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一下這位高杏欣女士,其實人家現在的名字叫做格蕾絲博士,她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生和碩士生,後來去了美國史丹福大學讀博,在就讀期間先後領銜團隊順利破解歐洲伽利略衛星(06年)和中國北鬥民用衛星(07年)使用的編碼規則,據此,博士畢業後順利拿到美國綠卡,人人皆稱其為格蕾絲博士,在美國,可沒人知道誰是高杏欣。
網傳是高杏欣在中國就學期間曾經參與北鬥計劃的時候,獲得了其中的部分機密數據,然後到美國史丹福大學讀博士,依靠國內的積累,順利達成了前文所提的科研成就,看到高杏欣如此「卑鄙」,本人也是義憤填膺,異常憤怒,可是仔細一想,裡面有很多不對勁的地方。
一、中國的北鬥是不會被輕易破解的,如果北鬥被破解,就低估了中國頂級科學家的智商。
北鬥計劃事關國家安全,中國參與北鬥計劃的,都是科學家中的殿堂級人物,業務能力超強,如果密碼那麼輕易就被破解,豈不是貽笑大方?而且此項目投資上百億,都是納稅人的錢,科學家都是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的,根本沒有可能玩忽職守。事實上,高杏欣將現行的民用短碼的信道編碼生成多項式公開這種行為對北鬥二代的安全,尤其是軍事應用的安全,並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危害。
二、北鬥事關國家安全,參與這個計劃的科學家的政治背景都要嚴格審查,並不是誰都可以參加,也並非是只要你有業務能力就可以參加。況且當時高杏欣當時只是本科或碩士研究生在讀,有什麼資格參加這個項目?即使參加,也是打雜的,接觸不到核心機密。
高杏欣如果真的在國內就參與了這個項目的機密環節研究,就不會後來被允許去國外深造,有關部門也不會給她發籤證。
三、 即使高杏欣利用在清華參加過北鬥項目的機會,獲得一定程度上的非機密信息,並據此在美國繼續深造研究,真的破解了我國高度軍事科技機密,美國有關方面自然會對此嚴格保密,不會讓這個消息曝光,你曝光這個對美國沒好處,反而對我們沒壞處,只能「打草驚蛇」,促成我們更改這些被解密的東西,他們完全可以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在未來的軍事對抗中突然露一手,給我們一個猝不及防。
所以美方一定不會高調公開,如果公開了,反而說明她得到的東西是沒用的,低價值的,或者本來就不是什麼機密。
四、 曾經參與該項目,有「北鬥女神」之稱的中科院最年輕博導徐穎為此專門闢謠,她在談話中明確指出:北鬥項目是民用、商用的,跟美國GPS一樣,對民眾是開放性質,是造福人類的,所以沒有必要加密,根本就沒有事先加密。事實上,北鬥機構在高女士破解之後,後來也正式而完整地公開了這個信號結構,已經開始向全世界免費提供服務。
格蕾絲同學在因為這兩次成功破解之後,獲得了美國航空無線電委員會的表彰,繼續從事斯坦福研究項目中有關衛星導航系統的研究,聯邦航空局資助了這一項目。她已經在各類會議上提交並發表了16篇高質量的論文。她還是2007年國際導航技術大會的資助學生,在這屆大會上,她的論文贏得了該屆大會的最佳論文獎。
近幾年,鮮見她的消息傳出,直到2019年11月10日,俄國衛星通訊社再度報導,曾破解北鬥密碼的格蕾絲博士已經被華盛頓科技公司解僱了。
站在普通國人的立場上,這種被「新主子」解僱的結果似乎大快人心,但這個消息其實也不可靠,俄羅斯媒體上關於美國的消息都太過驚悚且有明顯傾向性,我們很難判斷格蕾絲博士是否主動離開或者高升,俄媒可不會釋出這種令人喪氣的「壞」消息。
還有一種風聞,說格蕾絲博士在被解僱後與中科院聯繫,試探著問詢回國重做「高杏欣」的可能性。
一個「出賣」了祖國最高利益的人敢歸國嗎?豈非自投羅網!這種邏輯無疑是自相矛盾的。
網上還有一條言之鑿鑿的消息,是高杏欣的父親高德林是原某省廳副廳長,在2010年3月8日被「免職」,這個免職信息倒是的確是可以被考證出來,有敏感人士指出這個時間段大致與2007年2008年格蕾絲博士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前後大出風頭的時間互為印證,似乎有「子債父償」之隱喻,但實際的情況卻是,高父在「免職」後,是接著去了本省人大做了常委,純屬正常的人事安排調動而已。
網民的情緒可以理解,但格蕾絲博士還真的未必見得想回到國內,史丹福大學畢業的博士在美國也不會不堪到混不到一碗飯吃,可能大家的確是多慮了。這個北鬥「破解事件」給當事人以及當事人家庭成員帶來的影響,看來要遠比大家期待的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