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場電場質量能量可以互相轉換,宇宙還有什麼轉換定律未被發現?

2020-12-24 宇宙新思維

磁場和電場可以轉換的發現促進了科學的進步,造就了麥克斯韋的科學地位。

磁場和電場確實可以互相轉換,它們是同一事物的兩種形式,十九世紀的麥克斯韋用一組方程把它們統一了起來,構建了電磁理論大廈,完善了經典力學。並據此預測了電磁波的存在,且進一步預言光是一種電磁波。現在這一切都已被證實,麥克斯韋由此奠定了他在物理學上的地位,成為牛頓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科學家。

狹義相對論的重要結論――質能關係式成功指導科學實踐,奠定了愛因斯坦牢不可破的科學地位。

時間進入二十世紀,愛因斯坦橫空出世,他接連發表兩個相對論,一舉奠定了他無人能比的歷史地位。

1905年他發表了關於狹義相對論的幾篇論文,其中有一篇推出了著名的質能關係式E=mC,關係式不但指出了物體質量m和物體具有的全部能量E之間的數量關係(其中C為光速),而且還闡明了質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質量和能量是物質的兩種不同的屬性,它們大多時候是共存的,有時能量可以單獨存在,而質量不能單獨存在。共存時不存在轉化,因此所謂的轉化只能是共存向能量單獨存在(消失質量)的轉化,以及能量單獨存在向共存(顯出質量)的轉化。

自從有了這個關係式,它使很多重大科學的研究(比如高能物理和核物理)從定性轉為定量,使很多重大工程有了精確的數據分析指導,比如說在研製原子彈過程中,質能關係式首先幫助科學家探明了能量來源――原子核的質量虧損,然後幫助科學家精準計算核材料的釋放當量,使人類完全掌握核能的利用。這個轉換式還幫助科學家們解決了恆星能量來源和演化問題,直接推動了宇宙學和天文科學的發展。

質能轉化的實質和轉化條件

但這質能轉換式目前僅僅在高能物理和核物理、宇宙天文等方面體現出來(並且體現的幾乎全都是質量轉化為能量,而能量轉化為質量的例子很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卻很難體現。實際上目前無論是能量轉化為質量,還是質量轉化為能量都很難。我們千萬不要把普通的燃燒爆炸、化學反應的放熱看作是質量轉化為能量,上述的例子都嚴格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它們的質量並沒有減少。真正的質量轉化為能量的例子目前僅有原子核的裂變和聚變,而實現它們的條件也非常苛刻,或者提純濃縮,或者高溫高壓。

而能量轉化為質量的例子僅僅停留在大學老師對學生講的「高能光子轉化為一對正反電子對」的說法。

至於有人說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能量轉化為質量,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植物生長的物質構成主要來自於空氣、水和土壤,陽光的作用是提供動力,並沒有直接轉化為質量。實現能量轉化為質量的條件比質量轉化為能量更苛刻,就目前所知,只有宇宙大爆炸早期階段是能量大規模生成物質質量的唯一時期,構成宇宙的物質就在那時一次性形成。

換句話說,宇宙誕生之初的超高溫高壓、超高密度和超高時空曲率是能量大規模轉化為質量的條件。隨著宇宙溫度的下降,也失去了能量轉化為質量的條件,因此現在很難看到能量轉化為質量的例子。

二十一世紀對新轉換的呼喚和展望

在上世紀的前20年出現了重大科學革命和發現――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現在是2020年,時間上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了,但在本世紀前20年並沒有出現像上世紀那樣的奇蹟,實際上科學已經近百年沒有重大突破了。沒有重大突破,就不會發現新的轉換關係;發現新的轉換關係就意味著重大突破。因為每個轉換關係的背後都揭示了深刻的自然規律,新的轉換關係反映了人類更新更深的認識和更深的宇宙原理。

本世紀到現在為止沒有特別重大的突破,是因為一直在積累,這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雖然沒有最終突破,但有些地方已露端倪,時代早已召喚。下面結合本題對未來可能的突破做一簡單展望和預測。

1,時間和空間的轉換

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以來,時間和空間是實在性物質的觀念逐漸被人接受,愛因斯坦曾經的數學老師閔可夫斯基把時間t乘以一個虛數因子ic(其中c為光速,i=-1),這樣ict就具有了長度量綱,時間就成了一維特殊的空間(類空間維),他最終把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在數學和幾何上統一為「四維時空」,他認為過去一直被認定是獨立的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可以被結合在一個四維時空結構中。

閔可夫斯基

不過「四維時空」和「四維空間」還是有所不同的,四維空間中的四個維具有相同的性質,而四維時空的類空間維和其他三維在性質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例如長度上只能是虛值,還有物體運動的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是互相影響的等等,因此目前這個「四維時空」還是被認為是虛構的,它只是在數學上的一種推導、物理上的理解和計算。但事實上又如何呢?人類現在對時空的理解還很膚淺,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時空理論激發了人們無限的遐想,什麼「時空穿越」「時間旅行」、「蟲洞」等概念令人激動,無論以時間換空間,還是以空間換時間都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望,等到徹底搞清時空本質,找到轉換機制,相信時間和空間可以隨意轉換,因為時間和空間本來是一回事兒。

2,四種相互作用力之間的轉換

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現在雖然沒有統一,但其中幾種力之間應該是可以轉換的,目前電磁力和弱力已經統一,從某種角度上講它們是可以轉換的。由於篇幅的原因,這裡不再贅述。

3,意識和物質的轉換

從狹義上講,意識不是物質。從廣義上講,意識也是物質,因為世界的本原就是物質。它們之間的轉換是理所當然的,不過現在意識的本質至今還沒搞清,具體怎麼轉換還有待研究。

相關焦點

  • 怎麼樣才能將能量轉換成1g的質量?
    人類已經能夠按照E=mc^2將質量轉化成能量,但能否反過來用能量生成1g質量呢?質量轉換成能量的例子很多,距離我們最現實的案例是核裂變,重核裂變-質量虧損-轉換能量!而稍稍遙遠一些的案例是核聚變,比如ITER正在埋頭苦幹的氘氚核聚變,希望將質子聚變的質量虧損從原子核的禁錮中釋放出來,雖然距離還比較遠,但這仍然是最具希望的事業!而能量轉換成質量的案例,儘管理論上並沒有什麼問題,但事實操作起來可能還不是一般的困難!一、一克質量需要多少能量來轉換?其實計算並不困難,因為用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公式還算下即可計算出來!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七章 電與磁
    電場是—種物質,而磁場是另外—種物質,電場物質和磁場物質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場物質,不同物質要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轉換,在真空中是不可能轉換的。磁場物質不能轉換成電場物質,電場物質也不能轉換成磁場物質。這兩種物質只是能量或動量的傳遞,能量或動量的傳遞只能依託金屬等導電體才能發生,當然要除去震蕩轉變。
  • 能量的本質是什麼?宇宙最初的能量從何而來?
    其實這類問題往上延伸就是:宇宙是如何誕生的?這是一個終極之謎,但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科學知識對這個終極之謎進行解讀。能量的本質是什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能量與質量其實是等價的,這就是著名的質能方程。能量和質量就像一個東西的兩面性,兩者可以相互轉換。說白了能量就是質量,質量就是能量。而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物質指的是具有質量的物質,這也說明了其實能量也是一種物質。宇宙最初的能量是從何而來的呢?
  • 光有質量和能量麼?為什麼那麼快?
    動能——這是光因其運動而產生的能量。注意,因為光子沒有質量,所以其動能等於其總能量。光的能量使它可以根據廣義相對論創建引力場。顯而易見,能量只是光子攜帶的眾多特性之一。光子可以在沒有質量的情況下很好地存在,因為它們具有許多其他特性使其在物理上是真實的。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九章 人類和地球磁場
    這就為我們揭開磁場產生之迷指明了一個正確的方向。磁和電之間可以相互轉換,電場和磁場在廣袤的宇宙空間中如影相隨。我們如果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凡是存在自己磁場的行星有個共同點——能夠導電的外殼。在地球海水是比較良好的導體,地球的導電外殼正是那廣袤無垠磁場發生的根本原因。
  • 話說焦耳定律的適用範圍
    但是純粹的記憶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不利於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還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什麼是純電阻電路,二是為什麼焦耳定律變形公式僅適用於純電阻電路。解決這些問題,要以能量觀念看待問題。一、焦耳定律變形公式UIt什麼時情況下夠計算電熱:我們知道,UIt是電功的計算公式。
  • 宇宙的終極到底是什麼?熵增定律
    在整個宇宙中,沒有任何一種物質是可以永恆不變的,哪怕是巨大的天體,這也就意味著宇宙萬物最終都會走向寂滅或者是死亡。那麼死亡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就狹義來說,死亡是指喪失生命停止生存。從廣義上來說,死亡時生命或者是物件系統中,所有本來維持其存活屬性的喪失是不可逆轉的,這也就意味著死亡不只是適用於生命,它同樣適用於其它物質,甚至包括整個宇宙。那麼,宇宙的終極到底是什麼?「熵」,熵是什麼?這個概念非常強大,卻又不那麼容易理解。
  • 日冕磁場衰變與太陽耀斑爆發
    Science:日冕磁場衰變與太陽耀斑爆發太陽耀斑是發生在太陽大氣(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局部區域的一種快速劇烈的能量釋放過程,它可以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內釋放出1028~1032erg的能量,這些能量包括輻射能、動能、熱能和非熱能等。
  • MFC下的cstring與char互相轉換方法
    Mfc下的cstring與char互相轉換方法本次課程主要來為大家講一下平時我們總是在mfc下環境開發中使用的char類型的數組和cstring格式的轉換,還有在qt下該如何轉換,送給有需要的小夥伴們。
  • 人的磁場竟然有如此強大的力量!改變你的磁場,就是修行!
    一個人廣做善事,他就積聚了宇宙間的愛的磁場,當他有危險時,他的潛意識會有感知,身體哪方面不適或出現信號,讓他知道,然後避免災難。就算真有災難,他也會化險為夷! 宇宙間有一個強大的法則就是吸引力法則,你的思想是有磁場有能量有吸引力的,你想什麼,你就會發射到宇宙中去,宇宙就會回應你的想法,給你想要的!
  • 宇宙的終極是熵?你知道熵是什麼嗎?
    宇宙的終極是什麼?所有的能訴諸於口的存在,似乎都會走向滅亡?無論是一個人,一棵樹,一隻兔子,還是一條河,一個星球,乃至一個宇宙,它們似乎最終都會迎來自己的終焉時刻。那到底什麼才是宇宙的終極呢?那就是「熵」。什麼是「熵」呢?這個詞的解釋異常複雜,希望你能靜心看完。在19世紀初,科學家們發現了能量守恆定律。
  • 這條物理定律能毀滅地球,科學家們後悔了
    自然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規律,而科學家們就是要從中找出這些規律,並對它進行總結整理,成為可以人類發展做貢獻的定理。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許多科學定律,它也為人類在地球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但是這條物理定律的發現與應用,卻讓人類充滿恐懼,並感到一絲絲絕望。
  • CAD轉換JPG如何保證轉換質量?
    長期使用CAD文件的人群會常常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在轉換不同格式的時候,會發現自己轉換後的文件容易出現質量不高的情況。特別是在CAD轉換成JPG格式的時候,如果你在工作中也遇到了此類情況,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瞧瞧哪款cad製圖軟體好用?CAD轉換JPG如何保證轉換質量?
  • 大型強子對撞機,為什麼不能把51焦耳的能量注入一個亞原子粒子?
    所有這些都可以提供對單個組件自旋的見解,並使我們能夠在達到足夠高的能量和亮度時產生潛在的新粒子。像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一樣複雜複雜的機器,其工作原理異常簡單。質子和一般帶電粒子可以通過電場和磁場加速。如果你在質子運動的方向上施加電場,電場會對質子施加正力,使其加速並獲得能量。
  • 電動汽車如何進行能量轉換?
    電動汽車如何進行能量轉換? 在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中,為了提高能量轉換效率,設計師們的目標是配備高熱可靠性電力電子模塊的緊湊封裝和組裝,同時減少開關損耗。設計參數不同,涉及車輛動力總成系統的功率級別、轉換效率、工作溫度、散熱能力、系統封裝等。 電動汽車設計中的性能關鍵是電池和推進系統。
  • 太好了,利用自旋流進行流體動力發電,能量轉換提高了10萬倍!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基礎研究計劃中ERATO Saitoh自旋量子整流項目的科學家,闡明了在微米級通道中利用自旋流進行流體動力發電的機理,發現隨著流動規模的減小,發電效率大大提高。在微通道中,流動呈現一種稱為層流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微渦狀的液體運動廣泛而平滑地分布在整個通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