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科學家的「生長因子」-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

2020-12-18 溫州日報甌網

2020/10/23 00:41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單暉 瀏覽:1761

10月19日23時,燈火通明的會議室裡,一場重要的科技項目論證會仍在進行,40多位國內知名專家、院士,我市相關部門負責人正在會場激烈地討論著。

這是記者跟隨採訪的第96個小時。在過去的4天裡,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溫州醫科大學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參加了大大小小26個論壇、會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院士會晤、洽談,用「最強大腦」的國際合作創造豐碩成果。

結束這次採訪任務,記者回頭又看了一眼會議室裡的李校堃,因疲勞而聲音嘶啞的他還在發言。他說的是:「溫州再辦幾次青科會,未來會越來越好!」

□晚報記者 麻溫柔/文

餘日遷/攝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10月的溫州,秋高氣爽,枝頭碩果纍纍,李校堃的96小時青科會時間也收穫了沉甸甸的成果——中國基因藥谷揭牌投入運營,浙南美谷項目籤約;大健康系列論壇探討後疫情時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交流新時代高校教育改革;數十位專家院士受聘成為溫醫大客座教授;從國外引進的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宋偉宏已經開始進行教育、科研、人文交流等實質性國際交流合作;2個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高能級科研平臺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推進中……

忙得連軸轉,李校堃說:「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站在全球化合作的歷史大勢中,迎面而來的是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帶來的重大機遇,李校堃每時每刻都在努力奔跑。

每天24小時,時間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公平的,為了贏得更多的工作時間,李校堃每天只睡4小時。在車上用餐、跑步穿梭於會場之間,李校堃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

在車上,李校堃偶爾會轉發一兩條青科會新聞,下一次轉場時再打開手機,微信未讀消息的紅點一下子滑不到盡頭。讓記者驚訝的還有他的朋友圈點讚數,1小時不到,點讚4891個。李校堃笑稱,自己的朋友圈是個正能量宣傳器。

傳承與接力

滴水也能穿石

李校堃研究的領域是再生醫學。他問記者,你知道人受傷後為什麼皮膚會自行癒合?為什麼蜥蜴斷尾能長出一條尾巴,而不是兩條?因為有一種神奇的細胞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它能治療潰瘍和加速損傷組織再生,讓損傷的皮膚得以較完美修復,「它會讓你傷口癒合得恰到好處,這是細胞因子在起調節作用」。

這是一個科研小領域,30年前國內國外幾乎沒人去做這方面的研究,李校堃在他的老師林劍教授帶領下默默地在科學的道路上摸索著。如今,老師已經故去,李校堃帶領的研究團隊有70後、80後、90後,現在已經到了第5代傳承人,他們一腔熱血紮根在「細胞生長因子」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之路上。他們發現了人體「抗衰老蛋白αklotho-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1c (FGFR1c)-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 (FGF23)」三元複合物晶體結構,證實了 FGF23是調控衰老及老年相關疾病的關鍵靶點,能指導未來抗衰老和代謝性疾病藥物的開發;他們開發的美容護膚產品也獲得同行認同;他們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家族開發為臨床藥物的國家,這些藥物被用於重大災害性創傷、各種戰傷等的救治;他們研發的4種藥物獲批臨床試驗,他們擁有45項國家發明專利,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光華工程科技獎、轉化醫學突出貢獻獎等多類獎項。

李校堃說,研究的領域無關大小,最重要的是對人類、對國家是否有用。

作為溫州第一位本土培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校堃說:「溫州的服裝、鞋業、拉鏈、紐扣、打火機產業都在國內國際佔據很大的市場份額,把小事做大,幹別人不願幹、不去幹、幹不成的事,是溫州人的特點,也是溫州這塊土壤帶來的特殊魔力。」

他常常對學生說,科研的道路崎嶇難行,天亮前的黑暗時光最難熬,但為山九仞豈能功虧一簣,懷著滴水穿石的決心,咬咬牙走過去,曙光便在前方乍現。

白天當校長晚上當科學家

沒幹好的角色是「父親」

校長、院士、父親和丈夫,李校堃有著四重身份,他很忙。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落地溫州醫科大學,他更忙了。

記者問李校堃:「您現在這麼忙,還有時間做科研嗎?」

他不假思索:「有啊,我白天當校長,晚上可以進實驗室做科研。」

「那您還有時間陪家人嗎?」

李校堃沉默了一會,低聲說:「校長、院士、父親和丈夫,四個角色裡,沒幹好的是『父親和丈夫』。」

李校堃有一個「二寶」,是個剛剛二歲半的女孩,聰明又漂亮。為了多跟孩子交流,他把房子租到了溫州醫科大學旁邊。助手小王說:「平時工作間隙,校長實在想孩子了,會輕輕跟我說『把孩子帶隔壁會議室,讓我抽空陪她玩一會兒』。」

青科會期間,李校堃的日程表以小時為單位被密密麻麻地切成碎片。19日晚,趕赴一個科研項目論證會途中,他給妻子打視頻電話找孩子:「貝貝呢?貝貝呢?貝貝,貝貝,你幹什麼呢?玩什麼呢?」

電話那邊,孩子露了一小臉,說:「爸爸,爸爸,等你回來,跟我在一起,你安心工作,拜拜……」

10多秒的通話,李校堃拿著手機樂了半天。

10分鐘後,論證會就開始了,會議一直開到了24:00。

【人物名片】

李校堃

微生物與生物技術藥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溫州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藥學學科帶頭人,基因工程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他長期致力於以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為代表的基因工程蛋白藥物的基礎研究、工程技術和新藥研發、臨床應用和轉化醫學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開發為臨床藥物。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