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喜歡文學的人估計沒人不知道王朔。
他那犀利的筆鋒、巧妙的構思、俗到極點但又極度打動你的語言迅速讓他走紅大江南北。
上個世紀,引發全民追劇熱潮的《渴望》,就是由他參與製作的。據說,當時一到播出時間,大街上都沒什麼人影兒,全都躲在家,守著電視機追劇。
當時,王朔的電影養活了不少導演,1988年,他有四部小說,一口氣被改編成電影,直到現在,還沒有人打破他的記錄。
這還不算什麼,王朔有一本小說被改編了三部電影,而且都是大名鼎鼎的電影,這三部電影分別是《陽光燦爛的日子》、《私人訂製》、《甲方乙方》。
《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的是《動物兇猛》的第一部分,人物、場景、故事都是一樣的,改編的部分很少,這部電影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
《私人訂製》、《甲方乙方》是改編的《動物兇猛》的第二部分,不過兩部電影情節上有所刪減,甚至電影裡的年代和小說裡的年代也是不一樣的,另外,《甲方乙方》還借鑑了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
不過可惜的是電影沒有王朔的署名,但馮小剛的原話是「明眼人都知道電影是改編自他的小說。」
《動物兇猛》一書描寫了北京市一個部隊大院中一群少年人的成長過程,他們逃課、泡妞、打群架,他們由於「不必學習那些後來註定要忘掉的無用的知識」而使自身的動物本能獲得了空前的解放;他們深知自己的未來已被框定於固定的範疇之內,所以他們一點也不擔心自己的前程。
「一切都無須爭取,我只要等待,十八歲時自然會輪到我。」因此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就只剩下隨處發洩的精力、四處尋找刺激的欲望、自以為是的狂傲、隨波逐流漂泊不定的心靈。
誰沒有經歷過青春期,你不能用好壞來區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這個激素主導的青春期,每個人都有反叛和未知的憤怒。正是在說服、排斥和抑制的過程中,這種欲望才能得到抑制和擴展,你可以用美麗和殘酷來形容青春。
主人公遵從他心中的動物本性,做出一種從理性意義上看,似乎是瘋狂的行為。之後,他就像戰場上的勝利者,他有一種短暫的徵服感和滿足感,沒有人告訴他是對是錯,但他內心卻充滿了恐懼。
故事最後,在遊泳池裡,被他毆打的同學用同樣的暴力手段一次又一次地踢著他。他害怕卻又筋疲力盡,「抽抽搭搭地哭,絕望地無聲抽泣」,這也許就是報應輪迴的象徵。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這一電影,寧靜在這部電影之後簡直成了所有人心裡的夢中情人。
王朔的「痞子文學」從人物形象到情節對白,都極易讓讀者產生共鳴,京片子味兒不惹人厭,甚至有時會讓人不自覺地發笑。
馬未都在《圓桌派》上這樣評價王朔,「王朔的文學地位或者文學粉絲是非常多的,他作品的頂峰期,我覺得今天沒有一個作家能夠做到,影響了一代人。」
如果你想看一下王朔的作品,那我向你推薦他的作品合集,包括他最著名的《動物兇猛》、《我是你爸爸》、《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看上去很美》、《知道分子》、《致女兒書》,六冊超厚硬殼158,比單本買更划算!
如果你能從王朔的書裡讀出什麼道理,那也許就是這些書的意義所在,如果能獲得積極的能量,那更是它的職責所在,如果都沒有,那就從中獲得歡樂。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