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的自轉,晨昏線,太陽直射點)

2020-12-14 高中地理輔導

01知識點

1、地球的自轉地球沿著地軸,自西向東的旋轉,叫做自轉,自轉一周為23時56分4秒,地軸始終指向北極星方向。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東經逐漸增大,西經逐漸減小。從極點看,地球自轉的方向為「北逆南順」:①從北極點俯瞰,為逆時針旋轉;②從南極點俯瞰,為順時針旋轉。

圖1 地球的自轉

2、晨昏線由於地球自轉,並且地球既不發光也不透明,因此產生了晝夜交替。白晝與黑夜的分界線,叫做「晨昏線」。

地球的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順著自轉的方向,由黑夜進入白天的分界線,叫做晨線;由白天進入黑夜的分界線,叫做昏線。晨昏線的具體應用如下:

①判斷時間。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早上6:00,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經線為0:00,晝半球的中央經線為正午12:00;

②判斷季節。a)晨昏線與北極圈相交,且北極圈以北一直處於白天,則為夏至;若北極圈以北一直處於黑夜,則為冬至;b)晨昏線與北極點相交,則為春分或者秋分;

③判斷太陽直射點的經緯度。a)晝半球的中央經線,即為太陽直射點的經度;b)太陽直射點的緯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緯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為66°34′N(北極圈),則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為23°26′N或23°26′S,然後根據北極點的極晝極夜情況,進一步確定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④日出時間。晨線上的地點,同時日出。在夏季,北半球晨昏線向西傾斜,同一經線上,緯度越高,日出越早;在冬季,北半球晨昏線向東傾斜,同一條經線上,緯度越高,日出越晚。

圖2 晨昏線

02例題

【2013年上海卷第15題】(1、2小題)

下圖為某極點(北極或南極)的俯視圖,陰影表示黑夜,其餘為白晝。A點為極點,C點位於極圈(北極或南極),B點為AC段的中點。

1、該半球是( )半球俯視圖。晨昏線由A移動至C,當晨昏線通過A點時,日期約為( )月22日;通過B點時,日期約為( )7日。

2、晨昏線通過B點時,一艘位於赤道上的郵輪,上面的遊客恰好看見日出,該郵輪所處的經度是( ),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 )。

答案:1、北,3,52、135°W,11°43′N

精講精析:(1)判斷南北半球。①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沿著地球自轉的方向,東經逐漸增大,西經逐漸減小;②因此,圖中左側由45°W減小至0°,即為地球的自轉方向(逆時針);③從北極點或南極點上空俯視,地球的自轉方向為「北逆南順」,即逆時針旋轉的為北極點俯視圖,因此該半球為北半球。

(2)分析晨昏線的位置對應的季節。①圖中為北半球,則晨昏線由A點以東到C點的,即由北極點移動到北極圈,則北半球由晝夜等長,變為晝最長、夜最短(夏至,6月22日左右);②因此,晨昏線由A到C的過程,應該是由春分(3月21日左右)到夏至的過程(6月22日左右);③因此,晨昏線到達A點時的日期約為3月21日(或22日),春分與夏至間隔3個月,B點位於中間,即與春分間隔1個半月,即為3月21日+45日,因此可能為5月5日(或6日、7日)。

(3)分析日出的經度。①赤道上的遊客恰好看到日出,則遊客位於晨線、赤道的交點;②從圖中可以看出,晨線與赤道交於上方,與45°W間隔了90°,因此經度是45°W+90°=135°W(順著地球自轉方向,西經逐漸減小。順著地球自轉方向,該交點在45°W之前,因此大於45°W,用加法)。

(4)分析太陽直射點的緯度。①太陽直射點的緯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緯度(或最南端)②B點位於A點(90°N)和C點(66°34′N)之間,因此B點緯度為(90°N+66°34′N)÷2=78°17′N。因此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90°N-78°17′N=11°43′;③由於此時北極點附近為極晝,因此太陽直射北半球,因此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為11°43′N。

03總結

太陽直射點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大,解題思路為:①根據經度的變化,判斷北半球、南半球;②根據晨昏線的位置,分析所處的季節及日期;③根據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經度的變化規律,分析日出的經度;④根據晨昏線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的關係,計算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復移動,以北半球為例:

①春分-夏至,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極點附近出現極晝,並逐漸擴大到北極圈;

②夏至-秋分,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極圈的極晝範圍逐漸縮小到北極點;

③秋分-冬至,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北極點附近出現極夜,並逐漸擴大到北極圈;

④冬至-春分,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北極圈的極夜範圍逐漸縮小到北極點。

圖3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一輪複習專項訓練:日照圖的綜合判讀與繪製!速來提分!
    日照圖主要的構成要素包括:點:太陽直射點、晨昏線與緯線相切的某點、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等;線:經緯線、晨昏線、太陽光線、零點線、國際日期變更線等;日照圖有兩種主要狀態:一是靜態圖:反映地球某一特定時間世界各地的時間狀況;二是動態圖:包括地球自轉而導致的地方時和日期更替以及地球公轉而導致的季節更替。
  • 如果地球停止自轉將會怎樣?
    在這裡呢,我是假設地球一點都不自轉的(這種旋轉周期是一年),就像月球一樣永遠都是用一面對著地球,所以有一面會永遠都對著太陽,而另一面則永遠都背離太陽。(地球黑暗一面的空氣和水都將結冰。地球將會變成一半是沙漠,一半是由水和空氣形成的冰川,沒有大氣的星球。)
  • 趣味地理——如何利用地方時,計算赤道日出的經度(晨線)?
    由於地球自轉,並且地球既不發光也不透明,因此產生了晝夜交替。白晝與黑夜的分界線,叫做「晨昏線」。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由黑夜進入白天的分界線,叫做晨線;由白天進入黑夜的分界線,叫做昏線。圖1 晨昏線示意圖2、利用地方時,計算經度地方時,即為當地時間
  • 高一地理會考總複習資料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26'(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北美洲的氣候、河流流向、地中海氣候)
    1、該地實施「北水南調」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勢逐漸升高②北部地區溼潤多雨③農業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較為密集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1993年該州「水銀行」沒有運作,是因為當年中南部地區( )
  • 2020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就那麼幾十個,大家要想在高考中拿高分,地理大題題型和答題技巧就必須要掌握。  第一單元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PM2.5、逆溫現象、大氣受熱過程)
    (1)根據表格內容,歸納監測點的PM2.5的主要來源。(2)大氣中PM2.5的濃度除了與汙染源有關外,還受哪些氣象因素的影響?(3)PM2.5除了影響人體健康外,還會對大氣環境產生哪些影響?答案:(1)機動車尾氣排放、企業和居民燃煤。(2)風速、氣溫、降水。(3)①有利於水汽凝結,成雲致雨;②削弱太陽輻射,影響地面輻射,進而影響氣溫;③汙染大氣,降低能見度。精講精析:(1)分析PM2.5的主要來源。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等溫線、熱帶季風氣候、亞洲的氣候)
    , 即同一水平面上,氣溫相同的各點的連線。等溫線的規律如下:①密集稀疏:等溫線密集,溫差大;等溫線稀疏,溫差小;②向高緯度凸出:該地氣溫比同緯度地區高,可能是夏季的陸地、地勢較低、冬季的海洋、暖流經過;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迎風坡、背風坡、氣候的影響因素)
    圖1 迎風坡與背風坡02例題讀圖,完成第1題。1、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反應上圖氣流運動過程中氣溫、降水可能性變化趨勢的是( )答案:B精講精析:(1)分析氣溫的變化。①氣流從甲地到乙地,即從迎風坡到背風坡,越過了山坡;②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從甲地到乙地,海拔先升高後降低,因此氣溫先降低、後升高。圖中的實線代表氣溫,因此選項B正確。(2)分析降水的變化。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馬達加斯加島,洋流,非洲的氣候)
    (1)從氣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聯繫,說明乙地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徵。(2)甲、乙兩地雖然氣候類型相同,但植被景觀卻略有差異,從全年降水分配的角度,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3)丙地雖然遠離赤道,但自然帶類型卻與甲、乙兩地相同,簡析其原因。
  • 從太空看夏至節氣到來:晨昏線傾斜達到最大,北極極晝南極極夜
    北京時間2020年6月21日05: 43: 33,太陽直射23°26'11.43''N,即北回歸線,意味著地球正式迎來夏至節氣。隨著太陽直射點來到一年中最北的位置,今天也是北半球極圈外區域白晝最長的一天。
  • 自東向西的自轉方向,使得金星每天都在上演「太陽從西邊升起」
    太陽從西邊出來在地球上觀察太陽,你只可能看到太陽從東邊升起,然後到西邊落下,當然太陽升落的方位還是會有變化的。具體來說,如果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半球,也就是從春分日(3月21日左右)到秋分日(9月23日左右)之間,全球各地除極晝極夜地區外,太陽都從東北升西北落。
  • 答:我們的太陽有沒有自轉?
    早在1610年,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研究太陽黑子時發現它們沿著日面規則的運動,據此他認為太陽存在自轉。現在我們觀測的手段更加豐富了,可以觀察太陽的日珥、暗條和譜斑等現象在日面上的移動,也可以從太陽東西邊緣光譜線的都卜勒效應來判斷。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塊)
    01知識點1、海底地形圖1 海底地形示意圖2、六大板塊地球巖石圈可以分為六大板塊島弧和裂谷答案:C、A精講精析:(1)分析洋脊的形成過程。①洋脊,又稱為大洋中脊、中央海嶺,是由海底擴張處的巖漿湧出,冷卻形成,因此選項C正確;②洋脊是海洋地殼的「生長邊界」,由洋脊向兩側,海底地殼的年代由新變老,洋脊處的火山、地震活動較為頻繁,熱流值較高。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北地區、我國的植被、農業區位)
    不同地區的緯度、經度與海拔高度不同,所接受的光照、熱量與水分條件不同,生長的植被也會存在差異,因此植被的分布具有以下規律:①緯度地帶性:從赤道到南北兩極,太陽輻射的熱量逐漸減少,植被也會發生變化:雨林——常綠闊葉林——
  • 地球自轉變快致每日時間變短:科學家提議將1分鐘縮短至59秒
    其實隨著地球自轉變快,每日時間真的正在變短。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地球正以50年來最快的自轉速度旋轉,而一天24小時正是以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來定義的,這也導致隨著地球自轉速度的增加,一天的時間將變得更少。根據原子鐘的數據顯示,自1960年開始記錄以來,2020年至少有28天比以往任何一天的時間過得更快。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伯利亞、亞洲地形與氣候、人口遷移)
    01知識點1、亞洲的地形亞洲的地形主要有亞洲的平均海拔約950m,高原山地和丘陵約佔3/4,平原約佔1/4。圖1 亞洲的地形2、亞洲的氣候亞洲地域遼闊,地跨熱帶、亞熱帶和寒帶,氣候類型多樣市場廣闊答案:D、C、B精講精析:(1)分析該地區的地理特徵。①該地區為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地廣人稀,交通不便;②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區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豐富),因此選項D正確(地廣人稀、礦產豐富)。
  • 地球自轉一直是恆定的嗎?
    自轉軸與北、南天球相交的點分別是北天極和南天極。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平面被稱作黃道面。假想一條直線經過地球球心,垂直於黃道面,它與北、南天球各相交於一點,分別稱作北黃極和南黃極。  赤道面與黃道面之間夾角23度26分,兩者在天球上存在兩個交點,相距180度,分別稱作春分點和秋分點。
  • 《流浪地球》地球停止自轉,如只圍繞太陽公轉,還有晝夜交替嗎?
    這是個網友提問,他在題目描述中說:「地球在太陽一側的時候,例如東半球朝向太陽,那公轉到太陽另一側時,不應該變成西半球朝向太陽了嗎」我不管《流浪地球》,我只是照題目來回答:肯定有晝夜交替,首先要知道地球沒有自轉是什麼概念,是地球相對於地軸不轉動或相對於遙遠的恆星不轉動
  • 地球赤道和東西南北半球是科學家們亂叫出來的,可以隨意改變嗎?
    赤道是一個地理術語,有既定的含義。這是因為地球自轉是圍繞著一個看不見的軸心進行的,這個軸心的兩端人們把它定為南北極,而南南北極的中間,把地球一分為二的這條線就是赤道。也就是地球表面的點隨著地球自轉,產生的軌跡中周長最長的圓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