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賊王電影中國票房過億,但批片未必仍是門好生意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文|新文化商業,作者|邢書博,編輯|Amy Wang

兩天時間,《海賊王狂熱行動》破億了,豆瓣評分7.9,票房口碑雙豐收。

這部打著海賊王20周年紀念的作品,可能是受漫威《復仇者聯盟4》的影響,絲毫不顧忌劇情推進和角色塑造,一股腦把過往作品出現的200多個人物都放到電影裡,對粉絲來說是一桌滿漢全席,對路人觀眾而言是一鍋亂燉。

作為一部粉絲向作品,海賊的成績並不例外。這不是海賊在中國的大熒幕上第一次亮相,也不是海賊第一次票房過億。2016年的《海賊王黃金城》也票房過億,豆瓣評分也7.7分。但當年的粉絲向日漫電影,票房過4000萬的都少之又少。

粉絲向IP電影不是萬能良藥。那麼海賊做對了什麼才能一枝獨秀?

把粉絲電影做成大眾電影,民工漫們做對了什麼?

如果說80後的青春是《變形金剛》,00後的青春是《喜羊羊》和《熊出沒》,那麼陪伴90後的則非《海賊》《火影》《死神》這三大民工漫了。《變形金剛》《喜羊羊》能夠票房過億,1.74億90後為童年回憶貢獻票房並不奇怪。

問題在於,如果只是把民工漫作為群眾基礎好的代名詞,認為粉絲眾多就能轉化成票房,這在無數流量明星和IP改編電影的撲街案例中,最後已經被證明是無稽之談了。

那麼要想成長為一部民工漫,需要具備哪些產品特性和商業考量呢?

1、題材多為少年向熱血動漫,極度符合初高中孩子們的「中二氣息」,這也是日漫最百唱不厭的題材之一。《黑子的籃球》《我的英雄學院》《一拳超人》等都屬於這個類型。

2、登場人物拉幫結派的出現,目的是為了通殺不同口味的讀者。按網際網路的說法,是覆蓋各個圈層。我們熟悉的「漫威宇宙」就是這個玩法。不同人物形象之間的自由組合想像是觀眾最為津津樂道的部分。

3、情節最為俗套,為人津津樂道。大眾電影永遠都是最俗的電影,但一方面也代表了成熟的敘事節奏。人們習慣了開始發展高潮結尾的標準敘事結構,這不用學習。

非線性敘事、環形敘事等高級的敘事風格,如果沒有一定的閱片量和審美是欣賞不了的。這裡的矛盾點在於,有追求的創作者們不滿於標準敘事希望探索更具實驗性的敘事方法,但大眾審美往往跟不上藝術的發展速度。如果高更、梵谷的抽象畫,在19世紀被認為是瘋子的作品,而現在被叫做劃時代作品。

4、商業化導向,大眾化是絕對標準。

這一點不贅述,基本觀眾要回憶就有回憶,要CP就有CP,除了因為是子供向作品不能提供黃賭毒,《海賊》把能滿足一個少年的夢想、衝動、友誼和憤怒都表達出來了。能把俗套的故事講得熱血沸騰,在商業化上就成功了一半。

做到這一步,就可以在ACG三圈同步騙錢了。看一部動漫IP的受歡迎程度,只要看他的周邊有多奇葩就知道。比如知名動畫《EVA》出過剃鬚刀和衛生巾,知名搞笑漫畫《銀魂》還出過賭博機。不過這部動畫出什麼都不奇怪。

5、連載長度問題。漫畫畫數一般都有三位數,說得好聽點叫經久不衰,說得不好聽點叫老太太的裹腳布。這個特徵和國內的網絡小說模式一樣。經典漫畫和小說短小精悍,適合一讀再讀,是藝術品。

民工漫和網絡小說是日用品。這些作品數十年如一日的陪伴讀者成長,陪伴了20年,讀者就把它們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部分粉絲眼中,這些作品成了水和電,說精神食糧有些過譽,說精神快餐再好不過。餓了吃一口,沒多好吃,但是管飽。

6、雖然也使用部分萌元素,但絕對是OTAKU不屑於看的。

OTAKU又稱御宅族,所謂御宅,廣義上講是指熱衷於亞文化,並對該文化有極度深入的了解的人。狹義上是指沉溺、熱衷或博精於動畫、漫畫以及電子遊戲的人。

御宅族和民工動漫迷的區別在於,御宅們並不只是因為"喜歡"而漫無目的地收集這部作品或相關領域的資訊。而是將所得到的資訊經過整理消化,將它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並具有分析能力。

簡單講,御宅族對動漫作品具有更深入的審美和研究能力,類似於電影影迷和戲劇票友,他們和創作者在藝術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一般動漫迷更像是腦殘粉或者路人觀眾。這也意味著以《海賊》為代表的民工漫在創作上部分吸收了硬核作品的屬性,但本質上還是一部面向大眾的作品。

如同今敏的《紅辣椒》是一部藝術電影或者說影迷電影,而諾蘭借鑑改編成的《盜夢空間》就是一部注重視覺的商業大片。

7、知名。

不看動漫的人也能叫出它們的名字。當然,它們的粉絲大多也就只知道民工漫圈的這幾部作品,甚至有些時候都說不清這些作品作者是誰、喜歡的角色的聲優又是誰,卻標榜自己是漫迷甚至OTAKU。

粉絲群體不同於OTAKU的兼容並蓄,尤其三大民工漫的粉絲圈之間進行不同規模的鬥嘴火拼是常有的事。這不能怪民工漫本身,只能怪它的粉絲見識太少。科技圈也是如此,比如逢人就喊「萬物基於MIUI」的小米粉絲,如果不是有意為之,那只能是對雷軍愛的深沉了。

能夠達到這七個指標的漫畫才稱得上民工漫,從市場上來看,這樣的作品其實並不多。絕大部分IP改編動畫大電影,空有IP之名,沒有IP之實,基本和民工漫無緣。

比如《全職高手》商業化足夠,但連基本的講故事的能力都沒有,既不熱血也不中二,撲街很正常。再比如皮皮魯的新翻拍的《舒克和貝塔》,情懷足夠,鄭淵潔原著敘事也流暢,但商業化作品的能力有限,觀眾想看的視覺特效、俗套但足夠震撼的矛盾衝突以及覆蓋圈層的能力都明顯不足。即便是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親自操刀改編,也無濟於事。

民工漫是批片的特殊品種,批片想賺錢還得過四關

某種程度上說,包括《海賊》在內的民工漫,在全球大眾動漫迷心目中的地位如同《四大名著》,只要人物劇情特效宣發說的過去,票房一般都不會太差。但是要把這個公式套用到絕大多數批片上來,還是想的太好了。

法國電影《天上再見》票房僅有200萬,西班牙懸疑片《警告》票房只有63萬。

由於中國電影的進口限制,片方為了保障收益,在進口分帳片中優先選用好萊塢大片是常態。1994年,中國大陸商業的第一部好萊塢分帳片上映。由哈裡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內地票房2500萬,砍下內地票房年冠,開啟好萊塢稱霸內地市場的序幕。

也從那時起,中國市場就成了北美市場的後花園,通常一部電影在北美上映半年後才能在中國上映。如今,李安的《雙子殺手》中國和美國的上映時間僅僅隔了一周,可見中美電影市場的緊密程度。也就是說,好萊塢分帳片成了大佬們的遊戲,中小片方很難進入分享饕餮盛宴。

好在批發電影的生意讓他們看到了曙光。

但批發電影所需的四個流程,也讓一些人把曙光給掐滅了。

首先是版權關。

批片能進入內地影市,得先被內地的片商「相中」買下版權。片商擁有不同途徑來尋找合適的影片,其中最常見最公開的就是國內外各大電影節市場,有時片商也可能會通過私人途徑或者第三方拿到外片的版權。

最近圈內最出名的官司要數批片版權方次元矩陣和宣發方聚和的案子了。

2016年,次元矩陣從日本公司Jango手中以300萬元的價格買下今敏大作《千年女優》的改編權,請了陳凱歌做導演。但是,在《千年女優》項目的交易過程中,合作方聚禾卻認為次元矩陣說謊了。次元矩陣謊稱購買費為400萬元,所以提出聚禾購買20%的改編權需要付出80萬元。

據聚和與媒體的的相關記錄,他們聲稱對方還出具了假合同騙他們上當。而合作方次元矩陣卻說對方拖欠了其另一部片子《刀劍神域》的票房分成,導致自己快破產了。目前該案還未宣判。但足以見得批片版權購買過程中的貓膩。

其次是指標申請關。

拿到電影的版權,只是整個引進過程中最簡單的一步,接下來片商和影片需要拿到能夠在國內上映的指標。

目前內地電影市場只有中影和華夏兩家公司能夠發行國外電影,每家公司各有15個左右批片引進指標,其中5個為美國電影,另外10部則是非美國影片。購買批片的公司往往是民營企業,但是在買斷版權後,他們必須向中影和華夏申報指標,拿到指標之後,影片在內地上映就基本有譜了。

廣義的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影迷中擁有更廣泛的認知度,曾是批片票房的絕對主力,中影和華夏每年各自的5部美國批片指標也成了片商爭搶的香餑餑。不過也有一些片商為了保證減少手中影片的競爭壓力,會繞開美國批片的指標,而瞄準其他國家的名額。

考慮到影片的市場前景和受眾面,批片一般選擇在頒獎季獲獎藝術電影如《羅馬》、具有一定粉絲群體的日漫《聲之形》和其他國家的部分商業片如《摔跤吧爸爸》,以及部分重映片如《千與千尋》《龍貓》。通常,片商像選擇股票基金一樣制定多個投資組合分擔風險,當然也有財大氣粗一股腦全部包圓的。

但過度採購版權和有限的審批數量的矛盾,導致浪費居多。

一位批片買家透露,「以前批30多部片子,報的可能是60來部,那就是50%的通過率。2018年報到局裡的片子據了解有300、400部,就算現在批片數量增長到70部,也不到20%的概率,有大量影片會被退回。」

再次是等待審核。

批片在拿到指標後,面臨的就是審核這第三道坎。片商將電影交到中影和華夏手裡,申請下配額之後,後兩者將直接對接廣電總局進行影片的審查流程。

引進片也遵循著內地電影審查的原則,在意識形態、情色、暴力等方面都會有一定的限制。

一般來說,拿到配額的批片基本上能通過審查,但是這個過程也包含很多不確定因素。

沒有過審的影片,片方會拿回來繼續修改剪輯,達到過審的標準,然後繼續申報,在這個過程中廣電總局會給出一定的修改建議。這些反反覆覆都會消耗時間。

如果是有經驗的片商,在引進之前就會規避掉一些不適合中國市場的電影,以便加快審核流程,為宣發留足時間。但怕就怕有不懂行的攪局者。

《瞭望東方周刊》載文指出,一些有基金、金融、科技等背景的影視傳媒公司或者視頻平臺。這些機構平臺不小,也「不差錢」,但並不完全了解批片行業,採購時習慣於草率地「一鍋端」,而不論影片的好壞。

「一次要買50部,老外都傻了。」看上去又是中國買家「人傻錢多」?「有我傳媒」創始人孫欣悅認為,「核心問題並不是錢本身,而是一些機構的採購人員缺乏專業操守,不願意做必要而又艱澀的工作,比如研究每部片子的劇本、耐心和老外們砍價。」

這樣做的結果是:首先,哄抬了價格,讓批片生意越來越難賺錢。其次,浪費了機構的資本,也沒有將真正優質的海外影片帶入中國市場,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最後是定檔期。

批片與分帳片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此。

批片在過審之後,就進入上映前的最後一道程序——定檔。定檔環節和審查環節一樣,都是由廣電總局來決定。在影片過審後,片商可以主動申報檔期,幸運的可以在原規劃的時間段上映,而有的也會進入漫長的等待期,不知在哪天就會被告知影片檔期。

一般情況下,片方會在影片臨上映前一個月的時候才被告知最終的檔期,有的片商在得知批片檔期的時候,距離上映甚至還不到一個月,這也意味著留給他們進行影片宣發的時間也不多了。

時光網報導稱,對於想要拿到高票房的電影來說,一個月的宣發時間肯定是不夠的,所以片商並沒有被動地等著總局下發最終的檔期,而是會提前規劃宣發。

提前宣發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在上映前檔期有可能會被隨時調整,也會根據市場的競爭程度進行改動。比如伊萬·麥克格雷格和娜奧米·沃茨主演的《海嘯奇蹟》從最初2013年3月8日的檔期改到6月27日,最後又被挪到8月29日,經歷了「兩連跳」。《極速風流》也在引進了兩年多之後,才在2015年內地上映。

檔期主動權不在片方手中,自然也無暇顧及用什麼方式宣發。

比如講述校園欺凌的電影《聲之形》本身素質不錯,在日本也算家喻戶曉,主題深刻,故事感人,畫風唯美。《聲之形》動畫電影是由業內良心製作京都動畫操刀, 京都動畫曾經製作出《全金屬狂潮校園篇》《涼宮春日的憂鬱》《輕音少女》等作品。

但作為國內宣發方的米泛娛樂 ,卻成了十足的豬隊友。請水軍吧,做製作公司京都動畫的暱稱「京阿尼」錯誤的當成某流量明星,刷了些亂七八糟的榜。宣傳動畫人物時,卻把「打call」「舉螢光棒」那套東西用在了校園欺凌的題材宣傳上。

這家公司還宣傳了《悟空傳》《十萬個冷笑話2》《絕世高手》《父子雄兵》《閃光少女》。其中,《閃光少女》腦殘式下跪求票房宣發,也是被網友群而攻之。

要知道當年下跪事件是製片人方厲為了已故導演吳天明的遺作《百鳥朝鳳》向外界求助,是對一代電影大師的致敬和尊崇。《閃光少女》是一部純粹的商業片,這麼做除了噱頭就是噱頭。

日漫電影在中國可能風光不再,但批片的三大痼疾才是攔路虎

2016年是日本動畫電影在中國市場表現最佳的一年,總票房過10億。但此後急轉直下,僅有2.79億。其中不乏《最終幻想》《哆啦A夢》和《精靈寶可夢》等大熱門。不過IP持有方SE、任天堂等都是遊戲廠商,不差錢,拍電影屬於玩票性質。只是苦了國內引進方和宣發方,要麼負債纍纍,要麼官司纏身。

作為批片,而且還是粉絲屬性較強的日本動畫電影,其他影片就註定了其在中國很難成為現象級影片。

究其原因,除了因為批片審核問題導致宣發不利之外,不管是從它對中國整個電影市場產生的影響力來說,或者是對看重票房數據的院線方而言,都很難得到像好萊塢批片一樣的重視程度,更別說大眾觀影者的擇片口味。

ACGX撰文指出,從今年國內電影市場裡非好萊塢分帳片的表現就可以看出,日本動畫電影已經不再是行業和觀眾關注的熱點。

「批片的風向和資本已經轉向泰國、印度這些新的電影供應方,這些國家提供的更加大眾化題材的電影作品,從影響力和票房數據來看,有著比日本電影,包括日本真人電影和日本動畫電影更加寬泛的市場前景。」

IP本身的價值被重估,批片市場存在的頑疾就顯露了出來。目前能觀察到問題有這三個:

其一,版權不合理高估值,令引進方回收票房壓力變大。前文已經提到,行業外的二把刀們過度採購版權,導致原本10萬美元級別的批片成本抬高到100萬甚至1000萬美金程度。本來是為了花小錢辦大事的批片成了高風險生意。

當批片成本已經與中小成本國產電影的製作成本不相上下的時候,批片的價值將被稀釋。更何況如《泰囧》《藥神》《哪吒》等中小成本影片的票房大爆發,進一步刺激了國產類型片的增長,整個影視市場投資額卻在整體下滑。以前大水漫灌,而現在卻可能無錢買片,對行業的損傷是持久性的。

其二,要拿指標就要花錢,且費用並不透明。

指標費用到底應不應該存在?如果存在要拿多少?還是以次元矩陣和聚和案為例。

據相關媒體報導,兩公司在負責引進《刀劍神域》過程中,次元矩陣向聚和支付了指標費300萬。而根據後來額調查,聚和公司和中影北京分公司籤訂的合同中只顯示支付了14萬項目策劃費,那剩下286萬去了哪裡?

此前有媒體報導過批片行業非常靠人脈,無論是版權購買,特別是購買日本公司的版權,還是協商分帳比例時,都需要熟人才能獲得便利。這些原本就加劇了行業的不公平,現在又出現這些不透明的情況,不利於批片市場成熟健康地運轉。

最關鍵一點,在國家減稅降費取締不合理收費的大背景下,竟然還有這樣一項依靠人脈且並不透明的費用存在,實在毫無道理,急需改革。

其三,片方引進不管營銷,宣發營銷不管片子。

國內批片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作為版權引進方極少參與發行,而是將買斷的版權轉手二次加價後賣給發行方,發行方自負盈虧。或者付一定佣金自己當甲方,讓發行方當乙方,很少像光線傳媒或者華誼兄弟一樣引進發行一把抓的。

這也導致一些問題,宣發方不懂片子,引進方又不懂營銷,導致發行方向錯位,比如上文提到的把嚴肅題材校園欺凌問題當成偶像小鮮肉宣發。或者奧斯卡獲獎的藝術電影當成普通商業類型片宣發。就像發動機和變速箱速度不匹配,那這兩破車就遲早得翻車。

最後我們也應該看到,從批片生意的基本規則來看,它需要玩家們慧眼識珠,具有在國際影視版權市場上交流的能力和對國內市場的判斷力,更要拼與國外片商及國內兩家主發行方的人脈。

因此說,批片依舊是門檻很高的行業。早期,海外電影市場的中國買家數量很少,放映權的價格也很低廉。當年50萬美元可以買斷10部影片,只要有一部賣出2000萬元,理論上30%的票房分帳就足以讓買主穩賺不賠。這是典型的天使投資玩法。財大氣粗風口的豬,怎麼玩都能飛起來。

但眾所周知,資本寒冬已經從2017年持續到現在,短期內看不到回暖。當地主家也沒有餘糧的時候,大水漫觀大煉鋼鐵的批片生意還能持續多久?

相關焦點

  • 上映43部,總票房不到9億,虧損超80%,2020年的批片生意還好做嗎
    僅1部票房過億,22部票房不足1000萬,總票房8.9億。這就是今年內地影市共計43部買斷批片截止到現在交出的成績單。好的批片生意,總是讓人眼饞。而就當整個行業都開始看重批片生意之時,57億的票房成績或許也將成為歷史最高的「絕唱」。2018年-2019年,雖然年度大盤繼續攀升,但是批片總票房卻並沒有因此「水漲船高」,反而下降到了30-40億左右體量,疲態初現。
  • 《鎌倉物語》總票房預計為5000萬,日本引進片又要涼涼?
    事實上,連票房最好的《小偷家族》,都沒能「打過」印度、泰國甚至於西班牙等小語種引進片在中國大陸的好成績。一邊是熱情高漲的中國「金主爸爸」,一邊是想提高電影商業回報,但作品又在中國發揮不穩定的日本製作方,日本引進片真不是一門那麼好做的生意。粥多僧少,低票房也阻止不了日本引進片的高溢價!受大環境的影響,從2006年開始,日本影片在內地經歷了長達10年的沉寂期。
  • 《航海王之黃金城》票房3天就跳水,海賊王粉絲的戰鬥力到頭了?
    這部動畫電影票房想要過億,目前看來恐怕很難了。作為第一部引入中國大陸地區的《海賊王》劇場版,《海賊王之黃金城》可謂是備受粉絲及二次元行業從業者的關注。由於中國市場中存在的客觀問題,導致了《海賊王》在中國電影市場中仍然是小眾。這也決定了,《海賊王之黃金城》這部動畫電影的票房主力,絕對不可能像《哆啦A夢:伴我同行》那樣能依靠更多的路人觀眾撐起5.3億的票房,而那些追隨了《海賊王》多年的那些核心粉絲,才是這部動畫電影票房成敗的關鍵。
  • 《海賊王之黃金城》票房3天就跳水,粉絲的戰鬥力到頭了?
    題圖:日本東京,民眾與《海賊王》經典人物「路飛」的雕像合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版權所有,請勿使用這部動畫電影票房想要過億,目前看來恐怕很難了。作為第一部引入中國大陸地區的《海賊王》劇場版(官方名稱為「航海王」,因為情懷問題,本篇文章還是稱其為「海賊王」),《海賊王之黃金城》可謂是備受粉絲及二次元行業從業者的關注。
  • 電影營銷:把電影賣給觀眾,這門生意怎麼做?
    這就是電影宣傳營銷的作用——告知你,引誘你,讓你掏錢買票。現在,你是否有點好奇,這些把電影賣給觀眾的人是誰?他們都在做些什麼?這是一門什麼樣的生意?搜狐娛樂記者採訪多位宣傳營銷公司的老闆,讓他們給作為消費者的你答疑解惑。  張偉平是製造大新聞的鼻祖  電影產業鏈上跟觀眾關係最密切的就是發行和放映。
  • 中國票房「休市」一個月,全球電影市場慌了?
    自1月24日起至今,中國線下電影市場已經停擺27日了。期間,除了1月25日大年初一全國電影票房收穫181萬元外,再無電影票房消息。燈塔數據顯示,同比去年(大年三十至正月二十六),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損失113.66億元票房。
  • 日本電影《情書》將引進公映,進口批片精細化運營大有可為
    所謂批片,又名進口買斷片,是國內電影市場上一種特殊的進口影片類型,指國內片商以固定的價格把影片的放映權從國外片商處買斷,而國外片商不參與中國票房分成的電影。當時,沒有一家民營企業看好批片市場,在中影公司已經獲得引進批覆的影片中,郝社永最早看到了這批影片的價值並加強了和中影的合作。
  • 2019年Q1上映6部,日本動畫電影在中國會再次爆發嗎?
    從2016年2月,《火影忍者:博人傳》進入中國影院以來,日本動畫電影批片的規模性引進進入了第四年,而在第一個季度上映6部動畫電影的「盛況」卻從未有過。也因此,在核心動畫觀眾聚集的社區裡,有網友表示日本動畫電影今年或許會在中國市場有一個不錯的表現。不過在ACGx看來,這些作品的密集上映,卻不表示日本動畫電影能夠在2019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取得一個好成績。
  • 天佑出演的《尖叫直播》票房僅270萬! 這部投資過億的電影預計會虧
    今天是5月3日,也就是正式上班的第一天,相信大家在這個小長假中也和友人一起到電影院看了電影,不過就截止今天9點來看,單日票房目前排在的第一的是後來的我們,上映6天票房就過了10億,當天票房(今天9點左右截止)747.12億,排片佔比百分之四十五,可以說是絕對的贏家了,這部電影的票房佔比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五十七點九,從這點也能看出電影的強勢之處
  • 海賊王847話劇情預測 海賊王劇場版黃金城票房過億!
    海賊王847話劇情預測,海賊王劇場版黃金城票房過億!海賊王847話劇情預測,婚禮開始前或剛剛開始,凱多為奪紅色歷史正文空降蛋糕島,大鬧婚禮。路飛和娜美在甚平的幫助下逃出。寶物室的戒備人員全力追擊豹仔,布魯克進場單挑被他完克的果汁大臣。
  • 宮崎駿領銜日本批片回潮,《千與千尋》首映是否還了你的電影票?
    《黑衣人:全球追緝》《X戰警:黑鳳凰》表現差強人意,憑藉上述兩部動畫為首的多部新片入場,周五大盤提振過億。「新瓶裝舊酒」的重映生意與《千尋》並非重映的「重映」華語片重映浪潮自2009年《東邪西毒》修復版而始,該片打出了「紀念張國榮」的口號,收穫3500萬票房。
  • 2019票房過億的17部動畫長片,哪一部最好看?
    2019已經走完,這一年上映的動畫長片竟然多達幾十部,而國漫卻僅有幾部,個位數,這確實太少了。票房過億的就有17部,下面簡單介紹下值得一看的影片,哪部動畫才是你最喜歡的呢?《雪人奇緣》上映時間2019-10-01,票房1.29億。冒險奇幻片,主角、故事都是發生在中國,然而卻是一個美國心,小編看著尷尬。《憤怒的小鳥2》 上映時間2019-08-16,票房1.4億。
  • 2013年電影市場數據公布 33部國產片票房過億
    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局近日公布了2013年電影市場數據,全國總票房217.69億元,同比增長27.51%,其中國產影片票房127.67億元,佔比58.65%,同比增長54.32%,國產片年度票房再次戰勝進口片。
  • 《獵殺T34》上映 俄羅斯優質批片看好國內市場
    與去年上映《絕殺慕尼黑》系同一家公司引進,俄羅斯優質批片看好國內市場  俄羅斯戰爭題材電影《獵殺T34》於12月11日在國內上映,這部批片至截稿前已經收穫990萬元票房,豆瓣評分7.5。近年來,一些優秀動作題材的俄羅斯電影成為批片市場的特別存在。2018年上映的《冰雪女王3:火與冰》在國內拿到7000多萬元票房,去年的體育動作片《絕殺慕尼黑》更是在國內創造了近億元的超高亮眼票房。新京報記者專訪《絕殺慕尼黑》《獵殺T34》的國內引進方艾米爾塔影業董事長,請他分析俄羅斯批片引進幕後。
  • 二次元贏了:2016年中國引進日漫電影數量票房雙破記錄
    2016年日本電影中國內地票房榜沉寂十年《哆啦A夢》成拐點據2006-2015日本電影在中國內地的票房數據,2016年之前的十年間共有17部日本電影在中國內地上映,最多的年份僅有2011和2009年,各有四部日影登陸中國院線,而2016年一年內就上映了11部;從票房成績來看,過去十年間上映的17部日影中,僅有五部(標紅)突破了一千萬人民幣,而反觀2016年,
  • 進入中國市場的日本動畫電影,無法再複製《你的名字。》的成功...
    通過對這兩年日本動畫電影在中國播出整體情況的分析,ACGx總結了一下中國電影市場,包括批片購買方、審核、觀眾對於這些日本動畫電影的態度。其實作為批片,而且還是粉絲屬性較強的日本動畫電影,就註定了其在中國很難成為現象級影片。所以不管是從它對中國整個電影市場產生的影響力來說,或者是對看重票房數據的院線方而言,都很難得到像好萊塢批片一樣的重視程度,更別說大眾觀影者的擇片口味。「匆匆定檔」也就不難解釋了。
  • 日漫電影在中國迎來春天?還差得遠
    2015年一部日本動畫《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讓越來越多的中國電影公司瞄準了日本電影市場。不少嗅覺靈敏的中國影人,開始盯上了日本批片的生意。《火影忍者》和《海賊王》更是超級大IP:岸本齊史創作的漫畫《火影忍者》從1999年開始連載,2002年改編動畫開始在東京電視臺播放,06年開始引入中國; 尾田榮一郎創作的《航海王》則是從1997年開始連載,改編電視動畫於1999年起在富士臺首播2005年引進中國。所以在2016年,「火影忍者」和「海賊王」的劇場版電影相繼在內地上映,票房都順利突破億元大關。
  • 經典愛情片《情書》將引進上映,疫情對批片市場影響相對較小
    郝社永所謂批片,又名進口買斷片,是國內電影市場上一種特殊的進口影片類型,指國內片商以固定的價格把影片的放映權從國外片商處買斷,而國外片商不參與中國票房分成的電影。2010年以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不斷加大對外開放步伐和影院基礎建設的迅猛發展,電影市場極速擴容,讓一度被「冷遇」的批片市場開始釋放出潛力。很快,批片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一批適合中國觀眾審美需求的境外優秀批片得到了較好的市場回報,星光聯盟推出的《極限空間》《狂暴飛車》等影片在當時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 國漫大電影輝煌斷於姜子牙?贏了票房輸了口碑是事實!
    國漫大電影《姜子牙》於十月一日上映,我們知道,最近幾年國漫神話崛起,《大聖歸來》,《哪吒》等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不管是票房還是口碑,都表明了中國神話以及動漫的魅力所在!而且《姜子牙》也一度被認為是大聖與哪吒之後的國漫大電影神話!其上映時機,更是在大半年的疫情解封之際,許多人早就按捺不住!
  • 《憤怒的小鳥2》來襲 影遊聯動是門好生意嗎?
    該片以14.68億最終票房,成為當年內地年度票房季軍。在全球4.33億美元票房中,中國內地佔比五成以上遠超北美本土。彼時,觀眾的情懷,讓遊改電影在國內影市表現充滿想像。同年12月16日,中國首部遊改影的《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在京舉辦項目啟動發布會。導演雷尼·哈林,主演王力宏、宋茜等主演出席。主創團隊的卡司陣容,也折射出出品方的商業野心與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