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太湖豬一種已絕跡 醬排骨等悄然「換料」

2021-01-12 東方網

原標題:江蘇太湖豬一種已絕跡 醬排骨等悄然「換料」

       近日,一盤正宗的川味回鍋肉,牽扯出四川土豬成華豬岌岌可危的命運。殊不知,以太湖豬為首的江蘇本地土豬們,命運同樣不容樂觀。

  太湖豬在幾十年前,曾是江蘇人飯桌上最受青睞的美味。一些經典名菜如無錫醬排骨的糯,揚州獅子頭的嫩,這些口感都得益於太湖豬細嫩肥美的肉質。那為啥幾十年的工夫,這些本土豬卻變得如此蹤跡難尋,到了需要保護的地步?

  經典菜的遺憾
  
  無錫醬排骨,雜交豬取代太湖豬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想做口味最正宗的無錫醬排骨,首先想到的,就是選太湖豬的排骨作原料。太湖豬跟國外引進的洋品種豬比起來,個頭小,主產區是江浙地區的太湖流域,共有7個不同的品系,江蘇就佔了4個。業內人士介紹,別看太湖豬的肥肉多,但肌肉纖維細,口感嫩。

  而現在,無錫醬排骨採用的豬肉原料清單上,太湖豬早已被取代。據無錫醬排骨老字號企業三鳳橋肉莊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如今主要選用的是二元豬和三元豬。所謂二元就是兩個品種之間的雜交,三元即三個品種之間的雜交。雜交豬一般是用洋品種豬相互雜交,或者與一些本地品種雜交。不是不想用太湖豬,可問題是市場上已難尋太湖豬的蹤跡了。即使有,數量也非常少,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至於現在的豬肉與過去太湖豬之間的口味差別,該負責人表示,除了有一定年紀、嘴巴刁的食客外,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挺買帳的。

  揚州獅子頭,吃起來沒過去香了

  同樣的尷尬出現在揚州獅子頭上。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於學榮,本身也是一名淮揚菜烹飪大師。他介紹,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做揚州獅子頭,用的都是本地豬肉,例如太湖豬、蘇北黑豬、泰興小冬豬等等。這些土豬的肉質細嫩,肥肉多。

  揚州獅子頭,包括清燉和紅燒兩種,不同種類肥瘦肉比例也不同。拿最有名的清燉獅子頭來說,於學榮習慣在秋冬時節,肥瘦肉比例為6比4,到了夏季,為免油膩,可以調整成5比5。別看肥肉比例這麼高,可吃起來卻鮮美得很,「肥肉不多怎麼嫩得起來?」土豬那種特別的脂肪香味兒,經過4個小時的細火慢燉,充分熬煮出來,入口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那叫一個鮮,那叫一個香!

  「可惜那都是以前了。」他深感遺憾的是,目前包括太湖豬在內,一系列過去輕易採購到的土豬,如今市場上已難以尋覓。如今的獅子頭,採用的就是市場上最常見的洋品種豬。問到有啥不同時,他表示,香味、嫩度方面,或多或少都有影響。他介紹,一些嘴刁的老饕們,一吃就能吃出其中的細微差別,說怎麼吃著不如過去香了。

  於學榮建議,對於一些傳統名菜,應該系統地加以保護,從原材料抓起,否則只能「形似而神不似」。

  「土八戒」的消失
  
  太湖豬江蘇4品系之一已絕跡


  南京市畜牧家禽研究所高級畜牧師章熙霞介紹,太湖豬、南京山豬等等,這些本土「八戒」的共同特點是,肌肉纖維細,脂肪層比較厚,瘦肉裡還夾著薄薄的肥肉層。這樣即使瘦肉燒熟後,口感軟糯,也不會太硬。跟洋品種比,本土豬的肥肉更加出油,香味也更濃。

  蘇太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雪根介紹,本土豬的致命弱點是生長周期長,比如太湖豬10個月長到130斤左右出欄,而洋品種豬5個月就能長到200斤。「養殖戶養殖場一算帳,對比太明顯了。太湖豬一周期,外來豬兩輪都長好了。」而且近年來,人們飲食追求健康,少肥膩多瘦肉,於是瘦肉率較低的本土豬也不被市場看好。

  也正是這些特點,讓這些「土八戒」在過去三十年的市場競爭中,被「洋八戒」所取代,一些品種甚至消失不見。

  黃雪根介紹,太湖豬共有7個品系,其中江蘇佔了4個,浙江有3個。「江蘇本來有二花臉、梅山豬、楓涇豬、橫涇豬4個,現在橫涇豬已經滅絕了。」

  他還記得,上個世紀70年代,蘇州地區的太湖豬有40多萬頭,現在,數量已經很少了。

  同樣的境遇發生在南京山豬上。章熙霞介紹,山豬有3個品系包括獅頭型、馬頭型還有鯽魚頭型。現在鯽魚頭型就沒有了。據了解,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外來品種的衝擊下,山豬很快從數萬頭銳減到幾百頭左右。

  保育專家
  
  保育基地相繼建成,政府有扶持


  在外來洋豬的衝擊下,太湖豬的出路在哪兒?2003年,黃雪根在蘇州創建了太湖豬良種繁育基地,目的就是「不讓這種豬絕種」。到2012年,該項目被列入農業部綜合開發項目。黃雪根說,目前太湖豬們在繁育基地裡日子過得很好,母豬從最開始的幾十頭擴大到現在的400頭,公豬也增加了一些。江蘇省農委等部門,不定期會向繁育基地撥款扶持。「但目前也就是保證它們不絕種,至於市場化,讓大家都能買得到,還是很難。」

  據了解,除了蘇州外,崑山、常熟和太倉,也相繼建成了太湖豬的保種基地,但規模都不大。目前,全省太湖豬的原種大概5000餘頭。

  章熙霞說,現在各地都開始注重本土豬的保育工作。就拿南京來說,近年來陸續建成了山豬保種場、山豬保護區等。章熙霞介紹,為了融合山豬味道好、外來豬長得快的優點,近年來分別培育出山豬血統佔75%的、50%和25%的。血緣有50%的,長得快,口感也不錯。「這兩年,我們一直在向全國各地推廣這種融合了南京山豬的新品種。目前市場反應還不錯。」

  2006年,蘇南的太湖豬,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名錄。2009年,江蘇將29個畜禽遺傳資源列入省級保護名錄,其中也包括南京土生土長的山豬。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直擊洪水紅色預警下的江蘇太湖:水位逼近堤岸 巡查一刻不停
    中新網無錫7月17日電 題:直擊洪水紅色預警下的江蘇太湖:水位逼近堤岸 巡查一刻不停記者 孫權 鍾升 朱曉穎17日上午,綿綿不絕的雨水從天而降,落入太湖。偌大的太湖潮水湧動,衝刷著堤岸。在太湖江蘇無錫貢湖水域,中新網記者看到,這裡的水位已非常高,逼近岸邊,到了臨岸樹木齊腰深的位置。江蘇省水利廳17日8時升級太湖洪水紅色預警。受持續強降雨影響,17日7時,太湖平均水位上漲至4.65米(保證水位),預計後期水位將繼續上漲。 孫權 攝江蘇省水利廳17日8時升級太湖洪水紅色預警。
  • 打造環太湖「四好農村路」風光帶 江蘇浙江聯手建設全國示範路
    蘇州市交通局供圖中國江蘇網訊 12月17日,環太湖「四好農村路」一體化建設全國示範路籤約儀式在蘇州舉行,江蘇、浙江兩省的蘇州、無錫、常州、湖州四市交通部門代表共同籤署了《環太湖「四好農村路」一體化建設全國示範路框架協議》。
  • 江蘇被遺忘的一座古鎮,是4A景區,瀕臨太湖,不比錦溪古鎮差
    現在的江蘇在我國的社會經濟中存在感,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內部經濟發展,好像是觀光景點之一,在我國許多城市的發展中,旅遊產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豐富的旅遊景點,江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省份。江蘇的5A級旅遊景點很多,在文化內涵豐富的旅遊景點中,不僅保存得比較好,而且很有名,很受遊客歡迎,江蘇的古鎮是其中典型的,具有旅遊文化價值,沒有那麼貴,值得一提的是,一個古老的城市值得忽略。
  • 將太湖有毒藍藻變成高蛋白粉!
    2007年太湖藍藻汙染事件發生於2007年5、6月間,中國江蘇的太湖爆發的嚴重藍藻汙染,造成無錫全城自來水汙染。生活用水和飲用水嚴重短缺,超市、商店裡的桶裝水被搶購一空。該事件主要是由於水源地附近藍藻大量堆積,厭氧分解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NH3、硫醇、硫醚以及硫化氫等異味物質。
  • 太湖三白為什麼無法長途運輸?
    太湖位於江蘇,素來有三白之鮮:白魚、銀魚和白蝦。太湖周邊是蘇州、無錫、常州和湖州市。依靠漕運,這些水鄉號稱「蘇湖熟,天下足」,尤其近幾年轉而發展手工業和商業,成為極為富庶之地。明朝時,太祖朱元璋為防止太湖地區抱團,將其分成浙江和江蘇。於是這極具江南人的特性更加精緻,日子過得越發的精細,對美食也更加看重。初秋的太湖,藏著最極致的鮮。太湖開漁季從每年的九月初到來年二月,持續五個月。此後的七個月都是封湖禁漁時節。
  • 太湖十年禁漁前夜,捕獲儘是小魚
    太湖岸的長興縣新塘村村民說,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江浙4市在太湖並無嚴格的區域之分,漁民廣泛分布在太湖沿岸,太湖實在太大了,只靠人力與風帆的木漁船走不了太遠。 上世紀50年代初,太湖行政權劃給了江蘇,進入80年代後,隨著憑證捕撈規定的出臺,包括長興在內的浙江環太湖職業漁民漸次退出,「只有持證的江蘇人才能在太湖上打魚」,直至今日。 但長興人的船隻並未在太湖上消失,他們與江蘇職業漁民建立了某種共生關係——長興人船隻事先停靠一旁,待江蘇漁民湖上起魚獲並分揀後,全網收購,運回並當天銷售。
  • 太湖蟹二噁英超標香港召回 本地市場的螃蟹怎麼樣?
    江蘇太湖供港的大閘蟹,首次發現含超標緻癌物二噁英。&nbsp&nbsp&nbsp&nbsp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抽檢發現,兩個來自江蘇省「吳江萬頃太湖養殖有限公司」、「江蘇太湖水產有限公司」的大閘蟹樣本,二噁英含量超標。
  • 醉美櫻花季,禪意太湖遊
    我們的工作是在一個做蘋果手機的配件廠裡操作流水線,每天過著工廠、宿舍兩點一線苦哈哈的生活,休息時間少得可憐,沒怎麼到處溜達,只嘗過無錫的一些特產:陽山水蜜桃、醬排骨、太湖蓴菜,喝過無錫毫茶,見過無錫泥人。沒什麼波瀾壯闊的景色,也沒有雲淡風輕的故事,那時我對無錫的印象僅限於此。上次來這座城市是體驗社會生活,這次是賞花、踏青、遊玩,心境大有不同。
  • 太湖隧道轉為「湖中島」施工
    施工便道不見了,太湖上多了一座「湖中島」太湖隧道是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省交通工程建設局蘇錫常指揮部總指揮夏文俊介紹,太湖隧道採用兩孔一管廊形式建造。兩側行車孔單孔淨寬17.45米、淨高7.25米,中間為管廊。目前分為兩個標段建設,馬山段由中交三航局負責,南泉段為中鐵四局建設。
  • 豬價高,亂相生:缺斤少兩,公母不分?非瘟疫情「鬼探頭」!
    如今無論是肥豬還是仔豬,無論是公豬還是母豬,市場價格都高得驚人,但豬價走高衍生的亂象也更加明顯……淘寶標題:蘇太母豬太湖母豬活苗小母豬活苗二元長白杜洛克種公豬苗全國發貨。宣傳標語:運輸包活、已打疫苗、健康保證、直免運費。豬苗價格:30斤二元母豬豬苗2300元/頭。
  • 古代罕見怪異兵器:一種已經絕跡,一種在外國被高價拍賣
    導語:古代罕見怪異兵器:一種已經絕跡,一種在外國被高價拍賣在中國古代冗長的歷史中,發生過不少戰爭,冷兵器成了戰爭制勝的關鍵。戰爭中使用過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門數不勝數,其中就出現過一些罕見的奇門怪異的冷兵器,下面就介紹幾種:一種外形怪異;一種在國外被高價拍賣。1.三鉤槍。在宋朝的南方出現過一種罕見的冷兵器。這種兵器由宋軍鉤槍演變而來,大多由步兵使用,專門對付騎在馬上的敵人。這種冷兵器可用鉤子將騎在馬上的敵人鉤下馬,然後迅速用鋒利的尖端將其刺殺,十分快狠準!
  • 首富豬不止賣得貴,還關乎中國豬種存亡!
    2016年12月,網易味央豬「雙十二」正式公開售賣,1分鐘便告售罄。 《舌尖上的中國》的總顧問沈宏非這樣評價:「網易豬肉的質感非常好。不管消費者個人口味上喜不喜歡味央豬肉,但它安全、健康這一關肯定是過了。」
  • 東北監督站完成紅沿河核電廠1號機組第六次換料大修後臨界前控制點...
    2020年11月16-19日,生態環境部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東北監督站)組織檢查組,並邀請了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的專家給予技術支持,對遼寧紅沿河核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營運單位)進行了遼寧紅沿河核電廠1號機組第六次換料大修後反應堆首次臨界前控制點核安全監督檢查。
  • 這些珍貴的寶貝,都回歸江蘇了
    11月24日,江蘇省委改革辦與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聯合策劃的大型改革政策解讀節目《黃金時間—改革政策e解讀》關注「建設美麗江蘇 共創幸福家園」!在太湖流域,消失多年的「吉祥三寶」桃花水母、白鷺、地衣也開始回歸。在徐州銅山地區,人們又重新發現了豹貓的蹤跡。在高郵,被譽為鳥類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築巢達20多處。
  • 長江洪峰過境江蘇,正迎接下一輪天文大潮
    現代快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入梅以來,江蘇已發生9輪強降雨過程,加上上遊大量客水入境,造成沿江蘇南多地河湖庫超警,汛情嚴峻。水文專家表示,目前長江洪峰過境江蘇,大通流量正緩慢下降,不過新一輪天文大潮正在來臨。接下來要及時預警響應,盯住水庫、城市防洪、超標洪水等重點環節,加強長江退水期堤防防守。
  • 太湖四十八島,每一座島都有一段故事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帶,其面積約有2400多平方公裡,在國內淡水湖面積中排名第三。古時,太湖又稱震澤、具區,太湖的北面為江蘇無錫,南面為浙江湖州,東面為江蘇蘇州,西面也是無錫的宜興地盤。
  • 蘇浙四市攜手打造環太湖「四好農村路」一體化建設全國示範路
    長達416.2公裡的環太湖公路將成為「四好農村路」一體化建設全國示範路。12月17日上午,江蘇省無錫市、蘇州市、常州市和浙江省湖州市四市交通運輸部門在蘇州籤署「攜手打造環太湖『四好農村路』一體化建設全國示範路框架協議」。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丁峰出席籤約儀式並講話。
  • 讓人才成為無錫最閃耀的星 2020太湖人才峰會開幕
    8月5日上午,2020太湖人才峰會開幕,此次峰會以「新時代、新人才、新生態」為主題。各領域海內外大咖齊聚太湖之濱,助力無錫打造「人才最美棲所」。 2020太湖人才峰會正式啟幕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洪浩致辭  「人才江蘇一相逢,便盛卻人間無數」。
  • 江浙兩省四市無縫融合:「添綠留白」打造長三角最美環太湖路
    中新網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申冉)絲綢、蝦蟹、筆墨紙硯、江南美景……環繞著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是堪稱長三角地區物產最為富饒、風景最為優美、人文經濟最為發達的江南水鄉。17日,環太湖風景路跨省際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籤訂。江蘇、浙江兩省四市的交通部門希望通過這條集聚江南風韻精華的跨省公路,打造長三角一體化典範工程。
  • 《書畫南北方》蓮花一朵出太湖一一曾友華畫荷
    刊題:顧青蛟主編:仁空 曾友華,江蘇無錫人。自幼受祖父曾可述書藝家學薰陶,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國畫專業,師從著名畫家顧青蛟老師,現為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員,無錫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無錫花鳥畫研究會理事,無錫市書畫院特聘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