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介紹的手機是魅族17Pro,它的機身背板採用一體成型的陶瓷材料,並且和中國臺灣名窯「曉芳窯」聯合推出的,讓魅族17Pro整個手機品控更上升了一個檔次,這不由得讓小編對機身材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從過去到現在,分別出現了塑料、金屬、玻璃、素皮以及陶瓷機身,它們之間究竟有何優點和缺點呢?
首先我們說說塑料材質,小編擁有自己第一臺手機的時候是在2003年那個時候拿的摩託羅拉V8088,那個時候基本都採用的是塑料機身,而塑料材質自從手機誕生以來就被各大數碼廠商廣泛應用,最為常見的就是聚碳酸酯,其優點是價格便宜,容易加工,不易變形,不遮擋信號。而缺點就是散熱性差,不耐磨,手感不好等等。總給人一種廉價感,目前三星中端機以及國產入門仍然在使用,但現代工藝已經將塑料機身打磨像玻璃機身像素,就沒有過去看著那麼廉價。就連第一代iPhone以及iPhone 3G都使用的是塑料機身。
直到2010年的iPhone 4推出打破了「萬年大塑料」的格局,也被很多數碼愛好者奉為經典機型。整體機身採用玻璃面板以及鋁合金邊框組成,蘋果公司一直沿用到至今。其優點是美觀、手感好、易於染色、不阻礙信號。缺點是易碎、加工難度大,散熱性差。不過現如今的科技發展,康寧大猩猩已經推出了第六代玻璃,其抗磨,抗摔都有所加強了,相比過去的玻璃材質更為優秀。另外一個缺點就是很容易將指紋沾染在手機上,而現在很多數碼廠商將自己的旗艦機型採用AG磨砂霧化玻璃工藝,降低了指紋痕跡。
記得2013年的時候最先使用全金屬機身的手機是HTC M7,這是當時由於玻璃易碎加工難度大、成本過高的原因,很少數碼廠商急需一個比較穩定的機身材質,於是金屬機身應運而生,我們最常見的是鋁合金和不鏽鋼材質的,現在很多運用在機身中框。金屬機身其優點是成本低、材料強度高、手感好、散熱表現非常優秀。缺點是非常容易變形,染色性差、容易出現劃痕、機身重量加重、手機信號幹擾。由於金屬手感不屬於玻璃,抗摔性優於玻璃,因此是當時成為最為流行的材質,不過金屬最大的缺點就是電磁屏蔽,就連蘋果公司也沒能免俗推出的iPhone 5系列手機。
而素皮材質的機型並不是十分常見,早期使用素皮的手機是摩託羅拉Moto X、LG G4,後期在華為Mate 20RS保時捷版、華為Mate 30系列中出現,大多出現在商務機上,其優點是質感好、辨識度高、抗摔。缺點是成本高、散熱性差。但是絕大部分手機廠商並沒有過多採用這種材質。
近年來很多數碼廠商開始嘗試陶瓷機身,但陶瓷機身並不是最近才被人使用,早在2012年韓國泛泰在其推出的手機VegaRacer2上首次採用了陶瓷背板,但那個時候並沒有反響,直到2015年華為公司推出P7陶瓷版、同年一加公司也推出自己的陶瓷手機ONEPLUS X。為國內陶瓷機身奠定基礎。2016年2月小米5陶瓷尊享版亮相。首次採用3D陶瓷工藝,同年10月發布自己的概念機型小米MIX整個機身採用陶瓷工藝成為手機一大亮點,2017年小米推出小米6陶瓷尊享版,第一次使用4曲面陶瓷機身,2018年OPPO推出自己首款陶瓷機身的R15夢境版。標誌著我們國內眾多數碼廠商都在嘗試陶瓷機身。
隨著2019年被稱為5G「元年」,外加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未來陶瓷背部應用應該會進一步擴大,其優點是陶瓷本身並不導電,不會屏蔽通信信號、信號感知更靈敏、外觀和手感非常優秀,在5G信號以及無線充電方面更為優秀。缺點是加工難度大,工藝複雜,成本過高。由於陶瓷硬度高,融化所需溫度較高,燒制周期過長,所以產出量相比塑料和玻璃的成本和時間都要高出數倍。導致現在並沒有普遍化。
以上介紹就是現如今手機市場中比較普遍的機身材質的優點和缺點,其實還有多種小眾材質機型,比如摩託羅拉Moto X竹子機身,雖然手感好,顏值高,但加工難度大,容易變形,耐水性差。所以一推出就石沉大海了。不知道小夥伴們對於未來手機會使用什麼樣的材質呢?歡迎留言,我是高科技數碼達人,關注我了解更多數碼資訊,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