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機器視覺引入飛機裝配細分市場,「神工科技」研發智能制孔機器人

2021-01-08 砍柴網

掀開飛機漆面的光鮮外殼,飛機其實是一個由一個個孔、一顆顆緊固件、一根根桁條、一塊塊金屬面板組成的鋼鐵世界。飛機上的約幾百萬顆,類型繁多、大小不一的緊固件以保證飛機結構的穩固和連接,而要精準安裝這些緊固件即必須先打好那一個個 " 看不見 " 的孔。

制孔等裝配技術是航空航天大型設備製造裝配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制孔佔飛機裝配價值比例已經超過 50%,一架 ARJ 飛機需制孔數量超過 200 萬個,而 C919 等大型商用客機制孔數 300 萬個以上。

36 氪近期接觸到的北京神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工科技)成立於 2017 年 12 月,是一家聚焦於航空工業飛機製造及裝配細分領域的 " 智能制孔機器人 " 及飛機裝配系列產品系統研發供應商,其核心特色在於在制孔、塗膠等機器人上引入機器視覺和人工智慧算法,使其在機械手臂式機器人柔性化操作過程中大幅降低系統誤差,實現精度更高、更易操作、效率更高的智能化工業場景。

板材制孔是個不可逆的過程,對精度要求很高。在制孔工作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傳統人工制孔,二是使用機器人自動化制孔系統。

傳統的人工制孔工序中,每 4-6 個工人一組,需要經歷分劃線、標定、初孔、擴孔、去毛刺、鍃窩、校驗、等多個工序,耗時長,工人需要在高噪音、高粉塵環境中,而且制孔效果受工人主觀情緒、狀態等影響較大,制孔質量不穩定。不僅如此,人力成本對於製造廠來說都是很大開銷,據神工科技調研,平均每個主機廠需要裝配製孔工人 1000-3000 人,一般技術工人工資成本 15 萬 / 年左右,8 級工這樣的老師傅更是高價難留,行業已經出現招工難、培養難、留人難的問題。

在自動化制孔系統方面,國外許多公司都有成熟的系統,已經大量應用于波音、空客等飛機的裝配製孔。如美國 Gemcor 公司、EI 公司、德國 Broetje 公司、西班牙的 M. Torres 公司等。" 但是國外設備動輒千萬美元以上,持續使用成本高,且在涉密領域,無法使用,在貿易摩擦等背景下,中國航空製造業處處受制於人。關鍵在於,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國外產品,並非智能化設備,只是高精度的自動化設備,與神工科技實現的技術路徑完全不同 " 神工科技執行總經理李喆告訴 36 氪。

智能制孔機器人

針對以上情況,神工科自主研發了智能制孔機器人,目前完成 SK-RADS-01 型的開發(針對鋁合金材質)。李喆介紹說,該機器人的價格只有同類型進口設備價格 1/5 左右,且實現了完全自主可控,智慧財產權及保密資質;效率方面,在實際應用中,神工科技的機器人只用了 2 小時就完成了傳統人工制孔 4 人組三天時間完成的工作;精度上, 孔徑精度可以做到 H6 的精度等級,而人工制孔一般只能達到 H9(數字越小精度越高),位置精度小於 ± 0.3mm;重複精度小於 ± 0.06mm。

具體來說,智能制孔機器人主要由機器人本體和智能制孔系統兩部分組成。 機器臂本體選用市場上通用的工業機械臂,再通過末端執行器執行器,實現行制孔功能。智能系統上,則使用 AI 機器視覺、雷射制孔點法線檢測技術、多傳感器融合的系統集成技術(包括震動、力控等)等技術實現孔的檢測定位,加工基準的自動找正,不同的材料自適應調整、刀具磨損和斷刀等異常情況時時監控等功能。

當被問及,國外高端自動化制孔設備與神工科技機器人的區別時,李喆告訴 36 氪," 目前市面上的常見自動化制孔設備,大多是先使用精確固定裝置進行面板固定,再利用機械臂加工,通過尖端的機械控制技術進行機械臂姿態動作控制實現精準制孔。而我們則是加入了機器視覺識別和人工智慧算法,,結合多傳感器配合實現高精度快速自動制孔。如此一來整套設備的智能化和靈活性更高更能滿足柔性製造的需求。" 他也認為國外廠商還將在高端設備壟斷地位的利潤舒適區中,要將人工智慧技術引入到自動化設備當中還需一段時間。

同時,目前市面上還有一些高校與主機廠合作的智能制孔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多源自高校課題。據神工科技調研,它們仍存在工業場景落地水平相對較低問題。

在產品落地方面,目前神工科技的產品通過合作研發的方式已進入到兩家飛機製造廠,每臺機器都配有工程師全程跟蹤調試,與製造廠工程師和產業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

神工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神工科技的創始團隊在技術和商務兩方面都擁有豐富經驗,技術方面,作為神工科技首席科學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德遠教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系主任,守鍔書院院長,中國生物製造學會主任理事,長期專注於航空航天產業中生物加工、振動切削、MEMS 加工等細分領域,2016 年 4 月,發表我國機械工程學科首篇《Nature》期刊論文。商務方面,公司總裁張凱有著近 25 年的高端製造領域歐美設備的營銷經驗,熟悉航空航天製造業場景,執行總經理李喆則曾在國務院機關負責招標採購工作,其他核心管理團隊人員多在同行業上市公司任過高管。

目前公司團隊人數在 40 人左右,技術研發人員均為海歸專才和清華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畢業的博士、碩士,以及具備軍工、工業機器人行業從業背景的專業工程師,碩士以上學歷佔研發人員總數的 85%,目前正在籌建 " 院士工作站 "。

飛機製造市場增長空間巨大,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計 , 中國將在未來 20 年輕鬆超越美國 , 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截至 2018 年 6 月,C919 訂單已達 846 架。根據《簡氏防務周刊》預計,我國到 2020 年將新增 600 架以上的戰鬥機,未來 10 年將新增 1000 架。

據悉,未來,神工科技的計劃研發方向將延伸至智能塗膠、智能噴塗、智能探傷、智能布線、新材料應用等工藝技術領域,服務客戶拓展至航天、船舶、兵器等軍工領域及相關民用領域。

【來源:36氪】

相關焦點

  • 讓機器人能夠感知「力」,通用智慧機器人公司「Flexiv非夕」完成超...
    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批量化商業落地、新市場拓展及前沿技術研發等方面。「Flexiv非夕科技」創始人兼CEO王世全表示:「我們一方面將持續深耕製造業,將工業級品質的產品逐步滲透到每一個優勢匹配的生產環節中去;另一方面也將開啟服務、農業、醫療等全行業應用的智能化探索。
  • 波音B777X機身裝配上演「人換機器」
    雖然B777X的機身仍然是金屬,沒有機會像機翼那樣引發那麼巨大的創新影響,但是波音仍然將目光瞄向了中機身(作者註:實際上是機身中部的桶形前段和後段,不包括與機翼連接的中段),首次引入了「全自動化」的機器人裝配系統,試圖獲得比人工裝配更大的效益,再次開創一個新時代。
  • 追覓科技榮膺第五屆2020年度中國電子信息行業市場「飛馬獎」
    (原標題:追覓科技榮膺第五屆2020年度中國電子信息行業市場「飛馬獎」)
  • 「?圖漾科技」應用3D機器視覺技術,將物流測量成本「減掉一個0」
    圖漾科技創始人費浙平就認為,工業行業大企業對新興技術相對較為謹慎,只有新技術在真實場景應用並被充分證明其使用價值,客戶才會被實際的案例說服,進而採用技術更新的方案。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3D機器視覺技術的圖漾科技,用了近五年時間,達成了從技術研發到工程化落地,從小範圍試點到多行業的頭部客戶規模化應用的成就。
  • ...平米牆面施工市場,「大方智能」發布新款DF061智能牆面處理機器人
    該產品通過29個傳感器構建機器感知能力,其中包含12個雷射傳感控制器用於調整作業模塊和速度的控制;10個光電感應傳感控制器保證機器人作業過程的運動準確度,防止機器人作業過程的損耗;4個壓力傳感控制器保證站立伸縮自如;2個視覺回饋控制器控制合理適度的應用塗料;1個陀螺儀平衡傳感器保證機器人行走的穩定性。
  • 創投日報|「斯坦德機器人」獲1億元B輪融資,「圖格醫療」獲5000...
    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線升級、量產和海外市場拓展等方面。據悉,斯坦德機器人曾在2018年10月獲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國科嘉和。2020年5月獲奇績創壇戰略投資。完成本輪融資後,智象科技將繼續投入研發,形成以智能IT服務為核心的綜合解決方案和產品……(查看更多請點這裡)36氪首發|計劃今年將200個油站搬到企業門口,「能源匯」完成數千萬A+輪融資36氪獲悉,「能源匯」近日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匯禾資本領投,遠東周濟同歷、老股東找油網繼續跟投
  • 一家工業機器人公司的中國式突圍
    本文,「甲子光年」採訪了包括珞石機器人的創始人兼CEO庹華、聯合創始人兼CTO韓峰濤在內的公司高管及一線員工,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慧機器人」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組長趙傑,投資人德聯資本創始合伙人李權、金沙江聯合資本管理合伙人周奇、北極光創投合伙人黃河,和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夏乾良等客戶方。
  • 智在實業 慧及平常「AI 中國」機器之心 2020 年度榜單啟動申報
    2020年新冠疫情,讓視頻會議、遠程辦公成為常態;機器人在寫字樓裡送文件,在商場裡當客服,在出入口測溫;疫情信息的及時更新,疫苗研發的進展,5G基站的全面升級,人工智慧已全面應用在科技領域、醫藥領域、工業領域,中國的AI時代已經到來。
  • 機器人全面替換工人?別急,人機搭配才能幹活不累
    關鍵詞:計算機視覺裝配工業AI 英國著名分析機構 Oxford Economics 公布的數據:到 2030 年,也就是十年後全球將有 2000 萬個製造業崗位,將被工業機器人取代。 每一個新機器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將平均有 1.6 名人類製造工人被替換。 電子製造業巨頭富士康,在高峰生產期工人總數曾高達 130 萬人。
  • 36氪首發|「史河科技」完成3500萬元PreA+輪融資,實現高空作業機器...
    36氪獲悉,智能高空機器人公司「史河科技」已經於2019年10月完成3500萬元PreA+輪融資,由中發展集團與銀盈資本聯合領投,盛世資本、京信供銷基金、科鑫資本跟投,公司估值數億元。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的下一步研發。史河科技是一家聚焦於高空作業機器人研發,旨在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從事高空工作。
  • 淺析裝配機器人的關鍵技術
    目前裝配機器人在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中佔有量相對較少,其主要原因是裝配機器人本體要比搬運、塗裝、焊接機器人本體複雜。那麼裝配機器人的關鍵技術又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來分享一下。 3、裝配機器人控制器的研製: 裝配機器人的伺服控制模塊是整個系統的基礎,它的特點是實現了機器人操作空間力和位置混合伺服控制,實現了高精度的位置控制、靜態力控制,並且具有良好的動態力控制性能。伺服模塊之上的局部自由控制模塊相對獨立於監督控制模塊,它能完成精密的插圓孔、方孔等較為複雜的裝配作業。監督控制模塊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和靈魂。
  • 芯視覺.智成川 元橡科技賦能機器智慧雙目
    元橡科技作為專注雙目立體視覺軟硬體一體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乘風破浪,直掛雲帆。2020年8月28日,"高建瓴 智成川"高峰論壇暨瓴盛"芯視覺"產品發布會召開,元橡科技作為合作夥伴應邀參加。雙方的合作是元橡科技業務拓展堅實的一步,也是在機器人領域拓展的重要標誌。元橡將在視覺領域為瓴盛提供解決方案,為合作夥伴賦能。
  • 將SLAM算法應用於幕牆清洗,「映星智能」研發全自動高樓玻璃幕牆...
    這一市場機器換人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近期,36氪接觸到了一家高空作業機器人公司——「映星智能」,該公司從2016年開始研發高空作業機器人,成立於2018年初,經過4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完成4代機型迭代,並與60多家物業、保潔公司建立了客戶關係。映星智能研發的「智蛛人」系列高空玻璃幕牆清潔機器人採用的是雙體懸吊吸盤式爬壁系統,保證機器人有可靠的攀爬和越障性能。
  • 創投日報|「捍宇醫療」獲5億元D輪融資,「中天安馳」獲億元人民幣C...
    本輪資金用途主要是核心技術、材料的更新迭代,產品的應用推廣以及市場拓展和產線升級。公司此前曾獲得合肥高新投資集團的天使輪投資,中科創星的Pre-A輪融資。 「東超科技」成立於2018年,專注於空中成像技術和材料的研發。公司自主研發的DCT-Plate鏡片能將畫面直接呈現在空氣中,並可通過交互技術與畫面直接交互,過程中不需要任何承載介質。
  • 佳能宣布與Universal Robot合作將全面進入機器人行業
    場景應用落地和資本的青睞讓機器視覺這個領域進入快速成長期,不斷吸引著新的入局者。   GGII預計2018年中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54億元,同比增速超25%,高於其他細分領域增速。機器視覺的熱度貫穿2018年,在資本「荒」的特殊時期,機器視覺是為數不多能保持持續熱度的細分領域。   近期,擁有世界級成像技術的佳能宣布,將發布「Vision Edition-U」圖像處理軟體,該軟體從2019年10月開始支持生產站點的自動化。
  • 科技的力量: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是廣泛用於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具有一定的自動性,可依靠自身的動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實現各種工業加工製造功能。工業機器人被廣泛應用於電子、物流、化工等各個工業領域之中。3.在裝配方面的應用在工業生產中,零件的裝配是一件工程量極大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曾經的人力裝配因為出錯率高,效率低而逐漸被工業機器人代替。裝配機器人的研發,結合了多種技術,包括通訊技術、自動控制、光學原理、微電子技術等。研發人員根據裝配流程,編寫合適的程序,應用於具體的裝配工作。
  • 常見的機器視覺軟體哪個比較好
    近些年中國已經逐漸成為全球機器視覺行業最大的應用市場。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首次超過100億元,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近125億元,2023年將達到197億元,2019-2023年複合增長率超12%。
  • 案例|核工業機器人協助複雜環境下的清洗和裝配
    因此,能通過遠程操控,完成對設備的維修、檢測、清洗、處理等,同時還需要具備可靠性和靈活性的核工業機器人尤為關鍵。10月16日,在北京舉辦的核工業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協同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2019年年會暨產品發布會上,原子能院輻射安全研究所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創新研發團隊聯合庫柏特科技團隊研製的擰螺絲機器人、去汙機器人在年會的主展臺進行展出,吸引了與會人員駐足觀看與討論。
  • 未來機器人成為剛需,產品研發更需關注市場消費者痛點
    三、產品開發關注用戶,以市場客戶作為導向。過於重視技朮忽視市場,最後往往曲高和寡。四、關注垂直領域的引用,深耕細分領域,應用上儘可能做減法而不是加法。五、科技創新企業要有效對接金融市場,保持與資本的常態化溝通,撬動更多資源助力公司發展。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不斷發展,王洪波期待在將來服務機器人有更多出色表現。
  • RPA賽道頭部企業「實在智能」完成A輪億元人民幣戰略融資,光雲科技...
    繼Pre-A輪近億元融資後,「實在智能」於11月15日正式完成億元A輪融資,由上市公司光雲科技領投,雲曦一號產業基金跟投。同時,本次融資也將用於AI技術創新、產品迭代優化與市場複製推廣。  「實在智能」9月Pre-A輪近億元融資報導  由松禾資本及賽智伯樂領投  「實在智能」已在9月完成兩輪融資,融資金額共計近億元,分別由松禾資本及賽智伯樂領投,中贏基金、聚數銀等機構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