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良渚文化村,無論是對於中國房地產,還是社區建設、物業服務而言,都是一個值得研究分析的獨特場域。
20年前,小鎮因人而生;20年後,人因小鎮而榮。良渚文化村如同一座城市開發博物館,鐫刻下中國房地產創新實踐的腳步——幾乎每個地產人都會來此打卡參觀的教科書式大盤。更為難得的是,這是一個觀察中國改革開放後社區由小到大,從單一到多元的生動樣本。當其《村民公約》提出以來,富有共建共創共享的理念就昭示著這裡與眾不同的人文精神內核,並決定了往後不斷延續的社區文化和獨特氣質。
是什麼讓良渚文化村能夠歷經20年,依然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首先,這裡契合了中國人心目中理想的居住觀——山水田園詩意棲居。幾千年前,我們的先民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創建家園,形成了世界為之讚嘆的良渚文明。如今,這個極具特色的開發項目也成為中國城鎮化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次,改革開放的時代春風賦予了創新的可能性。在這其中,當時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萬科接管下這片當時還是遠離主城區的偏僻之地,並以「讓建築讚美生命」的理想情懷開始了一場新住區營造實踐運動。不以商業利益最大化為唯一目的,取而代之的是以人為本的敘事邏輯,比如老人們應當享有體面和尊嚴的晚年生活,因此便有了隨園嘉樹養老中心;左鄰右舍應該有一個一起吃飯的地方,因此便有了村民食堂;孩子們應該有玩耍享樂的地方,居民應該有享受文化藝術的空間,因此便有了一個春看芳草鮮美秋看落英繽紛共賞文化藝術盛宴的「大屋頂」……
最重要的是,這裡居住了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人們。很多事情都不可能用烏託邦式的理想去認知和實踐。生活就是過日子,過日子就不可能一切都那麼完美。這個小鎮也是如此,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居民們的訴求和想法也各不相同,隨著時間的演進,一些新的問題也會出現。但是,共建共創共享的協商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多年來形成的守望相助的鄰裡文化將會繼續鼓舞著人們求同存異、尋找共識,共同守護好這片美好的家園。
凡是過往,皆是序章。對於轉型中的中國房地產而言,單一開發建設的傳統模式已幾近尾聲,社區服務運營的時代才剛剛開始,「完整居住社區」、「綠色社區」、「智慧社區」、「未來社區」這些新的時代課題尚待破解,新科技新業態新格局下的場景體驗應用革命正在重塑社區的未來,數字鏡像孿生又將擺脫過去物理空間的限制創造全新的城市社區形態。
由此,當我們想像下一個20年,萬科良渚又將是怎樣的一個模樣?時間將會見證!
中國建設報社戰略合作部主任《中國房地產》總策劃 田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