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之前的真實武漢:小人物的煙火人間,每一張圖片都是人生

2020-12-06 蘇丹卿

兩個多月過去,武漢即將重啟,武漢人振奮不已。武漢,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城市,是國內極為罕見的一座以三鎮鼎立的特大城市:武昌、漢口、漢陽。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這座城市已迎來無限春光。

武漢之旅,必須要弄清楚三鎮風光之精髓:武昌區始建城於東吳黃武二年,辛亥革命第一槍在這裡打響;漢口自古被譽為「楚中第一繁盛處」,以「東方芝加哥」之名馳聲於海內外;而漢陽則是武漢城市起源之地,「漢陽造」享譽海內外。但不論三鎮有多輝煌與風光,最是令我難忘的還是這座龐大城市裡的平凡生活與溫情人生。

「封城」之前的武漢,在我看來是夜色之下,活色生香,蓬勃生長也兼收並蓄,鮮衣怒馬裹挾市井煙火。煙火中的武漢,以平凡、溫情的各種人生百態而充實、並令其活躍無窮。比起瞻望那名氣甚大的黃鶴樓,我更願意走街串巷,去觀察一座城市、一種生活。

戶部巷裡的捏糖人一景,至今讓我印象深刻,這是2018年冬所拍。在今天社會,捏糖人已經不多見了。過去的時候捏糖人不僅普遍,還是謀生的一種手藝行當,最早盛行於北方。但在今天,它基本上是消失在大眾視野中,卻又常常以「藝術傳承」出現在某些景點景區。不過也好,令一代人的回想起童年,也令一代人感到新奇好玩。

漢口是我這來武漢最常去的地方,以租界主要範圍。昔日的「東方芝加哥」依舊保留著許多當時建築。漢口,自古楚中第一繁盛之鎮,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我對漢口的印象很深,即為繁華深處,依然是有著普通人的辛酸苦辣。在這網際網路大時代中,街邊的一報紙攤,實屬罕見。它像是紙媒時代的一種縮影,儘管年輕人投身於網絡,但仍有擁護它的群體。

當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時候,當我們以為過去的很多東西都消失或該淘汰的時候,城市的角落裡仍有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群體服務:鎖匠。這於繁華與科技並存的生活中,鎖匠這一職業顯得不起眼。在我的記憶中,鎖匠是製造或修理鎖的工人。

儘管隨著社會發展,鎖匠的工種也愈發豐富、嚴謹、專業。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開鎖匠們,卻仍是有一種職業「低微」的社會景象。他們或在路邊,或在街頭巷尾,以簡單甚至是簡陋的露天工作檯為「工作點」,為附近居民提供生活服務。記得小時候,配一把鑰匙才幾毛錢。現如今,估摸著也就是一兩塊錢吧,當然不同鑰匙的價格也不同。

不論城市多麼繁華、社會多麼進步,時代多麼發達,仍有許多古樸、傳統、簡單的各種社會文化現象。 巷口的一老人與她的移動小店鋪引起我的注意,從人文角度來看,這是某種社會現象,便毫不猶豫按下快門拍下這一瞬間。卻突然想起,這其實也是武漢生活中的萬千縮影之一。老人的簡樸、老人的勤勞、老人的守護,這座城市之所以繁華,正是因為有這一代人的付出與建設。

很多人說,等武漢「解封」了,要去吃一碗熱乾麵。但我卻最想去街邊買一塊鍋盔(類似於烤餅)。比起聞名遐邇的熱乾麵,我的腦海裡總是百般勾起街邊的鍋盔,真的是又香又脆,再抹一點辣椒,可真是饞得要流口水了。每次去掃街,看到這種小吃都會買一份。

夏天的武漢街頭,一派火辣的熱氣朝天,但青綠的蓮蓬卻教人感到一陣清涼。武漢人愛吃熱乾麵,武漢人也喜歡吃藕。這是我來武漢之後,才知道藕於武漢竟是如此吃香。但藕之前,蓮蓬成為武漢人餐桌上的另一種清火的夏季風味。大江大湖大武漢,大概正是湖多,夏季林蔭道兩邊隨處可見賣新蓮蓬的。

生活中有溫情,自然也有辛酸。每一種飽腹、解饞的背後,都是賺錢養家、謀生活。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在車水馬龍之間,總有一些默默無聞的人因為生活而在努力著、奮鬥著。司門口附近,這個一邊賣著水果一邊刷著網頁的中年男子,令人深有感慨。生活縱然艱辛,也要從中尋找樂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猴哥和銅人成為了不少景區景點附近的「熱門角色」,但隨著時間推移,大多數遊客對他們也是出現了「審美疲勞」的態度。我曾在戶部巷、黃鶴樓等地見過他們的身影。但沒曾想昔日的「齊天大聖」如今也落寞到無人問津的地步。可為了生活,他們仍舊沒有放棄。我相信,在猴哥們的心裡一定是有比「齊天大聖」更厲害的夢想。

生活越是打擊我們,給我們難處,我們越是能在這逆境中堅強起來。戶部巷附近的一天橋下,一位靠賣畫為生的殘疾畫家令人敬佩不已。在繁華喧囂中,以雙腳作畫、以雙腳勾勒出自己的人生藍圖。 說實話,城市之所以精彩,之所以溫情,正是因為他們昂首挺胸,對生活充滿積極態度。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每一個人都呈現出「大江大湖」之氣勢,以自己的方式去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相關焦點

  • 街拍封城76天的「早餐之都」武漢
    武漢,因為過早的繁華似錦,平價實惠,地氣十足,蔡瀾先生譽之為「早餐之都」。76天封城後,解封第一日,如迎來了大年初一,我跋山涉水,從武昌過江坐地鐵到漢口過早!手機全程隨拍,小小記錄,江城的煙火人間。1.8:16去地鐵路上,小區小店,唯一開門的粉麵店,熱乾麵已賣完,只有其他粉面。
  • 武漢解封首日,手機隨拍復甦的煙火人間
    武漢,因為過早的繁華似錦,平價實惠,地氣十足,蔡瀾先生譽之為「早餐之都」。76天封城後,解封第一日,如迎來了大年初一,我跋山涉水,從武昌過江坐地鐵到漢口過早!手機全程隨拍,小小記錄,江城的煙火人間。
  • 這本被翻閱70多億次的封城日記,有武漢人最真實的生活日常
    1月23日前,@蜘蛛猴麵包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只有3000多微博粉絲。 3月1日,@央視新聞發布這條專訪視頻時,@蜘蛛猴麵包的粉絲已經呈現出幾何級增長,驟增至516萬。 從武漢封城至今,@蜘蛛猴麵包用14支vlog視頻,帶著網友從他的第一視角,目睹了武漢的抗疫進行時。
  • 武漢封城後,一位便利店主記錄下的真實生活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X博士 2020年1月23日,農曆年二十九,武漢宣布封城。 時至今日,武漢封城已經進入到第20天。 留在在這座城市裡的人,現在做的還好嗎?
  • 封城17天,視頻記錄下的真實武漢
    2020年1月23日,農曆臘月二十九,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武漢市決定封城, 暫停了所有公共運輸的運營,關閉了機場、高速等所有離漢通道、機動車限行。 擁有900萬戶籍人口,500多萬流動人口的武漢,按下了暫停鍵。
  • 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
    據此英國首相在當地時間12月19日晚,宣布倫敦等城市將再次封城。此次看「倫敦封城」——憶我在「武漢封城」經歷的災難時刻城,大約有1600萬人處在封鎖區,但是在封城前夕,大約有30萬市民通過鐵路、公路等方式,趕在封城令生效之前「逃離」倫敦,各出城地點全部被擠爆,聖潘克拉斯火車站候車室排隊的人,幾乎排到了站外。
  • 《心居》講述滬上煙火人生
    近日,「滬上味道與人間煙火——《心居》新書分享會」在上海思南公館舉行。小說不疾不徐、細膩軟糯的行文風格,或許正是「滬上味道」地道的註腳——這座城市和城中人不失溫熱的精明、無害的野心以及洇入人間煙火的熨帖。活動現場,滕肖瀾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心得。她說,我沒有詳細寫買房、賣房的過程,而是意在表現房子對不同家庭、不同階層的影響。房子對上海人的意義遠不止一個住所,房價的上漲,多少會撼動上海人原有的價值觀,進而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
  • 武漢正式封城,全面決戰打響!
    一今天10點,武漢正式封城!沒有特殊原因,不要離開武漢!剛剛,武漢市發布公告:23日10時起,武漢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二其實,此前,鍾南山院士就提出,武漢應當進入全面封城狀態,因為,在目前疫情情況下,封城,是不得不的選擇,也是一定要做的抉擇,讓一個個移動的感染者,不再四處流動,最大限度防止疫情傳播。
  • 長安街知事:武漢「封城」之前,我們究竟做了什麼?
    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回望疫情初期,好像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過去3個多月裡發生的一切,使我們能夠更冷靜地思考種種得與失。(一)4天武漢「封城」之前,我們究竟做了什麼?1月22日,國新辦在發布會上傳遞出一個鮮明的信號:原則上建議外面人不要到武漢,武漢市民無特殊情況不要出武漢。這一天,已經是農曆臘月二十八,距離除夕僅有2天,疫情形勢非常嚴峻,限制病毒的進一步傳播成為當務之急。當時,浙江省衛健委主任張平還告訴李蘭娟,近期有大量人員從武漢返鄉過年,不僅引起了第二代感染,還引發了聚集性疫情。
  • 武漢「被封城」的二月廿一——車頂上的「綠芽兒」
    所有的公眾號上,都是一個聲音。「繼續降!武漢,4例!」「新增疑似病例為0!武漢新增確診4例」「新增疑似0!新增確診4!」…… 看著這些標題,仿佛聽見喜鵲站在枝頭,「喳喳喳喳」地歡叫。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忍不住淚往外湧。
  • 在武漢封城的日子裡 ——武大日語系教師夏晶宅家抗疫記
    我的母家和夫家都是地道的武漢大家庭,所以過年光自家親戚都要吃好幾頓大大小小的團年飯。但是隨著疫情的升級,很多朋友都紛紛取消了聚餐安排,而我家搖擺和猶豫了好幾天,終究沒能抗拒長輩對團圓飯的渴望和執著。現在想來,1月22日的兩頓聚餐,一共有二三十個親戚參加,簡直後怕,幸運的是這些親朋都平安無事,真是上天的眷顧。誰也沒有料到,第二天武漢就封城了,直到今天,我們各家親友還不能相見。
  • 專題|深度報導對封城武漢的媒介空間建構
    為有效應對疫情,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自1月23日上午10時起,武漢市全城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這也就是所謂「封城武漢」的開始。直至4月8日,武漢市才解除了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和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自此,武漢結束了長達76天的封閉。在此期間,大部分民眾都是通過媒體提供的報導了解到封城武漢的內部情況。
  • 外文出版社《武漢封城》等中英文版抗疫紀實電子書今日上線
    2020年春節,這個本應闔家團聚的喜慶節日,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戛然而止,隨之而來的是從武漢到全國一場不平凡的戰「疫」。為了使疫情不再向外蔓延,近千萬武漢市民落實封城要求,留城堅守。中央果斷決策,舉國上下同舟共濟,為防控疫情付出巨大努力。
  • 武漢「封城」前的600小時
    看不見的病毒,伴隨春運大潮「流動」,直至武漢「封城」——1月23日10時開始,武漢全城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政府發布公告稱,如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恢復時間另行通告。
  • 人間煙火味 此刻最慰心
    周家山攝/光明圖片3月9日,湖北省孝感市雲夢縣皮影藝人秦禮剛在賓館為重慶援鄂醫護人員表演皮影。胡學軍攝/光明圖片3月26日晚,湖北武漢,燈光裝扮下的黃鶴樓美輪美奐。本報武漢一線報導組記者 季春紅攝/光明圖片天氣回暖,武漢市江岸區,人們在小區門口織毛衣、健身。
  • 人間煙火最動人的朋友圈文案:為何你捨不得這人間煙火,煙火即歌
    1.生活就是一半煙火,一半詩意。手執煙火謀生活,心懷詩意以謀愛。 2.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 3.在刮小風,在下小雪,在等跨年的小紅花,和新年的煙火,還有更好的我們。
  • 生死的輪迴——武漢封城及重啟的思考!
    總以為武漢前進的步伐永遠都不會停止,直到這次因冠狀病毒蔓延而封城;總以為封城的寒冷和寂寞不會離開,卻不知我們已守到了春暖花開、山河無恙!此時,窗外工地忙碌的聲音足以彰顯:經歷過由生到死,由死復生的輪迴,武漢輝煌的未來已是可期的吶!荷馬史詩記載:西西弗斯死後,被判接受推石上山的懲罰。
  • 《抱著你和人間》質樸心思,逸出真實的人間煙火
    在蒼白詩集《抱著你和人間》中,我有幸讀到了更多來自現實生活的作品,它們都是一些足以帶給我心靈衝擊或是共鳴的詩句。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才能深刻感受民眾的現實生活,並將他們的生活寫成膾炙人口的詩歌呢?好奇心驅使我搜索了作者的生平,發現他從事公益性質的社會工作,創建了晚安電臺及自媒體社區平臺,並且為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
  • ...院士:武漢「封城」為全球抗疫提供了經驗|張伯禮|武漢|新冠肺炎...
    大年初三,72歲的張伯禮院士逆向而行、直奔武漢。他不懼危險,深入醫院、社區,馬不停蹄地會診病患、調查疫情、調製處方,指導中醫藥全過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主持研究制定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11月5日,張伯禮院士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回看這場「武漢保衛戰」,「封城」舉措果斷及時,愈發彰顯其作用和意義。
  • 我的戰疫故事⑥|「中國公車改革第一人」葉青:武漢「封城」23天,從...
    1月23日,武漢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封城」,準備到鹹寧避霾房過年的葉青,被動留了下來。他用20多篇「戰疫日記」,記錄下武漢「封城」前後到「封城」23天的情況。葉青告訴封面新聞,他認為武漢對抗疫情,可分為三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