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CG世界 關注CG我們
「 感知CG · 感觸創意 · 感受藝術 · 感悟心靈 」
中國極具影響力CG領域自媒體
文/索菲亞·嘟胖
正文共3017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叮叮!您的晨間讀物已到~請注意查收!話說《愛,死亡與機器人》系列劇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可粉絲們的熱情似乎還沒有減退。本來想好好細緻周全地以個人觀點評論一下這部劇集,奈何沒什麼文化呀,想了半天只想出12個字:「厲害厲害厲害」「牛星牛星牛星」(不好意思)。現在已經有將近16萬的觀眾在豆瓣評分了,雖然從最開始的9.4下降到現在的9.2,那地位也是不可輕易撼動的。
前兩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了其中4集的動畫創作過程視頻(如果你錯過了也沒關係,反正今天還會上高清大圖),最近Netflix官方又放出了一大波製作解析,雖然不是全部的內容,那我們也要給大家再講一講。不多說,走起!
「愛死機」系列是如何開始的?
之前我們有了解到《愛、死亡與機器人》的編劇之一蒂姆·米勒是影片《死侍》的導演,其實「愛死機」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2005年蒂姆遇到了大衛·芬奇(也就是《龍紋身的女孩》《消失的愛人》的導演),給他講了這個關於「成人動畫選集」的夢想,沒想到大衛對此也很感興趣。兩個人最初打算用一個故事來呈現,請Blur Studio把整個故事動畫化。當然這只是個想法而已。
▲蒂姆·米勒
直到《死侍》上映收穫了大批粉絲的追捧和喜愛之後,他們才意識到,哦原來這類題材是很有觀眾緣的。他們打算抓住這個機會,把這套動畫作為一個系列重新推出,再有就是Netflix的加入,才誕生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精良製作。
之前有的小夥伴好奇,這18部動畫是如何分工製作的,我們大概也了解了一下。蒂姆負責其中1部劇的導演工作和所有故事的篩選。18部劇裡有2部是原創的故事,剩下的是蒂姆閱讀其他資料、與作家交流溝通之後確定下來的。故事確定之後,經過調整和潤色,再分發給各個製作團隊。Blur Studio負責整個系列的整體任務,來自全球各個地方的其他動畫工作室分工協作。
作為執行製片人,蒂姆的一天基本都是在con-call中度過的。早上要和來自英國、西班牙和法國的歐洲團隊通話;中午要和Sony Imageworks、Method Studios和Blur這些美國、加拿大團隊溝通;晚一些還要和亞洲的Red Dog Culture House團隊開會。
《愛、死亡與機器人》第一季
第1集:《Sonnies Edge》(桑尼的優勢)
第2集:《Three Robots》(三個機器人)
第3集:《The Witness》(目擊者)
第4集:《Suits》(機動裝甲)
第5集:《Sucker of Souls》(噬魂者)
第6集:《When the Yogurt Took Over》
(當酸奶佔領世界)
第7集:Beyond the Aquila Rift(裂縫以外)
第8集:《Good Hunting》(狐運當頭)
第9集:《The Dump》(垃圾城堡)
第10集:《Shape-Shifters》(易形)
第11集:《Helping Hand》(幫手)
第12集:《Fish Night》(夜歡魚)
第13集:《Lucky 13》(幸運13)
第14集:《Zima Blue 》(知馬藍)
第15集:《Blindspot》(盲點)
第16集:《 Ice Age》(冰盒紀)
第17集:《Alternative Histories》
(另類腦洞史)
第18集:《The Secret War》(未名戰)
▲再來回顧一下這18集動畫
《裂縫以外》
大型香豔場景是如何製作的?
三秒鐘快速問答:「愛死機」裡的哪個場景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可以暗自思考一下)
作為一部「成人動畫劇集」,自然免不了很多香豔場景,比如《桑尼的優勢》裡的les情節;《目擊者》裡的脫衣舞表演情節;以及《裂縫以外》的sex場景。咱們就來說說《裂縫以外》這個。
這部分是由Unit Image製作的。當他們讀過劇本之後,所有人的反應只有一個,這麼複雜的內容,能用CG製作出來?以前也沒做過呀。製片方的回答倒是很淡定,「能做,這有什麼作不出來的」。Emmm…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這部分的主要製作難點之一就是角色二人的香豔ing,畢竟不是那種普普通通的3D鏡頭。之前有人猜測,女主是真人,男主是CG,或者兩個人乾脆都是真人。其實嘞?是動作捕捉+CG製作,都看出來了蛤。製作過程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可以分成幾條線來看。
第一條,要掃描角色面部,模擬那啥時候各種不同的面部表情;
第二條,製作團隊拿到劇本以後就開始製作Previz,確定各鏡頭之間的時間點和節奏;
第三條,在演員熟悉了劇本內容並進行預演之後,就會正式進入動作捕捉環節。
Unit的製作組長打趣地說:「這些都是最簡單不過的表演了」。(壞笑)動捕現場因為這個項目變成了大型「香豔現場」,只不過演員身上帶著各種數據捕捉裝置,還要在眾目睽睽之下表演。
另外一個挑戰就是模擬真實的皮膚效果,比如手指按到背部時的皮膚效果,手指抓到背部的皮膚效果,皮膚這個時候會不會泛紅,泛紅的時間又是多久等等,都是需要考慮到的關鍵點。
這部分場景在45位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完成,確實經歷了大量的技術處理和製作工作。厲害厲害,佩服佩服。
《未名戰》
騎馬場景是如何製作的?
《第18集:未名戰》是由匈牙利公司Digic Pictures製作的,最主要的製作難點就是如何把馬匹做得更真一些。
通過電腦製作馬匹是一件有點繁瑣的工作,生成的效果大多比真實馬匹看起笨拙一些。他們借《未名戰》這次機會,嘗試出了一種新的製作方法。
第一步,對真實馬匹進行全面掃描,建模師根據掃描數據製作模型,並進行測試。
第二步,按照劇本各個場景的不同內容,對騎手和馬匹的運動狀態進行動作捕捉;由於捕捉技術依賴被捕捉對象身上的標記點,除了演員之外,馬匹身上也要佩戴特殊裝置。全場布滿一定高度的萊卡相機系統實時進行跟蹤和捕捉。
第三步,處理捕捉到的數據,修正一些小的誤差,將新數據重新定向到已經創建好的模型上。
第四步,這些都準備就緒以後,將綁定好的3d模型和動捕結果給到動畫師,稍作調整並添加最終細節。
和動捕相關的製作確定之後,添加環境、特效,再丟去渲染就可以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最終效果。
好啦,關於製作部分先介紹這麼多,你以為這只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嗎?NONONON~
請注意
一大波製作解析視頻正向你襲來!(1920*1080)
*CG世界Pro會員可以免費獲取本文所有高清視頻
第1集:桑尼的優勢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
第2集:三個機器人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
第3集:目擊者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
第4集:機動裝甲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
第5集:噬魂者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
第8集:狐運當頭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
第10集:易形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
第11集:幫手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
第12集:夜歡魚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
第14集:知馬藍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
第15集:盲點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
第18集:未名戰
▲長按識別二維碼,觀看視頻
看了12集的幕後製作過程又被徵服了嗎?但是還有6集的內容沒公布呢,在之後的文章中我們還會為大家繼續更新。如果你喜歡幾天的內容,別忘記轉發給身邊的朋友哦。靴靴~祝大家周末愉快!
【精讀】揭開渲染層的那些秘密
【精讀】微知識:Stand-in、body doubles都是啥意思?
【精讀】小白如何入坑Houd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