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了最新的一次童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這次質量監督抽查涉及了7個品牌官網銷售的50批次童鞋,經檢測,有6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檢出率為12%。
檢測項目包括兒童鞋相應產品標準中涉及的物理機械性能以及國家強制性標準《兒童鞋安全技術規範》中規定的所有項目。包括小附件、甲醛、重金屬等消費者關注度較高的項目。
家長對童鞋硬度關注度不高
存在消費誤區
記者在調查中注意到,相比較甲醛、重金屬等檢測項目,很多的家長對於童鞋硬度關注度不高,同時存在消費誤區。
上海嶽陽醫院步態與運動分析中心主任 姜淑云:我們在做正常數據採集的過程中,就發現上海的孩子大概是有25%到30%,是有各種各樣平足。
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周晉:
我們的研究結果指出,較硬的鞋能夠正確的反饋我們在步態行走過程中的足底壓力,足底反作用力,這些力能夠幫助我們的兒童去調整,和正確地適應我們的運動環境。
越來越多廠家把我們兒童鞋做得越來越軟,軟的鞋其實是不利於幼兒的運動發育。
記者調查發現,實際上我國童鞋對於鞋底硬度有相應的標準,但是相比國外標準要低一些,也就是軟一些。針對市場上一些外底很軟的童鞋產品,專家們並不認可。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 江君:
很多家長也問我們,我們小孩到底是穿軟底的還是硬底的?
實際上根據我們的經驗,像我們的矯正鞋墊都是硬底的,因為鞋底要給腳一個有利的支撐,尤其是內側,那麼軟底的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如果問小孩穿正常的鞋究竟是軟底還是硬底好?我個人覺得可能硬底要好一點。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消保處副處長 朱炯宸:我們已經責令相關的經營者立即停止銷售不合格產品,對庫存已經在售的產品進行全面一個清理,同時我們也會依法對相關的經營者,銷售不合格產品的經營者進行調查處理。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國家標準委啟動了相關標準的修訂。
軟底鞋背後的安全隱患
容易被消費者忽視
此前新聞報導:
2015年3月9日,廣州市白雲區某大型百貨商場內出現「電梯傷人事故」,一個小男孩的五個腳趾慘遭夾斷。
事發後,受傷男童與陪伴他搭手扶電梯的母親均被送醫。維保人員到達後,拆開電梯後尋找到孩子的五個腳趾並送往醫院。
廣州市質監局經調查得悉,此次電梯「咬人」事故是由於孩子腳上的泡沫軟底鞋所致,電梯設備檢測並無問題,不屬於電梯設備事故。
@央視新聞
鞋子是兒童行走安全的第一重保障,並且對於兒童來說,鞋子合腳與否,輕則影響他的正常活動,重則導致腳的變形和不良走姿,給尚在發育成長中的骨頭帶來永久性傷害。
另外,當人們穿著軟底鞋、站立位置不當、不正確上下電扶梯時,部件之間的縫隙可能帶來較大的安全風險。
如何給兒童選鞋
01看鞋型
鞋子的形狀要符合寶寶腳型、鞋幫要儘量低,避免較高的鞋幫卡傷寶寶的腳踝;鞋子的彎曲部位應卡在鞋子前部1/3處,從而保證鞋底的曲撓線跟寶寶的腳的曲撓線相吻合,才能引導小朋友正確行走。
02看硬度
兩手捏一下鞋子的後跟部位,和前部包頭。如果沒有硬度,說明鞋子不合格。
鞋子的後跟部位必須有足夠的硬度,才能保護寶寶柔軟的踝關節,防止踝關節受力傾斜,導致 O 型腿或 X 型腿。鞋子的前部包頭,也需要足夠的硬度,防止磕傷、踢傷、砸傷腳趾。
03看材質
鞋面材質要柔軟、透氣性好、無異味。寶寶的腳比較嬌嫩且容易出汗,材質過硬不僅會磨傷皮膚,而且部分硬質材料透氣性差。牛羊皮、帆布、絨布都是不錯的選擇,塑料、合成革的最好不要選。
04看尺碼
孩子長得快,老一輩對於孩子鞋帽衣物的的購物理念一貫是往大了買。但是過大的鞋子很容易影響寶寶骨骼發育,可能引起O型腿、X型腿、足內翻等足部畸形的情況。一般來說,鞋子的內長比寶寶的腳長0.5-1釐米就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