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為何不裝備無柄手榴彈?有柄手榴彈與無柄手榴彈之爭

2020-12-19 騰訊網

手榴彈是步兵不可或缺的武器,是在近距離殺傷敵人有生力量和毀壞武器裝備的爆破型彈藥。同時,一些特殊的手榴彈,如催淚彈、爆震彈等特種手榴彈也作為警察常用的防暴型武器。

手榴彈一般按其外型大致可分為有柄手榴彈和無柄手榴彈兩種,有柄手榴彈一般都帶有一個木頭、塑料或金屬製成的手柄;而無柄手榴彈則沒有手柄,通體為圓柱形或仿錘形。某些網友習慣把無柄手榴彈稱為手雷,其實不管有柄還是無柄,在軍語中都統稱為手榴彈。近年來,在軍事論壇上常常看到有網友為中國軍隊至今仍然裝備有柄手榴彈感到疑惑不解,認為有柄手榴彈已經落伍於時代,應該被無柄手榴彈淘汰掉。而有些網友則認為國情不同,解放軍仍然裝備有柄手榴彈的做法情有可原。本文就有柄手榴彈和無柄手榴彈的優劣做一個詳細的對比,看看這場爭鬥到底是「有把的」還是「沒把的」更適合現代戰爭。

一、結構、成本對比

有柄手榴彈結構上較為簡單,以常見的國產1967年式加重木柄手榴彈為例,其主要部件為:木柄、彈殼、保護蓋、拉火繩、拉環、拉火管、導火索和雷管、炸藥等。這些零部件大多為鑄造或衝壓件,如彈殼一般為鑄造的,也有一些採用塑料彈殼或者薄鋼板衝壓而成。拉火件一般都是衝壓件,生產成本和生產工藝要求都比較低,即使是小作坊也能夠生產出來,適合在戰爭中大規模生產。

而無柄手榴彈結構上相對要複雜一些,彈殼的工藝與有柄手榴彈基本上相同,只是引信結構上要複雜得多,成本也相應的提高了。以蘇制F-1手榴彈為例,其引信基本上都是機加件,對生產工藝要求較高,只能在專業的兵工廠中生產。現代的無柄手榴彈結構上基本上與二戰時期的差不多,只是採用的材料和引信上略有區別。一些較為先進的型號普遍採用了鋼絲纏繞的半預製和鋼珠全預製高速破片,還有些型號採用了電子引信等。

由於結構上較為簡單和製造成本上的優勢,第一回合有柄手榴彈完勝。

二、殺傷效果對比

老式的有柄手榴彈大都沒有預製破片,少數在外面加一個破片套,而無柄手榴彈即便是較老的型號也會在鑄造彈體上鑄出槽,以便產生較多的殺傷破片。以前的一些文章中經常提到的一炸兩半的木柄手榴彈的說法其實有些言過其實了,老式的木柄手榴彈其實也能產生破片,只是大小不一,數量偏少而已。而一、二戰中普遍採用的無柄手榴彈雖然在彈體上刻槽,但實際產生的殺傷破片也不見得多出多少,破片的一致性也較差。

在這一回合的較量中筆者沒有使用老式的手榴彈,而是使用較為先進的現代手榴彈進行對比。紅方選手是國產77-1式木柄手榴彈,而藍方選手則是瑞士羅格彈藥技術公司生產的「珍珠」型手榴彈。

77-1式木柄手榴彈是我國在80年代定型生產和批量裝備部隊的新型手榴彈,也是我國生產的最後一種木柄手榴彈。其基本結構與67式木柄手榴彈基本相同,但77-1式採用A3鋼板預製刻槽彈體,爆炸時彈體可產生有效破片300餘片,其破片初速高達達每秒一千米以上。該彈的全彈質量為355~~385克,彈徑48mm,全彈長約172mm,殺傷半徑大於7m。

讓我們再看看藍方選手「珍珠」手榴彈的表現吧:該型手榴彈沒有採用常見的鋼板預製刻槽或鋼絲纏繞的半預製破片,而是採用了獨特的鋼珠全預製高速破片。這些全預製高速破片包裹在彈體內,並且還能根據客戶的需要使用不同大小的破片,共有六種不同尺寸的破片可供選擇,破片直徑在1.58~3MM不等。據廠家的宣傳,該型手榴彈的威力比其他同類手榴彈要大出70%,其穿透力足以擊穿北約4512標準防破片背心。加上其較輕的質量(330克),士兵可以扔得更遠,也能攜帶更多的手榴彈。

在第二回合的較量中,無柄手榴彈以其較多殺傷破片和威力險勝。

三、操作性能與安全性能

接下來我們要對比一下兩種手榴彈的操作性能和安全性能。有柄手榴彈一般使用步驟如下:首先掏出手榴彈,然後將保護蓋擰開,捅破防潮紙,勾出拉環。最後拉火投擲,或者將拉環勾在投彈手的小指上,然後投出,利用手榴彈投擲時的慣性拉火。平時看電影或者電視劇中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戰鬥準備打響時,很多戰士都將手榴彈的保護蓋擰開,放在陣地上,等敵人一衝上來就投彈。

而無柄手榴彈就簡單多了,掏出手榴彈後,將手榴彈和保險握片握緊,拔出保險銷,直接投出即可。從操作的方便性來看,無柄手榴彈較有柄手榴彈優越得多。

在安全性能上,無柄手榴彈則遠勝於有柄手榴彈。有柄手榴彈除了保護蓋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的保險裝置。如果先拉弦再投擲的話,那麼在投擲前手榴彈就已經處於發火狀態。而用小指勾住拉環投擲的話,則出手瞬間手榴彈就已經點火了。若是手榴彈發生早發火現象的話,那投彈者輕則負傷,嚴重的話恐怕就要丟掉性命了。1967至此1971年間生產的若干個批次的67式木柄手榴彈就發生過類似的情況,致使一名幹部致殘。

無柄手榴彈的保險機構則比較完善,以蘇制F-1手榴彈為例:手榴彈上除了保險銷之外,還有保險握片。投擲手榴彈前,必須先拔出保險銷,此時保險握片仍然卡住擊針的尾部,使其處於安全狀態。當手榴彈投出後,人手鬆開,手榴彈上的保險握片翻轉,解脫對擊針和擊針簧的限制。隨即擊針打擊火帽,點燃導火索,最後才引爆手榴彈。由於手榴彈是在出手後才點火的,加上保險握片翻轉解脫擊針仍需要零點幾秒的時間,此時手榴彈已經飛出一段距離了,即便發生早發火現象,對投擲者的威脅也相對較小。

當然,在無柄手榴彈中也有保險機構較為完善的,例如二戰中蘇聯所採用的RGD-33攻防兩用手榴彈。而在無柄手榴彈中也有採用簡單的拉發點火方式的,又如納粹德國的M-39系列手榴彈。由於這兩種手榴彈屬於非主流彈種,並不能作為有柄和無柄手榴彈的代表,所以本文將其排除在外。

綜合上述原因,第三個回合有柄手榴彈慘敗。

四、拓展功能

說到這個話題,很多讀者可能會感到詫異,手榴彈還有啥拓展功能?

第一個拓展功能大概是最常見的:就是把手榴彈紮成一捆,也就是常說的集束手榴彈,抗戰中缺乏重武器的中國軍隊就常常用這種簡陋的武器對付日本侵略者的坦克和工事。不過紮成一捆的手榴彈重量上就太離譜了,一般很難投擲,多數情況下使用集束手榴彈幾乎就是同歸於盡的打法。而且手榴彈裝藥量不大,對付輕型工事還算湊合,如果是堅固的地堡的話,除非正好從射擊口塞進去,否則也是沒用的。至於對付坦克呢,大概也就是炸履帶和發動機蓋了。現代手榴彈依然保有這個功能,如德國的DM51手榴彈可以將數個彈體連接構成集束手榴彈,或首尾相接構成串接式爆破筒。

第二個拓展功能平時在好萊塢電影裡也能看到:就是用手榴彈改裝成地雷。這個算是手榴彈的第三產業了,就是用有柄手榴彈加裝壓發引信的地雷。當然,這種買賣無柄手榴彈也能做,加裝壓發或絆發引信就成了。

第三個拓展功能就不算常見了:用加裝在槍口的拋射器將手榴彈發射出去。這點有柄和無柄手榴彈都能實現。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國人就開始使用類似的東西來發射「米爾斯」手榴彈了。通常會在彈底擰上一根長杆子或者裝上一個圓形彈底螺蓋,這樣可以保證氣密性。當然,直接發射也成,就是準頭不能保證。使用前必須要注意:首先,必須要使用空包彈,否則就成了直接用子彈射擊手榴彈。其次,必須保證手榴彈完整的裝入拋射器,特別是保險握片必須要卡入拋射器內。最後,發射前要將保險銷拔出。當手榴彈被空包彈的火藥燃氣拋出後,保險握片不再被拋射器限制,從而解脫擊針,點燃手榴彈。

美國人的做法就獨特一點,他們給手榴彈安裝了一個尾翼,然後當槍榴彈使。當然,使用前也必須要把手榴彈卡到尾翼上,而保險握片則要插入尾翼上的限制槽中。發射步驟也差不多,要把保險銷拔出,用空包彈發射。不同的地方在於:該彈不是在發射瞬間解脫保險握片,而是在發射過程中通過慣性解脫的。

在使用手榴彈上有著極其豐富經驗的解放軍在這方面也是不甘落後的,在95步槍上就裝有我國生產的手榴彈拋射器。這種拋射器類似英國人的,只不過既能使用有柄手榴彈,也能使用無柄手榴彈。使用有柄手榴彈的時候,要把拉環固定在拋射器側面的限制槽裡,在拋射過程中拉發手榴彈。而使用無柄手榴彈的時候,則要把保險握片固定在限制槽內,拔出保險銷後發射。同樣的,不管發射那種彈,都必須要使用空包彈。另外,中國還研製出一種獨特的集束手榴彈拋射器,用迫擊炮的拋射藥包一次將數枚手榴彈拋出。

在最後一個回合的較量中,由於雙方選手表現一樣優異,所以戰成平局。

此外,還有兩個流傳甚廣的傳說也需要證實一下:第一個傳言是有柄手榴彈要比無柄手榴彈扔得遠、也扔得準。我國科研部門曾經做過一次很全面的比較,讓解放軍分別用有柄和卵形進行投擲測試,測試結論是:有柄不比柄扔的遠,也不比無柄扔的準。距離取決於重量,精確度取決於訓練水平。測試中還發現一個問題,軍隊比武經常把扔的遠作為優勝,但是比賽用的都是訓練彈,後來拿實彈進行測試,優勝者扔的手榴彈基本上都沒時間落地,扔的太遠,直接在空中就爆炸了。

第二個傳言是:無柄手榴彈不能向傾斜的坡面或者屋頂投擲,否則就會滾落到投擲者這邊。第二個傳言倒是真的,二戰時蘇軍的就提醒士兵不能這樣做,而有柄手榴彈則沒有這個限制。

至於解放軍老兵更喜歡有柄手榴彈這一說法更是謬論,筆者接觸過的士兵都表示更喜歡無柄手榴彈,因為它輕、小,攜帶和使用都比有柄手榴彈更方便。

解放軍之所以還裝備著有柄手榴彈,主要是庫存量太大,一時間消耗不完。加上目前也沒有大規模戰爭的威脅,本著勤儉持家的一貫作風,仍然繼續使用有柄手榴彈。另外,解放軍也裝備了新型的無柄手榴彈,例如82-2式手榴彈。該彈性能並不遜色於國外裝備的手榴彈,隨著庫存老式有柄手榴彈的逐步消耗,越來越多的部隊將裝備新型無柄手榴彈。

相關焦點

  • 中國已經有了最先進的手榴彈,為何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不過如今的武器裝備比之當年的武器威力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不過奇怪的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就已經在使用木柄手榴彈了,而中國如今有最先進的手榴彈,為什麼中國軍隊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 中國有最先進的手榴彈,為何中國部隊卻依然沒有淘汰木柄手榴彈?
    進入了現代以後步兵武器裝備也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國家為了儘可能提高戰士們的生存率,專門為步兵研發了不少實用性很強的單兵裝備,因為現在軍隊發展的重點都是精兵強將。所以不少國家的步兵都是武裝到牙齒,突擊步槍、手榴彈、微型飛彈以及各種物資那是一樣都不缺。今天我們想說的就是所有步兵再熟悉不過的一種武器,這也是步兵裝備裡最基礎的一種武器,它就是手榴彈。
  • 中國有最先進的手榴彈,為何中國部隊仍在用木柄手榴彈?
    不過有一種武器,科技含量低、威力不大,但是在部隊中已經服役了很長的時間了,至今都沒有被淘汰。這種武器就是手榴彈,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榴彈也有了很多更先進的型號。
  • 志願軍的武器:木柄手榴彈標配,蘇制反坦克手榴彈威力大
    志願軍某部阻擊戰鬥,一名戰士在投彈手榴彈是步兵的標配,是一種產量較大、使用較廣的武器。革命戰爭年代,手榴彈曾是人民軍隊廣大指戰員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在當時我軍使用的手榴彈主要是木柄手榴彈。中國的木柄手榴彈來源於德國的M24木柄式手榴彈,引進我國後進行了改進,將長木柄截短。
  • 中國有最頂尖的手榴彈,為什麼我國軍人還在用木柄手榴彈?
    目前中國軍隊中最常使用的手雷的名字叫做67式手榴彈,67式手榴彈是一種古老的木柄手榴彈,他的外形就和錘子差不多,是採用鑄鐵彈體的一種手雷,整個長204mm,裡面裝了大約38克TNT炸藥,採用了拉火管導火索雷管相互結合的打火方法,造價相對便宜而且容易製作,這也是我軍大量生產的原因之一。
  • 寧要木柄手榴彈,也不要三款仿蘇制手雷!是67式手榴彈更順手嗎?
    雖然這個"罐頭"不怕被誤食,但它仍然存在著根本改不了的問題:手榴彈彈體沒有防滑設計,在戴手套時或者手心有汗、水等液體時投擲相對危險,也極容易滾動。其次,它的重量也相當大——重量比F-1型手榴彈還要大一點且彈體粗壯,這顯然對於手較小的東方人來說相當不友好。
  • 中國軍隊至今還用木柄手榴彈?不是武器不先進,庫存量讓人頭疼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軍事力量上也取得了重大的發展,大批的高精尖裝備列裝我軍部隊,從而極大的提高了我軍戰鬥力。但是在新聞上我們依然能夠經常看到一些曾經的老舊裝備出現在訓練場上,例如我國至今都還在沿用的木柄手榴彈。
  • 曾以「擲彈兵」為步兵精銳代名詞:二戰中的木柄手榴彈
    【話說軍世】在單兵常見裝備中,手榴彈是非常重要的單兵手投爆炸性武器,對於多數二戰相關影視作品們,我們可以看到美軍使用的是卵形手雷,而德軍比較常用的木柄手榴彈,很多認為二戰中德軍只有木柄手榴彈,其實並不是這樣,而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使用手榴彈的擲彈兵,都是步兵精銳代名詞。
  • 各國武器愈發先進,為何我國軍隊還在用木柄手榴彈?原因令人無奈
    我國也不例外,這些年也是在突破了很多成就,得到了重大發展,也研發了很多尖端優良的武器來提高軍隊戰鬥力。不過一些軍迷們發現,即便我們現在武器裝備那麼先進,在部隊中還是能看到以前那種老式的裝備出現,尤其是木柄手榴彈,我國部隊的訓練場上直接都還在使用,那麼各國武器愈發先進,為何我國軍隊還在用木柄手榴彈?原因令人無奈。
  • 戰場上,要是掛在腰上的木柄手榴彈被子彈打中,結果會怎樣?
    李三萬摘要:木柄手榴彈是重要的單兵裝備,通常是裝在手榴彈袋裡,背掛在腰上。要是在戰場上,木柄手榴彈被子彈打中,結果會怎樣?木柄手榴彈是重要的單兵裝備,通常是裝在手榴彈袋裡,背掛在腰上。要是在戰場上,木柄手榴彈被子彈打中,結果會怎樣?
  • 德軍研發出新型木柄手榴彈,曾令盟軍傷亡慘重
    在二戰的時候,由於積累了一些戰爭的經驗,各國的軍工業技術有了一定的發展,所以雖然從總體情況下看,當時的單兵作戰能力不是很厲害,一些炮兵和裝甲武器還處在初級的階段,無法大規模使用,但是這時使用的武器裝備相較之前的戰爭還是要提升許多的。
  • 20億枚67式手榴彈,2萬節車皮拉都拉不完
    當然,國內的稱呼習慣是,帶有長柄的為手榴彈,無柄的則為手雷,在西方人眼中,其實都是手雷。早在千年之前,火藥的發明讓我國歷史長河的武器中出現火藥球這種武器。到了近代,西方國家將大量的熱兵器研發製造出來,其中就包括用於對付戰壕,堡壘狹小戰場的手榴彈。
  • 67式手榴彈成單兵必備,其庫存高達十幾億枚!
    手榴彈作為攻守兼備的小型手投彈藥,它既能殺傷有生目標,又能破壞坦克和裝甲車輛。是步兵作戰必不可少的重要彈藥之一,也是使用較廣、用量較大的彈藥。由於它小巧,質量輕,非常便於攜帶以及使用,曾在多次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 手榴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有兩個民兵去抬屍體,發現一個戰士趴在地上,雙手呈半屈狀壓在了胸口位置。民兵沒經驗,一個上去抬雙腳,另一個民兵就去拽他的胳膊。結果就這麼一拽,還沒將身體全翻過來,就聽見轟的一聲,結果兩個民兵1死1重傷。 原來這個戰士就是在拉手榴彈銜的時候,被敵人打死,僕倒在地的。所以此後再打掃戰場的時候,大家都得看一下死者的手裡有沒有東西。
  • 手榴彈5元1枚?遼寧地攤驚現狠物,攤主還帶了一麻袋手榴彈
    地攤上都開始售賣"手榴彈"了 手榴彈的發明推廣使用源於一戰時期的戰壕戰,手榴彈瞬間爆炸可以說是一端"一窩",一直延伸到二戰結束。因其造價便宜,使用方便,殺傷力巨大,很受各國歡迎。抗戰時期我國也根據德國的STG39型木柄手榴彈造出了土造手榴彈,但當時冶金技術很差,破片率不高,爆炸時一炸成兩半,殺傷力很低,經常被吐槽。
  • 手榴彈和火箭結合的神奇產物—79式火箭手榴彈,特殊時期應急之作
    自建軍以來,我軍就非常重視手榴彈的作用,手榴彈也給長期火力不足的我軍提供了寶貴的火力支援,投擲手榴彈一直是解放軍步兵五大基本功之一。不過手榴彈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投擲距離近、從低處往高處投擲不便等,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在保持手榴彈的便攜靈活性的基礎上提高手榴彈的射程呢?
  • 抗戰時期,中國生產一顆手榴彈多少錢?真實情況讓國人感到心酸
    眾所周知,在抗戰時期的時候,我國的經濟水平是比較低下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士兵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也比較落後。再加上在彈藥方面十分的缺乏,所以士兵們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子彈可以進行射擊練習,因此在長達八年的抗戰中,我國使用最多的是手榴彈。
  • 抗戰時手榴彈的威力有多大?真能炸死一片敵人?真實威力有些意外
    抗戰時手榴彈的威力有多大?真能炸死一片敵人?而近些年來出現了大量有關於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在電視劇當中,一枚手榴彈的威力似乎有很大,往往能夠炸死一大片的敵人,但是這樣的場景,也是因為電視劇誇大的原因而已,實際上當時我軍使用的手榴彈的威力其實極其有限,殺傷半徑僅僅6米,最多能夠殺傷3名敵人。
  • 集束手榴彈,其中一個炸了,別的為何不會被炸飛?聽聽老兵怎麼說
    拉線式木柄手榴彈經常可以在影視作品中見到,並且還多個捆綁起來以加強威力。不少人好奇,這種捆綁式炸彈在戰爭中真的普遍使用嗎?而且如果多個手榴彈捆綁起來,其中一個炸了,別的不會被炸飛嗎?今天不妨針對這些問題聊聊。
  • 單兵裝備:二戰德軍最常使用的幾種手榴彈
    M18式手榴彈M18式手榴彈,木柄手榴彈,一戰到二戰德軍都配備的武器。由拉環、拉火繩、拉火管、硫磺、雷管等零部件組成。工作原理是用一根鋼管內裝玻璃粉,將一拉毛銅絲捲成團放在玻璃粉內,銅絲一端接拉火繩、另一端通導火索和硫磺,利用銅絲與玻璃粉的摩擦發火點燃導火索和硫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