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花木蘭#
花木蘭
對於北朝民歌被(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壁的《木蘭辭》是我對花木蘭這個人物最早的認識。
然而,觀看完由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妮基·卡羅導演的《花木蘭》這部電影,我卻對它沒有詬病,也沒有褒獎。
劉亦菲飾演花木蘭
我之所以沒有詬病,也是源於對花木蘭飾演者劉亦菲的喜愛。
誠然,我不可否認她為《花木蘭》所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還有對花木蘭角色到位的解讀。
所以,我就沒辦法詬病角色。
替父從軍
關於《花木蘭》的劇情也是源於流傳至今的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
整部電影的劇情的打造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圍繞著『木蘭』這個人物中心點而開展。
不然看得出來,它重現著『華君』於軍旅生涯的縮影,以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偽裝敘述著女子從軍記,再到與柔然的作戰拯救了自己帝國的故事。
整部電影以直敘的方式給我們帶來的故事情節,沒有多餘的敘述技巧以求簡單明了的表現木蘭的形象。
鳳凰
而穿插在劇情之中的兩個意象,是草原上隼,還有隱藏在木蘭心中鳳凰。
忠勇真
隼之勇敢也擅長偽裝,而木蘭從『華軍』變為自己則是對兩個意象忠勇真闡述。
因此,基於這樣的劇情,給它詬病還有褒獎,都不足以說明什麼。
不過,有可說明的是妮基·卡羅試圖以西方的女巫融入東方的道,以至於影片中出現了氣的概念,影片還是不足以呈現儒道一家,文化一家。
因而,以妮基·卡羅解讀的《花木蘭》是存在著文化差異性。
這樣的文化差異足以讓人誤會一個國度本來的面貌,以至於讓人對《花木蘭》整部電影的評價不高。
故此,我不知道你對此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