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知識點
1、地球的自轉地球沿著地軸,自西向東的旋轉,叫做自轉,自轉一周為23時56分4秒,地軸始終指向北極星方向。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東經逐漸增大,西經逐漸減小。從極點看,地球自轉的方向為「北逆南順」:①從北極點俯瞰,為逆時針旋轉;②從南極點俯瞰,為順時針旋轉。
2、晨昏線由於地球自轉,並且地球既不發光也不透明,因此產生了晝夜交替。白晝與黑夜的分界線,叫做「晨昏線」。
地球的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順著自轉的方向,由黑夜進入白天的分界線,叫做晨線;由白天進入黑夜的分界線,叫做昏線。晨昏線的具體應用如下:
①判斷時間。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早上6:00,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經線為0:00,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為正午12:00;
②判斷季節。a)晨昏線與北極圈相交,且北極圈以北一直處於白天,則為夏至;若北極圈以北一直處於黑夜,則為冬至;b)晨昏線與北極點相交,則為春分或者秋分;
③判斷太陽直射點的經緯度。a)晝半球的中央經線,即為太陽直射點的經度;b)太陽直射點的緯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緯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為66°34′N(北極圈),則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為23°26′N或23°26′S,然後根據北極點的極晝極夜情況,進一步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④日出時間。晨線上的地點,同時日出。在夏季,北半球晨昏線向西傾斜,同一經線上,緯度越高,日出越早;在冬季,北半球晨昏線向東傾斜,同一條經線上,緯度越高,日出越晚。
02例題
【2013年上海卷第15題】(1、2小題)
下圖為某極點(北極或南極)的俯視圖,陰影表示黑夜,其餘為白晝。A點為極點,C點位於極圈(北極或南極),B點為AC段的中點。
1、該半球是( )半球俯視圖。晨昏線由A移動至C,當晨昏線通過A點時,日期約為( )月22日;通過B點時,日期約為( )7日。
2、晨昏線通過B點時,一艘位於赤道上的郵輪,上面的遊客恰好看見日出,該郵輪所處的經度是( ),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 )。
答案:1、北,3,52、135°W,11°43′N
精講精析:(1)判斷南北半球。①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沿著地球自轉的方向,東經逐漸增大,西經逐漸減小;②因此,圖中左側由45°W減小至0°,即為地球的自轉方向(逆時針);③從北極點或南極點上空俯視,地球的自轉方向為「北逆南順」,即逆時針旋轉的為北極點俯視圖,因此該半球為北半球。
(2)分析晨昏線的位置對應的季節。①圖中為北半球,則晨昏線由A點以東到C點的,即由北極點移動到北極圈,則北半球由晝夜等長,變為晝最長、夜最短(夏至,6月22日左右);②因此,晨昏線由A到C的過程,應該是由春分(3月21日左右)到夏至的過程(6月22日左右);③因此,晨昏線到達A點時的日期約為3月21日(或22日),春分與夏至間隔3個月,B點位於中間,即與春分間隔1個半月,即為3月21日+45日,因此可能為5月5日(或6日、7日)。
(3)分析日出的經度。①赤道上的遊客恰好看到日出,則遊客位於晨線、赤道的交點;②從圖中可以看出,晨線與赤道交於上方,與45°W間隔了90°,因此經度是45°W+90°=135°W(順著地球自轉方向,西經逐漸減小。順著地球自轉方向,該交點在45°W之前,因此大於45°W,用加法)。
(4)分析太陽直射點的緯度。①太陽直射點的緯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緯度(或最南端)②B點位於A點(90°N)和C點(66°34′N)之間,因此B點緯度為(90°N+66°34′N)÷2=78°17′N。因此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90°N-78°17′N=11°43′;③由於此時北極點附近為極晝,因此太陽直射北半球,因此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為11°43′N。
03總結
太陽直射點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大,解題思路為:①根據經度的變化,判斷北半球、南半球;②根據晨昏線的位置,分析所處的季節及日期;③根據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經度的變化規律,分析日出的經度;④根據晨昏線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的關係,計算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復移動,以北半球為例:
①春分-夏至,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極點附近出現極晝,並逐漸擴大到北極圈;
②夏至-秋分,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極圈的極晝範圍逐漸縮小到北極點;
③秋分-冬至,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北極點附近出現極夜,並逐漸擴大到北極圈;
④冬至-春分,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北極圈的極夜範圍逐漸縮小到北極點。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