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迪士尼,讓我們來看看迪士尼的發展之路

2021-01-20 創業家

2017年12 月 15 日,《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上映,七天之內累計超過7. 4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於是,迪士尼影業創造了連續三年票房超過 50 億美元的記錄,同時還成為歷史上首家連續兩年總票房突破 60 億美元的製片公司。而就在《最後的絕地武士》上映前一天,迪士尼影業以 524 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 21 世紀福斯。在媒體行業交易史上,這次合併的規模僅次於 2001 年 AOL 和時代華納 1035 億美元。

在 2009 年,迪士尼影業的淨營收從上一年的不到 11 億美元萎縮到只有不到 2 億美元,消費產品、公園及度假村、媒體網絡業務全都出現了大幅下滑。

還是在這一年,迪士尼公司自 90 年代第二次出現營收同比下滑。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好萊塢傳統的大製片廠體制和產業體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並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八大製片公司此起彼落,最終縮減到六大公司,現在這一趨勢依然不可阻止地繼續發生著。在舊體系不斷坍塌新秩序逐漸浮現的大時代裡,通過一系列的運營和規劃,迪士尼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具野心的娛樂帝國最終實現了自我拯救,重新崛起並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國霸權。

一、米老鼠一炮而紅,遭遇二戰危機後,迪士尼進入電視和遊樂園市場

在1923 年,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迎來短暫而苟且的和平,美國這個冉冉興起的大國也一片歌舞昇平。在堪薩斯城,華特·迪士尼拍了動畫短片《愛麗絲夢遊仙境》,他對此片頗有期待,希望以此成為發行商的敲門磚從而發行愛麗絲的系列電影。這年夏天, 22 歲的華特來到了加州,並遇到了一位願意發行這一系列作品的發行商,上映日期定在 10 月 16 日,而這一天也就成了迪士尼公司的創始日。華特和他的兄弟羅伊·迪士尼共同成立了迪士尼兄弟卡通工作室。隨後在羅伊的建議下, 這家公司改名華特迪士尼工作室。

華特為愛麗絲系列投入了 4 年多的時間,然而到了 1927 年,他決定製作新的動畫系列。

他創造了幸運兔子奧斯華的形象並為此製作了 26 部動畫電影。但是在第二年的時候,他發現發行商在背後玩弄心機來壓價。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在研究了雙方的合同之後,華特意識到他實際上根本就不擁有奧斯華的版權,相關權益全都被發行商緊緊地攥在手裡。

直到 2006 年,迪士尼才從 NBC 環球手中買回了奧斯華的全部所有權。這個時候,傷心欲絕的華特意識到,自此以後無論如何都要擁有對作品的絕對控制權。隨後,華特和他的主動畫師烏布伊沃克斯一起設計出了一隻新的老鼠形象,最初他們為它命名莫蒂默,然而,華特的妻子莉蓮卻並不喜歡這個名字的發音,於是,這隻老鼠有了新的名字——他們叫它米老鼠。伊沃克斯製作了兩部米老鼠電影,然而,問題卻橫亙在華特面前。當時,隨著電影製作和放映技術的革命,默片造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觀眾紛紛對有聲電影趨之若鶩。連偉大的巴斯特·基頓也不靠避免地成為了新技術和潮流的犧牲品,在 20 年代之後逐漸銷聲匿跡鬱鬱寡歡。

於是,迪士尼製作了第三部米老鼠電影, 1928 年 11 月,這部有聲電影伴隨著邊駕駛威利號汽船邊吹口哨的米老鼠在紐約上映,米老鼠一炮而紅。

然而,不幸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暴風驟雨一般席捲世界,迪士尼的動畫大片計劃由此遭遇毀滅性打擊,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迪士尼在戰爭期間受到國務院要求來製作鼓動群眾情緒的宣傳片以及為軍隊製作訓練片,這樣的影響一直持續到戰後。

二、華特突然去世,新三駕馬車組合的舉措頗有成效

在華特去世後,羅伊發表了一個充滿著樂觀情緒的宣言,表示迪士尼會繼續踵武華特的思想和天才。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沒有了華特對商業和藝術的天才敏感及巨大熱情,迪士尼在 70 年代的大多數時候都仿佛一艘沒有舵手掌握的扁舟在時代的巨浪鍾飄零。在由《星球大戰》(Star Wars)的巨大成功掀起的科幻電影潮流中,迪士尼也不靠避免地成為了邯鄲學步的追隨者,他們在 1979 年推出了成本 2000 萬美元的電影《黑洞》(The Black Hole),結果其票房成績僅有可憐的不到 360 萬美元。

迪士尼公司已經成立六十年, 80 年代的觀眾早已經對老掉牙的合家歡電影感到厭煩,然而,迪士尼卻並未敏銳及時地意識到市場風氣和遷移,於是,他們自然而然地喪失了青少年和成人觀眾群體。這時候,原派拉蒙影業的邁克·埃斯納(Michael Eisner)走馬上任成為公司的新 CEO,和公司主席弗蘭克·威爾斯(Frank Wells)、電影公司主席傑弗瑞·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形成了三駕馬車的組合。

三、高管不和,內憂外患中迪士尼展開大併購

恰逢公司高層之間的不和,迪士尼收購 NBC 電視網的行動最終也以通用公司執意要求保留 NBC51%股份的條件而最終告吹,次年,迪士尼轉而以 19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資本城/ABC 作罷。這是截止當時為止交易金額最高的媒體公司收購案,也是當時美國歷史上規模第二大的併購案。到 1996 年交易完成後,迪士尼受眾新增了 10 家電視臺、 21 家廣播臺、 7 家日報及 4 家有線網絡的所有權。到了 90 年代末期,迪士尼公司近五分之一的收入來源於海外業務,儘管在埃斯納看來,這樣的比重依然不夠高。這時候開始,中國被視為高增長市場。

此時,網際網路風潮興起,迪士尼也急不可耐地潛入其中。但是,網際網路泡沫襲來讓迪士尼第一次和網際網路的親密接觸最終以失敗告終。

在2001 年的 911 恐怖襲擊給剛剛在上一年才有起色的迪士尼當頭棒喝,人們擔心恐怖襲擊而不願再去公眾聚集區域,首當其衝的自然是主題公園和度假村業務,娛樂產業的消費當然也受到了衝擊。

在2001 年由皮克斯製作、迪士尼發行的《怪物公司》(Monsters, Inc)取得了超過5. 7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當年僅次於《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指環王1:魔戒再現》(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的最賣座的電影。並不起眼的《加勒比海盜》最終成為迪士尼歷史上最大的搖錢樹之一在這一年,迪士尼成為歷史上首家年度票房超過 30 億美元的公司。

四、激進大併購後,給迪士尼的未來帶來了什麼?

在還沒有被收購前,皮克斯一直保持著驚人的創造力,除了技術方面之外,曾經執動畫長片牛耳的迪士尼相形之下幾乎全面落敗,但是,在收購皮克斯並將其創意總監拉賽特調入母公司動畫工作室之後,迪士尼開始表現出驚人的學習能力和執行力。只用了兩年時間,迪士尼就拍出了《魔法奇緣》(Tangled),隨著自 2009 年開始連續每年都推出動畫片以後,皮克斯的創意也逐漸衰竭,到了 2012 年,皮克斯和迪士尼先後推出《飛車正傳2》和《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迪士尼動畫電影的口碑第一次超過了皮克斯。

米老鼠的形象備受觀眾喜歡,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讓人感到扭曲與恐怖根據福布斯的估算,米老鼠在 2004 年就為迪士尼帶去了 58 億美元的收入,面對如此豐厚的回報,任何公司都不可能輕易將其拱手讓人。

可是,版權法律對版權所有時間有著明確的規定。 1790 年的版權法案的時限只有 28 年,其後不斷延長,到了 1909 年的法案,已經增加到了 56 年。在米老鼠誕生的 1928 年,按照生效的版權法規執行的話,那麼,米老鼠在 1984 年就不再屬於迪士尼公司而進入到公共領域。

之前在奧斯華身上已經吃過虧的華特及迪士尼公司由此展開了波瀾壯闊的遊說。1998 年 10 月,該法案正式通過,於是,迪士尼再次成功將擁有米老鼠版權的時限延長到了 2023 年。

然而,頗為諷刺的是,儘管迪士尼一再延長自己角色和作品的版權時限,但是它自己的眾多作品卻是直接間接地改編自早已經進入公共領域的作品。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相關焦點

  • 美國影院重啟,《花木蘭》打頭陣,數據看百年迪士尼公主轉變之路
    作為迪士尼唯一的中國公主,花木蘭特別受到國內觀眾的關注。雖然電影還未上映,但是豆瓣想看人數已超過7.5萬。從白雪公主到冰雪女王,再到花木蘭,迪士尼公主陪著我們長大,但也讓人不禁感嘆:成年人的世界還有公主嗎?迪士尼公主的變化是在追隨觀眾,還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追隨她們?
  • 迪士尼戰爭之三:復興迪士尼之路
    接下來我用十七節內容和大家一起走近艾斯納輝煌又充滿爭議的迪士尼生涯。通過上一節我們知道,經過卡曾伯格和羅伊的不懈努力,保住了迪士尼動畫部。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第二節。作為新上任的迪士尼管理層,艾斯納和卡曾伯格都認為,推出的第一部真人影片《乞丐皇帝》具有象徵意義,它向創作界、老觀眾、華爾街傳遞出重要信息,迪士尼的新時代來了。
  • 迪士尼戰爭之三:復興迪士尼之路
    艾斯納在風頭正盛之時辭去派拉蒙總裁之位,加入岌岌可危的迪士尼。他和羅伊、韋爾斯、卡曾伯格開創了迪士尼的又一個盛世。艾斯納掌管迪士尼長達21年。接下來我用十七節內容和大家一起走近艾斯納輝煌又充滿爭議的迪士尼生涯。通過上一節我們知道,經過卡曾伯格和羅伊的不懈努力,保住了迪士尼動畫部。
  • 由上海迪士尼的翻包檢查被告,來看看日本迪士尼是怎麼做的?
    今天小編就結合在全世界都非常有人氣的日本迪士尼的現狀來跟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原因其實是上海迪士尼的天價食物?日本迪士尼日本迪士尼樂園,位於日本千葉縣浦安市舞濱,始於1983年,年來客數約1600萬人,是世界第三大迪士尼樂園。
  • 一百年來最會幫股東賺錢的上市公司:迪士尼的流媒體王國布局
    1923年迪士尼創辦人華特迪士尼在美國成立「迪士尼兄弟卡通製片廠」時,可能也沒有想過,這家專門出卡通片的小公司,在一百年後的今天,成為全世界第一的娛樂王國。 那現在的迪士尼在全球的家產可說是琳琅滿目,除了跟迪士尼有關的品牌以外。其實迪士尼還收購了二十世紀福克斯、漫威影業、皮克斯、盧卡斯影業、美國廣播公司、ESPN等等。
  • 什麼是迪士尼在逃公主?真的是這樣子嗎?那我們來看看真相吧!
    【香港迪士尼12月2日起暫停開放】「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微信公眾號12月1日發布公告稱,應政府要求及配合香港現時採取的防疫措施,香港迪士尼樂園將由12月2日起暫停開放。我們會與香港政府及衛生部門保持緊密聯繫,視乎情況,公布重開日期。
  • 迪士尼公主誕生時間,白雪公主已有近百年
    動畫中的樂佩的形象深入人心,她的冒險經歷讓她的形象更加飽滿,我們可以看到,2010的樂佩公主,外貌描寫已經不再是線稿的表達,而是更加清晰的仿真動畫,特別是樂佩長發的製作,數量之多和長度的展示,可謂是相當花費心思,整個畫面也更加的明亮和高清了。
  • 環球影城來了 是分流迪士尼還是促進發展?
    來源:第一財經環球影城來了 是分流迪士尼還是促進發展?那麼一旦環球影城開業,是否會對迪士尼造成分流?這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在筆者看來,環球影城和迪士尼並非分流的關係,而是具有差異化的共存,並且可以互相促進發展。首先,環球影城和迪士尼在內容IP方面是有明顯差異的。
  • SE+迪士尼《王國之心:黑暗之路》最新情報公開
    SE+迪士尼《王國之心:黑暗之路》最新情報公開 來源:www.18183.com作者:三隻魚時間:2020-06-13 分享到:
  • 上海迪士尼今天開放,都開放了什麼項目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總裁及總經理薛逸駿(Joe Schott)表示:「自3月初迪士尼小鎮、星願公園和上海迪士尼樂園酒店恢復運營以來,來自廣大遊客和迪士尼粉絲們的熱情和鼓勵讓我們倍受感動。今天,在我們的演職人員和各方的不懈努力和支持下,我們非常高興重新開放上海迪士尼樂園,共同銘記這個充滿歡樂的時刻,期待和歡迎遊客回到這個神奇的地方。」
  • 科普文:迪士尼影業的發展歷程及其創作風格探究
    從1937開始,在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帶領下,形形色色的動畫角色為迪士尼打下了半壁江山,成就了一座恢弘的卡通王國。自此往後的近百年間,以迪士尼影業為代表的動畫電影在影視領域中佔據了一定的市場,成為人們的視野裡的重要成員。
  • 細數日本百年動漫史,看看日漫的發展歷程
    ,看看日漫的發展歷程說起日本的動漫想必很多人都都聽說過,即使沒有看過,那麼肯定也認識喜歡看日漫的小夥伴!要說日本動漫,那可以說是非常的厲害了,它佔據了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得極大一部分,那麼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日本動漫的百年發展史!其實日本動漫的發展,還是要感謝美國的,正是美國輸入日本的動畫片《變形的奶嘴》才讓日本動漫得以發展,那時候大概是1917年,除了《變形的奶嘴》之外,還有一部叫《凸坊新畫帳》的法國動畫片,也給日本動畫的發展,帶來了影響!
  • 迪士尼新CEO包正博 主持上海迪士尼創建與發展 效力迪士尼已27年
    他在迪士尼公司當日發表的聲明中表示,隨著直接面向消費者業務及與21世紀福克斯公司合併等工作順利進行,現在是把工作移交給一位新執行長的合適時機。他認為作為第七任執行長的包正博,有能力帶領迪士尼繼續發展。迪士尼公司在聲明中介紹說,包正博效力迪士尼已經27年之久,此前擔任迪士尼主題樂園、體驗和消費品部主席,領導該部門遍布全球的17萬員工。
  • 當Netflix與迪士尼「狹路相逢」
    每個BG都通過「創造內容」、提供具體服務來賺錢,各BG又合縱連橫,以其他BG 「內容」作為子彈,進一步擴大營收來源。這家百年老店同時給了全世界這樣一種示範:做好「內容」遠不只講一個好故事那麼簡單。在故事之外,迪士尼默認自己應該把建立情感連結、經營鐵桿粉絲、細緻展示創意、培育觀眾參與度這些細節統統落實到位。
  • 環球影城來了,是分流迪士尼還是促進發展?|樂言商業
    而只要提起環球影城,就必然會讓大家想到迪士尼,這是全球最知名的兩大主題樂園,且受歡迎程度不相上下。那麼一旦環球影城開業,是否會對迪士尼造成分流?這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在筆者看來,環球影城和迪士尼並非分流的關係,而是具有差異化的共存,並且可以互相促進發展。首先,環球影城和迪士尼在內容IP方面是有明顯差異的。
  • 美國迪士尼大裁員、上海迪士尼「一枝獨秀」 迪士尼們還好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美國迪士尼大裁員、上海迪士尼「一枝獨秀」,迪士尼們還好嗎?新京報訊(記者 王真真)美國加州迪士尼樂園在關閉6個月後,沒有等到明確的重開時間,卻等來了裁員「噩耗」。當地時間9月29日,迪士尼宣布將在美國境內主題公園裁員2.8萬人,佔樂園員工總數的25%。
  • 泡泡瑪特能走上「中國迪士尼」之路嗎?
    泡泡瑪特CEO王寧曾公開表示,再給五年的時間,泡泡瑪特會成為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企業,雖然不像迪士尼拍那麼多電影,但會像迪士尼一樣擁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IP。很多企業對「中國迪士尼」這個標籤愛的真切,泡泡瑪特也提到了「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企業」,它能走上「中國迪士尼」之路嗎?
  • 我來告訴你上海迪士尼和香港迪士尼哪個更好玩
    香港迪士尼樂園分別是美國小鎮大街、探險世界、幻想世界、明日世界、玩具總動員、灰熊山谷和迷離莊園。上海迪士尼樂園有米奇大街、奇想花園、探險島、寶藏灣、明日世界、夢幻世界以及2018年新開的玩具總動員。僅看名稱,相似度高達71.4%。因此在內容上講,上海迪士尼和香港迪士尼沒有太多的區別。但是,就單位面積來說,香港迪士尼的內容密度要比上海迪士尼大,這也就意味著在香港迪士尼要消耗的體力遠遠低於上海迪士尼。
  • 迪士尼公主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看看你都知道多少?
    要說迪士尼最被人熟知的東西,想必我說是迪士尼公主,沒幾個人懷疑吧,截至到目前,迪士尼旗下的公主眾多,但很多人對於迪士尼的公主都是一臉懵逼,甚至有些人還把其他的一些公主,也安在迪士尼的身上,搞得迪士尼都感到十分尷尬,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迪士尼公主的一些冷知識,看看你都知道幾個
  • 迪士尼公司股價回調20% 或迎抄底良機
    當迪士尼樂園在1955年開張的時候,一張門票的價格是1美元。而現在再來看看迪士尼樂園的收費標準,會發現不僅僅是門票,還有其中的食品價格以及旅遊費用等等,都是高得嚇人的。但是即使是這樣,也並沒有降低大家對於迪士尼樂園的興趣。  上海迪士尼樂園還未正式開張就已經吸引了一百多萬的遊客,因此迪士尼未來的發展也是值得我們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