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是打敗鳥類成為「地球霸主」的嗎?

2021-01-07 科學獵奇

從已知的化石看,最早的哺乳動物早期2.25億年前就出現在了地球上,但是由於最早的哺乳動物比恐龍的登場要晚500多萬年,所以,在整個的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哺乳動物都被恐龍壓制著,直到距今約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才給了其他動物登場的機會。其中,鳥類、爬行動物以及哺乳動物是最具競爭力的三大類動物。那麼為什麼哺乳類最後能夠勝出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末日」與「狂歡」

恐龍從三疊紀晚期登場到白堊紀末期落幕,整整這1.6億年,是恐龍「狂歡」的時代。在當時,陸地上的生態位基本上被爬行動物佔據(恐龍),而水中和天上的生態位也有爬行動物(例如天上的翼龍、水中的滄龍等)佔據。所以,在這一時期,除了爬行綱,其他的動物都是夾縫中求生存。

終於等到了距今約6500萬年前,曾經的「霸主」恐龍逐漸的消亡,空出了大量的生態位。有了足夠的資源,原本被壓制的動物們紛紛開始對生態位的佔領和高速的進化。其中鳥類、倖存的爬行類以及哺乳類,這三大類動物的發展最快,這就是新生代動物的「狂歡」。下面我們就來著重的說一下三大類動物的「狂歡」。

爬行類的「狂歡」

雖然恐龍也是爬行動物,但是在白堊紀的滅絕事件中,並不是所有的爬行類動物都滅絕了,比如許多原始的鱷類以及水中的爬行動物都躲過了這場浩劫。在所有的爬行動物中,最先出現的就是泰坦巨蟒了。泰坦巨蟒是迄今為止最大的蛇類,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最大的泰坦巨蟒體長超過了14米,體重重達1噸,是當時陸地上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

泰坦巨蟒最早出現在距今約6000萬年前,但是僅僅過了約200萬年後,它們就滅絕了。科學家推斷它的滅絕可能與它龐大的體型需要穩定的環境溫度有關,一旦環境發生改變,它們就很難存活。

泰坦巨蟒滅絕之後,在始新世的中期,也就是距今約4000多萬年,在恐龍滅絕事件中倖存的地平鱷成功的演化成為了鋸齒鱷類,相比現在的鱷魚,鋸齒鱷類主要在陸地上活動,它們有著更加長的四肢且比較密集的牙齒。在當時,它們幾乎佔據了北半球主要的生態位。

其次是鳥類的「狂歡」

鳥類的「狂歡」發生在泰坦巨蟒出現之後,鋸齒鱷類出現以前。在距今約5600萬年前,一種體型龐大、長有尖利的喙且不會飛的鳥出現在了地球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廣泛分布於北美和歐洲的冠恐鳥、分布在南美洲的恐怖鳥以及分布在亞洲和北美洲的不飛鳥等等。這些不會飛的鳥,身高大都在2米左右,長有巨大的且尖利的喙,能夠輕鬆啄死其他動物。

不過,後來,這些巨鳥大都遷徙到森林之中,這才給了其他動物發育的空間。但是正是這種遷徙,讓它們遭受了滅頂之災。比如不飛鳥的滅絕就與哈斯特鷹以及凱艾鸚鵡的出現有著直接的關係,這些兇猛的會飛的鳥類,不但會偷獵巨鳥的幼崽和鳥蛋,甚至連成年的巨鳥都不放過,而它們的捕獵方式就是跳到巨鳥的背上用尖利的爪子和喙,生生地將巨鳥啄死。

最後就是哺乳動物的「狂歡」了

雖然最早的哺乳動物早在距今約2.2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在整個恐龍時代,哺乳動物的體型一直就停留在與現在老鼠差不多的體型上,比如錐齒獸、賊獸等等。而正是這種小小的體型讓早期的哺乳動物們躲過了白堊紀末期的滅絕事件。

雖然在恐龍滅絕後,其他爬行類動物崛起,但是由於當時爬行動物的分布比較的局限,所以同樣也給了哺乳動物發育的機會。到了距今約5900萬年前,一種體型比較大的哺乳動物主要出現了,它就是冠齒獸,從已發現的化石看,冠齒獸的體長平均在2.5米左右,體重平均在0.5噸左右。這種體型在體長平均只有3米左右的鋸齒鱷類面前,顯然就能站住腳了,在加上鋸齒鱷類本身是一種獨居的動物,所以,它們很少能夠捕殺冠齒獸。

冠齒獸的出現就代表了哺乳動物已經在生態中佔據一定的位置了,而且相對來說,能夠捕殺冠齒獸這樣龐大體型的動物也很少,所以,哺乳動物們的「狂歡」終於到了。

之後到了距今約5000萬年,一種生活在海邊的四肢行走的食肉哺乳動物跳入了大海中,從大海中,它們找到豐富的食物,而且在當時的海邊陸地上和潛水海域中,也沒有大型的食肉動物。於是,鯨最早的祖先巴基斯坦古鯨出現了,之後,巴基斯坦古鯨越來越適應水中的生活,隨著不斷的進化,到了距今約4600萬年前,它們就幾乎完全待在海中了,通過相同的海洋,鯨類的祖先遊到各個海域中,於是才有了今天鯨的多樣性。

▲上圖為巴基斯坦古鯨復原圖

總結

從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的崛起並不是通過打敗鳥類而來的,因為在恐龍滅絕後,巨鳥的出現時間比大型的哺乳動物出現的時間晚了約300萬年,所以,哺乳動物和鳥類並不存在競爭的關係。相比而言,早期的哺乳動物與爬行類動物存在競爭關係,但是由於當時最強悍的爬行動物泰坦巨蟒在距今約5800萬年前就滅絕了,對哺乳動物的影響並不大,而原始的鱷類雖然是陸棲型的,但是它的分布比較局限。

因此,哺乳動物的崛起是在恐龍滅絕後慢慢進化的結果,而且哺乳動物最終成為地球「霸主」,也不是因為打敗了誰,是因為進化方向的選擇更能適應環境的變化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恐龍滅絕後,鳥類和哺乳動物在陸地上爭霸,為什麼哺乳動物取勝?
    很多人以為恐龍滅絕以後,地球就自然成了哺乳動物的天下,網上有些人甚至喜歡表達對我們祖先這種「摘桃子」行為的不齒。然而,大滅絕的倖存者並非只有哺乳動物這一家。恐龍滅絕以後,恐龍的直系後裔鳥類就與哺乳動物長期爭奪陸地霸主地位,最終是哺乳動物獲勝。
  • 恐龍滅絕之後,人類誕生以前,誰才是地球真正的霸主?
    我們知道,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繁榮的生物群體,統治了地球長達上億年時間,然而在距今6500萬年前,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等其他原因,導致了恐龍的滅絕。那麼問題來了,恐龍從地球上消失後,在人類誕生前的6500萬年裡,地球的真正霸主是誰呢?
  • 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哺乳動物能取代恐龍嗎?
    距今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直徑幾十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地球從此進入哺乳動物時代。我們在感嘆恐龍消逝的同時,心中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如果沒有這場世界末日級的天災,恐龍能不能存活至今?哺乳動物還有機會接管地球嗎?
  • 2.5億年前的故事,一場大滅絕降臨地球,鳥類的祖先「中了頭獎」
    可怕的第四次生物大滅絕在2.5億年前第四次生物大滅絕降臨地球的時候,恐龍還沒有出現在地球上,當時地球上的霸主,主要是各種大型的鱷類生物。恆溫動物,是哺乳動物和鳥類最明顯的特徵之一,不過從它們出現的時間上來看,哺乳動物出現的時間,是要早於鳥類的,因為在研究中,科學家們認為,當三疊紀中後期恐龍第一次出現在地球上的時候,哺乳動物就已經出現了。
  • 恐龍是鱷魚的祖先嗎?為什麼地球「霸主」大都是兩足行走的動物?
    鱷魚的祖先是恐龍嗎?為什麼只有兩足行走的生物才能「稱霸地球」?這是兩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先說答案:鱷魚的祖先並不是恐龍,確切地說鱷魚和恐龍都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是同一時期不同分化的結果。從已知地球不同地質年代的「霸主」來看,確實是兩足行走的生物居多。下面我們再來詳細的解析一下這兩個問題。
  • 爬行動物的保留地:恐龍滅絕以後,哺乳動物至今未能徵服淡水
    爬行動物曾經統治地球2.3億年之久,在它們最為鼎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統治大地,鱷魚盤踞河湖,翼龍在天空中翱翔,魚龍、蛇頸龍和滄龍相繼稱雄於大海。整個地球海、陸、空都由一個綱的動物統治,這在地質史還是頭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
  • 地球每一個生命時期都存在「統治者」,恐龍之後的統治者都有誰?
    地球生命史上到底出現過多少個不同的霸主時代,誰也說不清楚。而通過科學家不斷的考古發現,我們知道了生命史上,統治地球時間最長的應該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恐龍誕生的時間大約是在2億年前,它們誕生之後的發展非常迅速,很快就成為了地球的霸主。
  • 恐龍滅絕之謎引關注:鳥類是否由恐龍演化而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3日電(記者上官雲)人們對於遠古生物總是懷有無限遐想,其中恐龍是經久不衰的代表。近來,有關恐龍的話題成為網絡熱點,引發許多人關注:恐龍是如何誕生、滅絕的?是否都像霸王龍一樣體型巨大?鳥類真是由恐龍演化來的嗎?
  • 神秘的白堊紀時代,恐龍並沒有完全滅絕,其中一部分進化成鳥類
    白堊紀是一個充滿神奇地球的時代,因為在物種第五次大滅絕之後,恐龍時代的結束被宣布,從那時起我們的地球已經成為哺乳動物的天堂,我們的祖先也開始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從一點點的哭泣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沒有恐龍時代的終結,很可能哺乳動物就不會有大的發展,科學家們從歷代的生命演化模式中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舊的物種滅絕了,新的物種可以開始繁衍生息。那麼科學家們在恐龍研究方面取得了什麼進展呢?近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恐龍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特別是在恐龍進化方面,在白堊紀以後,他們對恐龍有了全新的認識,揭示了恐龍滅絕的一些秘密。
  • 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經誕生了數十億年了,而在這漫長的時間當中,地球上面也先後出現了大量的生物,甚至有一些生物曾經統治著整個地球,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到的恐龍,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但是卻依舊由後裔存留了下來,這就是鳥類,嚴格意義上面來說,鳥類是恐龍演化而來的,那麼鳥類既然是恐龍進化而來的,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有機會出現嗎?地球可能誕生「恐龍人」!
    根據目前的地球上現有的化石,我們初步了解恐龍的消失,才讓人類足夠幸運在地球上出現,迅速發展自身文明,成為現任地球主人,可是有一位科學家卻提到,如果恐龍沒有滅絕的話,人類應該難以出現,地球上很有可能會出現恐龍人,這是真的嗎?
  • 哺乳動物和鳥類成恆溫動物,與2.5億年前大滅絕事件有關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訊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恆溫動物,倖存下來的它們,是如何獲得這種自動保持體溫穩定的能力的?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6日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古生物學家邁克·本頓教授在《岡瓦納大陸研究》發表論文稱,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祖先從變溫動物演變為恆溫動物,源於它們大約2.5億年前最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後生存下來的經歷。
  • 恐龍誕生之前地球的霸主是什麼?研究員給出答案
    地球發展至如今,一定離不開的就是人類,人類在繼恐龍之後,成為地球的新一任「霸主」。而從古猿時代算起,距今也不過500萬年不到,人類就已經將人類文明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可以說是很迅速的。可能有人會覺得500萬年聽起來很漫長了,但是對於地球40億年的生命來說,500萬年真的太短暫了。
  • 白堊紀末期,強大的恐龍都滅絕了,為什麼哺乳動物沒有滅絕?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關於恐龍的滅絕,到現在依然是迷霧重重。眾所周知,距今6500萬年前,恐龍這個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物種完全滅絕了。許多人認為恐龍的滅絕是瞬發性的,其實不然。已發現的恐龍種類多達800多種,它們從三疊紀的晚期開始嶄露頭角,到了白堊紀末期退出了歷史舞臺,在這1.6億年間,不斷的有恐龍滅絕,當然也有新的恐龍出現。比如梁龍出現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到了1.4億年前時,它就已經滅絕了,而像霸王龍、棘龍這些大型的肉食性恐龍直到白堊紀的晚期才出現在地球上。
  • 未來地球生物長啥樣?哺乳動物要麼變小,要麼滅絕!
    在漸新世時期,鹿的身高僅30釐米高,我認為如果較大體型的哺乳動物群體要生存下去,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小,然而體型縮小和物種滅絕之間的決定性因素將直接與我們改變氣候的速度有關。如果地球氣候仍然不斷升溫,大量哺乳動物滅絕是大概率事件。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會出現嗎?有可能地球會誕生「恐龍人」!
    人類還沒有出現,以前地球存在一個恐怖生物,它的名字叫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超過1億年時間,沒有一種生物能夠威脅到它的地位,可是正是這種龐大的生物,卻因為一場隕石撞擊徹底從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人類只能根據發現化石來推斷恐龍模樣,幸運的是恐龍消失才得以讓人類出現,迅速發展自身文明,成為現任吧主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網友:沒我們人類什麼事了
    距今6500萬年前的一天,一顆含有大量銥元素的小行星撞向地球。一時間全球氣候突變,大量粉塵遮天蔽日,火山地震不斷爆發,酸雨持續了一天又一天。大量的動植物在這場災難中滅絕,其中就包括了當時地球的霸主——恐龍。
  • 稱霸地球1.6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會突然滅絕,恐龍大滅絕背後故事
    從第一隻恐龍的誕生,到最後一隻恐龍的倒下,恐龍經歷了長達1.6億年的輝煌統治地球的歷程,為什麼這個稱霸地球長達1.6億年的龐大古老生物會突然走向命運的終結呢?細數地球歷史上最著名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 恐龍真的徹底滅絕了嗎?有沒有可能進化成了現代某種生物?
    說起恐龍,相比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雖然我們都沒有見過恐龍,但莫名地對恐龍非常喜愛!但可惜的是恐龍已經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一場生物大災難中!那麼,所有的恐龍都在災難中滅絕了嗎?科學家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恐龍都滅絕了,事實上,部分恐龍進化成了我們現在的鳥類!
  • 人類之前是恐龍統治地球,那恐龍出現之前,地球的霸主是誰?
    人類之前是恐龍統治地球,那恐龍出現之前,地球的霸主是誰?很多人都知道,在人類沒有誕生以前,身形龐大的恐龍曾是地球上當之無愧的霸主,令不少人感到好奇,那麼,恐龍沒有出現以前,地球上的霸主又是誰呢,如今,它們是不是也和恐龍一樣在地球上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