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津津樂道的歷史人物有很多,但是也分為好幾類,當作英雄看的、當作偶像看的,多做故事看的,還有一種是當作救星看的。
當作救星看的人幾千年以來歷史中非常少,宋朝的包拯就是一位,很多人無論在哪裡都希望遇見青天大老爺,因為在潛意識中,有不如意或者需要別人主持公道的時候,能夠有一個秉公處理的人那是非常幸福的。但是幾千年以來,這樣的人少之又少。
而包拯作為一個大家樹立起來的偶像,把太多的感情色彩添加進去,久而久之成為一位神乎其神的斷案高手,這樣的斷案高手是老百姓所希望的,因為他無所不能,不僅陽間、連陰間的案子都可以決斷,能力高到這份上,還有啥好說的。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包拯是什麼樣子的,有沒有能力處理老百姓所期盼的那一些案子?真實的包拯都擔任過什麼職務?包拯自天聖五年中進士之後,一生之中擔任多個職務,不算邊疆和地方官,光在朝廷有一定影響力的職位有以下幾個
權知開封府
開封府雖然也屬於地方,但是因為是京官,所以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此前的開封府都是王公貴族擔任,加上包拯後來的包青天名號也是從這裡走出來的。而五代的諸多皇帝之前的職務都是開封府尹。所以列入。
不過,包拯這個開封府屬於代理,並不是正式任命。其職位相當於現在首都的一把手。明清事情改成督察院。
權任御史中丞
這是包大人代理的另外一個職務,是御史臺的實際長官,而御史臺是古代官署名。東漢至元朝設置的中央監察機構,這個和檢查於是算是同門類。自從貞觀之後,這一些人不僅可以風聞奏事,還可以會審犯人,成為有司法權的機構。
這個機構平時匯合刑部、大理寺為三法司。權責廣大。
擔任監察御史
監察御史,隋文帝時候設置的官員,也就是言官,相當於現在紀檢人員,負責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職務,可以這麼說,看誰不順眼就可以彈劾一番,而且這一些言官有言論免責權。大多數時候沒人敢招惹。
三司使
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首次設置三司使,設置目的是為了分宰相的權力,大概是鹽鐵、戶部﹑度支三個機構的主管官。主要職能是財務工作,直白地說就是主管全國稅收、開支的。相當於現在的財政、稅務部吧。權位也非常廣大。
有趣的的包拯是把前兩任三司使彈劾下臺之後,被宋仁宗任命為三司使,因此被歐陽修嘲笑。
樞密副使
這個是樞密院的副長官,樞密院是唐五代、宋元事情主管軍事的機構。宋代時候為了抑制武人而一直由文官出任。
整個宋朝只有狄青、嶽飛兩人以武將的身份出任樞密副使。這也是有實權的職務,反正宋朝文官權力大得驚人,武人備受擠壓。
總結
包拯實際上在開封府時候沒多久,而且是暫代,在演義或者電視劇中,這位開封府的長官可以包管天下,浩浩蕩蕩的蒙冤者不遠萬裡都跑到開封遞訴狀,實際上,這個都不在包拯開封府的管轄範圍之內,他在開封府期間能管的只有開封府。絕對是不能夠跨出一畝三分地的。
出於民間對青天大老爺的嚮往,很多人將他注入自己希望的樣子。所以變得神乎其神。去掉神話,包拯一生剛正不阿、多次犯顏直諫,而且不畏權貴,不計私利,是為難得一見的好官,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被老百姓傳頌千年。
因為這千年中,清官鳳毛麟角,多的是貪贓枉法之人,多的是欺行霸市之人,因此,包拯的形象愈久彌堅,一直受到別人的崇拜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