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
我喜歡研究美食,一開始憑興趣做起了花式面點,後來曬到微信朋友圈,通過大家的反饋,我發現這給周圍的朋友們帶來了很多正能量。他們都說,看到我和我的花式面點,就像看到了陽光和彩虹一樣,也看到了美好。我就是想讓朋友們早上起來第一時間刷到我五顏六色的面點,開啟美好的新一天。每當這個時候,我就幸福感爆棚。
初見「彩虹姐」,人如其名。
她上身穿著一件淡藍色毛衣,下身是一條卡其色絨褲,脖子上,一條小碎花五彩絲巾點綴得恰到好處。「我在這裡!」她下樓接我們,咧開嘴衝我們笑,笑聲裡,有一種光芒四射的感染力。
「彩虹姐」名叫周小紅,蘭溪人。因為網名叫「彩虹出來」,大家都習慣叫她「彩虹姐」。10年前,她迷上了花式面點,將自己的繪畫功底與面點製作完美融合,不斷失敗不斷嘗試,無師自通。虎頭鞋、小白兔、小女孩……五顏六色的作品美得讓人窒息。後來,她又將蘭溪的美食、美景也做成了面點,發在朋友圈,成了當地民間的旅遊推廣使者。「不圖啥,就是有興趣而已。」她說,讓枯燥的生活多一些色彩,成了她如今最大的夢想。
周小紅領著記者走進廚房。她說,這裡就是她的「畫室」。只見灶臺邊的儲物架上,擺滿了瓶瓶罐罐,裡面裝著色彩斑斕的粉末。「紫色的是紫薯粉、黃色的是南瓜粉、深綠的是菠菜粉、淺綠的是蝶豆花粉……都是自己調製的,它們可是我的顏料。」周小紅說。接著她又指著對面牆上掛著的花式竹盤說:「美的面點當然要配上美的容器,這些就是我的『畫布』。」
10年前的一天,周小紅跟著幾個朋友去廣州旅遊,被當地早茶文化中的精緻茶點徹底驚豔到了。「饅頭會做成各種動物造型,包子也是形態各異。」她在心裡默默問問自己:同樣的東西,為什麼別人吃得這麼有儀式感?回到蘭溪後,她就從饅頭做起,開啟了自己的花式面點之路。受繪畫啟發,周小紅首先想到了著色,她將各種蔬菜融入麵粉當做顏料。顏色是變了,但千篇一律的款式始終不能讓人稱心。不滿於單一的樣式,她就照著兒童繪本做起了造型。「第一次做的是一個小豬頭,真的很差勁!」饅頭是變成豬頭了,但塌面、變色、裂痕等問題也隨之而來。「不行再來!沒有老師教,只能一次次嘗試。」通過掌控麵團發酵時間、水分控制、顏色調配的一次次嘗試,半個月後,第一個像樣的小豬頭終於出籠了,「打開鍋蓋的那一刻,別提有多激動。」
打開冰箱,記者發現裡面被各式各樣的花式面點擠得滿滿當當。穿著黃色連帽裙的姑娘,手中還拿著一束紅花,裙擺上不僅紋路清晰可見,還鑲著綠色邊條;小老虎大眼萌,臉上掛著一縷腮紅憨態可掬;舞獅頭通過七八種顏色的裝點,被雕刻得惟妙惟肖,顯得雄姿英發。這些都是近幾天完成的,說他們是拿來吃的面點,還真沒人下得去嘴。
打開周小紅的微信朋友圈,點讚隨處可見,這是她當初沒想到的。「太美了,怎麼捨得吃啊。」「刷到這個,心情一下子變好了」「太治癒了。」每一條朋友圈下面,這樣的評論比比皆是。就在那個時候,周小紅突然意識到,自己堅持做的事情似乎有了些意義。
名氣越來越大,爭相找她要花式面點的親朋好友也越來越多。「看到朋友們拿著我做的面點時開心的樣子,我就超有成就感。」周小紅說,無論對他們還是自己來說,這也許就是大家常說的小確幸吧。如今,周小紅也漸漸在嘗試做一些極具蘭溪特色的花式面點。她用可可粉、紅曲、南瓜揉面,做成了著名景點諸葛八卦村的諸葛亮;用菠菜、蝶豆花粉揉面做出了蘭谿市花——蘭花;她甚至還把當地的特色水果枇杷、楊梅也做成了面點。連當地旅遊局工作人員江建英看了都忍不住開玩笑說:「『彩虹姐』除了製造快樂,還是蘭溪民間的旅遊推廣使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