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比如中國與越南,當初其獨立的道路上,中國給的幫助支援絕對不少,差不多算得上無私奉獻了。
然而越南自從黎筍上臺後,把兩國之間的友好忘了個一乾二淨,全面投靠了蘇聯,還不斷在中越邊境造成流血事件。
我國忍無可忍之下發動了對越還擊,短短28天就攻佔了越南北部大片地區,且安然撤退,這個結果還是不錯的。
期間其實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其中最慘痛的就是50軍150師448團的戰敗,有多慘呢?中越雙方交換戰俘時,越南交換了238人,其中219人都是448團的,團副參謀長付培德被俘,也是此戰中我軍被俘的最高級別軍官。
1979年3月5日,高層下達命令我軍開始陸續回國,因為越軍已被重創,一路也是「禮送出境」,基本上沒有發生什麼大型戰鬥。有鑑於此,150師自告奮勇,向上級請命進入越南接應友軍,順便讓新兵見識見識真正的戰爭。
150師這不是謙虛,在對越反擊之前的十多年裡一直都在做工程建設,甚至連軍事項目都不是必修項目,每個步兵團中僅一個營算軍事全訓單位。
等到中越邊境有了摩擦之後,150師緊急擴編,6000餘人擴張到了11000多人,將近兩倍的人數,基本上就是一群本來就沒啥經驗的幹部帶著一群新兵,這樣的部隊戰鬥力能好到哪裡去。
所以150師最開始也是作為預備隊留在國內,算是做最壞的打算,好在前線部隊勇猛,一開始也不用150師上。
不過這時高層也以為沒有風險了,去歷練歷練也是好事,便同意了。
3月6日上午,448團作為150師先鋒最早進入了越南,當時已經有不少部隊回國了,448團相當於逆行者。
客觀來說,在10號之前這支部隊的表現還挺出色,與越軍發生過正面戰,讓越軍付出數百人傷亡,最遠還推到了班英地區。
然而在10號撤退之後,因為50軍副軍長關豁明的指揮失誤,導致選擇了一條錯誤的路線,且在返程中炸涵洞導致路線暴露,被越軍打了埋伏,2營在那噶一帶的山林中被越軍包圍。
448團回撤分作兩路,2營及偵察排走林間小路,1、3營及團部走公路,如果這時兩部匯合全力突圍是完全可以的,因為這時越軍也就一個加強營的兵力。
但448團的指揮極其慌亂,根本沒辦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既不反攻也不突圍,就在等待增援,然而左等右等,沒等來救兵卻讓越軍做好了布置,還調來了一個團。
最後團部派出1連、8連前往救援二營,結果失敗,援兵迅速被打散,眼看這種情況,團部只好下令各自突圍,最終能跑回國的人並不多。
當時增援的兩個連就是由團副參謀長付培德帶領,被打散後,付培德身邊只剩下8連,其實他被俘也是無奈,他們一直戰鬥到了3月19日,是真正的彈盡糧絕,後來連吞樹皮的力氣都沒有,沒有飲水,想解小手來喝都解不出,哎。
所以為了多一點人能夠活命,付培德帶領著8連剩餘的將士投降,他就成了此戰中解放軍被俘的最高級別將領。
其實付培德這樣做也能理解,他也活到了回國之後,鑑於實際情況,高層只是讓他復原回老家,成了一名中學勤雜工。
另外1連的兩個高級指揮官結局要重一點,因為1連是被圍住後很快就投降了,並且是由連長李和平與指導員馮增敏主動帶隊投降的,所以二人被送上了軍事法庭,判刑十年。
其實那時候對於投降,已經寬容很多了,但是力竭被擒和主動投降完全是兩回事,所以雙方的待遇也就不一樣。
這一戰2營及前去增援的1連、8連共有542人失散(算上了219名戰俘),是我軍此戰中的最大損失,也是讓人心痛。
不過得到教訓之後,軍隊開始改革練兵,更加注重軍事素養,也算吃一塹,長一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