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日本年輕一代選手在國際賽場嶄露頭角,張本智和、伊藤美誠等年輕運動員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
而且,張本智和和伊藤美誠的威脅也越來越打,屢屢有戰勝中國選手的記錄。
和日本的年輕選手相比,中國桌球的運動員,年齡普遍偏大。
目前,中國男乒絕對主力選手是馬龍、樊振東、許昕、林高遠、王楚欽、梁靖昆等。
中國女乒的六大主力選手是丁寧、劉詩雯、陳夢、孫穎莎、朱雨玲、王曼昱等。
從年齡架構方面來看,馬龍今年32歲了,許昕31歲、樊振東23歲,林高遠25歲、梁靖昆24歲,只有王楚欽一個00後,今年也已經20歲了。
女乒方面,丁寧今年30歲了,劉詩雯29歲,陳夢26歲、朱雨玲25歲,王曼昱21歲,孫穎莎也已經20歲了。
和國乒相比,日本的運動員無疑更加年輕,張本智和今年剛剛17歲,伊藤美誠、平野美宇今年剛剛20歲。
很多球迷據此就認為,中國桌球人才的發展出現了斷層,甚至有部分球迷呼籲馬龍和丁寧等年齡大一些的運動員,及時退役,給年輕隊員留出更多的發展空間。
中國桌球的人才培養真的出現斷層了嗎?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國乒並沒有像一些球迷認為的那樣,出現了人才斷層的現象。
國乒向來重視人才的培養,一直以來,都是堅持老中青三代一起培養。年齡大的運動員,一直承擔著傳幫帶的工作,將自己在比賽中的經驗教訓傳給更加年輕的運動員,可以使得年輕隊員少走一些彎路。
而日本的斷代計劃,是一種迫不得已的辦法。為了能在東京奧運會上取得好的成績,日本乒協不得不放棄了一批當打之年的運動員,轉而將更多的資源給了更加年輕的運動員。
張本智和、伊藤美誠就是日乒斷代計劃的產物。也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依然難以撼動強大的國乒。
中國和日本對運動員的培養模式不同,不能說是日本的張本智和伊藤美誠取得了一點的成績,就說中國桌球人才已經斷層了。
日本的斷代培養,運動員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出去打比賽,缺少了對基本功的聯繫,而中國的運動員,更加注重的是基本功的練習,等到了一定的年齡再出去打比賽。
日本的伊藤美誠,早在2014年就和平野美宇搭檔獲得過德國公開賽的女雙冠軍,從十三四歲就開始打比賽,而中國的孫穎莎,直到2017年17歲的時候,才第一次獲得了參加國際乒聯公開賽的機會,然而,年輕的孫穎莎一鳴驚人,收穫雙冠!
男乒方面,中國的王楚欽等年輕隊員和張本智和比起來,一點也不遜色,在和張本智和的交手中,也絲毫不落下風。
所以說,說中國桌球年輕一代隊員出現斷層完全是毫無根據的事情。
還有一部分偏激的球迷,說馬龍和丁寧年齡大了,還一直參加比賽,佔用了年輕隊員的參賽機會,影響了年輕隊員的發展。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國家培養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很不容易,馬龍和丁寧和年輕選手相比,絲毫不比年輕選手差,他們在國際大賽中的成績有目共睹。
而且,馬龍/丁寧等老將參加的比賽,也沒有佔用年輕隊員的參賽機會,只要年輕隊員實力夠強,你完全可以去戰勝這些老將的。
年輕隊員就是在對這些老將的衝擊中,才能更加成熟,才能更快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