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臨潁縣雲朵森林幼兒園建校五周年,這個幼兒園在臨潁是個特別的存在,飽受爭議,有家長非常推崇這個學校的教育理念,甚至有外地家長為了在雲朵上學而在臨潁租房子;也有家長對這所學校有很深的誤解,大概就是雲朵連教室都沒有,只是圈了一塊地讓孩子幹活,甚至有人質疑,雲朵就是帶孩子玩兒,不學習任何知識,果真如此嗎?其實雲朵不僅有小小班、小班、中班和大班,還有幼小銜接班,真的是什麼都不學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一起去看看吧!
8點左右,孩子陸續進入學校,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坐著不到20個孩子(學前班20個孩子滿班),牆壁上掛著象徵幾何圖形的手工裝飾品,還有班級規定,郎朗的讀書聲中開始一天的學習,一邊拍手或跺腳打節奏,一邊跟著老師誦讀《聲律啟蒙》,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8點20分,孩子們圍成圓圈,互相問好,然後洗手拿餐墊、碗盤,找老師盛飯,開始吃早餐。
早餐後,自己刷碗清理桌面,然後開始第一節課——拼音,如果不是現場看到孩子聽課的專注和整齊乾淨的作業本,很難相信這些孩子6歲之前沒有動過筆。事實上,雖然孩子在上幼小銜接班之前沒有學習寫字,但一直在通過做手工、做運動、做事情來鍛鍊手部的精細動作、空間方位和感覺統合能力,所以等到孩子們要寫字時,良好的身體協調能力和靈活性及手部力量、手眼協調能力為寫字打下了牢固的基礎,所以在孩子們掌握了基礎的寫字方法後,學習對他們來說並不困難。所以說,有一種學習是:3歲時學了三年的知識,到6歲時可能用三個月就學會了,而且還有可能學得更好。
孩子們的拼音練習本,書面整潔度和字體的工整度對於剛剛開始練習寫字的孩子來說,應該是很好了。
第二節課是體能課,背上水杯走兩分鐘的路來到學校的農場,所有班級的小朋友在一起圍著農場跑步,然後開始做律動操,接著是各個班級不同的感統訓練,玫瑰班(有效銜接班)這個月的運動主題是:推著輪胎繞樹跑、蹲走和跳繩,班裡的大部分孩子可以連續跳繩40個以上,運動能力很強!學校每天上午都會帶孩子堅持在戶外上體能課(周一、周三)和自然課(周二和周四),鍛鍊孩子體能,促進孩子平衡能力、協調能力的發展,同時也培養孩子強大的意志力,風雨無阻的堅持已經成為了孩子的習慣和品質,玫瑰班因要上文化課,上午的戶外活動時間比其他班級少了一個小時。
上完體能課,有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讓孩子自由玩耍,盡情奔跑和釋放吧。
十一點半左右,孩子們回到教室看繪本、聽故事和吃午餐,然後是午休。下午兩點四十開始起床整理,三點鐘開始下午的課程,今天周三,是補正課和形線畫。
今天的補正課上,練習木棒和沙包的拋接,原地站定,把沙包從左手拋到右手,沙包拋接過程中必須要過中線,經常練習。不僅鍛鍊孩子手眼協調,視覺追蹤、肢體配合,控制身體,還能幫助孩子熟練分辨左右、建構三維空間概念,為在田字格寫漢字,把漢字結構掌握好打基礎。
形線畫課堂上,孩子們畫的螺旋圖形,形線畫就是畫線條和圖形,先從直線和曲線開始,然後進行各種演變。孩子在畫形線畫前,要先用身體去體驗形狀,在空中移動、體驗直線和曲線,配合相應的遊戲和動作,然後再在紙上表現出來。形線畫能夠帶領孩子體會運動的本質,協助孩子發展並活化內在對「形狀」的理解能力,幫助孩子在書寫時更好的控制手,寫出漂亮的字,而且對以後學習幾何也有很大的幫助。
因為形線畫是從漂亮的直線、曲線和角度開始,孩子想要徒手把直線畫得很直,需要很高的專注力及手眼協調能力,而且要觀察線條規律,畫出直線和曲線組成的不同圖形,提升孩子對形狀的感覺,幫助孩子感受幾何對稱,空間關係,從而為今後的創造和探索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樣的幼小銜接,這樣的學習方式,你認可嗎?有沒有一種教育方法,可以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所以,雲朵森林幼兒園的孩子到底學不學東西,你心中有答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