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

2020-12-22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叫《最寒冷的冬天》,由得過普立茲獎的美國記者、歷史學家,大衛.哈伯斯坦所著,主要內容是從美軍視角,描述韓戰中的長津湖戰役,所以,在翻譯的時候,也被稱為「美國人眼中的韓戰」。

與其他戰史專家從戰略入手不同,哈伯斯坦把視角轉移向下,從基層軍官和士兵的回憶中,追尋戰役的脈絡。

大衛.哈伯斯坦

所以,這本書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很接地氣,沒有把戰爭變成簡單的戰術碰撞,還有傷亡數字,而是通過老兵們的話語,近乎瑣碎的描述,把美軍戰役之初的整體狀態,裝備情況,單兵素質,展現的異常詳細。

另外,從老兵的視角出發,也暴露出這樣一個問題。雖然指揮官們對於戰役的發展產生了致命的誤判,但其實在戰役發生之前,有很多基層官兵已經通過在前線發生的各種情況,發現了對面敵人的變化,以及志願軍的到來,如果指揮官們能夠重視起來,彼此進行有效的溝通,而不是固執地堅持只相信情報部門提供的情報,這場戰役的勝負,還猶未可知,至少不會像已經發生的那樣慘烈。

大衛.哈伯斯坦以美國人特有的幽默筆觸對此進行了比較中肯的描述,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戰爭細節,比如,美軍中的指揮分歧,高層和基層的意見南轅北轍,直到長津湖戰役爆發的前一天,指揮官們還在為聽誰的而爭吵不休……

當然,此書的缺點也很明顯。哈伯斯坦明顯缺乏對美國以外的軍事常識缺乏了解,再加上收集資料的局限性,讓他在看問題時,只能從美軍視角出發,缺乏對北朝軍和志願軍的足夠了解,以至於他在書中把美軍在長津湖戰役中的糟糕表現,單純地歸結為美軍本身問題重重,而不是敵人更出色。

另外,他也犯了大多數西方戰史專家都會犯的錯誤,把北朝軍和志願軍獲取的勝利,單純地理解為人多好辦事。

雖然韓戰曾動用了整個美軍部隊四分之一的兵力,麥克阿瑟還說動了美國總統和國會進行了戰爭動員,美國媒體也不遺餘力地進行宣傳,讓美國人第一次知道,地球上還有個地方叫朝鮮半島,可是,美國人還是很快就忘了,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儘管被評為《紐約時報》最暢銷圖書,《華爾街日報》最佳亞洲題材圖書,卻仍然沒能引起足夠重視的原因。

正是因為美國人集體對韓戰的漠視,導致我們經常閱讀的,有關韓戰的資料和書籍,絕大部分都是從志願軍視角出發,看得多了以後,我們也不由得有些好奇,美軍眼中的韓戰是個什麼樣子?他們的老兵對自己的敵人是個什麼看法?他們對於參加這場戰爭是個什麼心情?那些在二戰中曾有過光輝戰績的部隊,為何在志願軍的攻勢下,狼狽敗退?

歷史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出於一個愛國者的熱忱,我們更樂意看志願軍視角下的韓戰,但是,從美國人的視角,我們能看到不同立場,不同文化,對同一事物的看法,綜合起來看時,戰爭就不是簡單的勝利與失敗,這也是研究戰史的正確態度。

相關焦點

  • 《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韓戰是什麼樣的?
    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中,70年前的韓戰開始為更多的年輕人所知。影片中的志願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抵抗著敵機的狂轟濫炸,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讓人眼睛溼潤。這些最可愛的人,不容忘記。而作為交戰另一方的美國,又是怎麼看待這場戰爭的呢?美國記者大衛·哈伯斯塔姆,花費多年精力,寫就了一本內容恢弘的《最寒冷的冬天》,從美國人的視角,深刻剖析了這場「為平局而死」的戰爭。
  • 美國人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
    1950年6月25日,也就是70年前的今天,韓戰爆發。美國媒體theveteranssite列出了他們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圖1】1950年7月31日,一個美國軍車車隊正在經過一座橋梁,美國陸軍大兵向附近山上的北朝鮮狙擊手進行射擊,掩護車隊通行。1. 第一次漢城戰役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北朝鮮軍隊衝過三八線,攻擊南朝鮮首都漢城。
  • 美國軍隊指揮官眼中的韓戰:中國軍隊最難以徵服!
    1951年7月10日,中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籤署《朝鮮停戰協定》。韓戰結束後,美國認識到自己的實力難於打贏地面局部戰爭,便實行「大規模報復戰略」,同蘇聯展開了持續的軍備競賽,導致冷戰局面進一步加劇。
  • 韓戰時期朝鮮人民軍老照片:曾被美國打的狼狽不堪,難得一見
    在韓戰爆發前蘇聯曾經給北朝鮮遺留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美蘇曾經各佔據半島南北,這些裝備都是和美軍共同佔領朝鮮時蘇軍自身的武器,可以說都是一手裝備。 【在站崗的人民軍士兵】圖中的士兵穿著冬裝的棉衣、棉褲,在朝鮮半島冬天寒冷的氣候中,這些普通的軍裝起到了很好的保暖效果,但是在戰鬥中由於過於臃腫也很影響戰鬥力。
  • 1950年韓戰有多冷?英軍:這不是人過的日子
    1950年6月,金日成率領他13萬大軍發動統一韓戰,戰爭初始,一切盡在其掌握之中,北朝鮮人民軍一路高歌猛進,南韓軍隊節節敗退,一統朝鮮半島似乎近在咫尺,但這個時候「聯合國」插手了。1950年朝鮮冬天是那幾年中最冷的,而靠近黃海的西海岸尤其寒冷,到了夜間更是氣溫驟降,英軍情報軍官佩林斯有一次發現氣溫竟然是零下38.9℃,「聯合國軍」士兵忍受的溫度竟然比拿破崙1812年入侵俄國在莫斯科遭遇的傳奇般的嚴寒——零下30℃還要低,要知道,正是莫斯科的嚴寒導致了拿破崙軍的大撤退。
  • 韓戰對美國人的影響有多大?直到現在都尊重中國軍人
    在韓戰前,美國享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紅利,大發戰爭財,本土還沒有受到戰爭的破壞,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是當時絕對的超級大國。當時美國人驕傲得很,這一點從麥克阿瑟不可一世的態度就可看出來。這就是麥克阿瑟眼中的中國,一個積貧積弱的中國。但是就是他們眼中弱小的中國,卻一路將不可一世的美軍趕到了三八線,在一系列戰役中,美國人終於看到了中國軍隊的勇敢、頑強以及高超的戰術和出色的行軍能力,對中國的態度和印象都徹底改變了。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美國人其實還算客觀,關於朝鮮戰勝,他們的歷史記載中是承認失敗的,但是關於失敗的責任,最終基本上是讓麥克阿瑟一個人背鍋了。但歸根結底朝鮮戰勝的失敗還是因為美國政府誤判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決心和中國軍隊的實力,這就是美國政府決策的重大失誤。
  • 韓戰中,小米加步槍中國軍隊如何擊敗美帝的坦克和飛機?
    「如果美國人越過三八線,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會參戰。美國軍隊正試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如果他們真的想這樣做,我們就不能坐視不管,我們將被迫幹預。」——周恩來總理1950年10月3日「我是第一個同意停戰但沒有勝利的美國指揮官。」
  • 美國老兵回憶韓戰:當看到他們的雙腳時,就知道這場仗打不贏
    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國防大學教授喬良說:這是一場給美國人留下深刻歷史記憶的戰爭,正是這場戰爭使得此後半個世紀中美之間不再兵戎相見。為什麼?答案就是這場戰爭讓美國人領教了中國軍隊的厲害,真正見識到了一個民族站起來所迸發出的能量。
  • 蘇聯誤判、美國插手、朝韓血仇:韓戰爆發的五國博弈真相
    而在二戰之後爆發的韓戰也是如此。表面上看,只是朝鮮南北兩國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卻代表了東西方兩大方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北大西洋公約與華沙條約組織之間的絕對對立關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個世界;一場局部戰爭,也能牽扯十幾個國家。其中最主要捲入紛爭的五國,包括中國、蘇聯、美國、朝鮮和韓國。
  • 韓戰停戰後,美國輿論集體沉默,世界各國什麼反應?
    作為當事人的美國,他們自己的報紙《華盛頓郵報》直接在文章中指出:「華盛頓以一種漠然的,既成事實的態度迎接韓戰停戰的消息,平靜且沒有任何喜訊。」而《紐約時報》則寫道:「雖然停戰協定已經籤署,但附近山上的軍人仍然在流血,戰鬥還將持續12個小時。」
  • 戰爭解密:韓戰中最神秘的部隊,蘇聯和美國都不承認其存在
    毛主席知道我們和朝鮮是唇亡齒寒,對於蘇聯和朝鮮的請求,毛主席判斷如果放任不管,美國人肯定會更加猖獗,到時候對朝鮮、對中國甚至東亞地區都很不利。但我們出兵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蘇聯必須向中國軍隊提供武器裝備:二是蘇聯空軍必須向志願軍提供空中支援。
  • 世界最富有的國家派55人參加韓戰,卻成為損失最慘重的國家
    而此時的美軍正在太平洋上與日軍進行殊死搏戰,當中蘇邊境蘇聯卻集結200萬大軍,美國已攻佔衝繩島。蘇聯開始扶持它的小弟朝鮮勞動黨成立北朝鮮,而美國扶持它的小弟韓民黨李承晚在朝鮮南半島成了了大韓民國。北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不宣而戰率先挑起戰爭。1950年6月25日拂曉,朝鮮內閣首相金日成在得到蘇聯領袖史達林的同意後,下令軍隊越過38線對南韓不宣而戰。
  • 李承晚與韓戰
    李承晚這個人,在韓戰中, 扮演的就是一個「攪屎棍子」的角色; 在美蘇雙方劃定「三八線」,讓朝鮮半島處於暫時性和平的時候,他收攏了一幫蝦兵蟹將,攢出個「虎林部隊」,對「三八線」以北地區朝廷滲透,時不時的還打個冷槍、搞個暗殺什麼的, 終於惹毛了金一,韓戰爆發
  • 美國人眼中的世界四大元帥,其中只有一名亞洲人,來自我們中國
    美國是名副其實的軍事強國,同時美國史上以來也出了不少有名的將領,所以外國人很難讓美國入眼,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美國人眼中的世界四大元帥,其中只有一名亞洲人,來自我們中國。首先是來自美國的著名將領麥克阿瑟,麥克阿瑟在曾經的戰爭中取得了不少成就,比如二戰期間日本偷襲了美國珍珠港對美國本土造成了巨大威脅,而盟軍在麥克阿瑟的帶領下很快就逆轉了戰局,取得了勝利。最重要的是麥克阿瑟是唯一參與過兩次世界大戰和韓戰的將軍,也是所有將軍中獲得軍功章最多的。
  • 韓戰:五個國家五個歷史版本!朝鮮最無語!!
    本文所參考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是現今美國最流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之一。   美國公立高中一般在一年級教授《世界歷史》。關於韓戰的章節在本書中被歸入「冷戰在亞洲」目錄。書中談及朝鮮半島雙方時使用的是「北朝鮮」(NorthKorea)和南朝鮮(SouthKorea),為讀者方便,本文翻譯為朝鮮和韓國。全文如下:   韓戰幫助冷戰擴散到了東亞。
  • 韓戰後,日本人是怎麼看待中國人的?答案您可能想不到!
    韓戰後,日本人是怎麼看待中國人的?答案您可能想不到! 我國與我們的鄰國日本交往已久。在歷史上也有很深的淵源。國人對這個國家既愛又恨。愛的是他曾虔誠的當過我們的學習,努力學習我們所有先進的東西,然後虛心請教,恨的是他們不懂的感恩,非常的沒有良心,反而進行了大規模的侵略!
  • 美國在韓戰中真的被打敗了嗎?這場戰爭對美國的影響有多大?
    準確來說,也許應該只能說是美國沒能打贏韓戰。朝鮮戰場,如果僅僅以雙方的損失及軍隊傷亡人數來看,美國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戰敗,但是作為主動挑起戰爭的一方,沒有打贏,就是失敗。這場沒能打贏的戰爭,對美國乃世界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 韓戰爆發後,美國到底有沒有侵略我國的野心?
    在關於韓戰的種種爭論裡,「美國有沒有想侵略中國」這事兒,也是個向來討論極熱的話題。許多「票友」還扒出了韓戰期間美國政要的種種言論,激動推論出「美國沒想打中國」乃至「不該出兵朝鮮」的論調。綜合說來,韓戰爆發時的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是既敵視,又輕視,再結合當時的國際大背景,這樣一個美國,不管有沒有韓戰,都不可能有真正的「中美友好」。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然而,當我們系統的研究韓戰的歷史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對韓軍是一邊倒的進攻優勢。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10萬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南下,向韓軍邊防部隊展開進攻。僅用三天時間,朝軍就佔領了韓國首都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