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人過得還是非常憋屈的,因為米國的極限施壓,華為晶片斷供,麒麟晶片成為絕響,中國最偉大的民族企業在手機業務上舉步維艱。
曾經不是問題的光刻機,終於成了懸在中國半導體產業頭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但這把劍也警醒了國人,要想不受制於人,唯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
翻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國產盾構機的崛起就像今日的光刻機之殤,早年受制於人,今日制霸天下。
01 高傲的進口盾構機
所謂盾構機就是一種挖隧道的工程機械,沒有它,很多工程將會停滯不前。
1997年,為了挖掘西康鐵路秦嶺隧道,中國第一次花6億元,從德國進口了2臺盾構機。
進口設備價格死貴不說,維修保養還特別麻煩。
當時為了防止技術外洩,德國維修人員不允許中方工作人員參與其中,至於維修進度,更是由德國人說了算,中國沒有一點話語權,導致隧道挖掘進度屢次延後。
02 奮起直追的國產盾構機
受夠了外國人的傲慢,中國決定開展自主研發,力爭打破外國技術壟斷。於是,土壓平衡盾構關鍵技術被列入「863計劃」,成為國家級重點工程,集全國之力進行科研攻關。
2002年10月,盾構機研發項目組在中鐵隧道集團成立,項目組初始成員只有18人,而且多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與薄弱的人員配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盾構機的研發過程是一個特別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非常強的專業知識和科研攻關能力,對人才的素質要求非常高。
就是靠著如此簡陋的班底,歷經6年艱苦攻關,我國首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複合式盾構機於2008年成功下線,創造了國產盾構機從無到有的突破。
之後,由國企牽頭,國家部委負責協調,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眾多高校共同參與,讓中國盾構機實現蓬勃發展,中國最大直徑的硬巖盾構機、最大直徑的土壓平衡盾構機等,紛紛面世。
03 進擊的國產盾構機
如今,國產盾構機已經開始走出國門,衝出亞洲,遍及全球。
不僅佔據了國內盾構機市場百分之九十的份額,全球市場也拿下了三分之二的份額。
而且由於中國是「價格屠夫」,帶動盾構機價格出現大幅度下跌,普通盾構機只需要2500萬,複雜點也只需要5000萬,與當年3億一臺的價格相比,降幅令人髮指。
近日,AMD和英特爾已經宣布,可以向華為繼續供應晶片,這絕對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經歷過斷供,我們已經明白,誰有都不如自己有,自主研發已經成為唯一的出路。
如果此時,還有「備胎」可以為我們供貨,那「正牌」就可以擁有充足的準備時間。
昨天的盾構機,今天的晶片,同樣一窮二白,同樣看人臉色,我們也相信,同樣會雄起,同樣會制霸天下。
---歡迎留言,感謝轉發----
作者:道聽倫說,分享科技知識,傳遞科技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