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農民不出門打工,也不種地,一年在家輕輕鬆鬆賺到幾十萬

2020-12-09 大宇說情

說起農民,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在家裡種地或者外出打工,但是在四川有這麼一個地方,全村人也不打工也不種地,一年就能輕輕鬆鬆賺到幾十萬,很多人會好奇。這些人做什麼,可以什麼都不用幹就能一年賺到幾十萬?

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的村莊靠著各自的特色發展出了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有的地方是靠山,有的地方是靠水。而在四川這個村莊,他們就是靠石頭,大家說石頭哪裡都有,他那裡石頭有什麼特別?

這個村莊就是是四川瀘州的何家壩村,村莊位於長江岸邊,景色非常優美,空氣十分清新。這個地方每年冬季,長江水便會退去有大部分的河床就會裸露的出來。

這時候,十幾公裡的江灘上遍布了各種各樣的石頭,而這些村民就是靠撿這些石頭,不用上班就可以買車買房,而有的人一年就能賺到幾十萬。

在電視上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種各樣的奇石,很多人驚訝於它們的出處,而在何家壩村就是這樣一個出奇石的地方,也被大家稱為長江奇石第一村。這個村莊有400多戶人家,而這400多戶人家都是靠著在長江岸邊撿石頭,讓自己發家致富。

說起石頭,大家會想起玉石,或想起雲南的賭石。但是何家壩村這個奇石上面的圖案確實名副其實,上面不光有各種漂亮的圖案,而且完全是天然形成,有非常高的藝術美感。

而且這些石頭,經過長江水長年累月的衝擊,都已經變成了變成了大小不一的鵝卵石。而經過這些村民的的挑揀,一些觀賞價值特別高的奇石就被挑揀出來。

而一些收藏奇石的專家或者愛好者都會來到這裡收購,一塊石頭可以賣到幾千元,甚至能夠賣到幾萬元。

如此一來,河壩村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的人都來這裡挑選自己喜愛的奇石。而這些依靠挑石頭的村民,就依靠長江岸邊的石頭髮家致富,不用外出打工,也不用看別人顏色,只需要有一個好眼力,就能夠在這些石頭當中選出那些讓人驚嘆不已的奇石。

現在很多人慕名來到這個村莊,有的為了看一看奇石,而有的人則來到當地做起了生意,靠著給遊客和奇石合影拍照賺錢。不得不說,這個世界上,處處有機遇,有時候只是缺少發現機遇的眼睛。

相關焦點

  • 從給別人打工到包下萬畝良田 打「飛的」天南海北去種地
    原標題:從給別人打工到包下萬畝良田打「飛的」天南海北去種地 出寧波櫟社機場,直奔慈谿。丁冠均閉著眼,腦子卻轉得飛快:北京平谷的800畝桃子採摘進入尾聲,總共40萬公斤;慈谿150畝葡萄快下市了,2500畝西藍花要種第二茬;餘姚的萬畝水稻得抓緊秋收;溫州蒼南新承包的5000畝鹽鹼地要改良土質…… 21年前,丁冠均到慈谿打短工。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國家也看到這個問題,並且對農村土地開展確權,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地還給不少補貼。
  • 2021:農村有個賺錢行業,做好了,不出門打工也可以賺大錢
    說起農村很多人都會聯想起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有很多人會說我們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說實話從農村走出去的人不一定真正的了解農村,農村現在已經擺脫了過去那種人割莊稼牛耕地的時代了。現在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種植收割,農民在從事糧食種植的同時,也在發展多種經營和農產品加工,無論是種植還是養殖都在實行多元化的增收方式為自己賺錢。
  • 坐在家中搞柳編
    輕輕鬆鬆把錢賺
    本報記者 段寶生  通訊員 趙少輝  「不誤孩子和農田,坐在家中搞柳編,一堆柳條一把剪,輕輕鬆鬆把錢賺。」這是濮陽縣八公橋鎮武家寨村農民王平恩的真實寫照。  濮陽縣八公橋鎮武家寨村是當地有名的「柳編村」,該村幾代人都是在種好自家田地的同時靠從事柳編來增加收入,到目前,該村2000餘人中,還有一半以上的人懂得柳編技藝。但是近幾年,隨著外出務工收入的不斷增加,武家寨這個柳編專業村的許多青壯年勞力也紛紛加入到了外出務工的隊伍中,村裡搞柳編的人越來越少。王平恩的父輩就從事柳編行業,到了他這一代仍然對這一傳統手藝有著很深的感情。
  • 俗話說:「七不出門,八不回家」,你知道為何「逢七」不出門嗎?
    都說農民的本質就是種地,但是只靠種地的收入已經很難維持一家人的正常開銷,因此打工就成了農村人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每年過了正月初五之後,村民們就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外出了。但是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七不出門,八不回家」,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繼「農民不願種地」後,如今又出現三個現象,有人不理解,咋回事
    農村經濟高速發展之後,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改變,種地也不再是農民唯一的收入渠道,更多的人為了能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選擇去外面經商或打工生活。據村民們的說法,現在的農村,種地成本是越來越高,收益是越來越低,很多種地農民已經沒有了靠農業賺錢的意識,子女畢業後都是囑咐他們在外賺錢,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靠種地養家。
  • 近60歲農民找工作困難,唯有回家種地?其實這些行業還能年入10萬
    一般來說農村分為幾類人,一類是老年人,一類是中年人,還有一類就是年輕人了,如今年輕人都進城工作了,而老年人沒有勞動能力,也只能在家養老,最難的也就屬中年人了,特別是接近60歲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手心手背都是肉,都得照顧著。但是對於這類人來說找工作就十分的困難了,進城打工人家要身強力壯的,去幹別的活又不掙錢,那麼這類人唯有回家種地了嗎?
  • 不願種地的農民增加,土地長草種樹的現象普遍,咋解決?辦法來了
    以前的農村,大都是以小農經濟發展為主攻方向,可現在隨著人口不斷流失,勞動力缺失導致「無人種地」的情況愈演愈烈,再加上過去那種經營模式,糧食價格不穩定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放棄農業,外出務工。國家為了解決農村耕地閒置,無人種地的現象,不得不對農業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將來農村誰種地?
    目前我國確實存在「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的這種說明。現在農村地區大部分種地的人都屬於中老年人,而絕大多數年輕人則選擇外出打工。有的年輕人覺得在外打工要比在家種地賺的錢多,還有的年輕人不願意待在農村的原因是覺得沒有大的發展,但不管是哪種原因,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種地的人確實要比以前少得多。大多數的年輕人對於種地來說都沒有什麼清楚的概念,甚至都很少提到種地的事情。
  • 農民出國打工一月萬把塊,算多嗎?
    印象中,出國貌似跟農民也沾不上邊,出國的一般都是一些上層人士或者是很有錢的人,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如今農民出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他們並不是出國旅遊或者是深造,而是去打工賺錢!隨著社會地發展,農民已經擺脫了單純靠種地為生的單一模式,經濟增增日上的社會給農民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只要你勤快肯努力就能賺到錢,而現在更是出現了有些農民出國去打工的現象,我們今天主要來說農民出國務工!一些農民為啥要出國打工?
  • 這2年,為何農民出門打工熱情不高了?農民工:心累,想家了!
    農民的收入來源相對都比較單一,除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之外,並沒有別的收入來源。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步伐越來越快,各種建設如火如荼。因此,需要大量的務工人員,因此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便應運而生了。很多的農民在閒暇之餘選擇了外出打工,甚至乾脆直接將家裡的土地拋荒成為專門的農民工。客觀地說,打工的收入比純粹的農業收入要多得多。而前幾年也確實掀起了一股打工的高潮。
  • 農民該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都跑進城務工?為什麼?
    農民不該撂荒田地而一鼓腦地跑進成務工。種地是農民的職業,農民就應該以種地為生,以種地為業,這才是做農民的本份,做個本本份你的的農民,也是祖祖輩輩一代一代的傳承,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載體,「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都喊了多少年了。
  • 2020年新農合一人交450元,外出打工農民應不應該交呢?
    其實不管是在什麼時候對於外出打工的人來說都是不容易,對於那些外出打工的農民來說也更是不容易,眾所周知,大家在外打工掙錢都是為了要養家餬口,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家人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說有些人他們外出打工需要往家裡寄錢,或者是想要省出更多的錢來,那麼這時候他們就會省吃儉用的,那麼其實省吃儉用還不算是什麼,很多時候就害怕生病,因為對於打工的人來說,出門在外,看病的話
  • 為什麼他們回來說再也不去...
    近幾年隨著國際事務的緊密合作,很多人都願意出國打工,畢竟中國人口基數大,在家種地又賺不到多少錢,而且種地的成本也越來越高遇上天年不好的時候,經常讓莊家絕收,比如乾旱,冰雹等自然災害,我們雲南這邊就常常遭乾旱,今年又遇上疫情,很多蔬菜都不好賣,
  • 現如今,已到了3月9日,農民工為啥不著急返城?農民說出了答案
    文/農言鄉事導讀:如今,已進入了3月,農民為啥不著急返城?是因為以下3點嗎?據村民趙大哥的說法;他不著急外出的原因是因為「工地那邊的情況還比較嚴峻、什麼時候外出,還要看那邊的情況如何」,沒控制之前,還是在家裡好好待著,不要去冒險。再說現在在農村生活又不用花什麼錢,父母在老家種地也有存糧,家裡也有點積蓄,暫時不出去打工還是沒問題的,現在最主要的是人要健康,錢可以慢慢再賺。
  • 為什麼很多農民工會選擇出國打工,外國外一年能賺多少錢呢?
    導語:為什麼很多農民工會選擇出國打工,外國外一年能賺多少錢呢?對於現在很大發達國家的發展都是非常快的,機械自動化水平也是非常高的,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所以導致了當地很多人都是不願意去從事這些低收入多工作的,像是手工業或者是一些比較基層的勞動業都是比較少人願意選擇的。
  • 農村怪現象,花光積蓄蓋房子,一年卻住不到幾天,結滿了蜘蛛網
    現在農村的發展越來越好,很多農村的環境都比以前好了很多,而且現在農民的住房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那麼住的都是老房子,年久失修不說,牆上還有很多的裂縫,對於農民居住來說是很危險的。很多農民都把舊房子裝修了一下,有的甚至拆了重新修建,現在農村的房子大多都是新建的,風格也十分類似,居住環境比以前好了很多,整體看上去也很和諧。不過農村卻有個怪現象,修建好的房子,外觀看起來還是很好的,裡面卻結滿了蜘蛛網。修房子不是一件小事情,而且農民的花費也不少,有些農民甚至花光了積蓄,才新修建了房子。
  • 農村「怪生意」,碎木一斤3毛,一年十幾萬,農民:咋賺到的?
    過去,經濟不發達時,農村挑貨朗比較常見,他們挑著著兩個扁擔,沿街叫賣。 大部分的扁擔都裝滿了日常用品,如菜刀、剪刀、床單和被子。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挑貨郎越來越少,但在農村拉大車或騎三輪車出售和收購東西的人卻越來越多。
  • 大年三十後,農村將迎來「偽關心」,很多人寧願宅在家裡也不出門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看起來很悠閒,但每天還是有很多繁瑣的事情要做,越是達到年關,農村的「閒人」也就越來越多了,主要是外出務工的農民朋友們都開始返鄉了,農村也開始熱鬧了起來,大年三十過後,農民可能就要迎來「偽關心」了,很多人寧願宅在家裡也不出門,這是為何?
  • 幾十萬斤紅富士堆成山,老農蹲在家門口嘆氣:銷路咋辦
    我國的農產品市場,向來都是一年一個行情。與去年不同,今年的農產品市場更是變幻莫測,從年初的各種水果滯銷,到現在收購商數量大大減少。可以說承受最多的就是農民種植戶了。往年的時候,不算是水果還是其他農產品,價格也是忽高忽低,但並沒有像今年這樣艱難。說這話的原因也是因為不少農民反映,今年這個錢,真難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