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這幾十年重塑了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

2020-12-24 環球時報

今年可謂是中國人認識外部世界,尤其是認識美國有總結意義的一年。美國新冠疫情危機的嚴重失控以及騷亂的擴散像兩條幾何難題的輔助線一樣,讓一切變得更加清楚了。

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中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對美國的體制充滿了膜拜。在很多年裡,美國人嘴裡的「民主」和「人權」在中國人看來非常真實,他們對我們講述的一切都是由己及人的。

然而經過這麼多年的摩擦,中國人逐漸搞明白了,原來美國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衝中國「裝孫子」,他們把雙重標準玩到了極致,「人權」越來越成為他們打壓中國的意識形態工具。特別是在中國發展起來之後,華盛頓的精英們壓根就不想中國繼續好下去,「人權」尤其成為他們手裡的彈珠。新冠疫情美國已死了十萬多人,而且死的絕大多數都是老弱、窮人和少數族裔,他們所說的「人權」在哪裡?

過去很多中國知識分子還相信,中國要想發展、富強,只有走西方式民主體制這條路,改革就是要把中國逐漸過渡到西方的體制。但是世界上一場場「顏色革命」教育了我們,使我們悟出,西方的體制只有很狹窄的適用性,亂採用很可能招致不可逆轉的政治災難,這導致了另一場幻滅。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自己的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逐漸顯示出強大的比較優勢。現在越來越多人真誠地相信,中國要實現發展,就必須把自己的路走好,千萬不能被美國和西方忽悠了,在政治上一失足成千古恨。

其實,就是中國現在的反體制者也很清楚,幾經摔打,反而見證了中國體制的韌性和生命力。現在世界上對西方價值的宣傳已經失去了氣勢,在中國民間,過去對西方體制的膜拜尤其徹底動搖、坍塌了。這個國家逐漸形成真實、強大的社會共識,支持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的國家政治信念。

中美接觸摩擦這麼多年,美方的道德高地不斷被其表現侵蝕,基本上倒了。它過去用政治文化優勢整我們,如今整不動了,只剩下用硬實力壓我們。2018年開始的貿易戰,以及緊接著打響的「脫鉤」科技戰,都是在使出殺手鐧試圖擊垮中國。華盛頓的政治精英們似乎把這當成了「決戰」。

這對中國來說當然是很關鍵、也很艱苦的戰役。然而中國人在與美國的複雜交道中,也因為我們的成長壯大,越來越有經驗和智慧,意志愈發堅強。

今天我們的視野很廣,能夠更清楚地看透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一切,也有力量應對面臨的挑戰。我們自己不犯顛覆性錯誤,就沒有人能夠顛覆我們。所以中國人現在前所未有地強調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改革開放的路線不動搖。過去幾十年,我們迎來了滄海桑田的變化。未來幾十年,我們一定能做得更棒。▲(環球時報 單仁平 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

相關焦點

  • 講座︱昝濤:近代以來中國人對土耳其的認知
    比較來說,這與中國傳統知識系統裡對「突厥」的更為具體化的、專有的認知是很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中國人並沒有把「突厥」泛化為對內亞遊牧人的稱呼。實際上,由於接觸和交往的程度更深、情報系統更為發達,古代中文史料的記載是更為準確,這可與19世紀末以來被釋讀出來的古代突厥語資料(主要是突厥碑銘)相印證。
  • 印度人:中國人還在開燃油車,而我們卻已經領先了他們幾十年
    隨著各國經濟的不斷變化,我們的人民旅行更加方便,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許多外國人喜歡來我們國家生活和發展,與此同時,中國文化吸引了包括印度人在內的許多外國人不回自己的國家,但也有印度人說:中國人還在開燃油車,但我們已經領先他們幾十年了,今天我要說的是印度人:中國人還在開燃油車,而我們卻已經領先了他們幾十年
  • 社評:蓬佩奧,一個滿口謊言背叛教義的基督徒
    這是毫無疑問的。他在3日的一次採訪中就宣稱,有「大量證據」證明新冠病毒出自武漢的一個實驗室。必須指出,這只能作為民間的一個猜測,而且圍繞疫情的各種猜測一直有很多。有些中國人、包括日本人等一直懷疑去年冬天開始的美國大流感裡就包含了很多新冠肺炎病例,一些美國人也在這樣猜。
  • 認知模型:如何通過行為重塑認知與情緒?
    編者按:網友經常說「知道了所有的道理,卻仍過不好這一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明明知道某事對自己最有利,卻遲遲不做,或偏偏做出相反的選擇。本文作者將大腦視為「學習機器」,認為通過撐開「情緒」與「回應」之間的空間,選擇「刻意」而非「照顧自身情緒」的反應,能夠通過行為重塑大腦的認知甚至情緒,做該做或真正想做的事情。
  • 外國網友熱議:現在的日本人 對中國人的認知到底是怎樣的
    * 我是一個日本移民,在日本居住了15年了。雖然我說日本人一般不太關心國際政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中國人民形成了一定的看法。* 我是一個住在北美洲的中國人,我會說日語。對於那些普通的的日本公民來說,答案是他們不在乎。如果你問他們這個問題(要是面對面的話...這是一個重要的條件!)他們會這麼說:「嗯,中國嗎?那裡很大,那裡的食物很美味。。
  • 重塑市場認知,Gap謀變「快時尚」
    進入中國十年,「快時尚品牌」的認知已經深入人心,Gap要扭轉認知、重塑市場定位,是否易事?   Steven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透露,目前Gap已經投入大量資金為今年的秋、冬季產品銷售做準備。在中國市場,業績表現最好的,還是分布於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社商店鋪,據悉,未來還將繼續重點發展這一類型門店。   拓展模式上,Gap計劃在今年三、四季度起大力推行加盟聯營模式。與傳統的加盟合作不同,Gap加盟聯營店鋪的產品、配貨、庫存等均由總部統一負責。2020年上半年,Gap已經籤約了多個區域的加盟商,預計進入2021年後,加盟店鋪的數量將有可觀的增長。
  • 上墳對中國人情感認知和人文理性的重要意義
    上墳對中國人情感認知和人文理性的重要意義所謂上墳,就是到墓地的墳塋上去祭奠逝去的先人、家人、親人、親戚或其他與己在感情上相關的人。對於中國人來說,上墳是一種信仰,一種先天的信念,一種日常的激勵。不管採取何種方式和手段,上墳都是人們抒發情懷、展顯自我的重要途徑,是人們生存發展的心理基點,也是人們安身立命的基本動力。長期以來,許多人一直把上墳作為封建迷信活動,大謬也。從文化心理層面來講,中國人一直把尊老敬長作為安身立命的根本。
  • 刀劍三最終章:經由他人的認知重塑後的桐人,還是原來那個桐人嗎
    本集還有另一個高能時段,那就是比嘉解釋如何找回桐人的搖光這一段,講道理這裡明明是一段信息量爆炸的劇情,我反覆看了好幾遍,不知道那些說這段文戲水時間的人是怎麼想的,要知道刀劍可從來都不是只有無腦的打戲。因為我沒有看過刀劍愛麗絲篇章的原著輕小說,因此只能瞎猜測一下,一是把亞絲娜她們的搖光中對桐人的認知複製出來,然後粘貼到桐人的搖光內,並補完缺失的部分,二是把這幾個人的搖光連接起來,然後以亞絲娜她們的認知來刺激桐人,最終讓桐人自己把自己的搖光補全。
  • 社評:世界團結對抗疫情要更多落實為行動
    社評:世界團結對抗疫情要更多落實為行動 2020-03-02 10:22:00來源:環球TIME
  • 再見2019-2020,你讓我打破認知,認清了世界真相
    但是這兩年發生的種種,告訴我們,「我們真的很強」「外面?真的不咋滴!」。毛衣戰隨著中國和美國差距的逐漸拉近,中國和美國這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摩擦也變得頻繁起來。19年,中美之間爆發了毛衣戰。而隨著毛衣戰的開始,許多投降派便在網上高呼「中國完了」。但隨著毛衣戰的進行,我們發現,中國並沒有某些人說的那樣完了。
  • 重塑的不止音樂,更是理想生活
    這是關乎感性與理性、放肆與克制、自然與人為的「拷問」在音樂的世界裡充沛的情感和高超的技巧哪個更重要?純粹的自然和天賦之才當然難得但細心打磨、嚴謹推敲、克己求真的過程同樣珍貴他們夠「狂躁」,也夠「理性」他們有推倒一切規則桎梏的孤勇也有權衡求索、重構一切的執著他們是重塑雕像的權利
  • 李建秋:評《FT社評:中國應承擔起重振世界經濟之責》
    今天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出了一篇翻譯文章《FT社評:中國應承擔起重振世界經濟之責》。文章回顧了從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引領全球經濟增長,憑藉了4萬億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提振了全球的需求,但是也指出在2008年到今天,中國GDP同期增長3倍,信貸規模出現大規模增長,積累很大的債務。
  • 「這還是《我的世界》嗎」?每個物品都被重塑,細節真實的過分
    導語:阿樂出品,必屬精品哈嘍,大家好,我是阿樂,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被重塑了我的世界。我相信肯定有玩家會感覺到疑問,我的世界怎麼會被重塑呢?如果說我告訴你,我的世界中的每一個方塊都被重新繪製,不再擁有馬賽克的感覺。
  • 重塑雕像的權利再次東渡雙城專場刷新日本樂迷對中國樂隊認知
    我們試圖用西方音樂的形式表達我們的思考和情感,但音樂的內在還是很中國的,我指的是歌詞以及敘事,這才是我們音樂的核心,我們讓它變得很中國。」在東方的話語體系裡,文化表達是隱忍而內斂的,即使悲慟也宣洩如海下的暗湧。在相似的文化語境下,東方的脈搏始終似穿梭林間的蛇,於呼吸間召喚著重塑的相望。而距離重塑再次東渡,已逾八年。
  • 雙贏就是中國人贏兩次,西方的零和思維不理解中國人,是上帝的鍋
    這雖是揶揄之詞,但也不是沒有道理。在歐美,下雨天依然會按照「規定」澆花的人非常普遍。一位老教授說,「人太聰明,就搞不了科學了,因為會投機取巧」。相對於我們,思維的差異性還是相當大的。思維方式沒有好壞之分,卻會因為思維方式不同,無法理解對方,導致很多麻煩。
  • 給中國人起英文名成了生意……花幾十塊起個「Mary」您幹麼?
    近年來,給中國人起英文名,漸漸成了一門生意。經營這門生意的,有的是外國人,有的是學英語的中國人,還有留學海外的留學生。英語專業出身的李斌斌就以每次大約30元的價格,在網絡上提供起英文名的服務。幾十塊起名字 成了Tom和Jerry網購平臺上,起英文名的店鋪少說也有幾十家。交易數量最高的,近一個月成交了170多筆。起名價格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售價最高的是168元一次。該店主自述有留學英國經歷,遍歷全球九十多個城市,起名的主要對象也基本都是外企員工、留學人員和對孩子有英文名渴求的家長。
  • 環球社評:2020年中美或可開始探索新的行為邊界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社評:2020年,中美或可開始探索新的行為邊界2020年剛剛開局,這一年的中美關係會有什麼樣的信號釋出,有可能對整個20年代的兩國關係走向產生影響。美國2017年底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2018年發動對華貿易戰,2019年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美方還開展了全領域的對華施壓,導致中美關係烽煙四起。然而到去年底,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這個協議會時過境遷,還是有可能對中美關係產生長期的暗示和影響呢?
  • 幾十年前,中國人就發明了這兩種直升機
    (俄羅斯卡-52武裝直升機)共軸雙旋翼直升機,一直是世界直升機界的"另類",目前只有俄羅斯的卡莫夫設計局一直堅持採用這種氣動布局設計直升機,除此以外世界絕大部分直升機都採用單旋翼+尾槳的設計方式。共軸直升機的這一點在蘇聯海軍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從1960年代蘇聯海軍廣泛實現直升機化後裝備的直升機幾乎全部為卡莫夫設計局設計的共軸直升機,而蘇聯軍艦的飛行甲板普遍要比西方戰艦的飛行甲板短3~5米,這意味著在軍艦長寬相同的情況下,蘇聯軍艦有更大的空間安裝各類武器裝備和雷達系統,並且有更大的空間容納儲備物資。這也是共軸直升機所帶來的重要優勢。
  • 社評:今年的上海進博會釋放強烈信號束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星期三在上海開幕,這是今年全球最大的商業博覽會,它能夠例行在上海舉行,釋放出強烈的信號束。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和能力都十分強大,沒有什麼障礙能夠在這一根本方向上擾亂中國。乍一看,這是挺懸的一件事。然而了解本次進博會的中國人普遍對它能夠成功舉行抱有信心。因為防控疫情在中國已經高度體系化,從將感染者在入境檢測和隔離過程就發現出來到阻止偶發疫情擴大蔓延,中國都形成了完備措施,積累了豐富經驗,這次進博會在防疫方面完全可以做到高度可控。
  • 用深度閱讀認知世界
    主題閱讀是所有閱讀過程中最有收穫的一種方式,它能夠鍛鍊讀者的大腦機能,幫助其重塑心智、提高認知。2胡適讀書的「四到」前人曾有「三到」的讀書方法;但民國大師胡適主張讀書必須 「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