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的安全感到底有多重要

2020-12-22 小葵發的書屋

莫言在《檀香刑》裡說過,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事就是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能撫平這些苦惱的唯有童年就培養起來的安全感。童年時,如果父母能夠給予足夠的照顧和情感的交流,孩子就會健康快樂地成長,發展出能適應環境的品格,成年後即便遇到挫折,也能從溫暖的童年中汲取力量,知道自己值得被愛,從而更懂得如何愛己愛人。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28歲未成年》,女主涼夏事業順心,有個相戀十年的男朋友,雖然兩個人感情深厚,但卻因為涼夏自小缺乏關愛,沒有安全感,不斷的想讓男朋友證明有多愛他,從而使兩個人的關係緊繃,漸行漸遠。

就像阿德勒曾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朋友小a是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同學們都知道他家住在市裡最好的別墅,她有司機專門接送,鋥新的黑色加長轎車橫亙在學校門口好不神氣。所有人都覺得她一定過著最幸福的生活,可是只有他自己知道,每年見父母的日子是屈指可數的,童年的印象裡父母只會給錢和寥寥數語的淺淡關心,好像保姆阿姨都比媽媽親近,在她父母看來好像錢能搞定一切,給她錢她便會快樂。

高中三年她無所不用其極的「作」,和老師鬥嘴,撕同學的作業,搶同學媽媽給帶的午餐,拿走同學爸爸在雨天送來的雨傘,然後用錢去擺平一切……所以我和大多數人一樣,一直以為她就是一個混世魔王,長大了也會為富不仁,讓人討厭到極致。

直到那件事情的發生,同學的爸爸生了很嚴重的病,家境貧寒的她為了給爸爸被迫退學打工,這位同學一定想不到,就是這位搶了好多次媽媽給她帶的午餐的大魔王,拿出了自己每個月「僅有」的生活費(實際比一個大人的工資還高出了許多)而她唯一的要求就是讓同學回來上學,並且每天給她帶媽媽做的飯。

至此,我們才知道這個大魔王心底的柔軟都被我們忽略了,她想要的只是關注和愛啊。那天,她帶著那個女同學一起走進教師的那一刻,餘輝之下,她的臉上、頭髮、肩上都散落著我們過去未曾看見的光芒,不止一種顏色。

有人說:人終究會被其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擾一生。

很慶幸,小a後來得到了。同學和老師因為佩服她的行為,紛紛有意無意的對照顧有加,投去的眼神也從厭惡變成溫柔和期許;同學的爸爸在一年之後病情好轉,雖不再需要繼續資助,但是依然要求小a「回家「吃飯,直到高中畢業。

我想小a比涼夏是幸運的,她有一個契機讓大家看到了她的內心,她有一個機會讓同學可以溫暖她的年少時光。自此以後,我們每天都可以看見兩個扎著小辮子的小女孩牽著手走在校園裡,輕快又自由,再沒有了內心的掙扎。

(部分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創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安全感對於女人來說到底多重要?
    "沒有安全感的人,會反反覆覆推開一個人,直到確定,那個人是真的不會離開",這句話是我聽過關於安全感最扎心的話。其實,男人要有責任感,女人才會有安全感。可是,如果你能夠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設身處地的想想問題,或許一切都有了答案,感情也不會出現那麼多摩擦和坎坷。張愛玲說過一句話:"大多數女生要的愛,其實是被愛",而對於缺乏安全感的女人來說,不僅是被愛,這份愛還要是獨一無二的。
  • 父母的陪伴到底對孩子有多重要,看看這個故事就明白了
    問她怎麼回事,花一樣的年紀就結束自己的生命,到底遇到了什麼挫折。原來他父母是海底撈的老員工,混到有一定級別了,待遇好,就是忙。孩子從小就缺乏陪伴,總是用錢解決問題,上小學就送入當地私立學校讀住校。又是獨生子,周末放假回家也是一個人,父母要上班。總要求父母多陪陪自己,父母總是說忙,然後拿錢到外面去吃。長期以往,有點抑鬱症了,最終釀成了悲劇。
  • 從小打罵侮辱孩子,用殘忍方式對待孩子,就能培養孩子抗壓能力?
    有一位家長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這個社會是殘酷無情、唯利是圖的, 所以我用殘忍的方式教育孩子 ,能否幫孩子更好適應社會?從小打罵侮辱用殘忍的方式對待孩子,能否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挫折教育不等同於就是打罵侮辱甚至虐待孩子,兩者有著極大的區別,得到的結果也極不一樣。從小就對孩子打罵侮辱,用殘忍的方式對待孩子,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會給孩子心靈留下創傷甚至是陰影,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1.極度缺乏安全感。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從小就採用打罵辱罵殘忍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安全感缺乏。
  • 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到底有多重要?
    事實上,是否確實有80%的年輕人都負債,這還沒有權威數據證實,但是有較大比重的年輕人欠債這倒也是不爭的事實:一方面,現在房價太高,80後、90後這一代的年輕人都在還房貸,年輕人為了圓上住房夢,拿了一家人的畢生積蓄付了房貸首付,並且背負未來幾十年的債,這類事情並不罕見。
  • 培養0-6歲寶貝孩子安全感的經典繪本—《逃家小兔》|推薦一本好書
    忙碌一天的你,晚上睡覺前和孩子一起翻看這本繪本,既能夠讓孩子安然入睡,也能夠讓孩子體驗到父母對他深沉的愛,從小培養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你發現了嗎?為什麼0~6歲的低幼年齡段的小寶寶喜歡玩和父母玩捉迷藏的遊戲?其實他就是想要不斷地試探自己在父母心目中到底有多重要?
  • 張嘉倪二胎15天後復工:給足孩子安全感,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課
    在特殊時期,孩子如果有個頭疼腦熱麻煩家裡人不說,自己的爸爸媽媽沒有在身邊,孩子會有多無助。每天足不出戶的日子,能陪伴在女兒的身邊,看著她蹦蹦跳跳,陪伴她學習,在這樣的時候,也會覺得有另一番幸福吧。不管怎樣,我都堅持會把孩子帶在身邊,給足孩子安全感。當然短暫的分開是可以接受的。
  • 寶寶愛哭又粘人,3歲前的孩子要重視安全感培養,差不了
    一、安全感到底是什麼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安全感是決定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義詞。近年來「安全感」一詞在心理學專家和教育學專家的著作、講座中頻繁出現,漸漸地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也似乎被家長認同。
  • 租房20年培養3學霸:孩子12歲之前的陪伴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何江出生於湖南農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村裡的許多家庭都迫於生計選擇了外出打工,但何江的父母卻始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不能為了打工掙錢,而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多年後,當那些外出打工的家庭都已經購置了新房時,何江的父母仍不為所動,他們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兩個孩子身上,無論白天幹活兒多累多苦,都一定給孩子講睡前故事。
  • 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那麼作為父母如何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呢?1.父母有愛的溫馨的陪伴,給孩子足夠安全感有時候孩子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不愛分享、不喜歡交流、自我為中心、多動症等等,出現這些問題的孩子,大多缺乏父母的陪伴,有些父母認為我也經常陪孩子,為什麼她還會出現這些問題呢。
  • 孩子的財商教育很重要,需要從娃娃抓起,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
    有人說想要掙錢就得學會貸款過日子,這樣生活有壓力,才會有動力;也有人說想要多掙錢就得學會花錢,而不是省錢。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然對。現在買房貸款的佔大多數,如果只靠攢夠錢來買房子,來日方長,也沒有「居者有其屋」的安全感,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是國人的執念。有人省吃儉用,說:「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也有的人成為「月光族」,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品質,不為金錢所累。
  • 3歲大的寶寶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安全感極度缺乏,寶媽可要警惕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孩子後,媽媽們都會很關注孩子的健康問題。身體健康是其一,心理健康就是其二。而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寶媽也是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她們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讓寶寶有足夠的安全感。畢竟充足的安全感對寶寶的身心健康可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 《古劍奇譚》巽芳扮演者鍾欣潼賴弘國離婚,女人的安全感有多重要
    關於這段感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局,外界有很多猜想,有人說是因為女強男弱,也有人說是阿嬌太沒有安全感。究竟是為什麼,大概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畢竟感情的事情冷暖自知,外人不管怎樣都是站在看客的角度看熱鬧。如果讓我選擇,我更傾向於第二種,缺乏安全感。為什麼這麼說呢?
  • 心理學:孩子從小喜歡這二種顏色,暗示缺乏安全感,父母要明白
    心理學:孩子從小喜歡這種顏色,孤單且缺乏安全感,家長要明白前段時間,一個關於性格的色彩測試在網絡上開始流行。這個測試主要是通過一個人所喜歡的顏色,來判斷他的性格特徵。其實從心理學上來講,這種測試就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爸爸對孩子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爸爸帶娃的好處,媽媽無法替代
    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教育風格有著很大的不同,母親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親密性和安全感,而父親更容易培養孩子獨立、堅強、勇敢、自信的品質。爸爸除了給予孩子物質上的保障,更重要的還要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滿足。孩子需要爸爸,更需要爸爸的陪伴,沒有什麼比爸爸的陪伴更能讓孩子快樂。
  • 鏟屎官自查,你家貓咪的安全感有多高
    我是你們的楊小喵呀~最近看了很多毒雞湯,其中有一條是,女生不要奢求任何別人給予安全感,因為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嗯……對於安全感這件事情吧,貓咪們還真的有話說,因為貓咪的安全感,都是鏟屎官給的。而且自查的方法很簡單,鏟屎官通過觀察貓咪平日的行為,就可以知道貓咪在你身邊時到底有沒有安全感。
  • 愛孩子從給足「安全感」開始!家長4招幫孩子建立充足的安全感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安全感」這個詞,尤其是有孩子後,我們經常說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這樣能奠定孩子一生感受幸福的基礎。到底什麼是「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哪裡?家長怎樣才能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這篇文章就和大家逐一解讀。
  • 缺乏安全感,是病嗎?
    勵志雞湯常常告訴人們「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但情感諮詢博主又說「要和能給自己安全感的人談戀愛」。 激勵年輕人996加班的老闆們常說,要有了戶口、房子和積蓄才能有安全感。但那些財富大亨表現出的超強控制欲和對人的不信任,似乎證明他們也是「安全感匱乏症」的重度患者。
  • 「團隊合作精神」,從小培養,讓孩子快速輕鬆融入集體
    3.以自我為中心孩子從小養成了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甚至是自私自利的毛病,這樣的孩子在一個團隊中很少能考慮別人的感受,往往喜歡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難以學會與人合作或者雙贏。4.性格孤僻現在的小朋友很少有自己下樓去找小夥伴玩兒的情況。
  • 培養孩子性格重要的幾點,父母應該重視!
    家長要明白的一點就是:孩子的性格對人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會讓人生出現轉折點,當有一個好性格時,對待很多事情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孩子性格培養的最佳階段就是5-14歲,家長要抓住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性格。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此話一出立馬引起了家長們的廣泛討論,有的家長表示支持,有的家長覺得不可信,但是李玫瑾教授並非憑空想像而是真的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哈佛大學研究發現,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此時孩子的大腦發育速度非常快,很多習慣、喜好、性格等等都是在這一時間段養成的,若是想讓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在這段時間內好好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