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章號 發自北京
在大連控股的資本舞臺上,大顯集團唱主角,北京新紀元則從隱身幕後到逐漸顯露臺前,而近來又有六寶基金持有入場券的風聲傳來,一場資本運作大戲似乎即將開鑼上演。
北京新紀元在六年間向大顯集團投入23.5億元,仍只獲得一家A股上
市平臺,多年投資不問回報卻大肆宣揚未來涉礦利好,不禁令投資者詫異所謀者何?更有大顯集團以秘而不宣的神秘金礦與迭次比劃的裡伍銅業前景向投資者釋放誘惑。
重組再創業,還是炒作增發從中漁利,大連控股仍存諸多質疑。
「貴人」久等不至
「周六我去香港,與霍氏談戰略協議的事,這次去會形成具體決議。」3月1日,大連大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控股」)控股股東,即大連大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顯集團」)董事長代威在與時代周報記者通話時透露,香港霍氏實業成員企業六寶基金將是大連控股未來涉礦轉型的「貴人」。
由霍文芳一手創立的六寶(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六寶基金」)是香港霍氏實業成員企業中專業從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與管理業務的公司,目前管理的資產也以香港霍英東集團董事、香港霍氏實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執行長霍文芳為主要聯結紐帶。
「貴人」效應甚至體現在與六寶基金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墨跡未乾之際,大連控股成為當日兩市唯一一隻一字漲停的個股,逆勢上揚。
而截至目前,市場得到的確切消息仍只是雙方籤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大顯集團將利用六寶基金現有的稀土、貴金屬、石油等礦產能源資源,通過大連控股的資本平臺完成資產證券化過程。
與此同時,雙方同意利用六寶基金的海外影響募集資金,聯合大顯集團兼併收購國內優質礦產資源,培育礦產企業IPO上市或通過資本平臺直接注入大連控股。
有公開資料顯示,六寶基金所持有的礦產能源主要分布在廣西、內蒙古等省份,包括金礦、稀土礦等貴金屬資源。至於大連控股最終是否能將該等優質礦產資產收入囊中尚未得知,不過,借六寶基金入駐東風,上述公告發布次日,大連控股定向增發法案於股東大會高票通過,股價更是在跌破近四年最低價後逆勢漲停。
據定增預案,以3.44元/股發行的4億股大連控股股份將全部由大顯集團認購,募集的13.76億元資金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而屆時大顯集團的持股比例將達到30%,是定增前的三倍。
「這次增發我們也想過找幾個外來股東增發,但是在證監會通過概率有難度。」關於定增,一併擔任大連控股董事長的代威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也想過讓金礦資產來增發,但是上市公司沒有現金流。我們現在就是要改變上市公司手上一分錢沒有的情況。」
消息人士透露,大顯集團與六寶基金或將聯手成立新基金,以收購礦產資產。而代威則向時代周報記者證實,「在我們收購基金不足的情況下,他來做配比。」
搭上六寶基金的消息甫一出爐就引起多方關注,更被投資者視為難逢的利好。而大顯集團似乎也有意讓此種利好繼續保持發酵,態度略顯曖昧地表示:「不排除我們將來增發,他也通過增發來支持我們。」
金礦何在?
大連控股實際控制人、董事長代威—同時也是北京新紀元的實際控制人—曾公開表示,未來大連控股將是一家投資控股型企業,主營方向是多種金屬礦產資源投資。
在2006年北京新紀元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大顯集團之後,大連控股曾試圖打破單一業務結構,相繼在金融領域投資了誠浩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吉林銀行和大連創新投資中心等企業,但收效並不明顯,且對外投資額逐年遞減。
時代周報記者查閱大連控股歷年年報發現,大連控股在2006年投資額為3億元,比上年增加74.38%,而2007年這一增長比例下降為32.15%,而到了2008年投資額較上年則下跌了45.45%。2009年和2010年則分文未投,2011年僅有5500萬元投資額。
在定增預案中,大顯集團先收購哈密市亞天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亞天商貿」)100%股權,後又展開對新疆託里縣部分金礦資源的整合,正式確立向礦產和金融行業的戰略性轉型。
「為什麼要增發,增發的錢就是為了買金礦。」針對時代周報記者提出關於金礦所有權的質疑,代威說:「我為什麼要這麼真實地解釋給你,因為你提出疑義了嘛!你懷疑我們公司將來有沒有注入金礦的股權,我可以告訴你100%已經是這樣了。」
大顯集團不斷強調已經「敲定」的即將收購100%股權的某金礦實為國內某國有企業改制後資產,但其始終不願透露具體名稱與地點。而從大連控股已公布的相關文件中可知,唯一涉及金礦的項目目前僅有託裡金礦。
「如果最終被證實是託裡金礦,事實上大連控股早已插上一腳了,現在再來炒作有何意義?」齊魯證券一不願具名的分析師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亞天商貿擁有新疆託里縣博孜阿特南金礦的探礦權,同時又系新疆康信礦業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信礦業」)的股東,持有康信礦業75%的股權,而康信礦業擁有託里縣博孜阿特15 號金礦的採礦權。
然而,亦有消息人士透露,大連控股早已與託里縣國資公司籤訂礦產資源整合協議。
即使金礦在此,價值幾何,依然過於「隱秘」,涉礦炒作謀求增發的意圖,依然備受質疑。
23.5億投資打「水漂」
6年投入23.5億元,在尚未看到回報的情況下,大顯集團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完成定向增發後「還將再繼續投入約14億元」,如此大手筆投入卻並不注重回報效率不禁令人困惑,究竟以北京新紀元為實際主導的大顯集團對大連控股抱有何種圖謀。
截至大連控股2005年年報,大連市國資委持有大顯集團100%股權,而後者持有大連控股50.58%股權,此時尚無北京新紀元身影。至2006年12月,北京新紀元與大連控股搭上管道,大顯集團以其置換取得的新紀元所持有的大連金伯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金伯利能源」)99%股權,按評估價值作價1.61億元抵償大顯集團所欠大連控股的資金。
而此時亦正是北京新紀元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入駐大顯集團的時刻,從大連控股已披露的文件似乎雙方交集僅限於此。故而有投資者質疑北京新紀元僅以大連金伯利能源99%股權,即評估價1.61億元為對價受讓了大顯集團50%股權,而適時大顯集團為大連控股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達到36.94%。
大連控股在致時代周報記者的一份聲稱「經與大顯集團了解並核實相關情況後」的回覆函中表示,北京新紀元及其戰略合作夥伴於2006年4月以現金出資1.5億元獲取股權多元化改革後的大顯集團50%股權,並負責償還大顯集團全部35億元的銀行債務。
時代周報記者試圖向大顯集團董事長代威尋求上述35億元銀行債務的相關文件,得到的回覆是時間久遠或難以一一找出。
據大連控股在前述回復函中的陳述,北京新紀元入主大顯集團後,先後以股東注資的方式,以自有資金償還銀行貸款超過20億元,「使大顯集團的財務狀況得到了根本上的改變,兌現了當初對大連國資委的承諾。」
似乎順水推舟,接著於2009年12月北京新紀元以1.5億元受讓了大顯集團剩餘50%股權,並隨後支付了5000萬元職工安置費用。至此,北京新紀元包括代償債務在內已向大顯集團淨投入23.5億元,甚至於此前轉讓大連金伯利能源99%股權亦是無償劃轉給大顯集團,「方使大顯集團以該資產償還上市公司的欠款,從而解決了大股東佔款問題。」
「如此多年如一日孜孜投入不求回報的投資令人費解,」北京一私募機構投資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投資人到目前為止一分錢沒有獲利,投入20多個億,只拿到一個殼資源,要知道現在市場上一個淨殼最多六個億。」
2009年12月,北京新紀元以1.5億元現金從大連國資委受讓大顯集團50%股權,適時,大顯集團持有大連控股3.23億股;亦即,新紀元以每股成本價0.93元獲得大連控股1.61億股。此後的2010年8月和11月,大顯集團分別將大連控股1億股、1787萬股限售流通股以4.5元/股和5.5元/股價格拍賣,分別獲得4.5億元和9830萬元;接著在2010年12月,大顯集團又以5.30元/股減持大連控股無限售流通股4000萬股,獲利2.12億元。
大顯集團在最近一次減持後2012年累計減持大連控股或超過3000萬股。在2012年11月30日通過的非公開發行方案中,大顯集團擬通過非公開發行增持4億股,增發價格3.44元/股,增發完成後,大顯集團持股比例將達到35%左右。有分析認為大顯集團似乎以在二級市場高價拋貨,一級市場低價增發來賺取差價。
北京新紀元實際控制人代威則對此種質疑感到「委屈」,認為上述拍賣與減持獲得的資金皆在法院主持下直接劃到債權人帳戶,股份減持難以稱得上是「資本運作」。
然而, 新紀元加上增發投入,30多億元的投資,僅靠轉型後利潤收入,資金回報率實在無法服眾。
「要麼事先有其他協議,要麼只能圈錢謀利。」巨資投入的新紀元似乎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