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維屏
《移動迷宮3》看完,總算鬆了一口氣,覺得又經識了一部標配式的好萊塢爛片,可以說,整個電影拖沓空洞,特效無光,人物做作,情節荒唐,尤其不可思議的是,一到危險當頭的時刻,就是援兵空降,據說這一系列電影打著反烏託邦的招牌,但整個電影裡的情節,卻是按照烏託邦的想像打造出來的。
好萊塢電影沒有深度、沒有情感、沒有挖掘的通病,在這個電影裡得到了最集中的體現。電影裡也在製造著一些生離生別的所謂煽情段落,但是這些情節,無一是打動人心的。這是為什麼?因為這些人物,都是按照一種模式設定出來的,都抽取的是最大路化的情感套路,按照一種模式製作出來的,所以,不會在任何一點上觸動人的情感。想想上一次周末在同一座電影院裡看到的印度電影《神秘巨星》,讓人哭得稀裡譁啦,再看看好萊塢電影的黔驢技窮,覺得不久的將來,是否真的要出現寶萊塢攻下好萊塢的盛大前景呢?
關鍵的原因,是好萊塢沒有生活。它的生活,都是概念化的,標配式的,沒有獨特性的,所以看起來電影大同小異,人物似曾相識。
《移動迷宮》的小說,據說爛尾了,同樣,電影也爛尾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越是神秘的小說,結尾越爛尾,因為神秘的開頭,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收不住尾,不爛尾做什麼?
《移動迷宮1》裡橫空出世了一個巨大的謎團,就是這些迷宮是從哪裡來的。這的確引起受眾的足夠好奇,而人類最恐怖的事情,就是:不知自己的來歷,不知自己身在何處,不知未來去向哪裡。《移動迷宮1》完全符合這種對自己身份的茫然與無知。
這種類似的影片,包括《異次元殺陣》系列、《電鋸驚魂》系列、《伯恩的身份》系列,還有美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安德的遊戲》,都是主人公置於一個封閉的環境中,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也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命運,這種恐懼瀰漫在每一個電影的毛孔之中。
異次元殺陣
問題是這種神秘性的確是巨大的,但最終的難題,是碰到一個如何解釋的問題。《異次元殺陣》的想像不可謂不奇特,一群人被置於一個轉動的格子裡,但誰製造了這些迷宮?幾乎無法解釋。
同樣,《移動迷宮1》裡推出了一個神秘的迷宮,雖然不覺得新鮮,但還有一點懸疑成分在內。當影片裡的託馬斯在開頭部分,睜開眼睛,發現自己來到一個圍城之內的時候,既記不得前世,又不知今生何處,的確為影片開啟了一個讓人慾罷不能的好頭。雖然這一段情節,與《異次元殺陣》中的人物突然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陌生的箱子中的設計非常相似,但《移動迷宮1》裡設置出的巨大的按節奏規律運動的迷宮,還是給人一種強大的震撼感。
但到了電影開始解釋這個迷宮的時候,就覺得太小兒科了。電影裡解釋,這一迷宮的建造目的,是為了訓練一群年輕人,從他們的群體中精選出那些具有特殊異能秉賦的人,認為這些人的大腦裡能產生一種解藥,來對付人類遇到的近乎是殭屍病毒侵襲的生存危機。
這一說法,其實是很牽強的,其目的,只不過是為了讓影片裡的基礎設置、那個神秘的迷宮建立存在的合理理由,但是,從大腦裡尋找到人類的解藥,這顯然是違背人類的常識的。也就是說,影片裡迷宮的用途,只能訓練的是人類的精神與意志,涉及到的是大腦部分,但這一部分,是無法按現行的科學研究準則,尋找到解藥這個最終結果的,所以,《移動迷宮2》裡,電影悄然地改換了《移動迷宮1》裡的立論基礎。
《移動迷宮2》中,託馬斯一行,成功地憑藉自己的勇敢與精神氣質,逃出了迷宮,被實驗部當成了尋找抗病毒的疑似藥引,可謂是價值連城的試驗成品。託馬斯一路逃跑,最後逃到了反抗軍基地,在這裡,遇到了一個也曾經在實驗部工作過的瑪麗醫生,她認為實驗部從大腦中尋找解藥是不可行的,而唯一的辦法,是從血液中尋找解藥。
電影也就在這裡悄然轉換了主題,襯託出的是實驗部的愚蠢。但這種愚蠢,是編導導致的。影片的創意作者,太沉湎於一個神秘的迷宮的聳人聽聞效應,將它設計了出來,構成了整個系列的最大的懸疑元素,但是,要給它一個合理的解釋,又難以為繼,於是這份超出人類理性想像的設計,只能歸咎於實驗部及其幕後黑手「WCKD」的愚蠢頭腦。
到《移動迷宮3》裡,電影幾乎沒有什麼興致再去展現什麼邏輯性了,一切用一種先驗的宿命的上帝意志來進行解說了。託馬斯為什麼具有免疫病毒的血清?這一切都無法解釋,只能說他是上帝派下來拯救世界的,《移動迷宮3》也就迅速地向神話的不可解釋的方向滑落,託馬斯在影片裡,就變成了超人,變成了救世者,變成了上帝之子。託馬斯的出現,既不是奮鬥的結果,也不是意志的產物,而是一種命定的榮光。這樣,最後一部,徹底地打碎了第一集裡興師動眾、譁眾取寵製造出來的迷宮,救世神藥,就這麼寵辱不驚地降低人間,而之前的一切周折,那些逃亡、那些追殺、那些對抗,在最後的這麼一個輕鬆設定面前,都是一次盛大的徒勞。《移動迷宮3》也就很滑稽而荒唐地否定了前面的龐大的設計,這關鍵原因,還是迷宮之謎的答案實在找不到一個唯物主義的理由,只能在唯心主義的宿命論裡忽悠給電影一個差強人意的結尾。
所以《移動迷宮3》的故事,便顯然成了莎士比亞筆下的一個劇本——《無是生非》。託馬斯的團隊已經沒有方向了,於是只得去救團隊中的一個同伴米諾,而在救出他的過程中,巧遇城市起義者正好攻擊了這最後的城市,於是救人與毀滅城市的兩層皮在電影裡互不幹擾地同時進行,讓電影結尾的轟轟烈烈,成為三股力量暗中打鬥的「三岔口」,誰都沒有找到自己的目標是誰,誰都進行著自以為是的戰鬥,然後就在這片混戰中,託馬斯的小夥伴們死的死、傷的傷。
可以看出,最後的一場終結戰明顯動力不足,不得不讓城市低賤民眾發起了對城市的恐怖襲擊來增加電影的戲劇份量,但這又導致了另一種尷尬,究竟人類的劫難是病毒所致還是自己內部衝突釀成。電影本來應該在此能夠導致託馬斯他們的反思,但這一切,都在電影裡包包掖掖、兜兜轉轉之中完成了最後一場莫名其妙、內在邏輯動力相互抵消的一場混戰,玉石俱焚中,電影在最後送出了一個幸福的結局。可以看出,電影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迷宮創意,後來發現收不起了尾,給不了合理的解釋,又拋掉了這個設計,而轉而去進行一場沒有目的、沒有動機的戰鬥,而為了增加戰鬥的效果,又拉扯上了一個第三方的起義者勢力,在最後加入到電影的主線裡去,導致整個電影邏輯崩潰,情節自我打臉,人物荒唐可笑。
《移動迷宮3》可以看出好萊塢電影的一些常用策略,關鍵是它越來越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滲透在影片裡的人物感情,也是一種大路化的、通用型的設計,它只能比劃出一些人類情感的浮淺表層。越來越沒有深度的內心發現,最後給人的感覺,就是將好萊塢已有電影七拼八湊。如果靠這樣的電影,還能忽悠觀眾,那麼好萊塢電影顯然要失算了。對這種沒有頭腦、或者不知道自己拍的電影裡缺乏頭腦的好萊塢電影,市場是應該到說「不」的時候了。
這時候,我們應該期待中國電影大顯身手了。而顯然,印度電影已經給出了中國電影一個很好的導向。《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這種富含生活氣息與精神能量的電影,我們中國電影裡,又有哪一部先知先覺地去嘗試拍攝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