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兩天在微信上收到這樣一個問題:「茶茶你說,我男朋友很少能秒回我微信,他是真的愛我嗎?」
我回:「這兩者之間不是完全對應的關係呀。」
她說:「可人家不都說,資訊時代,秒回你信息的人才是真的愛你嘛。」
其實有一段時間我也這樣覺得,幾乎都手機不離手,秒回其實也不是什麼特別難的事兒吧。
但後來我發現,秒回你的人不一定是真的愛你,不秒回你的人也不一定就是不愛你,而當一段關係真正進入了穩定長久的階段時,秒不秒回,真的就沒那麼在意了。
因為烤火的人不會問溫暖是什麼,被愛的人,也不會時時處在惶恐和不安中。
有一次一位朋友跟我講起她自己的一段感情。
那時候對方正處在晉升的關鍵階段,每天都忙到夜半凌晨,他們一起出去吃飯逛街的時間變少了,微信上的交流也少了,朋友就覺得,他好像沒有那麼愛自己了。
幾次爭吵,最後兩個人還是分開了。
那時候朋友覺得,愛一個人不就是要為TA付出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嗎?做不到及時回消息,說白了就是不夠重視。
但後來朋友換了一份很忙的工作,幾個小時都沒時間看一眼手機的時候,她想起他們最後一次吵架的時候,男生眼眶泛紅說:「我真的在努力平衡了,你為什麼不願意等等我。」
朋友說,那一刻突然覺得自己很不可理喻,不懂愛卻裝懂,固執的認為愛一定要有個標準。如果是現在,她一定會抱住他對他說沒關係,我們一起努力,慢慢來。
可惜,覆水難收,回不去就是回不去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日益快速的時代裡,我們似乎都開始習慣量化一段感情。
關係這種東西本是虛無縹緲的,如今卻好像被物化了很多度量單位,一支口紅、一個包、秒回的信息、置頂的微信……好像給的越多,就是愛的越多。
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環境裡,相愛的兩個人也會有不同的相處形式,比起別人講的條條框框,最重要的依然是自己的感受,還有細節裡的那些踏實和安心。
木心說:「從前,車馬慢,書信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人們都有耐心等遠方愛人的一封來信,郵寄的過程中都充滿了期待與甜蜜,而今呢,怎麼卻等不了一個消息回復的時間,怎麼心裡都是煩悶和焦躁呢?
愛和做針線,都是慢工出細活。
比起秒回與否,更重要的是慢慢去了解,慢慢去接納,慢慢去相愛,慢慢地,讓關係日益穩固啊。
02.
有一次閒聊說:「秒回意味著什麼?」
有人笑著接了一句:「意味著這個人在玩手機唄。」
是啊,所謂秒回,也許是對你的熱愛,同樣也可能是對手機的熱愛,三天喜歡五天愛一言不合就拜拜的感情我們也都見過很多不是嗎?
秒回代表不了愛情。
回到起點看一看,愛一個人最期待的回應,是秒回本身嗎?並不,而是需要一份安全感。
我們早都過了耳聽愛情的年紀了,成年人的感情,也不只是有情飲水飽。
安全感,不是要看對方對你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為你做了什麼。不要被一些固執的執念蒙蔽了那些真切的愛意。
他也許沒辦法次次秒回你的消息,但他看到信息的第一時間就馬上回復了你,在回家的路上還帶了你喜歡的那家糕點,這不就很好嗎?
好的關係,是用實際行動來勾勒出感情的點點滴滴,我們不能拿著放大鏡去挑對方的毛病。
相愛是緣分,也是義氣,而不是理所當然,更不是變本加厲。
彼此成全,體諒和溫柔,都是相互的。
03.
關係最開始,可能都是濃情蜜意甜言蜜語,可在日子的細水裡,終究都要慢慢融入進柴米油鹽。
「今晚想吃什麼?」「今天要加班,你吃完飯早點睡,我忙完就回去。」「這個周六休班,去看電影吧。」
(朋友和她男朋友的聊天記錄)
愛情是門玄學,它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清的事情,因為它要用餘生慢慢去講,慢慢去聽。
所以,有些事何必急在這一時呢?
比起心動和激情,更長久的一定是心定和心安呀。
看過轟轟烈烈以後才發現,生活原來終究是平平淡淡的。
所謂相愛,不就是把海誓山盟變成日常的柴米油鹽嗎?
這一生,遇見心動不算太難,遇到心安的人卻真心不易。
如果一段關係需要用秒回才能證明在乎,那麼它本身就是脆弱的,愛和在乎都是相互的,關係越穩固,越不會生了質疑之心。
秒回你信息的人,不一定是喜歡你;不秒回你消息,但是看到消息就會馬上回覆你的人,是真的很在意你。
還有一點,看見了,也不回你信息的人,一定不在乎你。
我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有些人闖進你的生命裡,並不代表地久天長。別再執迷不悟,別把事事追問。有幸走一程,那就真心交付;不得已分開,也祝各自安好。」
我們都不是小孩子了,應當要分清真心和假意,要把真心留給值得的人。
對於真正愛的人不要苛刻,對於假意的人也不要惋惜。
點亮「在看」,希望你能夠擁有一份不需要用秒回證明的愛情,也希望你們的愛情,從牽手到白頭,細水長流,陪伴長情。
- END -
作者:茶茶,用心碼字,用音傳情,每天晚上九點三十分,溫暖每一個孤獨的你。原創不易,感謝喜歡,禁止轉載,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