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偵探動漫,知名度最高的莫過於連載超過二十年的《名偵探柯南》,在柯南的故事存在各種各樣的案件,其中有不少案件十分棘手,而柯南和他的小夥伴們都通過案件細節分析和巧妙的推理在嫌疑人中找到真正的兇手。
毛利小五郎排除錯誤選項。有一種降低難度叫做「毛利小五郎排兇」,為了方便柯南順理成章破案,便有了毛利小五郎這位工具人,雖然同樣是偵探,但毛利小五郎的破案能力確實有待提高,大部分時候他所推測的嫌疑人都不是真正的兇手。
為了避免長期讓觀眾產生的審美疲勞,柯南團隊在創作的時候不斷推陳出新,緊隨時代腳步,不過還是免不了套路化,尤其是案件中與兇手的有關的套路更是十分明顯。
當然也存在少數例外的情況,只要涉及妃英理的案子,毛利小五郎的正確率可以直接上升至百分之一百,當然這只是極少數情況,大部分時候小五郎只是為了給大家在三選一的情況下排除一個錯誤選項。
三選一的兇手。因為柯南大多時候採用一集或兩集的形式展開案件故事,因為篇幅有限,此時所能出現的兇手人數大多固定在「三」這數字,無論在這個故事中出現多少角色,最終兇手的人選都會固定在三人。而對於那些較長篇幅的故事,即使一開始嫌疑人的人數超過三人,也會隨著故事的發展,死亡人數的增多,最終局限在三人的範圍內。
除此了嫌疑人鍾愛「三」這個數字外,在重要角色登場揭秘之前,青山老師也特別喜歡設置三個懷疑對象,無論是波本還是朗姆,都提前設置三個選項,讓讀者們有討論和猜測的空間。
嫌疑越大往往不是兇手。很多推理作品中都很喜歡使用這種欲揚先抑的手法,開頭描述中會出現某個嫌疑較大的角色,這樣的角色一般都是案件中行為詭異或者吼聲特別大的角色,在案件沒有完全查明的時候,這樣的角色都會被認為是頭號嫌疑人。但事實上,這樣的角色通常不會是最後的兇手,很多作者採用這種方法都為了在謎底公布的時候給讀者們一種反差感因此,一般柯南中嫌疑最大的人,往往是兇手的可能性極低。
最先接觸死者的嫌疑人。在柯南故事中,一旦發生兇案,首先接觸到死者的人往往是柯南或者是常駐角色中的某一位,但凡事也有例外,某些時候案件的嫌疑人會成為首位接觸死者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這位嫌疑人有百分之八十的機率是兇手。
就如下面這兩位。他們都是在發現死者的時候馬上解除屍體,表面上是對死者的關心,但大部分時候他們接觸死者都是為了毀滅來不及銷毀的證據,或者是隱藏在死者身上的機關。以上便是柯南故事中常見的破案套路,基本上只要掌握以上方法,加上故事中所透露出來的某些線索,便可以大概鎖定故事中的真正兇手。以上僅為個人意見,歡迎有不同意見的小夥伴前來評論哦,如有不當,還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