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審議通過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會議指出,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針對不同主體和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教育特點,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著力破除的頑瘴痼疾,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
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五唯」,是我國教育評價體系在運行中表徵出來的突出問題,也是當前教育改革最難啃的硬骨頭。客觀地看,「五唯」在教師科研成果增長、學生智育提升等方面都作出了階段性的歷史貢獻,但也帶來了深層次的教育問題。其扭曲了教育本質,不是真正根據立德樹人和師生興趣去發展和創新,在其影響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嚴重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不利於培養大量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因此,要把教育評價改革作為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最硬的一仗」來打好。
圍繞「根本任務」。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凡是不利於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
緊抓「四個評價」。此次《總體方案》首次提出了「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可謂是對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提出的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的落實,是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的重大改革舉措。概要來說,結果評價尤要摒棄當下選拔性考試中的看論文、發明專利等「功利化」做法,過程評價要重視學生學習成長過程的全面教育,增值評價要以學生在學習適應能力、師生同伴等人際關係、品德行為等方面的進步幅度來評價學校和教師的努力程度和進步程度,綜合評價要重在全面考察考試成績、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
著力破除「五唯」。過去一年多來,在破除「五唯」取得了有效進展。學生評價方面,通過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中小學生減負等措施,政策舉措接續發力,使得「唯分數、唯升學」的單一評價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扭轉;教師評價方面,通過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明確不得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教師,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等,對扭轉「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單一評價傾向,起到了積極作用和一定成效。但「五唯」傾向在我國教育根深蒂固,破除絕非短期可成,需要久久為功。
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破除「五唯」頑瘴痼疾,須要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落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保障教育評價公開、透明、公正進行,以公平性、公正性與公信力讓深化教育評價改革落地落實,行穩致遠。(洪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