礎,該睜眼時睜,不該睜眼時不睜,兩人相互包容,才使生活過得甜蜜幸福。

包容可不是簡單可以做到的。每當我衝動時,妻子就會提示我:「又瞪眼了,忘了娘的話。」一句話把我的氣放得癟癟的。有時,妻子也會來脾氣。一看妻子變臉,要我做我不喜歡做的事,我也會想起娘的囑咐,就「是是是」點頭附和,一副唯命是從的賢良相。就這樣,我們恩恩愛愛地過到「紅寶石婚」,正好應了「糊塗人自有糊塗福」這句老話。

今年清明節上墳,站在母親墳前,想著往昔,我心裡有很多很多的話想對娘說。可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我對娘的思念和對娘的感激之情,故而用上面這些文字和語言回憶娘,以志紀念。

—— The End ——

呂安太 原籍林州木纂村,高中曾讀書於林縣二中,後工作於晉司法系統,酷愛讀書,尤喜文學。生活常以書報為伴,偶有所感,間有小文見諸於《山西日報》《山西法制報》《黃河晨報》《南湖詩刊》《芝蘭園》等。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