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大連藝術學院原創大型舞臺劇《夢想·青春》在大連開發區大劇院首演,全劇運用了音樂劇的舞臺表現形式,將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發生在大連藝術學院校園裡的真人、真事、實情、實景搬上舞臺,3000名參演的學生在舞臺上上了思政課和藝術專業課。
該劇由中共遼寧省委教育工委、遼寧省教育廳、共青團遼寧省委員會、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大連金普新區黨工委、共青團大連市委員會主辦。
全劇共分四幕,採用紀實性體例。交響樂、合唱、朗誦、音樂劇、舞蹈等藝術形態交相輝映,體現了多時空、多情境、多點式表演完美搭配的精妙;燈光、舞美、服裝、道具等極致渲染,呈現出舞臺藝術與舞臺科技的交匯融合。
在《夢想青春》最緊張的排練節點,大連進入疫情處置的關鍵時期。為了不影響演出進度,該校創新排練形式,把排練廳搬到網際網路上。在學校上下通力支持下,疫情防控與排練兩不誤。交響樂團、合唱團、舞蹈團開啟雲端視頻排練;部分主要演員在大連「解封」後第一時間完成核酸檢測,返回校園進行封閉排練。隨著返校復學工作的持續推進,花絮組、服裝組、道具組等各演職專業學生陸續返校,積極投入舞臺劇《夢想青春》排演籌備實踐中。
建校20年來,大連藝術學院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實踐育人辦學特色,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了「舞臺上、燈光下、一生多師」的創新型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大連藝術學院先後公演了《絲路青春》《追夢青春》等五部具有時代意義與藝術價值的原創劇目,從創作、排練到演出的過程就是一堂生動的「大思政」課。每一部原創劇目臺前幕後參與的師生有3000多人,涉及20多個專業,參加演出實踐的大學生,既鍛鍊了才能,又接受了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
《夢想·青春》研討會上,與會的領導與專家學者紛紛發言,在肯定舞臺劇《夢想·青春》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同時,對大連藝術學院通過劇目演出等多種藝術實踐教學,將思政課全員、全程、全方位有效導入的 「大藝模式」給予高度評價。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辛敏娟 實習生李雅博
【來源:半島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