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神秘的土星環在不斷變化?

2020-12-24 天文在線

許多人幻想著如果他們擁有時光機,會選擇回到恐龍漫遊地球的一億年前,然而,卻很少有人會想到,像這樣帶上望遠鏡去觀察土星和土星環。

天文學家是否能夠觀測到土星環仍然存在著爭議。這些環是以某種形式存在於46億年前太陽系形成之初,還是最近才出現的呢?或是在奇克蘇魯布小行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的年代,這些土星環是否已經形成了呢?

我是一名空間科學家,熱愛教授物理和天文學,土星環一直讓我著迷,因為它們,人類從混沌中睜開了雙眼,驚嘆於宇宙和太陽系的奇蹟。

關於土星演化的觀點

1610年,當伽利略透過望遠鏡第一次觀察到土星時,他已經因為發現了四顆木星衛星而名聲大噪了。然而這顆行星卻讓他困惑不解。他通過望遠鏡持續觀察著這顆行星。起初他認為這是一顆行星,擁有兩個非常大的衛星,後來他又認為這是一顆沒有衛星的行星。在1616年,伽利略通過新的望遠鏡進行觀察,認為這是一顆擁有著「手臂」或者「手柄」的行星。

四十年後,克裡斯蒂安·惠更斯首次提出了土星是一顆環狀行星的說法,而伽利略看到的則是不同視角下的土星。因為土星的自轉軸相對於其軌道平面的傾斜角度為27度,其公轉周期為29個地球年,隨著它的公轉,土星環時而靠近地球時而遠離地球,所以人們在不同視角下會看到不同形狀的土星環。

那麼土星環是由什麼組成的呢?它是否是某些人認為的固態連續實體盤,還是由一些更小的粒子組成的呢?隨著土星環中的結構越來越明顯、人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縫隙以及土星運動的規律逐漸被了解,天文學家們意識到這些環並不是所謂的固態連續實體盤,而可能是由大量的小行星組成的。與此同時,人們對土星環厚度的估計, 從1789年威廉·赫歇爾爵士估測的300英裡到1966年奧杜因·多爾夫斯的不到兩英裡。

旅行者2號 土星的B環和C環在假色的圖像下可以看到許多小環

卡西尼號承擔著探索土星的任務,環繞著土星飛行了十多年,行星科學家們由此看到了更壯觀、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色。土星環厚10米至1000米。在土星環粒子的組成中,冰佔總質量的99.8%,其中大部分小於1米,約為16萬億噸,不到地球衛星質量的0.02%,甚至不到土星的衛星米瑪斯質量的一半。由此一些科學家推測,這些環是眾多土衛其中一顆分裂的結果,還是流浪的彗星。

動態環

自望遠鏡發明的400年以來,科學家們在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周圍也發現了環。海王星是太陽系的巨型行星。1849年,法國天文學家Eduard Roche(愛德華·羅奇)首次提出了巨型行星存在光環而地球及其他類地行星沒有光環的原因。

衛星和行星總是在引力下共舞。月亮通過天體引力吸引地球的反面而引起了海洋潮汐,而潮汐力也會影響到行星和衛星。如果衛星離行星過近,這些力量可以克服將衛星凝聚在一起的「引力膠水」,並將其撕開。這會導致衛星分裂並沿著其原始軌道擴散,形成一個環。

洛希極限是衛星軌道的最低安全距離,大約是行星中心半徑的2.5倍。對於巨大的土星來說,這是距離其雲頂87000公裡,與土星外F環相一致的位置。對於地球來說,這是距離地球表面不到10000公裡的位置。而小行星或彗星必須冒險,非常接近地球,才能被潮汐力撕裂從而形成圍繞地球的環。地球的衛星在距地球38萬公裡之外,非常安全。

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太空船將在土星及其最深處的環之間進行潛入,這是這次飛行任務的一部分。

行星環的稀薄是由它們不斷變化的性質造成的。其軌道相對於環其餘部分傾斜的環粒子最終將與其它環粒子碰撞,這麼做,它們將失去能量,附著在環的平面上。數百萬年來,這些粒子要麼脫落,要麼與其它粒子緊密排列形成了如今人們所觀察到的十分薄的土星環系統。

在執行任務的最後一年,卡西尼號飛船反覆潛入土星雲和內環之間7000千米的縫隙中。這些前所未有的觀察結果明確了一個事實:環是不斷變化的。環中的單個粒子不斷相互推擠,並在土星上穩定地降落。

牧羊衛星:潘、達普尼斯、阿特拉斯、潘多拉和普羅米修斯測量範圍在8到130千米之間,相當實際地引導了環粒子,使它們保持在當前的軌道上。密度波,由牧羊衛星在環內的運動引起,推擠和重塑著土星環。小衛星是由凝聚在一起的環狀粒子形成的。所有的這些表明環是暫時的。每秒鐘有多達40噸的冰從土星環下落到大氣中。這意味著這些環可能指持續幾千萬到數億年。

一個進行時空旅行的天文學家能在一億年前見過土星環嗎?估計土星環年齡的一個指標是環上的灰塵。因為物體長時間暴露在太陽系的塵埃下,會積越來越多的灰和慢慢變暗。

土星環十分明亮,幾乎沒有塵埃,似乎表明它們形成於1000萬到1億年前的任何地方,前提是天文學家對冰粒如何聚集塵埃的認識是正確的。而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們的時空太空人看到的土星環和今天的大不相同。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Vahe Peroomian-白菜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地球為什麼沒有像土星那樣的行星環呢?
    土星並不是唯一一個有環的行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有,不過和土星環不同的是,它們的還在地球上看不見。在太空船「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索之後,我們才知道了它們的存在。有趣的是,這些環都是被稱之為氣體巨星的外行星所有的,而且天文學家們現在相信所有環繞這些外行星的環都有一個相同的形成過程。關於它的形成過程有兩種推測:第一種推測認為環是由靠近行星的小行星碰撞所產生的石塊和塵埃組成的。土星和其衛星的引力將石塊和塵埃捕捉成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環狀物。第二種推測指出當這些行星有微粒和氣體雲形成時,不是所有的微粒和氣體都被行星所採集。
  • 為什麼土星有行星環,而地球卻沒有?原來它被月亮「吃掉」了
    行星環是指圍繞行星旋轉的物質構成的環狀帶,而一說到行星環,就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土星的圖像,土星常常被認為是太陽系最美麗的行星,因為它有一個龐大而多彩的行星環。為什麼土星會有行星環呢?對於土星的行星環,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形成說法,但科學家推測,這環狀物質可能是彗星、小行星和較大衛星相撞後所產生的碎片。
  •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愛土星,說土星是「星中美人」?
    毫不誇張地說,經過這麼多年,土星依舊非常美麗,永遠不會變老。然而,卡西尼號拍攝的照片不僅僅是美麗的照片。它們還揭示了一顆大氣動蕩、動態的行星。例如,今年哈勃提供的圖像顯示,在2018年的哈勃圖像中可以看到的北極地區的一場大風暴已經消失。更小的風暴出現在視野中,但卻很快消失,行星的帶狀結構也顯示出微妙的顏色變化。
  • 科學家發現土星環被侵蝕,土星:終將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
    這顆星球就是土星,先簡單來了解一下土星吧!土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距日距離排太陽系第六位。還有,土星是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和微量元素,內部核心包括巖漿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裹著,尤其是最外層的大氣層會發出發亮的磁性光環,也就是土星環。
  • 土星為什麼有環?
    土星是我們太陽系中的第6顆行星。大約400年前,一位名叫伽利略的天文學家發現了這些環,從那時起,我們就一直在研究它們。土星有7個主要的環,用A、B、C、D等字母來命名,你一定會認為,A環是最離土星最近的那個啦!那你可錯了哦,A環並不是最近的,D環才是。這一定把你搞暈了!其實啊,A、B、C、D只是按照發現它們的順序而對其進行命名的。
  • 哈勃望遠鏡拍攝土星新圖像:行星環清晰可見
    新華社北京8月4日新媒體專電 據智利《第三版時報》網站報導,土星的特徵是體積和行星環,這兩點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哈勃空間望遠鏡於2020年7月4日拍攝的最新圖像中有所展現。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這顆半徑為58232公裡的巨行星距離地球8.39億英裡。
  • 中歐的神秘小屋:土星兄弟會是個什麼神秘組織?
    1928年復活節的周六,土星兄弟會小屋正式建立,也許彼時他們也進行了與文章開頭的描寫類似的儀式——這些說法來自於史蒂芬·E·弗勞爾斯(Stephen E. Flowers,譯者註:一位美國神秘學、靈智學研究者與支持者)的《土星兄弟會》。很快,它就改變了歐洲神秘主義發展的進程。
  • 土星上出現神秘六邊形,是遠古魔法陣,還是地外文明「小把戲」?
    土星上出現神秘六邊形,是遠古魔法陣,還是地外文明「小把戲」?最近幾年人類加快了探索宇宙的腳步,主要是因為地球發生的變化,地球為人類提供很多天然生存條件,人類卻沒有好好珍惜,一直破壞地球、索取地球上原本的資源,人類也在不斷延續自己的文明,從未放棄在宇宙內尋找第2個地球,不過在尋找的過程中,都因為距離限制了人類探索,讓很多人比較詫異,難道冥冥之中早已被註定好了嗎?
  • 土星本沒有環!1億年前彗星被引力捕獲,碾碎後形成美麗的土星環
    美麗的土星環是太陽系的奇蹟之一,任何一個通過望遠鏡看到它們的人都無不驚嘆。然而卻有一個一直在困擾著科學家的問題:土星環究竟有多古老?幾十年來科學界分為兩個陣營,有人認為土星環系統是在46億年前形成的,那時候太陽系正在太陽誕生時巨大力量產生的滾滾塵埃中形成。
  • 黑色立方體是土星之眼的神秘顯現
    這裡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666 o『ssup o no 『us no」這個世界對土星的崇拜已經延續了好幾個世紀。在異教領域,崇拜儀試一直延續至今。土星被稱為 「Lord of the Rings(環之王)」,我們身邊接觸最多的是在婚禮上交換戒指,以及對於上帝、天使光環的描述,都來源於此。它代表著永恆和穩定。
  • 迷人的土星、土衛、土星環
    土衛二上神秘的噴氣現象:右側是假想圖土星環立體的土星環土星氣旋與土星環土星氣旋與土星環
  • 地球如果有行星環,人類生活將會有重大變化
    在宇宙中,我們能夠發現許多的行星有著漂亮的行星環,在太陽系中比如木星、土星和天王星就有著漂亮的行星環,如此的「高顏值」,讓它們也一直深受天文學家的喜愛。那麼,今天的話題來了,如果我們生活的地球也有了行星環,除了提高地球的「顏值」之外,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 土星周圍的「圓環」是什麼?
    這幅圖片就是土星,土星周圍的「圓環」被稱為土星環,伽利略是第一個發現土星星環的科學家,當時他還把土星環稱作了土星的「耳朵」。,只有3至4條比較寬, 環間隙看起來就比較像光碟上的暗槽。由於旅行者號距離土星太遠, 並沒有拍攝到單個冰塊的樣子,但是驚人的發現了小衛星,這些小衛星不同於火星的普通衛星,這些小衛星都是由冰塊形成的直徑是2至100千米,科學家認為通過研究小衛星和土星的衛星之間的萬有引力,可以確定土星環的邊緣和環與環的間隔。
  • 如果地球有跟土星一樣的行星環,那將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在我們的印象中,土星是一個很美麗的星球,與我們熟知的相比,它的周圍有一道很明亮的光環。其實,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不止是土星有光環,木星、天王星以及海王星也是有的,只是它們不如土星的明顯。這道光環是如何形成的呢?如果地球也有這樣的光環,那將會怎樣?
  • 小說《土星之環》推薦,一本被很淡的憂傷與悵然包圍的書
    我在這個陽光快消失的傍晚讀完了《土星之環》,被很淡的憂傷與悵然包圍。一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是很不耐煩的。也多次抱怨「難懂」。應該是從第二篇塞巴爾德寫薩摩萊頓莊園開始,我忽然習慣了長長的、表述精準又不失華麗的句子。
  • 土星六邊形大風暴,比木星大紅斑還恐怖詭異!竟能裝下4個地球!
    提到土星,每個人都會想到它的行星環。事實上,土星除了土星環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這是存在於土星北極的超級風暴。但許多人只聽說過木星大紅斑,並不知道土星上也有一個巨大的風暴。極地風暴在土星的北極比大紅斑更神秘,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風暴呈現出奇怪的六邊形。1980年,旅行者1號在穿越土星時發現了人類第一次在土星上觀察到的大風暴。但因為旅行者1號的任務是飛出太陽系,所以返回的土星風暴資料非常少。所以,科學家們就沒有足夠的圖像和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了。
  • 韋蘭胤|太陽系的指環王——土星
    簡單的介紹了土星的信息,是不是很多人會有著和我一樣的問題,它為什麼叫土星?土星的英文是Saturn,這個名字是希臘神話中的農神的名字,薩圖努斯。那為什麼要用農神而不是水神? 了解了土星的形成,另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就是關於土星的光環,這個環是什麼?什麼時候形成的?如何形成的?這些問題困擾了我數十年之久。 每個行星和衛星都會有自身的引力,而這種引力會使一個行星或者衛星相互影響和作用,這就叫潮汐能,比如月球的潮汐能讓我們地球的海洋流動,地球的潮汐能讓月球的表面形成了坑坑窪窪的深坑。
  • 土星5號火箭為什麼如此強大?
    土星5號火箭「強大」的一個關鍵原因(我說的是「有效載荷」),是它的第二級J-2發動機的比衝(Isp)性能(相對而言)有了巨大的提升。我們可以看到,前蘇聯設計並製造了N-1這種巨型火箭,這個巨大的火箭產生的推力比土星5號還高50%,但是它的有效載荷大大低於土星5號。 怎麼會這樣呢?
  • 曾幫助人類更好地認識土星的「卡西尼號」探測器的土星之旅!
    2004年6月30日,卡西尼號在距土星161萬公裡的地方意外發現:土星的磁場與地球的磁場大不相同,其兩極分布在赤道帶上。科學家們對這一新發現感到困惑,此前旅行者號探測到的土星磁軸幾乎與其自轉軸重合。以前的天文觀測發現,土星有五個環,按發現時間的順序被稱為環A、環B、環C、環D和環E。1978年8月,先鋒11號在飛越土星時發現了F和G的兩個環。
  • 科學家發現土星隱藏光環,寬度是土星200倍,可容下10億個地球
    1610年,當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將望遠鏡對準土星的時候,他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看見土星環的人。在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觀測到的是什麼東西,於是把它描述為土星的「耳朵」。半個世紀以後,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也對它進行了觀測,並向人類昭示:這是一種叫做「環」的天體結構。這就是著名的土星環。從此人們知道,行星不僅可以有衛星,還可以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