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4 16:08:34 | 來源:中國法院網無錫頻道 | 作者:夏倩
近年來,網購藥品悄然興起,不少消費者喜歡在網上買老字號的港藥,認為既實惠又快捷。殊不知,網上藥品良莠不齊,進貨渠道五花八門,部分商家魚目混珠,藉機牟利。9月3日,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一起銷售假藥案件。被告人蔣某因通過其經營的4家淘寶網店以及實體店,銷售未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進口的藥品,銷售金額共計57000元,被提起公訴。
藥盒表面字體粗糙被市民舉報
2012年9月13日下午,胡女士走進蔣某開設的一家保健品店,看到櫃檯內擺放著「五鞭海狗丸」、「調經補血丸」、「珠珀七釐散」等香港寶和堂生產的保健品。出於對老牌子的信任,胡女士便詢問了藥品的功能和主治療效。在店員熱情的介紹下,胡女士決定各買一盒上述三種藥品,共花去三百多元。
回家後,胡女士拆開了外包裝。此時,胡女士才發現,藥盒表面的字體粗糙,不像正規藥品,其懷疑是假藥。「不要白花了錢還傷了身體。」胡女士立即把藥交給了無錫市藥品監督管理局。
在接到胡女士的投訴後,無錫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結合之前一起網絡舉報,展開了積極的調查行動。經淘寶網上搜索「老夫樂園」和「海斯康食品專營店」,均有胡女士所購藥品的宣傳和銷售活動,而網店的聯繫人正是蔣某。
今年4月14日,公安機關在接到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供的線索後,在蔣某店內查獲了一批香港寶和堂牌「海狗丸」、「調經補血丸」、「珠珀七釐散」等11種藥品以及香港正安堂牌小兒感冒素,涉案價值10萬元。
經查,上述藥品均標有「主治」、「功能」、「適應症」等字樣。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102條的規定,認定為藥品。而該批產品都沒有經過國家局批准註冊,應按假藥論處。
高額利潤連開四家網店
站在被告席上,34歲的蔣某對藥品是否是香港寶和堂生產的並不確信。蔣某稱,自己進貨都是通過一名姓李的老闆。因其在經營網店時,很多顧客都在詢問香港寶和堂的「保健品」,其為了進一步擴大生意,在圈內打聽後,得知了李某的聯繫方式。「在看過李某的報價單後,覺得合適就達成交易了。」進貨後,蔣某比對了香港的「海狗丸」和其之前銷售的深圳寶和堂的「海狗丸」,蔣某發現,從外包裝和產品的成分來看,香港「海狗丸」除了沒有國家「保健食品」的標識,還多了「主治」兩字,其餘並沒不同。
蔣某認為香港「海狗丸」應該屬於保健類產品,抱著僥倖心理,便開始銷售。蔣某告訴法官,其賣香港寶和堂的產品主要是為了取得顧客好評,擴大網店的知名度。
蔣某透露,網上售藥利潤還是很可觀的。2005年8月,蔣某就瞄上了網絡商機,在淘寶上經營了一家生命力保健食品銷售的網店。2009年6月,蔣某借用朋友的「海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在天貓註冊了「海斯康食品專營店」,銷售保健品。蔣某稱,網店的生意不錯,因人手不夠,還招募了兩名工人,分別負責網上銷售和網店維護,每人月薪3000元。
蔣某的生意蒸蒸日上,到2011年時,蔣某名下已有四家網店。但此時,蔣某和朋友鬧起了矛盾,朋友收回了給蔣某註冊網店的營業執照。考慮到好不容易積累了一個皇冠信譽的好評,蔣某在無錫城區開設了一家實體店,註冊了營業執照,但因天貓無法續約,蔣某的網店降為普通店。也就在此時,蔣某為了再次打響自己網店的名號,開始從李某處進貨,吸引顧客。
截至案發,蔣某稱8年來,其通過四家網店銷售保健品金額近200餘萬。目前,該案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治理網絡售藥,需多管齊下
承辦該案的法官許正平介紹,以往銷售假藥者只在普通的小藥店出售,近年來,不法分子將目光投向了更為隱蔽的網絡。商家通過虛假的廣告宣傳讓一些消費者信以為真,在網購藥品時,既不核實銷售者的資質也不檢查藥品的批文、準字,在高額利潤的驅使下,經營起網店的不良商家越來越多。
「該案中,被告人蔣某稱李某的貨物是拖熟人從香港帶過來的,但『假藥』的認定範圍並不僅僅限於常識裡的會造成人身生命安全、或對藥品原材料進行偷梁換柱的假藥。」許正平說,「藥品進口須經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審查,經審查確定符合質量標準、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進口,並發給進口藥品註冊證書。應當經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的藥品,按假藥論處。從境外走私的藥物真假難辨,這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許正平表示,要打擊網上非法售藥,關鍵要抓住網際網路這個源頭,公安、工商、海關、藥監等部門聯合出擊,司法部門對此類犯罪絕不姑息,形成震懾,不能只是「罰錢」了事。同時,加大宣傳,提高消費者的用藥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