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做非遺小手工,看一場展覽,聽一場講座,秀一秀自己的旗袍秀,聽一聽弦樂四重奏……這是周末上海市民身邊的小確幸。11月28日,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我的小康我幸福」社區日活動線上線下開展,全市除中風險地區外200餘社區參與了活動,一千多個活動在市民身邊展開。
各社區都在雲端展開了一波曬特色、曬美好、曬幸福的操作,通過提煉社區文化生活與旅遊領域的特色,寫就來自社區的小康「報告」。市民進入文化上海雲、上海數字文化館、上海市民文化節公眾微信號、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公眾微信號,可點擊進入「2020我的小康我幸福」活動主頁面。
在全市各區的街鎮製作的200餘張社區小康海報中,市民文化節精選了100餘張分批展示給大家。如點開「閔行區莘莊鎮」,可以看到「『莘』光璀璨-閔行醉美的夜色,花燈點綴一夜看盡南上海,非遺傳承——鉤針編結進社區,傳統手工藝引領新文化」……市民還能參與「社區小康我知道」答題,觀看社區精彩展示。
社區日當天,走進浦東陸家嘴社區活力102,孩子們在滑滑梯、自由奔跑;年輕的媽媽在健身,附近居民一家老少齊上陣,其樂融融。2018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破舊的老城區,在浦東新區「美麗街區」專項工作實施以來,活力102經過舊城區改造煥然一新,成為融合了體育健身、文化展示、互動體驗、休閒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複合型空間,一攬子滿足全家人的需求。
樹影婆娑,落葉盤旋,落葉和手風琴演奏譜寫了一段音畫奇緣。當天,在長寧區黃金城道步行街的銀杏舞臺上,手風琴藝術節吸引了眾多市民的參與,在金黃的秋葉中聆聽上海手風琴聯盟樂團、Muzika Ensemble室內樂團和Celty's樂隊的優美琴音,還有音樂愛好者走上舞臺在「手風琴開放麥」環節中來上一曲。
歲月留痕,市民們收集了不少老物件,述說著生活的變遷。收藏家馬繼秋的私人珍藏展在黃浦區豫園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四樓展出,馬繼秋是一位道具師,他收藏了2000餘個印有上海工廠名的搪瓷杯。上世紀,上海工廠曾達2萬多家,承載著無數人一生的回憶,不同的廠杯也凝聚著上海百年歷史。
據介紹,社區日當天,上海各區還有各種非遺手工、烹飪、書畫展示、閱讀、秀場等貼近市民生活的活動舉行,如高橋社區居民「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攝影展」、五裡橋社區「青年管弦樂團展示」、曹家渡社區的「西點製作」、天目西路社區「幸福時光捏麵人」等。
責任編輯:曹玲娟
作者:曹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