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從小就喜歡養魚,但是長這麼大,好像除了普通的小錦鯉之外,都沒敢養過其他的魚,究其原因,其實還是因為自己是一個養魚小白,如果高高興興把小魚帶回家,然後沒幾天就一隻不剩了的話,我還是會很難過的,然而就在前幾天我看到小米有品上新推出了一款畫法幾何AI智能模塊化魚缸兩棲版,官方稱使用了這款魚缸,你可以不用擔心水質,也不用擔心水溫,更不用擔心忘記了餵魚,在養魚的同時,還可以連帶綠植一起養了,看起來就像一個懶人也能把魚養活的樣子,真的有這麼好用嗎?所以我就入手了這款魚缸,養了幾天之後,也給大家簡單的評測一下吧。
畫法幾何AI智能模塊化魚缸(名字有點長,以下就簡稱智能魚缸)一共有兩個版本,一款是15L的探索版,另一款則是我這次入手的30L兩棲版,之所以我會選擇兩棲版,一方面是可以在魚缸上多養一些植物,另一方面,更大的魚缸容量,魚兒應該也能過得更加舒坦一些吧,在選擇的時候選那個更大的,也許不會錯。下圖就是智能魚缸的全家福了,除了超白高清玻璃魚缸以外,還有一大堆的智能配件,包括了魚缸上蓋、種植槽、過濾模組、自動餵食器、加熱棒、換水管、擋板、種植陶粒、電源適配器、使用說明書等等,選擇這種成品魚缸的好處就是,不需要我這樣的小白自己胡亂搭配了。
魚缸方面其採用的是高清的超白玻璃,邊角平滑,並不割手,並且這裡還有一個很人性化的設計,那就是在魚缸的底部位置,其還設計了一個白色的懸浮底座,當你需要搬運的時候,可以很方便的挪動。當魚缸回來之後,因為我迫不及待想要裝飾養魚了,所以直接在魚缸裡加入了一個假山,底部則鋪了一層水草泥。
我和大多數的養魚新手一樣,也跳進了水草種子的坑,當我已經撒完水草種子,並且撒了水之後,我才意識這個問題,本著有錯就改的原則,在撒完水之後,我把所有的水草種子連帶著水草泥一起又打撈了起來,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最快的翻缸體驗?
下圖是我打撈出來的種子,可惜了我的水草泥啊……那時我心中有幾萬字想說出來,水草種子既然這麼坑,為什麼還要存在,我買水草泥的時候為什麼還要送給我種子,是為了讓我早點換嗎?
整個打撈過程大概消耗了一半的水草泥,有點心疼,而後我又老老實實入手了一些成品的水草,並且將水注滿,準備開始養魚。
我大概放了有20多條紅綠藍燈科魚進去,而在這裡我也遇到了一個悲劇,實際上,我當時在網上一共選了40多條魚,然後這些魚被分成了兩個口袋,你們看到的這些魚只是其中的一個口袋,剩下的那個口袋在運輸的過程中就全軍覆沒了,再次傷心一分鐘……
魚放入了之後,我就開始安裝智能組件了,畫法幾何智能魚缸根據功能的不同設計了不同的模塊化組件,功能出現了障礙,你只需要更換相應的模塊組件即可,另外畫法幾何也會在未來開發出一些升級版的配件,這樣也能讓魚缸比較方便的升級。
先將智能蓋板安裝在魚缸上,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其相對應的各個智能模塊化組件。
過濾模組:顧名思義,這就是對魚缸進行過濾的一個裝置,其內置有過濾棉、陶瓷環等過濾材質,通過多重過濾倉的設計,其實現四級過濾的效果,並且在過濾模組的側邊,還可以看到出氧孔和用於檢測水質的TDS傳感器,如果水質太差,其就會通過小米米家app提醒你,應該換水了。
自動餵食器:其採用自創的自動餵食技術,不僅支持手動投喂,而且也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遠程投喂,或者是定時定量自動投喂。
加熱棒:水溫只能在18-32度之間進行調節,所以不用擔心出現煮魚的情況,而除了可以自動加溫以外,其還支持實時的溫度數顯功能。
開始安裝這些智能組件,可以看到每一個組件都有著自己相應的位置,並且在每一個位置上,其都是通過金屬插針的方式進行供電,不會出現傳統魚缸線材雜亂的情況。
這些模塊化組件的安裝很簡單,直接插入相應的位置即完成安裝。
幾秒鐘就可以將過濾模組和自動餵食器安裝完畢。
然後將加熱棒安裝上,通電之後,不管你是否開啟加溫,在這裡都會直接顯示魚缸裡的實時水溫,然後,你就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自動調節。
各種模塊化組件安裝完成之後,就可以蓋上蓋子,這樣就讓其看起來更加簡約了。
然後再將種植槽安裝在魚缸上就完整了整個魚缸的組裝,種植槽底部使用的是隨機搭配的陶粒,在這裡可以養一些喜陰喜溼的植物。
組裝完整後,也別忘了插電,其電源孔設計在魚缸右側,其採用12-24V直流電設計,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並且在使用的過程中支持斷電記憶功能,所以就算是遇到停電跳閘,當有電之後其依然可以像以前一樣正常的運行。
成都的天氣比較熱,在沒有加熱的情況下水溫就已經顯示有29度了,這個夏天應該不用加溫了。
既然是智能魚缸,其自然是支持聯網控制的,在小米的米家app裡就可以自動添加智能魚缸,下圖則是智能魚缸的燈光調節界面。
畫法幾何智能魚缸一共設計有日光、彩光和流光三種照明方式。
日光模式下,主要可以調節白光和黃光的明暗顏色,而彩光則可以自定義設置1600萬種色彩和明暗,另外剩下的流光模式就是則可以讓光照實現流光變色的燈光效果。
除了燈光以外,在手機上也可以控制魚缸上的每一個智能模塊,下圖是水泵開關,除了可以實現遠程開啟和關閉以外,也支持流量大小的調節。
在過濾組件上設計有TDS傳感器,所以在這裡也可以看到實時的TDS水質檢測,如果TDS值高於了551,手機app就會自動提醒你,你的魚缸需要換水了。
手機上也可以遠程調節水溫,可以在18-32度之間進行調節,當水溫偏低時其就會自動加熱,而如果溫度達到預設標準,加熱棒則會自動停止工作。
在手機軟體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自動餵食,你除了可以設置固定的投食時間以外,也可以控制投食的重量,每次投食的範圍可以控制在0.33克到10克之間,很人性化的設置。
有了這些智能化的管理,我感覺就算我太懶忘記了它們,又或者出差幾天,應該也不用去擔心它們的生存問題吧?
另外,魚缸裡的活水會一直經過綠植的根部,所以綠植的生存問題好像也解決了。
這款智能魚缸有30L的容量,可能很多人比較擔心魚缸換水的問題吧,實際上換水也很簡單,在配件方面自帶有一個換水軟管,插在過濾組件上就可以自動向外抽水,經過實測,其可以排出大約1/3的水量多一些,接近1/2的水量,日常換水應該足夠使用了。
寫在最後:
可能正是因為畫法幾何AI智能模塊化魚缸兩棲版對水質、水溫、照明和投食都有著精確化的管理,所以我養了十多天時間,這些小魚都還很健康的活著,我曾經聽很多人說,這種只有1cm多的燈科魚因為太小,可能並不如大一些的魚好養,但是我發現,如果你有一個科學的智能魚缸的話,可能也不需要擔心這些小魚的生存問題,對於我這樣的新手來說,應該是很適合的。
當然,要說這款智能魚缸的缺點的話,我覺得在智能控制方面,好像缺少了水泵的定時開關的功能,另外,如果LED燈光的亮度能夠更亮一些,也許會更適合種草吧。不知道你們是否也喜歡養魚呢?你感覺這款智能魚缸如何?好了,關於這款智能魚缸的評測就聊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