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200多萬年,對於人類而言,200多萬年的時間已經足夠久遠,但是對於宇宙而言,200多萬年僅僅是轉瞬之間。作為這個星球上好奇心最重的物種,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探索自己的來源。直到後來科技慢慢地發展,人類學會製造探測器後,便不斷地向外太空發射宇宙探測器,衛星等等。只是為了揭開隱藏在宇宙之中的神秘面紗。而對於人類而言,發現宇宙中的秘密越多,就顯得自己越渺小。
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距今半個多世紀的1957年,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PS-1(最簡衛星1號)。這顆衛星所承載的除了當時的領先科技外,還有全人類的夢想。這也標誌著人類自此邁入了太空探索的時代。當PS-1飛入既定軌道的時候,人類第一次通過衛星傳回數據的計算,得知了地球是一個橢圓形的星球。這個飛行在距離地面約900公裡的衛星成為了人類在太空中的 一個「眼睛」。
宇宙的探索之路
在PS-1發射成功後的半個世紀裡,為了更好地了解到地球的周邊環境,人類向太空中發射了一顆又一顆人造衛星和探測器,在幫助人類觀測地球的同時也希望能夠發現地外文明。因為自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人類便認為自己一定不是這茫茫宇宙中的唯一文明。
但隨著太空飛行器及衛星向地球傳回的數據越來越多,人類慢慢地了解到,在太陽系中,即使我們可以以瞬間移動的方式穿梭於土星、木星等系內其他行星,人類也不可能在其表面生存。拋開距離不講,就拿木星表面的「大紅斑」來說,木星上每秒上百公裡的颶風可以瞬間將人類撕成碎片。而距離太陽過近的水星,如果人類成功登陸,那麼水星上的溫度也可以瞬間使人類灰飛煙滅。因此,通過科學家的不斷探索後發現,如果以人類的生存標準去尋找地外生物的話,那麼目前來看,整個太陽系可能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如果想要尋找地外文明,必須衝出太陽系,走向更廣闊的宇宙。
探索宇宙,太陽系並不是終點
當人類慢慢地發現,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無法發現其他文明存在的結論時,便開始了新一輪更為遙遠的宇宙探索之路。於是,美國航天局(NASA)於1977年向太空中發射了迄今為止發射時間最長,距離地球最遠的宇宙探測器旅行者1號。直到今天,旅行者1號仍是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沒有之一,它目前距離地球的距離約222億公裡,已經飛掠冥王星軌道,這意味著它已經飛出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外圍的行星軌道,再向外飛行便是外太陽系的柯伊伯帶以及奧爾特雲。
旅行者1號上攜帶著具有人類特徵以及幾十種語言的發生裝置,以及當時人類以中子星為坐標描繪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希望有朝一日旅行者1號所攜帶的信息資源能夠被其他文明截取並通過其與地球取得聯繫。而人類這樣做只為了證明一點,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
如今,旅行者1號已經在無垠的宇宙中飛行了43年的時間,並且在2025年後,這艘承載著人類夢想的太空飛行器將因為電力以及距離因素與人類完全失去聯繫。屆時,它將孤獨地遨遊在太空之中。雖然到那個時候它不能與地球保持聯繫,但向外輸送信息的功能並沒有失效,旅行者1號將繼續代替人類在太空中尋找新的「朋友」。
距離地球60億公裡,溫柔的回頭,送給地球一張「暗淡藍色」
在1990年2月14日,情人節這天,旅行者1號已經飛離地球約60億公裡了。也恰巧是在這一天,旅行者將照相機對準地球,拍下了當時震驚全世界的一張名為「暗淡藍色」的地球照片。在照片中,地球已經完全沒有了蔚藍的顏色,甚至連地球的樣子都已經看不清了。在整個照片中,地球連一個像素點都沒有佔滿,只是一個散發著藍色光的小點。通過這張照片,人類才直觀地了解到,地球是如此的渺小。
試想一下,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60億公裡處拍下的這個極其渺小的藍色亮點,就能孕育著人類和萬千物種,並且人類還進化成為了高級智慧文明。那麼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當我們仰望星空之時,又有多少文明同時也和我們一樣抬頭望向星空,尋找著宇宙中的「新夥伴」。
而如今,飛行距離超過了200億公裡的旅行者1號早就拍攝不到地球的位置坐標了,而地球已經淹沒在了太陽系內。雖然旅行者1號所攜帶的相機已經無法拍攝到地球的樣貌,但它仍然拍攝著在飛行過程中所看到的一切具有價值的事物。給人類探索宇宙空間提供著第一手資料。
結語
地球處於太陽系,而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獵戶座懸臂之上。在廣闊無垠的銀河系中,大概存在著四千億顆恆星,而每一顆恆星都像太陽一樣擁有著組成自己星系系統的能力。而每一個星系系統都有可能成為一個物種或者生命的搖籃。
科學家已經在銀河系中篩選出數十顆類地行星,其中離地球最近的,也是電影《流浪地球》中人類移居的目標行星。而4.2光年的距離對於現在的人類仍然是一個不近的距離,但至少是可以期待的。不過,人類對宇宙依舊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對地球也是要更加的愛護。這樣人類才能在這顆星球上生活得更長遠。
#宇宙#